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_中世纪伦理思想的映像与整合.pdf
《但丁_中世纪伦理思想的映像与整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但丁_中世纪伦理思想的映像与整合.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但丁 : 中世纪伦理思想的 映像与整合 内容提要基督教伦理的最高境界是灵魂得救, 古希腊伦理思想的最高原则是公正, 它们 分别代表着人类的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的不同追求。 但这种和谐在 12世纪发生了分裂, 这是因 为人们的世俗生活产生了新的需要, 而教会统治的腐败又使人们对长期依循的伦理观念产生了 疑惑。 站在时代高度的但丁试图以新的观念融合二者, 探索这个迷惘时代人类的出路问题。 关键词中世纪文学但丁基督教伦理 一、 中世纪的精神价值与 神曲 的伦理学蕴含 恩格斯对但丁的论断一直是我国学界研 究但丁的经典性依据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 后一位诗人 , 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 人 ”, 但恩格斯
2、这一富有诗性的论断却在学 界形成了一个刚化不变的传统 。人们在但丁 及其代表作 神曲 中反复挖掘着这样两 类事物 : 一类属于旧时代的痕迹, 例如将象 征理性与哲学的维吉尔排斥在天国之外, 杨 周翰先生在 欧洲文学史 中便指出 ,“认 为信仰和神学高于理性和哲学 , 这完全是但 丁作为中古诗人的偏见”; 另一类属于新时 代思想的萌芽 , 亦即 神曲 在许多场景 中表现出的人文主义意识 。 人类的信仰与理性、 哲学与神学之间存 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 它既不是孰高孰低的 简单比较, 也不是互不相容的二元对立 , 而 是一种精神取向的相互联系与相互渗透 。因 此 , 将但丁对理性与信仰关系的表述一
3、勺烩 入 “中古诗人的偏见 ”, 这未免对但丁缺少 了辩证的分析。维吉尔未能进入天国, 并不 能说明但丁思想中有“信仰和神学高于理 性和哲学 ” 的“偏见 ”,因为但丁在 神 曲 中仍将其同时代巴黎大学的西基尔博 士引进了天堂 , 而西基尔正是 “肯定理性 真理, 对抗信仰真理 , 主张哲学独立于神 学 , 以摆脱神学的束缚”, 倡导了这个时代 “理解而后信仰 ” 的思潮, 强调了人的理 性 。 107 在学界颇有影响的另一个观点, 是将但 丁在炼狱中对净罪行为的礼赞一概说成是 “中世纪陈腐的原 罪说以及灵魂拯 救思 想 ”, 这显然也对但丁及基督教伦理思想缺 少具体的分析。原罪与灵魂拯救思想
4、只是在 极端的意义上才会走向禁欲主义并导致对人 类现世幸福的否定。而但丁的态度决非如此 简单, 他固然在 神曲 中赞颂人们的净 罪行为 , 但他对人类的现世幸福也是同样关 注的,他的帝制论 反复表达的就是 “给尘世带来幸福 ” 的思想 ; 另外 , 我们也 必须看到, 原罪与灵魂拯救说在伦理学意义 上仍对人类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 它强调了 传统的伦理观念对人自身欲望的约束 , 使人 与人之间拥有了面对同一个上帝时的最高诚 信 。 历史的交替总要表现出对前一个时代的 否定, 而这种否定只能是辩证的否定 。我们 不能简单地把但丁所展现的所谓 “旧时代 ” 的内容全然归于谬误 , 而应当认真思考一下
