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神曲_中的诗人与但丁的诗性隐喻.pdf
《_神曲_中的诗人与但丁的诗性隐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神曲_中的诗人与但丁的诗性隐喻.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神曲 中的诗人 与但丁的诗性隐喻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从 神曲 中梳理出但丁关于诗人社会文化地位和作用的隐喻。 笔者 首先观察了柏拉图否定诗人时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及其对后代思想家的影响, 进而提出, 但丁 在 神曲 中塑造的两类诗人的形象 林菩狱中的诗人和炼狱里的诗人 显示了不同的思 考, 他试图从道德和神学的高度将柏拉图评价诗人时对立的两元统一起来。 但丁从两个不同的 维度来评价他们, 一个是艺术维度,以林菩诗人如荷马为代表, 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另一个是 道德维度, 以炼狱中的诗人如斯塔提乌斯等为代表, 他们通过洗涤罪孽,达到宗教的至善境界; 而诗的理想则是在两个维度统一的境界中不断飞升, 如同
2、但丁在三界中不断上升的历程。 关键词但丁隐喻二元对立统一 鲍桑葵在他的 美学史 中曾谈到 神 曲 对诗人的不寻常的关注 ,“它的中心兴 味却在于灵魂们的命运, 尤其是诗人的灵魂 的命运” 。 这使我们开始了对 神曲 中诗 人命运的思考。当但丁在炼狱中对萨庇娅承 认自己犯有骄傲罪, 死后将在第一层经历格 外沉重的磨难的时候 , 我们记起在林菩狱时 荷马等人已在那里为但丁预先安排了位置, 但丁在 神曲 中实际上为自己选了两个位 置:一个赎罪基督徒的位置和一个伟大诗人 的位置。这表明 神曲 中的诗人形象具有 深刻的诗学蕴含 , 而但丁自己的两次选择则 体现了一个诗论的但丁, 以及他站在时代的 高度对
3、诗歌的地位与古今诗人成就的思考。 一、 林菩的歌声: 重铸古代诗人的尊严 但丁把荷马等诗人安放在林菩狱, 因为 他们是前基督时代的人, 未受洗礼 , 故而在 此 “候判” 。然而诗人在林菩狱的形象仍是 辉煌的, 这是因为他们仍拥有崇高的尊严 。 他们用火光驱散林菩狱的黑暗 , 他们从容不 迫、 全无候判刑徒的焦虑 , 他们依如故往的 歌声象巨鹰一样在空谷回荡。这一点使他们 甚至优越于炼狱中的诗人 , 在那里孟都亚诗 112 人索尔戴罗担惊受怕于蛇的袭击, 卢卡诗人 波拿君塔以饥饿来磨练自己, 结果变得皮包 骨头 、 眼窝塌陷;在那里波伦亚诗人圭多 圭尼采里终日以所多玛人 、 蛾摩拉人和帕西 菲
4、等古代著名淫秽者自比 , 进行着无尽的自 我谴责。相比之下, 林菩诗人是平静的 、 和 谐的 , 他们不仅毫无中世纪诗人普遍的负罪 之感 , 而且自豪于自己在诗歌方面的成就: 他们接纳但丁为他们之中的第六位 , 并以此 作为对但丁最高的敬意。 但丁赋予林菩诗人如此的尊严 , 说明什 么?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这说明了但丁在新 旧交替的时代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肯 定, 这并不难理解。从诗论的意义上讲 , 林 菩诗人的形象却代表着更为深刻的含义 , 这 就是对诗的地位的肯定:因为自古希腊时代 起, 虽然诗人及其作品在社会生活中广受欢 迎, 但在思想界中占正统地位的却似乎总是 对诗的否定评价 ,
