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_从弗洛伊德到拉康_以哈代的.pdf
《俄狄浦斯_从弗洛伊德到拉康_以哈代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狄浦斯_从弗洛伊德到拉康_以哈代的.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俄狄浦斯情结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 它既决定 了男女性差异以及代际关系的构建, 也同时决定了精 神分析之心理病理学范畴(神经症性倒错精神 病 ) 的分化和区分。它不仅涉及一般经验意义上的家 庭三角关系,还进一步涉及了文化在种系内部的传 递。然而, 其自诞生起, 就引起了无数的争议。这些争 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 其一指向弗洛伊德思想中的 阴茎中心主义和对母亲角色的忽视, 例如英国精神分 析克莱因 (M e l a i n eK l e i n ) 的批评, 这个争议本质上涉 及父权制度和父亲在家庭中的功能; 其二指向俄狄浦 斯情结的普适性。哲学家波普尔 (K a r l P o p p e r
2、) 基于精 神分析的解释性特征而认为, 这个情结以及其相关概 念似乎可以解释所有事物,由此便具有了一种普适 性, 因而在实证性方面不可证伪, 精神分析因此不能 被放入科学阵营。而英国人类学家马林努夫斯基 (B r o n i s l a wK a s p a r M a l i n o w s k i) 却发现: 澳洲部落中, 家 庭教育的主体是舅舅而非父亲, 父亲因此被免除了压 抑的功能。因此, 俄狄浦斯情结不具有普遍性。 在弗洛伊德之后, 由于一直缺少一个人物来在一 个清晰框架之内正面回应这些争议, 精神分析的临床 和理论慢慢滑向两种趋势: 一是单纯停留在一个经验 层面上, 只谈论一些局部
3、的、 可观察的前俄狄浦斯期 和俄狄浦斯期; 二是绕过俄狄浦斯情结, 将理论重心 放到一些例如防御机制这样的操作性概念上。 这些趋 势使得精神分析逐渐被简化为经验心理学的一个分 支或一个变异的行为疗法, 而丧失了其自被发明起就 具有的原创性和挑战性。正是为了回应这些争议, 也 为了防止精神分析的平庸倾向, 拉康借 “回到弗洛伊 德” 之口号, 试图在结构的基础上重新给俄狄浦斯情 结奠基。 这个任务贯穿了其近三十年的学术生涯, 也促 成了精神分析史上的一次范式性转向: 从经验到结构。 本文并不打算就这一转向做一个专门的概念史 研究,而意图更多在澄清这一转向之基本方向的基 础上指出其在当代经验领域所
4、导致的一些困难和限 制, 此外也试图借此为其他结构可能性之引入指明一 条初步的形式化道路。 由此, 本文借助了托马斯 哈代 (T h o m a s H a r d y ) 的小说 意中人 , 其奇特的情节既能 让我们在经验平面上理解两性在俄狄浦斯情结面前 的不对称性, 也能在一个传递的意义上回溯此情结得 以建立的人类学基础及其形式化可能性。 这一工作就自然涉及精神分析在文学评论中的 有效性问题。自精神分析诞生起, 文学就几乎是其天 然盟友, 如茨威格之与弗洛伊德, 乔伊斯之与拉康。 对 文学家而言, 精神分析所揭示的无意识几乎就是他们 的 “意识” 。对精神分析家而言, 因作家被赋予的创作
5、特权, 文学天然就是无意识敞开的领域, 对文本的分 析和对个案的分析具有同等的效果。 尤其在今天精神 分析职业伦理越来越规范的环境下, 文学更加显得不 可缺少。 当然, 也存在很多质疑, 它们主要指向精神分 析对文本的过度解读: 其一, 因文学作品无法多次取 证, 文本分析由此总是不完整的, 片面的。但是, 如果 就文本自身而言,无论作品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它总是完成的, 重要的是如何解读这个完成性。 其二, 文学作品更多受制于作家的文学抱负或者外部现实 环境, 精神分析仅仅就合乎其胃口的材料而言增加了 一个自圆其说的解释。 这个批评主要基于一个现实主 义的立场。 然而, 对精神分析而言,
6、 内部的问题就是外 部的问题, 个人的精神世界和外部的现实世界实际上 共享一个符号秩序, 否则, 我们如何才能理解在我们 精神之外存在着一个 “世界” ? 一、 男性或者女性? 意中人 (The wellloved, 或译为 “心爱的” ) 是 托马斯 哈代的众多小说中最晦涩的一篇。共有两个 版本,一个是 1 8 9 2年发表的,还有一个是后来在 1 8 9 7 年部分修改的版本。哈代本人认为: 这部小说不 同于他的其他有较多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 而带有更 多的主观的和想象的特性。 俄狄浦斯: 从弗洛伊德到拉康 以哈代的 意中人 为引 理论新见101 DOI:10.14065/ki.nfwt.
