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自由大宪章_对英国早期宪政的作用及影响.pdf





《_自由大宪章_对英国早期宪政的作用及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自由大宪章_对英国早期宪政的作用及影响.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由大宪章 对英国早期宪政的作用及影响 摘要: 自由大宪章是英国 13世纪的重要宪政里程碑, 也是近现代宪政的历史基石。 从现代法治观点看, 它仍有许 多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 诸如其政治契约观念, 对人权的确认保障, 君权有限的观念, 对正当程序的规定和对议会制 度的作用等。 对大宪章在英国宪政起源上的各种作用、影响作点思考, 会给我们的宪政建设带来不少启迪。 关键词: 大宪章; 契约观; 人权保护; 正当程序; 英国议会 中图分类号:D90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1687( 2006) 09-0066-04 作者简介: 卢峰( 1974-) , 男, 安徽淮北人, 硕士, 研
2、究方向为宪法学、行政法学。 收稿日期: 2006-05-17 诞生于 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奠定了英国近现代宪政 的基石, 对世界宪政和法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西方学者称 为“英格兰自由的奠基石”, “保障人权的宪法 ”等, 评价甚高。 可国内对其研究仍不够深入, 甚至有人认为大宪章仅是一部 保护僧俗贵族利益的封建性法律文件, 对广大民众没有实际 意义。 所以仍有必要对大宪章在宪政史上的作用作点探讨。 一、自由大宪章是契约宪政的先声 在契约论者看来 , 法律是社会契约的表现形式, 宪法是人 们建立国家的根本契约。 正如潘恩在人权论中说: “宪法是 一种先于政府的东西, 而政府只是宪法的产物。
3、 一国宪法不 是政府的决议, 而是建立其政府的人民的决议。 ”这一理念的 思想渊源可追溯到 自由大宪章 , 大宪章本身就是一份政治 契约。 从产生上看, 大宪章是英国贵族与国王权力斗争并妥 协的产物。 约翰国王即位后因经常随意侵犯臣民的生命、财 产和其他传统权利引发了和贵族们的尖锐对立, 1214年走到 内战的边缘。 教会不愿英国陷入内战进行调停, 国王与贵族 们达成妥协, 双方于 1215年 6月 15日会晤, 自由大宪章由 此诞生。 从内容上, 大宪章规定了国王和臣民的权利义务。 契约就是当事人的法律, 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成员都必须遵 守契约而不能有任何契约之外的特权。 1609年詹姆士一
4、世在 议会的演说中也提到, 每一个有道德的国王都必须遵守他根 据法律与人民所订立的契约。 大宪章的政治契约形式及其实践是契约宪政的先声。 产 生于近代西方的契约宪政运动固然有多方面的社会条件, 但 是政治契约的观念和政治契约化的实践是其不可或缺的条件 之一。 大宪章是英国政治契约化的开端, 是第一个国家层面 上的政治契约。 契约本身意味着不同主体在平等基础上的合 意, 在自由前提下的妥协, 不存在主体之间的强制与服从, 大 家所服从的只是各主体的共同意志。 这一理念应用于政治就 是一种合作与妥协的制度安排, 就会形成多元利益和价值要 求得以宽容共存、良性互动的社会模式。 这正是现代法治所 要求
5、的, 也是英国历史上少有暴力革命, 以至于资产阶级革命 也“不彻底”的原因, 英国在世界上最先强大恐怕也与此有关。 大宪章也因此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到 17世纪英国革命, 大宪 章被重新确认达 44次, 至今仍作为资产阶级最重要的宪法性 文献之一。 1这一政治契约观念被殖民者带到了北美。 1620 年的五月花号公约便是一份典型的政治契约, 成为美国各 州宪法的最初萌芽和历史渊源。 17、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在 传统私法契约思想的基础上受政治契约及其实践的启发创立 了系统的社会契约论,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和精神 支柱。美国革命家杰佛逊、潘恩等人都是社会契约论者, 1776 年的独立宣言