5、如毕达哥拉斯梦见荷马和 赫西俄德因 “撒谎” 在冥间遭受惩罚的描 述:荷马被吊在一棵树上 , 周围盘着无数毒 蛇, 而赫西俄德则被绑在青铜柱上烧烤 , 惨 叫不绝;此外, 赫拉克利特也认为荷马该挨 一顿鞭子。 这种充满复仇快感的表述在柏 拉图那里变成了一种温和的然而却是更坚定 的否定裁决, 他在 理想国 中这样说 : 当你遇见赞颂荷马的人, 听到他们说荷 马是希腊的教育者, 在管理人们生活和 教育方面, 我们应当学习他, 我们应当 按照他的教导来安排我们的全部生活, 这时, 你必须爱护和尊重说这种话的 人。因为他们的认识水平就这么高 。你 还得对他们承认 , 荷马确是最高明的诗 人和第一个悲剧
6、家。但是你自己应当知 道, 实际上我们是只许可歌颂神明的赞 美好人的颂诗进入我们城邦的 。如果你 越过了这个界限, 放进了甜蜜的抒情诗 和史诗, 那时快乐和痛苦就要代替公认 为至善之道的法律和理性原则成为你们 的统治者了。 柏拉图在这里给了荷马两个不同层面上 的评价, 一是艺术层面的 , 人们欣赏诗歌给 人带来的情感享受 , 因此 , 荷马 “确是最高 明的诗人和第一个悲剧家” ;另一个是哲学 层面的, 在这个理想化的城邦里, 谬误的东 西如同这些 “甜蜜的抒情诗和史诗” 只能危 害 “至善之道的法律和理性原则” 。 柏拉图的这一思想只能走向一种无法解 决的矛盾性:在艺术层面上, 他肯定诗人
7、, 正如他仍承认荷马的高明 ;但在哲学层面 上, 他却否定了诗人, 因为诗不能反映真 理, 诗人撒谎 。柏拉图的这一否定成了他在 社会意义的角度否定诗人的哲学基础, 在这 个角度上他更强调诗歌不良的社会作用 , 即 “伤风败俗” 。如果我们用哲学的语言来解释 柏拉图的思路 , 我们可以说, 这便是以二元 对立的哲学观将艺术与道德对立起来, 进而 把问题推向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这一矛盾 必须以一方克服另一方的形式加以解决 。所 以, 尽管柏拉图自己也欣赏诗歌, 尽管他甚 至把萨福称作 “第十位文艺女神” , 却也不 能不把这种与至善相对立的、 只能被视为谬 误的诗歌排斥在理想国的大门之外 。 毕
8、达哥拉斯刻薄的嘲讽与柏拉图温和的 裁判可被看作中世纪剥夺诗人地位的前奏 , 在中世纪 , 正如朱光潜在 西方美学史 中 指出的那样,“基督教会攻击文艺的理由和 柏拉图所提出的大致相同 , 就是文艺是虚 构, 是说谎, 给人的不是真理 ; 并且挑拨情 欲, 伤风败俗。 ” 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 ( 354-430)以自己童年时的亲身经历批评 荷马与维吉尔 , 他的观点显然是受了柏拉图 文艺 “伤风败俗” 论的影响: 113 神曲 中的诗人与但丁的诗性隐喻 的确荷马很巧妙地编写了这些故 事, 是一个迷人的小说家 , 但对童年的 我却真讨厌 。我想维吉尔对于希腊儿童 也如此, 他们被迫读维吉尔, 和
9、我被迫 读荷马一样。读外国文字真是非常艰 苦, 甜蜜的希腊神话故事上面好像撒上 了一层苦胆 。 如果我们选择一个历史的视点 , 把欧洲 从希腊神话和史诗时代到基督教时代看作是 人类精神的某种不断进化的过程, 我们就可 以看到中世纪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阶 段, 一个提升人类精神的阶段 ( 当然这一阶 段肯定还包括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晚期, 即柏 拉图 、 亚理士多德等伟大哲人进行探索的时 代) , 它使欧洲告别那个 “正常的儿童” ( 马 克思语)时代而进入了一个追求崇高精神境 界的时代 。然而欧洲实际上到达的却是一个 尚不知成年为何物、 却一味懊恼于童年的幼 稚与可笑的时代 , 或许我们可以谓
