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术课件.ppt
《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术课件.ppt(1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术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151页第一节 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一、工业微生物特点:n个体小n种类多n繁殖快n分布广n代谢能力强n易变异改造带图象分析系统的微生物菌种显微观察装置带图象分析系统的微生物菌种显微观察装置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51页1、能在易得、价廉的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且代谢产物产量高。2、可以在要求不高、易于控制的培养条件下迅速生长和发酵;3、生长速度快,发酵周期较短。发酵周期短的优点在于感染杂菌的机会减少;提高设备的利用率。4、满足代谢控制的要求:根据代谢控制要求,选择单产高的营养缺陷型或调节突变株或野生突变株;5、抗噬菌体和杂菌能
2、力强,不易被感染;6、菌种纯粹,遗传性状稳定(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7、菌体不是病源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二、发酵工业生产对菌种的要求发酵工业生产对菌种的要求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51页三、发酵工业用菌种的分离与筛选1 1、工业用菌种的来源工业用菌种的来源:n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n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n经过诱变的菌株;经过诱变的菌株;n通过通过DNADNA重组的工程菌;重组的工程菌;n原生质体融合菌株。原生质体融合菌
3、株。(一)微生物菌种分离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151页2 2、菌株分离(、菌株分离(separationseparation)和筛选()和筛选(screeningscreening)定义)定义n分离和筛选就是将一个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通过分离技术区分开,并按照实分离和筛选就是将一个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通过分离技术区分开,并按照实际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分离、筛选,进而际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分离、筛选,进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过程。得到所需微生物的过程。n菌种纯化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只让菌种纯化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只让1 1种来自同一祖先的微
4、生物群体生存的技术。种来自同一祖先的微生物群体生存的技术。n菌株分离、筛选虽为两个环节,但却不能绝然分开,因为分离中的一些菌株分离、筛选虽为两个环节,但却不能绝然分开,因为分离中的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筛选作用。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筛选一般包括两大部分:措施本身就具有筛选作用。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筛选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从自然界分离所需要的菌株,二是把分离到的野生型菌株进一步纯一是从自然界分离所需要的菌株,二是把分离到的野生型菌株进一步纯化并进行代谢产物鉴别化并进行代谢产物鉴别。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151页3、分离思路 n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
5、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n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n有了优良的菌种,还要有合适的工艺条件和合理先进的设备与之配合。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151页n定方案: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n采样: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n增殖: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养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n分离: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n发酵性能测定: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值、提取工艺等。4、