7、2016.01.019 南方文坛2 0 1 6 . 1 S o u t h e r nC u l t u r a l F o r u m 小说开头, 出生在伦敦附近一个风俗古老的半岛 上的雕刻家乔瑟林在一次回乡过程中, 遇上了自己童 年时的玩伴埃文斯一。 她家位于他家附近, 父亲早逝, 母女相依为命。其后, 埃文斯一的聪慧和纯朴打动了 乔瑟林, 两人相互倾心, 以致订婚。 但是她却并不是乔 瑟林的初恋, 因为他心中一直有一个 “意中人” , 但这 个 “意中人” 不是固定的, 乔瑟林从九岁起这个 “意中 人” 就在不同的女人身上不断的迁移。 曾经在三年内, 迁移了九次。在假期快要结束时, 乔瑟
8、林希望在晚上 能和埃文斯一单独约会, 然而她因为岛上的古老的风 俗而拒绝了他。在回来的途中, 乔瑟林碰到同镇的另 外一个女子玛西娅。 玛西娅的父亲和乔瑟林的父亲是 同为石头商, 并一直处在竞争关系中。 其后, 乔瑟林的 “意中人” 迁移到玛西娅身上, 他爱上玛西娅。因此没 有履行和埃文斯一的婚约。而后将玛西娅带回伦敦, 最后因为争吵和父母的干预, 两人分手。 这一明显带有精神分析色彩的小说自然会引起 很多精神分析家和文学评论家的兴趣。 他们将重心放 在乔瑟林的欲望上, 从男性性心理的角度出发, 把其 “意中人” 之选择看成是这篇小说的主题。 在精神分析 的框架下, 这个主题最直接地对应了俄狄浦
9、斯情结。 在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经典版本中, 男孩最 早和母亲粘连在一起, 其后因为父亲的介入而和母亲 分离。在一个父权社会的背景之下, 男孩在意识到父 亲的权力之后开始认同父亲, 并把母亲再认为父亲拥 有的女人。 这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 其一, 男孩放弃对 母亲的爱, 并借助认同父亲及其性选择而对其他同代 女孩感兴趣; 其二, 在父母关系正常的情况之下, 男孩 在认同父亲性选择的同时, 也实际上同时再认了母亲 作为一个 “女人” 的价值, 母亲也就同时具有一个理想 的价值。但是这个女人是禁止的, 是不可能的。由此, 男孩对母亲的爱实际上是双重的: 一是前俄狄浦斯期 的早期母子共生阶段的爱,
10、 母亲作为一个 “母亲” ; 二 是俄狄浦斯期之后的,母亲作为父亲之女人的爱, 母 亲变成一个女人。然而, 这些爱以及与此爱相伴生的 一些记忆痕迹仍然停留在无意识中, 并在一些无意识 形式中以偶然的方式返回。在精神分析的病理学中, 前一种爱是倒错性的, 即母亲作为一个全能母亲而存 在, 后一种是神经症的, 母亲将权力让渡给父亲而变 成一个女人。在神经症情况下,母亲是被禁止的对 象, 但是仍然具有一个理想的价值。这导致主体在无 意识中可能以这个理想来寻找性对象。 在一些可能的 情况下, 现实的对象很难完全和这个理想相符合。这 也是乔瑟林 “意中人” 不停迁移的原因。 由此, 对弗洛伊德而言, 俄
