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doc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doc(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经过多年来的工作经历,教师在制定教案时一定得心应手,我们在写教案时,都要明确自己的思路,这样才能确保工作顺利,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例5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这也是数学问题解决比较常用的策略之一。例6以选送节目为题材,讨论怎样分两步找出组合数,再
2、求选送方案的总数。这里渗透了作为排列组合基础之一的乘法原理。例7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借助列表,则比较容易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这里渗透了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指导:1出示例5前,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几年来每一学期的数学广角学了些什么。 探索例5时,应当先让学生理解问题。可以通过读题、说题意,使学生明白每两点之间都能连一条线段。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画画、试试,
3、再来讨论有没有什么好方法2探究例6时,可以直接给出题目,由学生自己尝试,也可以将例题分解,让学生先回答3探究例7时,必须先让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游戏设疑,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课件出现下图,之后学生操作)2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数昏了)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新知学习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义教课标
4、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6-58页例4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教学重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难点】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准备】多媒体【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什么叫做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2、怎样求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最简整数比。3、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1)学生尝试独立求比例尺。(2)汇报交流50c:4050c:4000c1:8
5、0(3)你是怎么想的?二、关键点拨1、求比例尺。(1)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成最简整数比。(2)比例尺有什么特点?比例尺是前项或后项为1的比。(3)比例尺可以怎样表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1:500000)或(线段比例尺)2、求实际距离。(1)在一副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0c,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2)学生尝试独立列比例解答。(3)汇报交流解:设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x厘米。*c50(4)你觉得在求实际距离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实际距离一般用千米做单位。3、求图上距离(1)学校要建一个长80米,宽60米的长
6、方形操场,你会画操场的平面图吗?(2)学生尝试画操场的平面图。(3)汇报交流你是怎么画的?【根据图纸大小确定比例尺,可以是数值比例尺也可以是线段比例尺,根据所确定的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再画图,画图后还要标上比例尺。】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53页练习八第1题求比例尺。2、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1题。3、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2题。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2
7、、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3、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教具准备: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二、新课1、圆锥的认识 (直观感受观察讨论汇报)(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8、(在图上标出侧面)(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2、小结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2)实验来得出圆锥
9、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三、课堂练习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2、练习四的第1题。(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补充习题1出示一组图形,辨认指出哪些是圆锥。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四、总结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观察、感知中认识并掌握圆锥的特点,经历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
10、对圆锥高的认识。在旋转,对比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869页的例1、2。“抽屉原理”是一类较为抽象和艰涩的数学问题,对全体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此,教材选择了一些常见的、熟悉的事物作为学习内容,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二)核心能力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三)学习目标1.理解“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
11、理等数学活动,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活动,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四)学习重点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五)学习难点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鸽巢原理名师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堂设计1.谈话导入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一位同学任意抽5张,不要让我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但是老师却知道,其中至少有两张牌是同种花色的,再找一个学生再次证明。师:看来我两次都猜对了。谢谢你们。老师为什么能料事如神呢?到底有什么秘诀呢?学习完这节课以后大家就知道了。2.问题探究(1)呈
12、现问题,引出探究出示例1:小明说“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他说得对吗?请说明理由。师:“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预设:一定有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支,也可能是多于2支。就是不能少于2支。(2)体验探究,建立模型师:好的,看来大家已经理解题目的意思了。那么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我们用小棒和纸杯分别表示铅笔和笔筒)请大家摆摆看,看有什么发现?小组活动:学生思考,摆放。枚举法师:大部分同学都摆完了,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摆的。能不能边摆边给大家说。预设1:可以在第一个笔筒里放4支铅笔,其它
13、两个空着。师:这种放法可以记作:(4,0,0),这4支铅笔一定要放在第一个笔筒里吗?(不一定,也可能放在其它笔筒里。)师:对,也可以记作(0,4,0)或者(0,0,4),但是,不管放在哪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放进4支铅笔。还可以怎么放?预设2:第一个笔筒里放3支铅笔,第二个笔筒里放1支,第三个笔筒空着。师:这种放法可以记作(3,1,0)师:这3支铅笔一定要放在第一个笔筒里吗?(不一定)师:但是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放进3支铅笔。预设3:还可以在第一个笔筒里放2支,第二个笔筒里也放2支,第三个笔筒空着,记作(2,2,0)。师:这2支铅笔一定要放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笔筒里吗?还可以怎么记?预设:也
14、可能放在第三个笔筒里,可以记作(2,0,2)、(0,2,2)。预设4:还可以(2,1,1)或者(1,1,2)、(1,2,1)师:还有其它的放法吗?(没有了)师:在这几种不同的放法中,装得最多的那个笔筒里要么装有4支铅笔,要么装有3支,要么装有2支,还有装得更少的情况吗?(没有)师:这几种放法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可以怎样说?(装得最多的笔筒里至少装2支。)师:装得最多的那个笔筒一定是第一个笔筒吗?(不一定,哪个笔筒都有可能。)【设计意图:在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活动,用画图和数的分解来表示上述问题的结果,更直观。再通过对“总有”“至少”的意思的单独说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管怎么放,总有一
15、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假设法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在所有放法中放得最多的笔筒里至少放进了几支铅笔。怎样能使这个放得最多的笔筒里尽可能的少放?预设:先把铅笔平均放,然后剩下的再放进其中一个笔筒里。师:“平均放”是什么意思?预设:先在每个笔筒里放一支铅笔,还剩一支铅笔,再随便放进一个笔筒里。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小结:因为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几支笔了。师:好!先平均分,每个笔筒中放1支,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笔筒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师:这种思考方法其实是从最不利的情况来考虑,先平均分,每个笔筒里都放一支,就可以使放得较多的这
16、个笔筒里的铅笔尽可能的少。这样,就能很快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我们可以用算式把这种想法表示出来。【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将解题经验上升为理论水平,进一步强化方法、理清思路。】(3)提升思维,建立模型加深感悟师:如果把5支笔放进4个笔筒里呢?大家讨论讨论。预设:5支铅笔放在4个笔筒里,先平均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师:把7支笔放进6个笔筒里呢?还用摆吗?学生自由发言。师:把10支笔放进9个笔筒里呢?把100支笔放进99个笔筒里呢?师: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我发现铅笔的支数比笔筒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六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