6、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151页菌种筛选主要步骤调查研究及查阅充分的资料调查研究及查阅充分的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确定采集样品的生态环境确定采集样品的生态环境采采 样样确定特定的增殖条件确定特定的增殖条件增殖培养增殖培养确定特殊的选择培养基及可能的确定特殊的选择培养基及可能的定性或半定量快速检出法定性或半定量快速检出法平板分离平板分离原种斜面原种斜面确定发酵培养基础条件确定发酵培养基础条件筛筛 选选初筛(初筛(1 1株株1 1瓶)瓶)复筛(复筛(1 1株株3 35 5瓶)瓶)结合初步工艺条件摸索结合初步工艺条件摸索再复筛(再复筛(1 1株株3 35 5瓶)瓶)3 35
7、5株株单株纯种分离单株纯种分离生产性能试验、毒性试验生产性能试验、毒性试验菌种鉴定菌种鉴定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151页(1)采样采样A、采样途径n向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有关的菌株,从中筛选所需菌株。n由自然界采集样品,如土壤、水、动植物体等,从中进行分离筛选。总体来讲土壤样品的含菌量最多。一般园田土和耕作过的沼泽土中,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土壤和沼泽地中,酵母和霉菌较多,如一些野果生长区和果园内。n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目的菌株,如从酱油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从酒醪中分离淀粉酶或糖化酶的产生菌等。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151页从自然界筛选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151页B、采样季节:以
8、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C、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151页(2)根据微生物生理特点采样A、根据微生物营养类型(局部环境)(局部环境)n每种微生物对碳氮源的需求不一样,分布也有差异。研究表明,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代谢类型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如:n纤维素酶产生菌:森林土;n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产生菌:肉类加工厂附近和饭店排水沟的污水、污泥中;n蛋白
9、酶、糖化酶的菌株:在面粉加工厂、糕点厂、酒厂及淀粉加工厂等场所;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151页n以糖质为原料的酵母菌:通常到蜂蜜、蜜饯、甜果及含糖浓度高的植物汁液中采样。n果胶酶产生菌:柑橘、草莓及山芋等果蔬样品的腐烂部分及果园土;n筛选代谢合成某种化合物的微生物:从大量使用、生产或处理这种化合物的工厂附近采集样品;n利用碳氢化合物为碳源的菌株:在油田附近的土壤。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151页 筛选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微生物时,需根据该微生物独特的生理特性到相应的地点采样(极端环境)。如:n高温酶产生菌:温度较高的南方,或温泉、火山爆发处及北方的堆肥中采集样品;n低温酶产生菌:寒冷的地方,如
10、南北极地区、冰窖、深海中采样;n耐压菌:海洋底部采样。n耐高渗透压酵母菌:通常到甜果、蜜饯或甘蔗渣堆积处采样。如有人曾在花蜜中分离到一株能耐30%高糖的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151页(3)含微生物样品的富集培养(优化的过程)-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n收集到的样品,如含目标菌株较多,可直接进行分离。如果样品含目标菌种很少,就要设法增加该菌的数量,进行增殖(富集)培养。n富集培养就是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株生长或不利于其它菌型生长的条件,以促使目标菌株大量繁殖,从而有利于分离它们。n定义: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殖对环境和营养要求的不同,如碳、氮源、pH、温度、渗透
11、压、需氧等生理因素等,认为控制这些条件,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生物生长,而不利于其它种类微生物的生存,以达到使目的菌种占优势,而得以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151页A、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n在分离该类菌株之前,可在增殖培养基中人为加入相应的底物作惟一碳源或氮源。如:n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时,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进行增殖培养;n分离耐高渗酵母菌:首先要到含糖分高的花蜜、糖质中去取样。富集培养基为5%6%的麦牙汁,30%40%葡萄糖,pH34,在2025温度下进行培养,可以达到富集的目的。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151页B、控制培养条件n通过它们对pH、温度及通气量等其他一些条件的
12、特殊要求加以控制培养,达到有效的分离目的。如:n细菌、放线菌的生长繁殖一般要求偏碱(7.07.5),霉菌和酵母菌要求偏酸(4.56)。n筛选极端微生物时,需针对其特殊的生理特性,设计适宜的培养条件,达到富集的目的。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151页(4)微生物的纯种分离 n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生物的混杂生长状态。因此还必须分离,纯化。n纯种分离方法常选用单菌落分离法。n纯种分离的方法有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151页A、稀释平皿分离法100ml1g9ml9ml9ml9ml9ml9ml1/1001/100010-810-710-610-510-41ml1m
