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相关性分析(16页).doc





《新疆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相关性分析(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相关性分析(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疆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相关性分析-第 13 页声 明郑重声明,此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冉启英老师指导下完成,没有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本人负责。 本人签名:摘 要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其地缘优势十分突出,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疆的对外贸易程度也日益提升;两者关系紧密,相辅相成。本文通过对新疆经济发展与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分析,以着重表明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和深刻意义。关键词:向西开放、高速发展、对外贸易、相关性ABSTRACT Xinjiang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frontier in China,
2、and its geopolitical advantage is very outstanding, is our country important portal of open to the wes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degree of Xinjiangs foreign trade is also increasing; Close ties, both supplement each other.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Xinjiang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3、 relativity analysis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order to show that foreign trade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role and profound meaning.Keyword: Open to the west,high-speed development, foreign trade, the correlation.目录绪论11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综述11.1 比较优势理论11.2 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11.3 相互需求理论21.4 需求偏好相
4、似说21.5 技术差距说31.6 发动机学说31.7 “剩余的出路”学说42 新疆经济发展与对外进出口贸易的现状42.1 新疆经济发展的现状42.2 新疆对外进出口贸易的现状63 新疆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83.1 新疆进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83.2 新疆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93.2.1 出口依存度分析93.2.2 出口贡献率分析93.2.3 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分析103.3新疆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114 新疆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所面临的问题124.1 对外贸易环境本身存在部分缺陷。124.2 新疆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相对落后。124.3 对外贸易存在地域局限性。12
5、4.4 社会环境并非十分稳定。124.5 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125 政策建议125.1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125.2 改善贸易环境,促进外贸更好发展。135.3利用地域优势,大力拓展对外贸易。135.4加大招商引资,推动经济长足发展。135.5培养专业人才,引用先进技术。13结论13致谢14参考文献15绪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后,在国家和各族人民的倾力帮助下,新疆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乡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发展形势越来越好,边疆的建设朝气蓬勃、蒸蒸日上。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地域辽阔,其地缘优势十分突出,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6、吉尔吉斯斯坦等八个国家接壤,对外贸易潜力巨大。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良好的对外贸易既能对外出口获得外汇收入,又能引进先进技术和所需产品进而带动经济增长。新疆近年来一直实施开放的出口导向型策略,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正是如此,对外贸易为新疆地区的经济腾飞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当前,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西部大开发调整的重大历史机遇,新疆应根据国内外的新情况,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展对外贸易的经验,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实现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1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综述1.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即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
7、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创立的比较学说是对绝对成本说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商品,彼此都节省了劳动力,都得到了好处。其原理事实上,与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异曲同工。田忌所代表的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质量都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优势的上马,再用拥有相
8、对比较优势上、中马对付齐王的中、下马,结果稳赢。整体来看,比较成本理论在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他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贡献是,首次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起因。直到今天,这一理论仍然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制订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理论依据。同时,根据其结论进行推导,两国比较优势差距越大,则贸易的空间越大。那么,当前的国际贸易应该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不过,该理论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作用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其所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在现实经济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9、1.2 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19世纪后期,赫-俄提出该理论时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用其相对富足的要素密集生产的那些物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的要素密集生产的那些物品。要素票赋理论主要包含三个结论:(l)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即不同国家的同种商品用本国货币表示的价格,经一定的汇率换算成同种货币表示时表现出来的价格差异。(2)各国商品价格比例的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所决定,而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所决定。因此,一国出口的应是以本
10、国丰富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以本国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按照这一分工并自由贸易,双方都能够获利。(3)各国根据要素供给的状况进行分工,并相互间进行自由贸易,结果将使各种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1.3 相互需求理论互相需求理论,又称“国际需求方程式”,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1848年提出从需求和交换比率方面论述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理论。穆勒认为,两国进行交换,其交换比率取决于双方对各该项商品需求的大小,并稳定在输出货物恰好能抵偿输入货物的水平上。 其理论原理主要表示为:第一,国际贸易条件,即用本国出口商品数量表示的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其水平高低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其一,外国对本国商品需