10、之患了青 春期综合症的时代, 一个以幼稚的方式否定 自身幼稚的时代 , 这个时代一个突出的特点 就是自责, 奥古斯丁正可说是这样一个代 表, 正如他在 忏悔录 中对曾经痴迷于维 吉尔作品的悔恨 : 当时我为狄多的死, 为她的失恋自尽而 流泪 ; 而同时, 这可怜的我, 对那些故 事使我离弃你天主而死亡 , 却不曾流一 滴泪 。 还有比我这个不知可怜自己的可怜 人, 只知哭狄多的殉情而不知哭自己因 不爱你天主 、 我心灵的光明、 灵魂的粮 食、 孕育我精神思想的力量而死亡的人 更可怜吗? 奥古斯丁与但丁相隔近千年。恩格斯把 但丁看作 “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和新时代最 初一位诗人” , 从同样的角度
11、出发 , 我们可 将奥古斯丁看作中世纪最初一位思想家 , 因 为他关于神学 、 哲学、 美学和诗学的观点实 际上影响了中世纪整个思想界 。显然二人对 待欧洲文学史上的两个伟大诗人的态度是截 然相反的 : 奥古斯丁否定了荷马, 而但丁却 称荷马为 “诗国之王” 和 “吃文艺女神奶水 最多的人” , 并在林菩狱赋予他极大的尊严 ; 奥古斯丁认为自己童年时曾为狄多流泪是受 了维吉尔作品的误导, 而但丁却恰恰让维吉 尔做自己的向导, 让他为自己历数人间罪恶 并引他走出迷惘。 但丁对诗的肯定集中体现在 神曲 中 维吉尔的形象上。但丁在黑森林里对维吉尔 说的话充分表明了这种肯定: 那么你就是维吉尔么? 从
12、你的嘴 里, 流出多么美丽而和谐的诗句呀 ! 你 是众诗人的火把, 一切的光荣归于你 ! 我已经长久学习过, 爱好过, 研究过你 的著作! 你是我的老师, 是我的模范 , 我从你学得些好诗句 , 因此使我有了一 些声名。 (神曲地狱 第 1 章 , 王 维克译, 第4 页 。 ) 奥古斯丁上承柏拉图等人的观点, 在社 会作用的意义上否定了诗 , 而但丁的话则不 仅在美学意义上肯定了诗 , 而且意味着社会 对诗的肯定 (“使我有了一些声名”) 。更重 要的是, 维吉尔在隐喻意义上正是作为但丁 良知的向导而出现的, 他引导但丁摆脱那三 兽的困扰 , 引导他避开危险走过地狱, 并以 崇高的智慧为但丁
13、点评亡魂在人间犯下的种 种罪行。实际上, 维吉尔代表理性的形象恰 恰以教人向善弃恶为基本特征 , 因而被当成 是道德的某种标尺 。所以 , 这一形象是对柏 拉图为代表、 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 “文艺 114 外国文学评论No. 3, 2003 伤风败俗论” 的反驳 。 二、卡瓦尔堪提: 地狱里的虚拟墓碑 但丁似乎认为诗人不当下地狱 , 故而让 荷马等诗人在林菩 “候判” 。不过但丁的地 狱里确有诗人 , 除了一个罪不可赦的鲍恩 外, 就是但丁的诗友圭多卡瓦尔堪提的虚 拟形象。但丁的文学创作有一种严格契合事 实的倾向 , 当他对人物的安排与事实无法相 符, 他有时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自己的意 图,