5、 其中的价值 。但丁思想中确有两个时代的种 种印痕 , 然而他更有一个前后统一的思想; 他的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对人类 的行为价值的估量, 这使他更像一个哲学的 或伦理的诗人, 因此我们提出从伦理学角度 来把握他。 神曲 叙事起点的选择是耐人寻味 的 : 这个构思宏伟的梦幻历程始于 1300年, 现实中的但丁此时正处在人生的巅峰时期, 他作为诗人和哲人在佛罗伦萨享有广泛的美 誉 , 他在这一年里达到了自己从政生涯的最 高阶段 ; 不过, 但丁的从政经历说明他实际 上是一个严肃的伦理思想家, 而不是一个佛 罗伦萨政客 , 他总是把合理性奉为行为的准 则 。 神曲 序曲中的但丁同样表现出伦
6、理 思考的特点 : 他成了一个被那象征性的三兽 困在幽暗森林里的迷惘者 , 他不能登上那 “一切欢乐的开端和原因 ” 的 “令人喜悦的 山 ” ( i l d i l e t t o s om o n tec h e p r in c i p i o ec a g io n d i t u t t a g io i a ) , 亦即不能追求 “现世幸福 ” ( 田德望语) ; 他放弃这一追求, 是因为畏 惧那三兽, 亦即不愿成为肉欲 、 强权和贪婪 的牺牲品 , 这实际上表现了但丁的自我约 束 , 因此, 但丁对三兽的畏惧实际上是一种 伦理层面上的畏惧, 他决不肯让欲望来主宰 自己的灵魂 。
7、但丁所表现的迷惘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与普遍意义 , 因为它象征了中世纪末人们的 伦理疑惑;他的 神曲 便表达了 “个人 和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 验 , 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 ”的主题, 从 而使这部文学作品同时也成了一部形象的伦 理学专著。剑桥大学意大利文学专家帕特里 克 波义德 ( P a t r ic kB o y d e )在 但丁 神 曲 中的人类罪孽与人类价值 一书的序 言中为我们指出了但丁作品的伦理学特征: “许多初次阅读但丁的人都会感到 , 诗人正 越过许多世纪直接对他们讲话 , 他真实地描 绘了人性本质的正面与负面, 重新定义了人 生的目标, 提供了帮助他们在真实
8、世界里进 行选择的洞察力 。 ”我们认为, 但丁与读者 间这种超越时空的对话感首先产生于 神 曲 所提出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思考 , 它是 但丁与读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也是人类社会 生活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神曲 所关注 的中心问题就是人的罪孽与美德, 而对罪孽 与美德的评判依据, 就是人的伦理观念 。 二、 基督教伦理及其 在中世纪末的尴尬 但丁的伦理思想主要来自在中世纪占统 治地位的基督教伦理 , 因此, 把握基督教伦 理的基本特征是理解但丁伦理思想的关键。 基督教伦理的最突出特征是它的神学性 , 它 108 外国文学评论N o .3, 2005 的核心思想是关于天国拯救 ( S a l v
9、a t i o n )的 信仰。天国拯救的观念始于人类对上帝的冒 犯和上帝对人类的惩罚, 这是希伯来宗教对 人类罪孽与人类灾难的原始追究; 基督教关 于天国拯救的思想完成了人类向上帝回归的 过程, 耶稣的血洗净了人类从亚当和夏娃那 里承袭来的原罪 , 使坚信天国拯救的人有可 能重新回归上帝 。 人类对上帝所犯下的罪孽就是基督教伦 理观念的逻辑前提 , 正如但丁在神曲 中借亚当之口阐释的道理 , 那次大放逐即亚 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原因 “不是吃那棵 树上的果子本身 , 而只是这种行为超过了限 度 ”。 由于这一罪孽的本质是漠视上帝的禁 令 , 因此, 对上帝的怀疑 、 否定、 绝望与淡 漠 ,