13、l1ml1ml1ml(1)稀 释纯种分离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151页稀释平皿分离法b.涂布平皿分离法a.倾注平皿分离法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151页a.连续划线分离法 b.分区划线分离法B、平皿划线分离法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151页5、筛选方法 n利用特殊的分离培养基对大量混杂微生物进行初步分离;n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151页n在平板培养基中加入溶解性较差的底物,使培养基混浊。能分解底物的微生物便会在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圈,圈的大小初步反应该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n该法在分离水解酶产生菌时采
14、用较多,如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核酸酶产生菌都会在含有底物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透明圈。(1)透明圈法用刚果红染色法鉴定筛选降解纤维素的菌株用刚果红染色法鉴定筛选降解纤维素的菌株 羧甲基纤维素钠作培养物羧甲基纤维素钠作培养物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151页n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n分离淀粉酶产生菌时,培养基以淀粉为惟一碳源,待样品涂布到平板上,经过培养形成单个菌落后,再用碘液浸涂,根据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的水解圈来区别产酶菌株。n有机酸产生菌的分离n在选择性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使平板成混状,将样品悬浮液涂抹到平板上进行培养,由于产生菌能够把菌落周围的碳酸钙水解,形成清晰的透明圈,可
15、以轻易地鉴别出来。n分离乳酸产生菌时,由于乳酸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因此,在培养基中加入的碳酸钙不仅有鉴别作用,还有酸中和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151页n对于一些不易产生透明圈产物的产生菌,可在底物平板中加入指示剂或显色剂,使所需微生物能被快速鉴别出来。如:n果胶酶产生菌的分离n筛选果胶酶产生菌时,用含0.2%果胶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平板,对含微生物样品进行分离,待菌落长成后,加入0.2%刚果红溶液染色4h,具有分解果胶能力的菌落周围便会出现绛红色水解圈。(2)变色圈法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151页n谷氨酸产生菌的分离n在分离谷氨酸产生菌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溴百里酚蓝,它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16、,变色范围在pH6.27.6,当pH在6.2以下时为黄色,pH7.6以上为蓝色。若平板上出现产酸菌,其菌落周围会变成黄色,可以从这些产酸菌中筛选谷氨酸产生菌。n脂肪酶产生菌的分离n为提高分离筛选效率,多采用固体平板的变色圈法,以吐温为底物,尼罗蓝(Nile blue)作为指示剂,根据变色圈大小来判断脂肪酶活性的高低;也可用甘油三丁酸酯为底物,罗丹明B为指示剂,以荧光圈的大小来测定。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151页n生长圈法通常用于分离筛选氨基酸、核苷酸和维生素的产生菌。n工具菌是一些相对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将待检菌涂布于含高浓度的工具菌并缺少所需营养物的平板上进行培养,若某菌株能合成平板所需的
17、营养物,在该菌株的菌落周围周围便会形成一个混浊的生长圈。n如嘌呤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如E.coliP264)与不含嘌呤的琼脂混合倒平板,在其上涂布含菌样品保温培养,周围出现生长圈的菌落即为嘌呤产生菌。(3)生长圈法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151页针对某些微生物的产物对产生菌的筛选没有直接的选择性指示作用,常采用随机分离法进行分离常用于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筛选。n抑菌圈法是常用的初筛方法,工具菌采用抗生素的敏感菌。n若被检菌能分泌某些抑制菌生长的物质,如抗生素等,便会在该菌落周围形成工具菌不能生长的抑菌圈,很容易被鉴别出来。抗生素筛选(4)随机分离方法-抑菌圈法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151页6、
18、生产性能的测定生产性能的测定n由于纯种分离后,得到的菌株数量非常大,如果对每一菌株都作全面或精确的性能测定,工作量十分巨大,而且是不必要的。一般采用两步法,即初筛和复筛,经过多次重复筛选,直到获得13株较好的菌株,供发酵条件的摸索和生产试验,进而作为育种的出发菌株。这种直接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菌株称为野生型菌株,以区别于用人工育种方法得到的变异菌株(亦称突变株)。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151页7 7、毒性试验、毒性试验n自然界的一些微生物是在一定条件下产毒的,将其作为生产菌种应当十分当心,尤其与食品工业有关的菌种,更应慎重。据有的国家规定,微生物中除啤酒酵母、脆壁酵母、黑曲霉、米曲霉和枯草杆菌