14、 例如他对教皇菩尼腓斯八世的处理 。国 内有的外国文学教材里说但丁提前把菩尼腓 斯八世发配到地狱, 但在 神曲 中他并未 进入地狱 。实际的情形是倒栽于石坑遭受火 刑惩罚的教皇尼古拉斯三世误把但丁当成菩 尼腓斯八世 , 所以喊出了那样的话: “你已 经站在那里了么 , 菩尼腓斯? ” 但丁听不明 白, 维吉尔便告诉他是怎么回事。这样 , 菩 尼腓斯八世在地狱里的形象实际上就是一个 虚写的形象, 它的出现既不违反真实, 又表 现出但丁对这个贪鄙弄权的卖国贼的批判嘲 讽。但丁在表现同代诗人圭多卡瓦尔堪提 时使用了同样的手法 , 而其思想感情的蕴含 却更为丰富。 圭多卡瓦尔堪提是但丁青年时代的诗 友
15、, 在 新生 中曾与但丁有诗歌应和 , 而 他对但丁曾有重要影响 , 以致但丁把 新 生 献给了他 。圭多卡瓦尔堪提死于 1300 年 8 月,而但丁写 作 神曲 始于 1307年 , 这位友人早已去世 。1307 年的但 丁显然认为这位诗友的位置应该在地狱的第 六圈 , 但他不能实写 , 因为 神曲 的想象 日期是1300 年, 其时圭多卡瓦尔堪提尚在 人间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 : 但丁作为佛罗伦 萨的执政官之一 , 曾不得不签署了对这位友 人的放逐令 。后来圭多卡瓦尔堪提在流亡 中染病身亡, 这对但丁来说是 “一件使他终 生难忘的伤心事, 就连后来他在流放中也都 一直耿耿于怀” 。“他希望
16、有朝一日 , 能把自 己的内疚化为诗歌 , 作为永久的补偿, 并将 加佛尔置于自己的身边, 抬到和自己相同的 高度 。 ” 地狱的第六圈里是那些不相信灵魂不灭 的伊璧鸠鲁的信徒 , 那里最触目惊心的是在 那敞开的棺中傲然挺立的法利那太 , 他甚至 在这样的苦难中仍对地狱表现出极大的轻 蔑。然而但丁在这一可怖的环境中为友人虚 写的形象则是动人的, 充满温情、 亲情与爱 心。这一虚写的形象体现为但丁与圭多卡 瓦尔堪提的父亲卡瓦尔堪台卡瓦尔堪提的 会面 。这位在地狱里受刑的父亲一见但丁来 到就用目光四处搜寻自己的儿子, 并急切地 询问但丁 : 倘若你凭着 崇高的天才走过这黑暗的牢狱 , 我的儿子在哪
17、里, 他为什么不和你在一 起? 我们可以在这里读出但丁深深的自责, 他与 圭多曾是形影不离的。而这一虚写的情感境 界更在于那位父亲对儿子的珍爱与痛惜 , 他 急于知道儿子的状况便一下子从棺中直竖起 来 ( 他原是跪在那里的) : 你怎么说 : 他曾经? 难道他已不在 人间了么 ? 难道他已看不到美丽的阳光了么? (神曲地狱篇 第 10 歌 , 朱维基译 , 第 72 页。 ) 只因但丁回答他的问题迟疑了一下 , 他便绝 望地跌回棺中不再起来。于是我们感到 , 这 里虽然是充满苦难的地狱 , 却同时也是一个 115 神曲 中的诗人与但丁的诗性隐喻 充满亲情的境界 , 可以想见友人圭多来到这 里会
18、感受到何等的亲情与安慰 。但丁似乎唯 恐没能足够地表达自己对圭多的情感, 所以 在同法利那太对话结束后 , 他还不忘对自己 刚才的过失表示后悔 , 并请法利那太转告那 倒在棺中的父亲 : “他的儿子还活在人世。 ” 但丁传 的作者马里奥托比诺指出但 丁在流放期间 “终究有时间认真思考一下朋 友的命运” , 因此, 他把圭多卡瓦尔堪提 的虚拟形象放在地狱的这一层 , 其中寓有多 重的思考 。首先是对圭多个人性格的思考, 因为圭多被放逐不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 , 而 是由于他因私怨与黑党的科索殴斗 , 正如马 里奥托比诺指出的那样 , “一向孤芳自赏的 他 ( 圭多)也参与斗殴, 并非因为他同情平