11、狄浦斯情结既作为神 经症的核心情结也作为性倒错和神经症的分水岭, 是 两性差异之所以建立的基本结构, 其中不仅包括了一 般意义上的性别认同以及性对象选择, 同时还包括了 一些更细节的冲动性特征: 冲动源、 冲动的客体、 冲动 的目的, 尽管这些特征也同样涉及前俄狄浦斯期母子 共生阶段。简单地说, 俄狄浦斯情结不仅仅决定了广 义上的人格结构, 还同时重组了广义上的性欲被组织 的方式。 然而, 就目前的阅读而言, 这篇小说似乎无法给 我们提供一些细节化的性选择特征或者冲动性特征, 例如我们无法知道乔瑟林的爱主要固着在哪个冲动 性的部分客体上, 我们也无法知道到底其个人精神生 活是如何被其自身家庭结
12、构所影响。由之, 我们只能 将理论分析限于一个一般性的“性认同性选择” 范 畴。为了进一步简化术语, 我们可以从 “理想” 概念出 发来展开这个问题。 从性差异角度来讲, 对男性而言, 性认同主要涉及男性理想,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男 人, 性选择主要涉及女性理想, 即选择一个什么样的 女人。女性则相反。 弗洛伊德提出了理想概念, 但主要是在自恋框架 下而非性差异框架下。他在不同的时期提到了 “自我 理想” 和 “理想自我” 两个术语, 但并没有很好地区分 它们。法国学派,主要是丹尼尔拉加希 (D a n i e l L a g a c h e ) 和雅克 拉康 (J a c q u e s L
13、a c a n ) , 在不同的框架 下区分了它们。 对拉康而言, 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涉及 符号界 (l eS y m b o l i q u e )和想象界 (l I m a g i n a i r e )的区 分, 并直接涉及其镜子阶段的第二个版本。 理想自我 是自我的镜像形式, 其意指主体对自身身体统一性的 错觉性误认, 其形成要借助于对小彼者 (l a u t r e , 或译 为小它, 意指在想象关系作为他人出现的一方, 最早 是母亲 ) 之视觉格式塔 (G e s t a l t , 或译为完形) 的认知。 自我理想则是大彼者 (l A u t r e ) 或者双亲在话语中所 传递的
14、一些符号性规范, 例如什么是好男人, 什么是 好女人。这个区分对精神分析是非常关键的, 其使得 主体的精神世界不仅仅限于一个狭小的家庭铁三角, 而 扩张到整个符号化的世界, 甚至是一些不可能的世界。 回到性差异的框架, 如果理想的传递首先依赖于 102 话语或者符号界,那么主体在经历完俄狄浦斯期之 后, 理想被分为两个部分: 男人理想和女人理想。 在父 权社会的背景下, 这两个理想的成形都需要借助于父 亲的功能, 用拉康术语讲就是 “父亲的名义” 。两者也 并非独立, 而是相互匹配。 对男孩而言, 因为认同某个 男人理想就必然需要某个合适的女人理想, 因为爱上 某个女人理想就必然要成为某个男人
15、理想。 二十年后, 乔瑟林因为父亲去世, 再次回乡, 适逢 埃文斯一去世。遇到埃文斯一的女儿埃文斯二, 她与 其母亲长得非常相似。他之前已经得知: 埃文斯一后 来嫁给她的表兄。两人共同经营家族的石材生意, 后 来破产, 埃文斯二的父亲早早去世, 两个哥哥一个出 海淹死, 一个去美国求生, 母亲去世后只留下埃文斯 二一人, 靠给别人洗衣为生。 在后来的交往中, 乔瑟林 爱上埃文斯二,并且发现她和自己也有同样的问题: 她也不停地改变自己喜欢的对象。 埃文斯二也爱上了 乔瑟林。其后, 乔瑟林将她带回伦敦, 并向她求婚。但 是埃文斯二坦言, 她之前已经和另外一男子按岛上的 风俗订婚, 只是后来她不喜欢