6、、1787年的美国宪法充分吸收了其契约论思想, 契约宪政实践由此展开并迅速发展, 形成世界范围的契约宪 政运动。 上述表明, 始于大宪章的政治契约观念渗透于整个英美 宪政史, 这种观念不但启迪了社会契约论的主要创立者洛克、 卢梭等人, 而且为后来各国沿契约宪政道路推进本国政治民 主化、法治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可我国历史上向来没 有政治契约观念, 即使是私法契约也很不发达, 使得以契约理 念为基础的宪政精神难以在我国确立成长 。 当前, 我国正在 进行宪政改革, 大力建设法治国家。 “要建设法治国家, 需要 普遍确立的关于法的基本观念就是契约 ; 法治建设中关于 法的基本理论观念就是契约论
7、, 并只能是契约论。 ” 2这一过 程中, 如果能用契约论观点取代传统的阶级意志论观点, 通过 契约的交涉、协商、妥协将人民意志转化为人人必须遵守的规 则, 形成宪法这一最高的契约文本, 必将有利于铸造国家权力 和公民权利的平衡关系, 达成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解决。 二、自由大宪章是人权法律保护的开端 大宪章是贵族阶层谋求自身权利保障的结果, 因此规定 了教会、自由民广泛的权利。 首先, 大宪章确认了教会和臣民 的自由权。 规定教会享有自由, 其自由不受侵犯; 城市保有其 自由权和自由风俗习惯; 通行自由及国外旅行自由等。 其次, 2006年 9月 V o l . 23N o . 9 宪章规定了
8、臣民的财产权。 规定了继承权 、债权及对债务人 的保障, 对侵害财产的行为作了限制。 再次, 为保障前述权 利, 宪章确认自由民享有受审及公正审判的程序性权利。 此 外, 大宪章特别强调保护家庭、妇女和儿童的权利。 相关的规 定至少有十条之多。 诸如: “妇女在其夫死亡后, 得好不受留 难立即取回其嫁妆与遗产”, “寡妇自愿孀居时, 不得强迫其改 嫁”; 3为保护儿童的利益, 规定了继承和监护, 无遗嘱遗产的 处理, 即使亡故者欠有债务仍酌留相当的遗产与其妻室及子 女。 还有, 大宪章也对贸易、迁移、居住作了规定。 大宪章是历史上第一份规定臣民自由权利的宪法性文 件, 开英美自由主义之源, 启
9、人权保护之端, 具有深远的世界 影响。 它奠基了英国的自由传统 , 与以后的 权利请愿书 、 权利法案一脉相承。 它也影响了法国的 人权宣言 。 法 国的人权思想主要来自于洛克, 洛克显然是继承大宪章开辟 的人权道路。 移民美洲的欧洲人也把这一思想带到了新大 陆。 反对英王征税是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起因之一, 北美人 民根据大宪章第 12条“非经大会议同意, 英王无权征税”的规 定要求非经殖民地议会同意英王不得征税, 提出“无代表不纳 税”的口号。 1776年 6月 12日弗吉尼亚权利法案重申大宪章 的人权原则, 强调英国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1689年权利 法案的内容。 美国 1791年
10、权利法案也深受大宪章影响。 美 国人权思想家黑兹尔廷指出: “权利法案是成文法的组成部 分, 这是坚持英国人体现在大宪章中的权利, 美国宪法中的权 利法案可追溯到大宪章。” 41948年 联合国人权宣言中也 能看到大宪章的影响 , 该宣言采用大宪章的许多观点和内容, 只是语言表达更加现代而已。 当然, 大宪章在人权保障上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权利主 体仅限于僧俗贵族和自由民, 而自由民只占当时人口的 14%。 但我们若因此诟病大宪章的话仍是不公允的。 其实, 在后人 的解读中, 大宪章的贵族色彩总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正如詹 宁斯所言: “自由大宪章 所列条款对新一代和新时代的意 义, 与它本来