10、 构成了亚当夏娃的子孙世代相袭的重 罪 , 基督教伦理把它看作更甚于杀人偷盗这 类普通伦理概念上的罪恶 , 因为它是神学意 义上的重罪 ; 它的伦理学意义就是把上帝的 理念看作人类一切行为规范的分野, 因而具 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肯定上帝 , 人类就能过 上一种虔诚的生活 , 人与人之间就是平等 的 、 诚信的和互爱互助的 ; 而一旦否定了上 帝 , 人们不再有顾忌 , 就会做出欺凌 、 撒谎 和欺诈的事 , 由此导致万恶滋生。基督教把 人类的这些罪孽归为七宗, 即骄、 贪 、 淫、 怒 、 食 、 色 、 惰 。 对上帝的坚定信仰产生了基督教伦理的 信 、 望 、 爱的美德观念, 阿奎那称之为
11、人的 “超本性德行 ”。阿奎那的伦理学思想是中 世纪基督教伦理思想的最高总结, 他把上帝 视为人类的至善和终极目的, 把天国拯救思 想视为伦理思想的核心。人的德行进而又分 为两个境界:本性德行 ( V i r t u t e s n a t u r a l e s ) 和超本性德行或神学德行 ( V i r t u t e ss u p e r - n a t u r a l e s v e l th e o lo g ic a e ) : 所谓 “超本性德行 ”, 主要指神学上的 “信、 望、 爱 ” 这三种德行, 即信仰上 帝 、 希望上帝、 敬爱上帝的行为;托马 斯肯定 , 由于这三种德
12、行 , 人们可以完 满地发展自我, 完善自己的本性, 直接 归向上帝。 阿奎那的超本性德行的伦理学意义是为人类 确定了一个道德上的终极目标 , 能够实现这 一目标的只是那些人间的圣者 , 他们因上帝 的特别恩宠而得以回归到上帝那里 , 而他们 的模范行为则成为人们效法的榜样 。至于平 凡的人 , 即基督教的一般信众 , 伦理上的美 德则体现为 “本性德行 ”, 它又分为 “理智 德行” 与 “伦理德行”; “理智德行” 实际 上并不是伦理观念的内容 , 而只是它的属 性 , 它是人类自觉遵守一定伦理规范的保 证 。“伦理德行 ” 指人类必须克制情欲以 遵守的道德规范 , 主要包括由敬爱上帝之心
13、 所产生的博爱、 谦卑、 虔敬 、 感恩 、 宽恕、 牺牲、 公义 、 公正等崇高的美德。但丁的美 德观与之相同, 他在 炼狱篇 第 31章里 描绘了围着鹰狮兽格利丰 ( 象征耶稣 )的 凯旋车 ( 象征教会 )跳舞的女子 , 她们分 别是信 、 望 、 爱 “三超德 ” 和智 、 义 、 勇、 节 “四枢德 ”。 处在基督教伦理的罪恶观与美德观之间 的 , 是基督教伦理在实践意义上的核心部 分 , 即赎罪观, 信徒以肉体痛苦的方式实现 灵魂的净化与升华, 形成了压抑人性、 惩罚 肉欲以及谦卑、 忏悔与尚贫等生活态度 , 这 种生活态度在漫长的时期里形成了基督教伦 理的主要内容。 基督教伦理以
14、其崇高精神境界平抑或消 解了人们世俗生活中的种种矛盾, 为欧洲营 造了持久的相对稳定的环境, 由此也推动了 社会在经济文化生活方面的发展, 但它同时 也形成了自身的悖反。基督教在 12世纪面 临的正是这种巨大的矛盾 : 一方面是基督教 109 但丁:中世纪伦理思想的映像与整合 把它的伦理观念推向了极致, 它提倡的一些 美德的观念 , 如尚贫 、 禁欲和忏悔在极大的 规模上被人们所追随 ; 另一方面是它的体现 者即教会却由此走向了反面 。但丁在 炼 狱篇 中以凯旋车的毁坏象征了教会的这 一变化 : 那车在经历了许多变故以后终于败 坏了, 长出了七个罪恶的头, 成了“七头 十角 ” 的妖妇, 象征