16、他了, 他也因此去了另 外一个地方。此男子和乔瑟林拥有同样的姓, 他们的 姓是岛上为数不多的姓之一。最后, 乔瑟林让他们完 婚, 并极大地资助了他们的家庭。 在最后一次见面中, 他并要求其时已经怀孕的埃文斯二把孩子的教名取 为埃文斯。 对乔瑟林而言, 主题并没有多少变化, 他再一次 迁移了其 “意中人” , 也再一次地重复了自身的命运。 现在如果我们颠倒过来, 从女性角度出发来阅读 这篇小说, 并看看女人的 “意中人” 的特点, 我们就会 发现: 埃文斯二爱上的这个素未谋面的、 曾经拒绝自 己母亲的男人, 当年也是母亲爱的男人。 进一步说, 她 爱上自己母亲曾经爱的对象。从理想的角度来说, 她
17、 心中的男人理想正是其母亲的男人理想。 从精神分析角度来说, 这一带点乱伦性质的对象 选择或者理想选择实际上并不奇怪。 在父权社会背景 之下, 尽管女性俄狄浦斯情结和男性俄狄浦斯情结在 发生时间上和发生序列上不同, 但两者的性化或者性 认同都同样必须借助父亲的中介。 女孩因阴茎缺失而 意识到两性的差异以及后续的父亲的权力。此后, 就 双亲而言, 也产生两个相应的结果: 其一, 她爱上父亲 并由此进入俄狄浦斯情结。 但是和男孩对母亲的欲望 在强势的父亲面前必须放弃不同, 女孩因母亲相对的 弱势而无法顺利终结俄狄浦斯情结, 即母亲不能有效 地干预女儿对父亲的爱, 尤其是父亲也不愿意以某种 方式来终
18、止这个乱伦性质的爱的情况下輥 輯訛。 其二, 女性 对母亲的情感此刻将变得非常复杂, 除了早期前俄狄 浦斯期的爱恨双重性 (例如, 依恋时期的爱、 对母亲遗 弃自身的恨、 对母亲没有给予阴茎的恨 ) , 女孩在进入 俄狄浦斯期之后, 将在爱恨两端再次分别发展出针对 母亲的双重情感: 一方面, 在爱上父亲同时也认同了 其性选择, 母亲由此也获得了一个 “女人” 的认同性价 值; 另一方面, 母亲在被再认为一个女人的同时也实 质性地成为无意识中的竞争对手。 在弗洛伊德之后, 俄狄浦斯情结在精神分析圈受 到了一定的挑战。一个主要问题在于, 弗洛伊德曾试 图单纯地依据 “主动被动” 之社会学意义上的分
19、类 模式来区分心理学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 由此在整个 情结中母亲的功能就显得比较被动, 只是一个单纯地 抚养者或情感给予者。英国精神分析家梅莱妮 克莱 因批评了这点并强调: 事实上, 在前俄狄浦斯期母亲 的功能非常积极主动, 母子关系的建立也完全依赖于 母亲的主动性, 儿童未来人格的一些雏形也可以追溯 到这个时期。但是, 克莱因以及其学派也由此因过度 强调了前俄狄浦斯期的重要性而简化了俄狄浦斯情 结的核心功能輥 輰訛。 拉康依托于符号界与想象界的分离,以“石祖 (P h a l l u s) ” 和 “父亲的名义 (N o m - d u - P r e ) ” 两个术语 重塑了俄狄浦斯情结。
20、首先对他而言, 在情结中主导 性差异的并非阴茎, 而是 “石祖” , 即支撑阴茎价值的 男性符号化象征, 就是说, 只有在一个父权社会背景 之下, 阴茎才可能具有一种想象上的价值优先性。母 亲从一开始就不是被动的, 无论是最初的受孕还是后 来离开孩子, 这都是她认同石祖所代表的符号秩序的 结果。 因而, 母亲也是一个欲望的主体, 只有她放弃自 身的全能感并承认自身的缺失, 她才有可能因自身对 “石祖” 的欲望来引导孩子进入俄狄浦斯情结, 母亲认 同了 “父亲的名义” , 孩子才认同 “父亲的名义” 。这也 是拉康为什么强调不能简单地分开前俄狄浦斯期和 俄狄浦斯期, 父亲的功能从一开始就在场,
