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课题研究报告(28页).doc
《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课题研究报告(2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课题研究报告(28页).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课题研究报告-第 27 页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校本教研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备受关注,它已经成为促进教师、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大亮点。然而,对于多数学校和教师而言,校本教研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人们在理论上还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上也没有系统而成熟的经验。因此,要创造性的开展校本教研,前提是对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要认真分析学校的现状,明确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所要达到的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我国百万教师的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
2、师的专业发展成为目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它不仅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艺术、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方面得到更新,而且还要求教师具备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信息素养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叶澜先生说:“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主动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把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摆到重要的位置。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应围绕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鼓励广大教师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发挥集体力量联合攻关,并取得实
3、际效果。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走上教学研究之路。本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发展中的农村初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生源条件比较薄弱,大部分优质生源还纷纷择校到城区就读(据统计2003年以前每年有近一个班的学生外流);教师由于向往城区学校,他们把本校作为调至城区的“跳板”,这无疑给青年教师多、教师整体素质一般的师资队伍雪上加霜。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了本校教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根据学校统计资料显示,最近几年本校学生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教师的需求量大,尤其需要专业素养高的教师,如果仅靠外来的引进是无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必须靠学校
4、自身的力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最有效途径,而以前我们通常只把学校当作学生发展的场所。因此传统的教研更为关注教材研究、教法研究,探讨如何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稳定在校生比率,提高学校升学率,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不够,从而导致有的教师从业数十载,其专业发展水平还只停留在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初期水平。经过不断的调查、反思、讨论,我们终于达成共识: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关键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而青年教师又是学校的主力军,他们业务能力的提高与学校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如何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学校当前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学校于
5、2003年9月提出了 “以校本教研促学校发展”的构想,探索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使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二、研究设计(一)、概念界定、“校本”及“校本教研”的含义“校本”是什么?目前在教育理论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就字面意思是“以校为本”,“本”可以解释为“基础”,英文对应词是“school-base”,也就是以学校为基础,或以学校为基地。总的说来,“校本”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以改进学校教学实践,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也就是说校本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它所关注的问题是学
6、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融入到问题产生的情景中去,以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双重身份来考虑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在学校中,就是说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的主体应该是学校的教育管理者群体和教育实践者群体,且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在学校中得以有效的实施。由于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动态生成性,一般的教育专业人员无法对学校的实际问题有真切的体会和全面的把握,只有处于活生生的教学实践情景中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才能迅速捕捉到学校情景的细微变化,这样他们处理问题时就会郑金洲认识校本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5)更加主动、有效。基于学校,是指从学校
7、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校所具备的条件,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也就是说学校所开展的研究、所设计的课题要与学校现有的管理水平,教师已具有的素质和能力相适应,务必使实际水平与需要水平之间的距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根据前面的分析,本研究中的“校本教研”这一概念,就是以学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针对学校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所产生的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结合在一起,大力倡导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积极参与,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一种研究活动。、“教师专业化” 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化”,按照辞