19、作为食用无须作毒性试验外,其他微生物作为食用,均需通过两年以上的毒性试验。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151页典型的微生物新种分离筛选过程 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151页(二)微生物菌种的选育(育种)n工业菌种的育种:n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个用于特定生物技术目的的菌株进行的多方位的改造。通过改造,可使现存的优良性状强化,或去除不良性质或增加新的性状。n选育目的:为生成提供各种类型的突变株大幅度提高菌种产生有价值代谢产物水平,还可以改进产品质量,去除不需要的代谢产物或产生新的代谢产物。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151页工业菌种育种的方法n自然选育n诱变选育n抗噬菌体菌种的选育n杂交育种n原生质
20、体融合技术n基因工程技术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151页1、自然选育n定义: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n目的: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提高产量。n缺点:效率低n方法:将菌种制成菌悬液,用稀释法在固体平板上分离单菌落,再分别测定单菌落的生产能力,从中选出高水平菌种。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151页2、诱变育种n以微生物的自然变异作为基础的生产选种的机率并不很高,一个基因的自然突变频率仅10-6-10-10左右。n诱变育种:利用各种产生诱发突变的物理因素和化学试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种的育种方法。是目前国
21、内外提高菌种产量、性能的主要手段。诱变方法: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方法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方法(1)诱变育种原理:利用诱变处理方法导致基因突变。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151页n n物理诱变剂:射线如紫外线、X射线、射线,快中子;n物理因素中目前使用得最方便而且十分有效的是紫外线。许多高产菌株的选育都用过紫外线,对于一般实验室、中小型工厂都适用,也很安全。n其他的几种射线都是电离性质的,有一定的穿透力,一般都由专业人员在专门的设备中使用,否则有一定危险性。n化学诱变剂:n化学因子如碱基类似物、5氟尿嘧啶、烷化剂等。n化学诱变剂中使用最多、最有效的是烷化剂。(2)诱变剂和诱变处理现在学习的是第36
22、页,共151页n超净工作台小型小型X射线衍射仪射线衍射仪Co60射线机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151页诱变剂诱变剂的剂量处理时间缓冲剂中止反应方法亚硝酸(HNO2)0.010.1mol/L510minpH值4.5,1mol/L醋酸缓冲液pH8.6,0.07磷酸二氢钠硫酸二乙酯(DES)0.511030min,孢子1824hpH值7.0,0.1mol/L磷酸缓冲液硫代硫酸钠或大量稀释甲基磺酸乙酯(EMS)0.050.5mol/L1060min,孢子36hpH值7.0,0.1mol/L磷酸缓冲液硫代硫酸钠或大量稀释亚硝基胍(NTG)0.11.0 mol/mL,孢子3mg/mL1560min,901
23、20minpH值7.0,0.1mol/L磷酸缓冲液或Tris缓冲液大量稀释亚硝基甲基胍(NMU)0.11.0 mol/mL1590minpH值6.07.0,0.1mol/L磷酸缓冲剂或Tris缓冲液大量稀释氮芥0.11.0 mol/mL510minNaHCO3甘氨酸或大量稀释乙烯亚胺1:10001:100003060min 硫代硫酸钠或大量稀释羟胺(NH2OHHCl)0.10.5数小时或生长过程中诱变 大量稀释氯化锂(LiCl)0.30.5加入培养基中,在生长过程中诱变 大量稀释秋水仙碱(C22H25NO6)0.010.2加入培养基中,在生长过程中诱变 大量稀释常用化学诱变剂诱变处理方法 现在
24、学习的是第38页,共151页n大多数情况下,就突变数量而言,要比电离辐射更有效。n化学诱变剂是很经济的,因为只需要少量的合适的诱变剂,设备是实验室的一般玻璃器皿,一个蒸气罩。而用电离辐射,设备费用大,并要注意安全性。n大部分诱变剂是致癌剂,所以在使用中必须非常谨慎,要避免化学诱变剂与皮肤接触,且切勿吸入其蒸气,有人对某些诱变剂极其敏感,甚至未直接接触就会过敏,这就更要当心。使用化学诱变剂的优缺点: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151页(3)诱变育种步骤出发菌株的选择处理菌悬液的制备诱变处理中间培养分离和筛选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151页A、出发菌株的选择n自然界新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对诱变处理较敏感
25、,容易达到好的效果。n在生产中经生产选种得到的菌株与野生型较相像,也是良好的出发菌株。n每次诱变处理都有一定提高的菌株,往往多次诱变能积累较多的提高。n出发菌株开始时可以同时选23株,在处理比较后,将更适合的出发菌株留作继续诱变。n要尽量选择单倍体细胞、单核或核少的多细胞体来作出发诱变细胞,这是由于变异性状大部分是隐性的,特别是高产基因。n诱变剂是作用于营养细胞,就要选对数期的细胞:有的作用于休止期,就可选用孢子。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151页 B B、处理菌悬液的制备、处理菌悬液的制备n这一步骤的关键是制备单细胞和单孢子状态的、活力类似的菌悬液,为此要进行合适培养基的培养,并要离心,洗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酵 工业 微生物 菌种 制备 原理 技术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