11、试图表达的意义可谓差之千里, 而且它们逐渐地 被视为并非贵族自由的基础, 而是平民自由的基础。 ” 5我们 如能抛开现代观念的前见, 单纯从事物发展的规律看, 大宪章 对权利主体的规定是明智而恰当的, 它体现了英国渐进式民 主的特点。 毕竟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 它总是由 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一个渐进的过程。 人的教育程度不同, 政治参与能力有别, 宪政建设也要根据人的参政能力、议政水 平的高低由一部分人开始逐步扩展, 只要有量的积累就会有 质的飞跃, 高度完善的民主宪政总会适时到来。 这种进程能 最大限度的保障稳定 , 防止出现大的动荡而消耗国力、阻滞发 展。 我国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已应
12、用这一渐进原理, 允许部分 地区、部分人先富起来, 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我想 我们如能根据人们的参政能力高低由上至下推进宪政建设也 必然会取得巨大成功 。 三、自由大宪章是权力有限观念的奠基石 大宪章全篇渗透着君权有限精神。 其实, 起草大宪章的 贵族领袖们已意识到这样的原则: 政权必须高于某个人的独 裁统治, 习惯与法律的地位必须在国王之上。 宪章中多次以 “朕不得”、“朕仅得”、 “朕应当”等字眼对王权进行限制, 仅 “朕不得”一词就出现 13次。 这种限制有: 一是限制国王的征 税权。 规定国王在法定情形外征税应取得大会议同意, 国王 “不得允许任何贵族嗣后征收任何贡金”。 6
13、二是禁止国王强 收、任意扣押臣民财产。 规定国王及其执行吏不得强扣债务 人财产抵债, 不得强收他人木材, 国王扣留重罪已决犯土地时 间不得超过一年零一日。 三是限制国王任官权。 规定 “除具 有法律知识并愿意遵守法律外, 朕不得以任何人为法官、监军 保安官、郡长或执行吏 ”。 7 四是规定可以用武力强制国王改 正违法行为。 大宪章对审判的规定也限制了国王司法权的扩张与滥 用, 对审判权和治理权分离的宪政传统有所回归。 中世纪英 国有审判权和治理权分离的传统, 居民和臣民的传统权利完 全外在并超越于国王的正当权限, 它属于审判权不属于治理 权, 国王无权自由决定臣民的权利。 约翰即位后经常以意志
14、 取代法律, 以武力反对罪行未经确定的封臣。 为了抑制国王 的司法任意和专断, 大宪章作了以下规定: 一是重新确认地方 领主的审判权, 地方和中央司法权的分立成为抗衡王权的重 要方面, 并规定土地、遗产诉讼必须在财产所在地法院进行。 二是禁止官吏审判, 郡长、监军保安、检验吏及执行吏不得受 理审判刑事案件。 三是规定了定罪的证据、公正审判和正当 程序。 大宪章限制王权的规定是法律对于专制的胜利, 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奠基了权力有限的观念, 法律高于权 力、高于国王。 英国法谚“法律高于国王之上, 连国王也不得 违反”概源于此。 它启迪了有限政府的思想。 所谓有限政府 就是政府权力、职
15、能、规模受到法律严格约束限制的政府。 正 因政府在法律之下所以才是有限的。 虽说有限政府是运用社 会契约论的结果, 正如社会契约论吸收大宪章的政治契约思 想一样, 有限政府有赖于法律的规制也是来自于大宪章的启 迪。 大宪章的君权有限思想也为人民主权思想的产生作了铺 垫。 虽有人指出, 在大宪章之前君权也是有限的, 体现在国王 的加冕誓词和与领主的封建契约里。 但国王加冕体现的是神 授的权力, 分封领主并约定领主的特权完全是君主的恩赐, 这 表明君权即使有限也是相对于神权的有限。 大宪章就不同 了, 它使国王懂得他的神授的权力是靠不住的, 臣民们的反抗 将使他无法统治。 国王的权力与其说来自神授
16、还不如说是来 自于臣民的同意更加现实。 这正如我国西周统治者总结殷亡 教训时意识到的一样, 维持统治仅靠 “敬天”是不够的, 还要 “保民”。 可惜这点认识并不彻底也没能持续, 董仲舒的君权 神授论又把它淹没了。 此可谓后患无穷, 直到现在, “官贵民 贱”、“权大于法”、“党大于法”等观念仍在有些人头脑中作 祟。 可见, 大宪章把权力的根据由天上拉回到人间, 由君主转 移到贵族, 成为人民主权的前奏。 四、自由大宪章是正当程序原则的肇始者 正当程序, 在英国也称自然公正原则, 起初它仅是一项程 序性原则, 即在公民的生命、自由、财产被剥夺之前必须经过 正当的法律程序。 1856年纽约州法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法制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