先秦诸子思想(4).pdf
《先秦诸子思想(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诸子思想(4).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献选读 (一)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轴心时期 (节选) 在西方世界,基督教信仰缔造了历史哲学。从圣奥古斯汀到黑格尔的一系 列鸿篇巨著中,这一信仰通过历史而具体化为上帝的活动。上帝的启示活动相 当于决定性的分界线。因此,黑格尔仍能说,全部历史都来自耶稣基督,走向 耶稣基督。上帝之子的降临是世界历史的轴心。我们的年表天天都在证明这个 基督教的历史结构。 但是,基督教仅是其教徒的信仰,而非全人类的信仰。因此,这一普遍历 史观的毛病在于,它只能为虔诚的基督徒所承认。然而在西方,基督徒经验主 义历史观也并不受其信仰的束缚。信仰不等于对现实历史过程的经验的洞察。 对于基督徒来说, 圣经记载的历史和世
2、俗的历史因为意义不同,它们是分开 的。虔诚的基督徒甚至能像检验其它以经验为根据的研究对象一样,去检验基 督教传统本身。 倘若存在这样的世界历史轴心的话,它就必须在经验上得到发现,也必须 包括基督徒在内的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那种事实。这个轴心要位于对于人性的 形成最卓有成效的历史之点。自它以后,历史产生了人类所能达到的一切。它 的特征即使在经验上不必是无可辩驳和明显确凿的,也必须是能使人领悟和信 服的,以便引出一个为所有民族不计特殊的宗教信条,包括西方人、亚洲 人和地球上一切人进行历史自我理解的共同框架。看来要在公元前 500 年 左右的时期内和在公元前 800 年至 200 年的精神过程中,找到
3、这个历史轴心。 正是在那里,我们同最深刻的历史分界线相遇,我们今天所了解的人开始出现。 我们可以把它简称为“轴心期” (Axial Period) 。 一轴心期之特征 最不平常的时间集中在这一时期。在中国,孔子和老子非常活跃,中国所 有的哲学流派,包括墨子、庄子、列子和诸子百家,都出现了。象中国一样, 印度出现了奥义书 (Upanishads, 奥义书 ,印度最古文献吠陀经典的 最后一部份,其中多数是宗教、哲学著作。译者)和佛陀(Buddha) ,探 究了一直到怀疑主义、唯物主义、诡辩派和虚无主义的全部范围的哲学可能性。 伊朗的琐罗亚斯德(Zarathustra,约公元前 10 至 7 世纪间
4、人,波斯国祆教的创 始人。译注)传授一种挑战性的观点,认为人世生活就是一场善与恶的斗 争。在巴勒斯坦,从伊莱贾(Elijah)经由以赛亚(Isaiah)和杰里迈亚 (Jeremiah)到以赛亚第二(DeuteroIsaiah) ,先知们纷纷涌现。希腊贤哲如 云,其中有荷马,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公元前 5 世纪,希腊哲学家, 埃利亚派创始人。译注) 、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许多悲剧作者,以及修昔 底德和阿基米得。在这数世纪内,这些名字所包含的一切,几乎同时在中国、 印度和西方这三个互不知晓的地区发展起来。 这个时代的新特点是,世界上所有三个地区的人类全部开始意识到整体的 存在、自
5、身和自身的限度。人类体验到世界的恐怖和自身的软弱。他探询根本 性的问题。面对空无,他力求解放和拯救。通过在意识上认识自己的限度,他 为自己树立了最高目标。他在自我的深奥和超然存在的光辉中感受绝对。 这一切皆由反思产生。意识再次意识到自身,思想成为它自己的对象。人 们试图通过交流思想、理智和感受而说服别人,与此同时就产生了精神冲突。 人们尝试了各种最矛盾的可能性。讨论,派别的形成,以及精神王国的分裂为 仍互相保持关系的对立面,造成了濒临精神混乱边缘的不宁和运动。 这个时代产生了直至今天仍是我们思考范围的基本范畴,创立了人类赖以 存活的世界宗教之源端。无论在何种意义上,人类都已迈出了走向普遍性的步
6、 伐。 这一过程的结果是,以前无意识接受的思想、习惯和环境,都遭到审查、 探究和清理。一切皆被卷入漩涡。至于仍具有生命力和现实性的传统实体,其 表现形式被澄清了,因此也就发生了变质。 神话时代及其宁静和明白无误,都一去不返。像先知们关于上帝的思想一 样,希腊、印度、中国哲学家的重要见识并不是神话。理性和理性地阐明的经 验向神话发起一场斗争(理性反对神话) ,斗争进一步发展为普天归一的上帝之 超然存在,反对不存在的恶魔,最后发生了反对诸神不真实形象的伦理的反抗。 宗教伦理化了,神性的威严因此而增强。另一方面,神话成为语言的材料,用 以表达与原意极不相同的含义:它转变为寓言。在此转变过程中,神话得
7、到改 造,并在新的深度上被理解。它是在旧神话整个儿毁灭之际,按照新样式创造 的神话。旧神话世界渐渐被湮没,但通过芸芸众生代代相传的信仰,它作为整 体背景而保存下来(并且后来能在广大地区占居优势) 。 这一人性的全盘改变可称为精神化。对生命公认的解释动摇了,截然相反 的事物间的平静,变成了对立和矛盾的不宁。人不再封闭在自身之中。他变得 不能确定自己,因此向新的无限的可能性开放。他能听见和理解以前无人探询 和表明的东西。前所未闻的事物变得明显起来。人渐而感到上帝的存在、他自 身和他所处的世界,但不知道结局,问题依然存在。 哲学家首次出现了。人敢于依靠个人自身。中国的隐士和云游哲人,印度 的苦行者,