19、民百姓, 站在白党一边, 而是因为他与仇人 相见, 分外眼红” ;其次是对圭多的哲学 观的思考 , 因为在地狱的这一层里是那些不 相信灵魂不朽的伊璧鸠鲁派人物。按照薄迦 丘为 神曲 这一细节所作的注释 , 圭多对 诗歌的轻视是出于他对哲学的重视 , 由于圭 多 “事实上更重视哲学而不是诗歌”, 所以 “他轻视维吉尔和其他诗人” 11 。这样 , 我们 便可以提出这样的理解, 似乎但丁这位诗友 在宗教精神上无法等同于进入炼狱的同代诗 人, 所以无法让他进入炼狱进而得救;但他 对诗歌确有贡献 , 所以但丁在地狱这悲惨的 一层里赋予他那么多的温情与理解 , 使他具 有如同林菩狱的荷马等人那样的尊严。
20、 从诗歌的角度考虑, 卡瓦尔堪提的这一 虚写形象含有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线索 : 据 新生 第 31 章中交待的, 他是但丁用俗语 写作的支持者。而恰恰在这一重含义上他本 身有着一种崇高的诗学意义, 因为他实际上 是但丁诗歌事业的指路人 , 但丁也因为对俗 语的选择成为意大利文学的伟大开创者 。如 此看来, 但丁在这地狱中悲惨的一处所营造 的温情与理解的意境也充分地表现了他对自 己诗学主张乃至诗歌事业的极大热情与信 心。 不管但丁对卡瓦尔堪提倾注了多少同 情, 那不幸的诗人终究归属于地狱 ; 也不管 但丁对荷马等伟大的古代诗人有多么钦佩 , 他也终于没有让他们走出林菩 ; 但丁的最终 裁定终归落
21、定在神学的观点上 : 从这一观点 来看 , 这些诗人显然有一个最明显的共性 , 就是他们没能认识或不能虔信基督教的上 帝。薄迦丘上述文字的英译者对此所作的注 解也许切合了这样的理解 , 他说薄加丘所谓 “其他诗人” 在这里是指贝阿特丽采, 圭多 卡瓦尔堪提轻视她 , 但她却当然是懂得神学 的。 12 于是 , 但丁便在这些诗人身上表达出一 种诗学的观点 , 似乎在这些诗人身上只有诗 的灵性而没有神性, 卡瓦尔堪提尤其是这 样, 他写得一手好诗, 却比其他诗人更糟 , 因为他轻视了诗的神性;而诗的神性确乎应 体现在另一些诗人身上, 那就是炼狱中的诗 人。 三、炼狱的忏悔: 对中世纪诗人的批评 炼
22、狱诗人具有神性, 因为与荷马等前基 督时代的诗人相比 , 他们属于基督教时代的 诗人 。在他们身上 , 但丁主要表现的是批判 的态度。这说明, 但丁在诗论意义上虽然不 赞同柏拉图对诗人的否定 , 但他的确认为诗 歌也会伤风败俗。但丁路过地狱第八圈第九 沟时见到了法国著名行吟诗人鲍恩 , 这个无 头的躯干将自己的头提在手上象提一个灯笼 一样晃来晃去 : 同他一起受罚的还有穆罕默 德 ( 他自己用手撕裂胸膛)和其他几百个灵 魂, 他们都以类似的方式受罚 。从道德意义 上看 , 鲍恩等人被罚于此是因为他们曾破坏 人间和睦 , 即离间罪, 例如鲍恩本人便曾离 116 外国文学评论No. 3, 2003
23、 间血亲, 怂恿英王亨利第二的长子反抗其 父;但这一形象在象征层面上还蕴含了一种 诗论的寓义:“逢迎人性中卑劣的部分” 13 , 正是柏拉图在 理想国 中为诗人确定的罪 名。因此 , 但丁虽然肯定了诗人的尊严 , 但 在诗的社会价值的思考方面仍对柏拉图的观 点有所继承。从这一思路出发 , 我们还可以 观察一下但丁对索尔戴罗的形象塑造。索尔 戴罗是 13 世纪意大利行吟诗人, 据田德望 译 神曲炼狱篇 的注解, 可知他是个 “美男子, 优秀的歌唱家 , 优秀的行吟诗人, 伟大的情人” 14 , 用普罗旺斯语写下了许多 首爱情诗和讽刺诗。但索尔戴罗只能徘徊在 炼狱的山门前, 因为, 根据王维克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文学经典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