21、其只是 “事 后” 以一种更现实的方式来出现。 这个意义上, 我们可 以说, 俄狄浦斯情结结构性地贯穿整个心理发展历程。 由此, 在回应克莱因的同时, 拉康扩张了弗洛伊 德的俄狄浦斯情结,这既是一种“重新回到弗洛伊 理论新见103 南方文坛2 0 1 6 . 1 S o u t h e r nC u l t u r a l F o r u m 德” ,也在某个意义上是摒弃了弗洛伊德之家庭结构 的人类学模式,因为在符号层面上,“父亲的名义” 未 必就一定被父亲所代表, 其他男性长辈 (例如外公, 舅 舅等 ) , 甚至社会性机构 (如学校, 医院等 ) 也有可能成 为这个代表輥 輱訛。 由此,
22、对母女而言, 女儿因为母亲欲望石祖而欲 望石祖, 女儿和母亲的欲望都指向石祖的代表輥 輲訛, 所以 她们有可能具有同样的男人理想而爱上同一个现实 的对象輥 輳訛。 也就是说, 是石祖的功能导致了女儿接受了 母亲的男人理想,从而实现性理想在代际之间的传 递。母亲本身并不具备传递功能, 她只有借助 “石祖” 的功能才能执行这种传递。 但是, 和男性不同, 石祖在 母女之间的传递是带有乱伦性质的, 正如女孩爱上父 亲而把母亲当成对手一般。 相反, 对男性而言, 男孩在 认同父亲并继承父亲所传递的石祖同时, 也意味着他 必须离开母亲而将其欲望指向其他女性。 从俄狄浦斯 情结角度来说, 这也正是弗洛伊德
23、所不断强调的两性 之不对称性。 回到小说, 乔瑟林仅仅与埃文斯一有过一段密切 的交往,但他实际上一直疏离于埃文斯二的现实生 活。 有关他的传闻主要来自埃文斯一和岛上其他人的 口中。 如果说她最后爱上了这个传闻中的男人是因为 他吻合于她心中的男人理想, 那么我们就要询问这个 男人理想是怎么被传递下来的。从文章看, 首先需要 排除这个男人理想来自这个家族的男性例如父亲、 舅 舅等, 因为乔瑟林和这些男性差异明显。唯一的可能 性就是来源于其母亲埃文斯一, 她无意识地将这个男 人理想传递给自己女儿。就是说, 埃文斯一作为一个 母亲, 为了女儿她就有必要把自己生活的知识和经验 传递给自己女儿, 包括男性
24、理想。 这里, 我们就发现 “石祖” 实际上以两种方式起作 用: 其一, 当父亲在场时, 石祖的功能让理想从亲代传 递到子代, 母亲是一个由石祖规定的女人角色。这时 石祖的功能处在 “显” 的位置; 其二, 当父亲缺席时, 母 亲的传递引起了女儿对石祖的欲望, 母亲作为缺失者 间接地定位了父亲的位置。 此刻石祖的功能处在 “隐” 的位置。可以这么说, 第一种方式是父亲的 “有” 定位 了母亲的 “无” , 第二种方式是母亲的 “无” 定位了父亲 的 “有” 。 因而, 女性的男人理想至少具有两个来源: 一 是来自代表 “石祖” 的一方, 如父亲、 外公等。 二是来自 母亲的传递和教育, 母亲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文学经典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