8、希腊的哲学家和以色列的先知,尽管其信仰、思想内容和内在气质 迥然不同,但都统统属于哲学家之列。人证明自己有能力,从精神上将自己和 整个宇宙进行对比。他在自身内部发现了将他提高到自身和世界之上的本原。 人在理论思辨中把自己一直提高到上帝本身,他把这理解为双重性因主客 体的消失而对立面的相合而不复存在。他以模糊而易误解的、具体的理论思辨 形式,表达了精神凌空翱翔的体验,它宛如在上帝体内的苏醒,宛如合二为一 的神秘珠蚌,宛如与上帝同在,宛如上帝意志的工具。 特殊的人性被束缚和藏匿在人的躯体之内,它被本能所羁绊,只能朦胧地 意识到自己。它渴望解放与拯救,它向着理念飞升,它平心静气地顺从,它全 神贯注地
9、反思,它了解作为大我的自身和世界,它体验“涅盘”与“道”相一 致,它服从上帝的意志。在此过程中,它已经能在此岸世界获得解救。这些信 念和教义虽然途径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人能够仅仅独自一人踩出这些 途径,他通过存在体内不断地意识到自己而超越自己。他可能放弃一切尘世财 物,避居荒漠、森林和山岭,作为隐士而发现孤寂的创造力,然后也可能作为 智者、贤哲和先知而重新入世。在轴心期,首次出现了后来所谓的理智和个性。 个人获得的成就绝没有传授给大众。人性潜力(Potentiality)的顶峰和芸 芸众生之间的鸿沟变得异常之大。然而,个人的变化间接地改变了大众。人性 整体进行了一次飞跃。 我们发现,与这
10、个新的精神世界相一致,上述三个地区发现出类似的社会 学情景。那里有大量的小国和城邦,有国家对国家,城邦对城邦的斗争,然而 这首先要有惊人的繁荣和财富、力量的发展。中国的诸侯列国和城市在周朝软 弱无力的帝国统治下,获得了独立自主的生活。政治进程包括诸侯列国通过征 服其它小国而得到的扩展。在希腊和近东,一些小城邦国,在某种程度上,甚 至包括被波斯所征服的城邦,都享有独立地位。在印度,有许多邦国和城市。 相互交流在这三个地区分别建立了精神传播运动。孔子、墨子和其它的中 国哲学家们,游历中原,到处赢得促进精神生活的佳誉,并奠定了汉学家们所 说的各学派,希腊的诡辩家和哲学家同样到处漫游,而佛陀则在各地云
11、游中度 过一生。 过去,这三个地区的精神状况一直比较持久。任凭灾祸迭起,一切仍重复 发生,它们被禁锢在静止滞缓的精神运动范围之内。这种精神运动没有进入意 识,因此得不到领悟,现在正相反,作用力增强了,它引起了狂潮奔涌的运动。 这一运动获得了意识。人类的存在作为历史而成为反思的对象。人们感知 到某种非凡之举已在自己的现存开始。但是,正是这种意识同时使人认识到, 这个现存是以无限的过去为先导的。就在人类特殊精神的觉醒之初,人得到记 忆的支撑,意识到此世是属于时代的晚期,甚至属于衰微的时代。 人们明白自己面临灾难,并感到要以改革、教育和洞察力来进行挽救。他 们制定计划,努力控制事件的进程,并第一次要
12、恢复或创建良好的环境。历史 在总体上被看作是世界表现形式的序列,它或是不断衰落的过程,或是循环运 动,或者是上升发展。人们殚精竭虑地寻求人类能最和睦地共同生活、实行最 佳统治管理的方法,改革的观念支配了实践活动。哲学家们周游列国,成为智 囊和导师。他们或者遭到蔑视,或者得到追随。他们投入讨论,并互相抗争。 在孔子受挫于魏国和柏拉图在锡拉丘兹(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南部海港,公元前 734 年迦太基人建立的古城。译注)的失败之间,在培养未来国士的孔子 学塾和服务于同一目的的柏拉图学园之间,可以找出社会学的类似现象。 不能把这个经历了所有这些跨越世纪的发展的时代,看作是一个简单的上 升运动。它是一个既创
13、造又毁灭的时代。它并没有达到最终的尽善尽美。个别 贤哲实现的最高思想潜力及其实际表达,没有成为共同的财富,因为大多数人 跟不上他们的步伐。因自由意向而开始的运动,结果却变成无政府状态。当这 一时代丧失其创造力时,三个文化区就都出现了教条僵化和水平下降。在日益 不堪忍受的混乱中,一种通过重建持久环境而寻求新关系的努力产生了。 结局起初是政治性的。在中国(秦始皇帝) 、印度(孔雀王朝)和西方(希 腊帝国和罗马帝国) ,几乎同时兴起了主要靠征服起家的强大帝国。每一处旧秩 序崩溃的最初结果即是工业技术和组织规划秩序的建立。 但是,处处保留着与先前存在的事物的精神联系。过去成为崇拜的典范和 对象。过去的
14、成就和伟人仍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并提供了学习和教育的 内容(孔子的儒家思想在汉朝的发展,阿育王对佛教的推动,以及奥古斯都时 代有意识地建立的希腊-罗马文化教育) 。 轴心期末期出现的各世界性帝国,自以为奠定了永久的基础,但其稳定只 是表面的。尽管与轴心期的国家形成比起来。它们延续了很长的时间,但最终 都式微衰败,分崩离析。随后的数千年里,大量的变化产生了。从某种观点看 来,大帝国的瓦解和重建成了轴心期结束以来的历史,正如欣欣向荣的古代文 明曾构成数千年历史一样。但是,在前数千年中,历史具有不同的意义,它缺 乏后来轴心期首次感受到的精神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此后一直起著作用,它探 究人类的全部活