8、海(缩印本)的解释,是“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如:绿化;电气化;大众化”。这里既包含了含义过程又包含了性质的含义。关于“专业化”或称“专业社会化”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普通职业群体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指一个职业群体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什么情况和水平。根据以上有关专业化概念的理解,“教师专业化”或称“教师专业社会化”,就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而本研究中更强调的是前者。从这一层面进行分析,“
9、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应是相通的两个概念,它们都关注教师个体的、内化的教学工作专业水平的提高,强调教师个体的主动专业化,而校本教研则为教师的主动专业化提供了一个平台,一种途径。具体地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掌握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应对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其次,教师要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使教师有可能与传授相关学科的教师之间在教学上取得协调。第三,教师需要了解该学科发展的历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208页史和趋势,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因素,了解该学科对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
10、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第四,教师需要掌握每一门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与方法。二是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首先是理解他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这既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须的,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搞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须的。其次是组织管理能力。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要在班级等组织中进行,教师要发挥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教育作用,使每一位学生在群体生活中得到施展才能、培养意志及适应群体生活等方面的锻炼,就需要具有管理班级、组织和领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其三是教育研究的能力,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得到
11、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工作富有创造精神和活力的必然要求。教师的研究工作大多是结合自己和学校的实践工作开展的,它要求教师必须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时时批判性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经验,积极探索教育教学问题。(二)、基本构想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文化背景的差异,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在观念和现实条件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学校来说,创办学校特色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然而创办学校特色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具备一定的基础,开展校本教研成为农村地区学校创办学校特色的一种现实选择。1、关注教师需要根据学校统计资料显示,本校教师具有两大特点:教师队伍青年化。根据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命
12、周期论”,它把教师职业生涯过程归纳为五个时期:入职期(1-3年);稳定期(4-6年);实验和重估期(7-25);平静和保守期(26-33);退出教职期(34-)。本校青年教师居多,基本处于稳定期、实验和重估期,这两个阶段的教师已掌握教学基本“生存”知识、技能,自信心日渐增强,受外部评价或职位升迁的牵制比较少,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最佳时期。专任教师的学历水平高。本校教职工70人,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100%,其中研究生毕业1人、在读1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4人,本科毕业52人,在读本科进修7人。这样的学历水平,对学校来说是一笔还待开发的资源宝藏,但过去由于教师教学研究意识的淡薄,教师的专业素养并没
13、有得到充分的显现。现在我们将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强调教师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对象,更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形式经常与自我保持专业发展对话,保证自我反思经常化、系统化,同时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等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相互合作、交流,以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有助于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2、建构管理机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乃至今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创造性地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需要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前提。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为新课改注入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其对新课改的支撑作用,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
14、要求与紧迫任务 ,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3、营造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现代学校教育内在本质的集中表现形式和生存方式,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和校貌的综合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营造现代学校文化,是办好师生共进学校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校应努力培植现代学校文化,为它搭建有效的平台,孕育现代学校文化的胚胎,并使之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而日益蓬勃壮大,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三、研究实施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做了初步的理论建构和实践
15、尝试。(一)、青年教师需要研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面临一些具体的问题,校本教研就是引导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们畅所欲言的“教学研究主阵地”。基于这种认识,本校围绕教师在“教学中的疑问”和“专业成长之路上的困惑”等问题设计了一张调查表。调查结果表明,青年教师尤其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他们的提问反应了平日的思考,在教学之路上他们也更需要别人的扶持与帮助。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处于入职期的教师(年)这类教师在学校教师中所占比例较少,但他们往往是学校中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股“新鲜血液”,他们具有冲劲,不安于固定的模式,在教学中经常会