15、了基督教罪恶观的七 大罪孽 。现实中的情形是包括教皇在内的一 些神职人员因私欲的恶性膨胀而背叛基督教 伦理, 滥用人们虔诚的信任, 陷入弄权、 纵 欲的泥淖 ; 被视为 “万恶之源 ”的贪婪罪 这时便公然大行其道 , 种种罪孽导致了基督 教伦理威信的全面跌落。 中世纪末教会的腐败严重影响了人们心 中的信仰, 但教会只是基督教在现实中的一 种载体 , 人们当然不应以载体的败坏而否定 基督教伦理本身的全部价值, 正如但丁所描 绘的凯旋车虽然变成了七头十角的妖妇, 但 格利丰及整个游行仪仗却都升入了天国, 那 里依然代表着人类最高的精神向往。 三、 基督教伦理思想在但丁伦理 思想整合中的作用 乔治
16、桑塔亚那在分析 神曲 主题 时指出 , 但丁在 地狱篇 中按亚里士多 德伦理学划分了人类罪孽的种类, 然后自己 又加上了原罪与异教罪两项。这使我们试图 把 神曲 中的伦理思想体系看作亚里士 多德伦理思想与基督教伦理思想的组合, 不 过桑塔亚那紧接着又展示给我们一个理解上 的超越 。他说: 到此为止, 但丁是在追随亚里士多 德 , 不过加上了这些小的修改。但到这 里 , 一个巨大的分歧开始了。如果一位 异教诗人已经怀有在诗的场景里图解罪 恶和美德的范畴 , 那么他就会在人类生 活中选择适当的情节 , 描绘出现在人间 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因为异教道德是棵 人间的植物 。但丁不是这样。他的诗篇 仅在
17、背景中描绘这一世界 , 置于前景的 是时光流逝所带来的永恒后果 。 桑塔亚那所说的 “时光流逝所带来的 永恒后果”, 即基督教理念中的彼岸世界或 灵魂世界 , 它使但丁 神曲 中所展示的 一切形像统统聚焦于基督教理念的映照之 下 , 使我们理解中的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与 基督教伦理思想的简单组合也变成了一个有 机的伦理整体。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 我们强调基督教理 念在但丁的伦理思想中的意义 , 它是但丁一 切伦理思考的最终汇聚点 : 在林菩狱中 , 但 丁从维吉尔口中得知, 耶稣基督曾来到这 里 , 带走了亚当和他的儿子亚伯等人的灵 魂 ; 而但丁在飞向水晶天之前又从贝阿特丽 采那里得知 , 亚
18、当正在同他的造物主亲切地 交谈;此后这位 “古老的父亲 ” 又亲自告 诉但丁 , 说他曾在林菩狱居住了 4, 302年, 是耶稣把他救出 , 在这天国享有永恒的幸 福 。亚当最终获救并与上帝“亲密交谈 ”, 这象征着人类与上帝的最终和解。 与前人的观点相比, 但丁坚持基督教伦 理的天国拯救思想是十分严格的。根据耶鲁 大学神学院宗教与文学教授彼得 S 霍金 斯的考证 , 狄奥尼修就曾说过 “在基督到 来之前 , 许多异教时代的人已经获救了 ”。 11 狄奥尼修所说的 “许多异教时代的人 ” 是 指耶稣基督诞生以前便死去的古希腊罗马时 代的伟大人物, 这些人在中世纪普遍被认为 已经感应了上帝的精神
19、, 因而可以得救 。与 之相同 , 教父时代的格里高利一世 ( G r e g o - r y t h e G r e a t , 540 - 604) 、 13世纪哲学家阿 尔贝图斯 马努斯 ( A l b e r tu s M a g n u s , 1200 110 外国文学评论N o .3, 2005 - 1280, 他曾是阿奎那的老师) 、 13世纪意 大利 基 督 教神 学 家 波 那 梵 图 尔( S a i n t B o n a v e n t u r e , 1217 -1274)以及 14世纪早 期的佛罗伦萨教士乔尔达诺 达 比萨 ( G i o r d a n o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文学经典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