15、动,赋予历史以新的意义。 (二)班固汉书艺文志 (节选) 【总序】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 诗分为四, 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至秦患之,乃 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 1,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 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 “朕甚闵焉! ”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 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 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 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 2其指意,录而奏 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
16、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 略 ,故有辑略 ,有六艺略 ,有诸子略 ,有诗赋略 ,有兵书略 , 有术数略 ,有方技略 。今删其要,以备篇辑。 【六艺略】 易曰: “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至于殷、 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 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 、 象 、 系辞 、 文言 、 序 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燔书,而易 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兴,田何传之。讫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 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
17、家之说,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 丘经,或脱去“无咎” 、 “悔亡” ,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易曰: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 纂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秦燔书禁学,济 南伏生独壁藏之。汉兴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讫孝宣世,有 欧阳 、 大小夏侯氏 ,立于学官。 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 鲁共王怀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 、 论语 、 孝经 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闻鼓琴瑟钟磬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 孔安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 巫蛊事,未列于学官。刘
18、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 酒诰脱简 一, 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 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 书者,古之号令,号令于众,其言 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 书曰: “诗言志,歌咏言。 ”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 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 在竹帛故也。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 1敗,弊病,指秦始皇焚書坑儒。 2撮(cu),摘取。 春秋 ,采杂说,咸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湖文化漫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