11、求的数量及其增长同本国对外国商品需求的数量及其增长之间的相对关系;其二,本国可以从服务于本国消费需求的国内商品生产中节省下来的资本数量”。因而,“在国际贸易中享有最为有利的贸易条件的国家正是那些外国对它们的商品有着最大需求,而它们自己对外国商品的需求最小的国家”。第二,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出口商品的意愿取决于它因此能从外国获得的进口商品的数量。即:一国的出口规模随其国际贸易条件而变化。基于国际贸易条件由两国间的相互需求决定,在某一特定贸易条件下,一国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的数量正好等于其贸易伙伴国在同一贸易条件下所愿意购买的进口商品的数量,或一国的出口总额恰为它愿意支付的进口总额。也就是说,某一特定
12、的贸易条件为贸易双方共同遵守。在这样的贸易条件下,两国的进口需求与出口供给两两对等,国际贸易处于均衡状态。第三,在双边贸易中,对对方出口商品的需求,以及贸易双方共同遵守的国际贸易条件,随着由各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等因素决定的对对方出口商品的需求强度的相对变动而发生变化。倘若外国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甚于本国对外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外国的相对需求强度较大,本国的相对需求强度较小,则外国在同本国的竞争中就不得不做出某些让步,本国就可以享有比较有利的国际贸易条件。具体说来,对对方出口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较小的国家,在贸易双方的相互竞争中占有较为有利的位置,最终决定的国际贸易条件比较靠近外国的国内交换比率,因
13、而本国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贸易利益。简言之,贸易双方之间的相对需求强度决定着国际贸易条件的最终水平,进而决定了国际贸易总利益在交易双方间的分割。 相互需求理论是对比较成本论的重要补充,因为比较成本论虽然揭示了分工和交换能为分工国带来利益,但是却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是贸易给各国带来的利益有多大;二是这个范围内双方各占的比例是多少。而相互需求理论正好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了补充,从而使比较成本论更完善。1.4 需求偏好相似说需求偏好相似说又称收入贸易说,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理论。 他认为赫-俄原理只适用于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不
14、能适用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这是因为前者的贸易发展主要是由供给方面决定的,而后者的贸易发展主要是由需求方面决定的。林德尔认为,国际间制成品贸易的发生,通常是先在国内市场产生消费需求形成一定规模,从而使生产成本下降,产生国际竞争力,然后再向国际市场拓展。因此,国际贸易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这些国家的需求和市场,而需求和市场又取决于这些国家的收人水平消费结构和偏好。所以,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收人水平越相近的国家,其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越相似,相互之间的需求重叠度就越大,彼此间的贸易量也就越大。需求偏好理论从需求的角度部分地解释了战后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这是对传统比较利益理论的补充,
15、更贴近国际贸易的现实,也就是另一国的可能进出口的商品。1.5 技术差距说技术差距说又称技术间隔说,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在1961年提出,格鲁伯和弗农等人进一步论证的关于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形成或扩大了国际间的技术差距,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的理论,而这种比较优势也将大大促成国际贸易的达成。波斯纳认为,人力资本是过去对教育和培训进行投资的结果,因而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资本或独立的生产要素,而技术是过去对研究与发展进行投资的结果,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本或独立的生产要素。但是,由于各国对技术的投资和技术革新的进展不一致,因而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差距。这样
16、就使得技术资源相对丰裕的或者在技术发展中处于领先的国家,有可能享有生产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为了论证这个理论,格鲁伯和弗农等人根据1962年美国19个产业的有关资料所作统计分析,其中5个具有高度技术水平的产业(运输、电器、工具、化学、机器制造)的科研和发展经费占19个产业全部科研和发展经费总数的89.4;5个产业中的技术人员占19个产业总数的85.3;5个产业的销售额占19个产业总销售额的39.1;5个产业的出口量占19个产业总出口量的72。这种实证研究表明,美国在上述5个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方面,确实处于比较优势。因此可以认为,出口科研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家也就是资本要素相对
17、丰裕的国家。根据上述统计分析,美国就是这种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差距论是完全可以与赫-俄原理相衔接的。1.6 发动机学说经济的发动机学说是由19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罗伯特逊(DHRobertson)提出了的。到了19世纪50年代,诺克斯根据对19世纪英国与新移民地区的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这一命题。他认为,19世纪国际贸易的发展是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因为各国按比较成本规律进行国际贸易,通过两优取其更优、两劣取其次劣的办法进行专业化分工,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增加了产量。通过交换,各国都得到了多于自己生产的消费量。他认为这是对外贸易的直接利益。另一方面,也是
18、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外贸易产生间接的动态利益,即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动态转换过程,把经济增长传递到国内各个经济部门,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他指出,19世纪的国际贸易具有这样的性质:中心国家经济上的迅速成长,通过国际贸易而传递到外围的新国家去。它是通过初级产品的迅速增加的需求而把增长传递到那些地方去的。19世纪的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的配置的手段,它尤其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在19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进一步补充了这一学说。他们认为,对外贸易较高速的增长、特别是出口的高速增长会带来以下几个重要的动态利益:(1)出口扩大意味进口能力的提高。进口中的资本
19、货物对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方面,资本货物的进口使这个国家取得国际分工的利益,大大地节约了社会劳力。另一方面,资本货物的进口,尤其是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可以提高国内的技术水平,经消化后,会大大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2)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国内的投资流向发生变化,资本会越来越集中在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专业化生产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3)规模经济利益。一国国内市场相对来说总是狭小的,出口的扩大克服了国内市场的狭小性,生产规模可以不断扩大,以达到最佳程度,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单位成本不断下降。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利润率,另一方面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4)出口扩大还会
20、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这一点对经济运行机制不健全的国家尤其重要。出口的扩大,特别是加工程度较深的制成品出口的扩大,会增加对向出口部门提供投入物部门的需求。这些部门转而向其他供给部门增加需求。如此反复下去,不但能带动所有部门的发展,而且会大大地促进国内经济的一体化。(5)出口的不断扩大会鼓励外国资本的流入。这对普遍缺乏资本的落后国家日益重要。外资的流入不但能解决国内投资不足的难题,而且会促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传播。(6)在世界市场上进行激烈的斗争会使国内出口产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产业改进质量、降低成本,从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1.7 “剩余的出路”学说 由于发展中国家有大
21、量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剩余生产能力,这些资源出现闲置或已转化成的产品在国内也找不到出路,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外贸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找到出路。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相对丰裕的各类资源进行专业化生产,产出更多的产品提供给国际市场,专业化分工又有助于提高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通过贸易进口本国生产要付出很高代价或不可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如资本品、技术、原材料、新产品等。这样一来,既节省了费用,又加快了技术进步速度,从而可以提高本国的消费和生产水平。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穆勒早就提出了“剩余的出路”这一概念。后来缅甸经济学家明特对此作了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疆 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 相关性 分析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