16、出现意想不到的“闪光点”。但他们不够稳定,因为缺乏经验,也往往导致教学的失败,他们更希望获得一些实际而有效地指导。而且,此时新任教师正面临着自我成就水准与现实危机冲突的情况,他们需要从工作环境中获得关心与鼓励,以增加他们任教的意愿与信心。因此,如何运用明确合理的学校政策或有关人员的专业指导,引导新任教师度过“危险期”,成为合格教师,是教师专业过程必须予以重视的关键环节之一。2、处于稳定期的教师(年)新任教师经过入门阶段的摸索与适应,已适应现实环境,同时在适应过程中,本身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但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逐渐认识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距,发现教师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需
17、要,也不可能表现完美无缺的教学行为,于是如何促进自己各种教学能力的发挥和生长,成为他们最迫切的愿望,他们希望自己能有效地处理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从而愉快地胜任教学工作。我们可以将教师的教学行为分为规范行为和病态行为。以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病态教学行为作为研究的切入口,探讨教学疾病的具体表征,并提出反思教学疾病的具体策略,以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处于实验和重估期的教师(年)从终身教育理念来看,任何职业水平的提高都会出现“高原现象”。有研究表明,教师在从事本职工作五六年后便会出现这种“高原现象”。如果教师不进行业务研修,其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等都难以摆脱陈
18、旧的心理习惯定势,其职业水平就将停滞在原有水平。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又要注意如何引导教师注重专业规范的内化以及教学精神的保持与发挥,使之主动探求新知,增进教学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以及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水平,成为专业化的优秀教师。学校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师写反思日记,将自己工作上的问题反映在日记上,通过日记的撰写与分析,激发教师进行自我反省。教师可以设计适合自己的撰写格式:例如:将一页分成两半,一半描述事情,另一半写出个人的感觉与想法。日记的撰写最主要的是要运用自我分析的方法,检验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触,以达到自我反省的境界。要成为反思型教师不仅要观察、批判、反思自己的教学,更重
19、要的是反思自己的整个教学历程。要求教师写自我成长个案,通过访谈教师本身、访谈同事、教师自己写下意见、教师写下的意见给同事来分析、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方式,协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改变历程。使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为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并付诸实施,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学校根据青年教师的自身需要对其提供各种帮助,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校本教研机制建构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校本教研要有序地开展起来,必须用一种教学研究机制作为保证,但它的意义并未受到普遍的重视,校本教研还缺乏制度上的规范。
20、从整个基础教育系统来看,教学研究的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采取上级行政推动的策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称之为自上而下的机制;二是基层学校采取创新的策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可称之为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自上而下的教研机制在启动统一的大规模教学变革时是非常有效的,它的优势是解决带有普遍的“面上”的教学问题。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在内在性质上更适合于解决学校自身遇到的日常具体的教学问题。校本教研从制度层面上讲,就属于典型的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本校所建立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也属于这一类型。1、建立责任制度校长作为校本教研制度
21、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要主动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对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进行全面负责、宏观调控。学校所设的教学部门、德育部门、科研部门中分派一位副校长主持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并直接向校长汇报有关情况。校本教研活动以学科组为基本研究单位,学科组又细分为三个年级组。其中学科组长负责制定本组的研究方案,进行具体实施与指导。年级组长督促教师的实践活动,进行过程材料的收集管理。2、建立评价制度目前,学校正在尝试“档案袋评定”的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中,不断发展、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使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更具活力。1)“档案袋评定
22、”的含义档案袋评定是通过对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有关对象发展状况的评价。档案袋,又称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于显示有关对象的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它是本校对教师实行评价的有效途径。档案袋内容的选择与评判标准的确定都有教师的参与,教师既是选定档案袋内容的主要决策者,又是对档案袋内容进行分析、诊断、评定的主要人员。)“档案袋评定”的实施策略“档案袋评定”需要运用一定的标准。在实施校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采用相对标准评价、绝对标准评价与个体标准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相对标准评价可以确定每位教师个体在相应的评价范围中
23、所处的位置,有利于激发竞争性,但用得的不当易产生内部矛盾。绝对标准评价是达成度的评价,是非横向对比的通过性评价,它可以将团体内部的争名次的矛盾转化为团体内部与外部目标的矛盾,激励团队合作共同实现目标。绝对标准评价与教师个性化原则相比有悖之处,即由于绝对标准评价强调客观性、统一性,缺少灵活性,不符合个体差异,这就要引入个体标准评价,以增加评价标准的弹性。采取相对标准评价、绝对标准评价与个体标准评价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教师评价策略,既能面向大多数教师,又有利于通过“个体标准”,鞭策教师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档案袋评定”的具体实施办法是:由学校统一建立档案袋,档案袋内有听课录、笔记本各一本,稿
24、纸一叠以及网上读书卡一张。然后根据学科组设定的教研活动,对档案袋内容进行规定,平时由学科组长负责检查档案袋中相关记录和资料收集情况,并及时对教师某方面的进步、成就及问题等进行反馈,帮助教师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4页提高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能力。学校对档案袋的评定工作每一学期进行一次,根据档案袋内容的分析、诊断,评出优秀学科组和优秀个人。(三)、校本教研文化建构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所在,它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全体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驱力,也有助于深化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校本教研旨在形成民主、开放、科学的教学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本 教研 促进 青年教师 专业 发展 课题 研究 报告 2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