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风车的巨人是谁_塞万提斯再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挑战风车的巨人是谁_塞万提斯再研究.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收稿日期: 2005-04-01 作者简介: 索飒( 1950) , 女, 北京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 y( G e n , N o . 58) 了解伊斯兰文化 挑 战 风 车 的 巨 人 是 谁 : 塞 万 提 斯 再 研 究 摘要: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造的、大战风车的神奇骑士堂吉诃德在全世界家喻户晓。 但是这一形象以及作者的读取 却延续着种种误解。 本文梳理了 20世纪西班牙语学术界对塞万提斯研究的成果, 客观而审慎地排列诸家所说, 展示出的结论 令人吃惊: 这部世界名著之中充斥着对当时西班牙所执的宗教压迫和血统清除国策的控诉, 一代文学伟人的身世也可能与穆 斯林有着
2、深切纠葛。 由于塞万提斯所处的 16世纪末至 17世纪初乃是西方战胜了穆斯林世界, 并完成了资本主义奠基、资本 积累和殖民主义扩张的时代, 对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的突破性解读, 无疑将形成对被遮蔽的历史叙述以及文学研究中西方 霸权话语的有力挑战 。时值全球正在纪念堂吉诃德第一部发表 400周年, 这一研究无疑将击破死水, 引导人们重新理解逝 去的安达卢斯穆斯林文明以及当前的世界, 从而成为一件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大事。 关键词: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西班牙; 安达卢斯; 改宗; 摩里斯科 中图分类号 : I 160. 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0586( 2005) 02-00
3、18-16 400年前的 1605年, 西班牙作家米格尔 德 塞万提 斯 萨维德拉的小说 堂吉诃德的第一部出版, 10年后 ( 1615年) 第二部问世。 400年以降, 这部小说成了世界上重复 印刷最多的作品之一, 吉诃德成了文学史上最奇特的角色。 虽然关于塞万提斯的研究著作早已汗牛充栋, 但仍未能令人 满意地解释堂吉诃德经久不衰之魅力。 随着政治限制的解 除, 人的文化视野扩大了。 研究中的新鲜见解得以公布并逐 渐积累, 使人们意识到塞万提斯所居时代位置的重大含义。 新的思想已如潜流的水花, 全局也因一线牵动而被摇撼。 一、 研究史之突破 在整个 20世纪里, 西班牙国内陆续出现着一些重要
4、的 解读。 意味深长的是, 每当西班牙处于历史危难, 每当西班 牙人反躬自问“我们是谁”, 堂吉诃德论就悄然掀起一个新高 潮, 仿佛在这个人物的身上, 埋藏着西班牙的秘密。 “ 98年代人”的思考是近代第一个高潮( 1898年“美西 战争”后, 西班牙失去了最后一批海外殖民地, 西班牙民族渐 渐显露在现代的落伍, “ 98年代人”指那个年代对国民性进行 反思的一代知识分子) 。 这代人中最重要的哲学家米盖尔 德 乌纳穆诺( 1864 1936)在文论生命的悲剧情感( 1912 年) 中将终章命题为当代欧洲悲剧中的堂吉诃德 1 。 在他 看来, 吉诃德的事业是古老的中世纪宗教精神对文艺复兴所 代
5、表的“现代科学正统裁判所 ”( 套用中世纪“宗教裁判所”一 词) 的抵抗, 是“精神”对“物质”的抵抗。 乌纳穆诺建构了作为 “民族宗教”的“吉诃德主义崇拜”, 他称堂吉诃德为“我们至高 无上的疯子, 我们的楷模”。 乌纳穆诺是崇尚精神、追求永恒 的西班牙式文化的代表, 但他在政治上是一个天主教保守主 义者, 他的眼光还未达到批判欧洲中心论的高度。 “ 98年代”思潮的另一端是鼓吹现代化的精英。 比如, 被 这一潮流裹挟的两个人物拉米罗 德 马埃斯图 ( 1875 1936)及何塞 奥尔特加伊加塞特( 1883 1955) 。 马埃 斯图在写于 1926年的堂吉诃德, 唐璜与塞莱斯蒂娜 2中
6、提出, 堂吉诃德反映了西班牙民族对英雄业绩的疲倦。 马 埃斯图给西班牙人开的药方首先是“对金钱的热爱 ”, 是“发 18 DOI : 10. 16023/ j. cnki . cn64 - 1016/ c. 2005. 02. 003 明创造、生产以及合理地组织劳动 ”, 是征服大自然。 因此, 在他看来, “真实性不可或缺, 把风车当成巨人不只是一种幻 视, 更是一种罪过”。 1914年, 奥尔特加伊加塞特在 关 于吉诃德的沉思 3中给西班牙人开出了“生命哲学”的精神 处方, 目的无非也是给西班牙人换血, 放掉乌托邦的陈年旧 血, 换上科学、理性的生命源泉 。 弗朗西斯科 罗德里格斯 马林(
7、 1855 1943) 是 “塞万 提斯学”领域里著名的实证主义研究者。 他在 20世纪上半 叶推出了 3个不同的堂吉诃德注释本。 值得提示的是, 他 的塞万提斯研究是“安达卢西亚民间文化研究的副产品” 4 。 虽然马林对塞万提斯的思想缺少宏观把握, 但自他之后无人 再否认塞万提斯的安达卢西亚文化背景。 正是这位实证派 学者无意中使塞万提斯研究向前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也是他 后来在塞维利亚发现了与塞万提斯家世有关的重要资料。 造成塞万提斯研究突破性进展的, 是西班牙历史学家阿 梅里科 卡斯特罗( 1885 1972) 。 1927年, 他发表了 塞万 提斯的思想 5 , 提出文艺复兴时代伊拉斯
8、谟人文主义思想 对塞万提斯的影响。 30年之后, 他修正了自己的认识, 深刻 反省了自己的欧洲中心视角。 这里要提到塞万提斯研究的 第二个高潮, 触机是西班牙近代以来第二次重要的民族危 机 西班牙内战( 指 1936年至 1939年在西班牙共和派和 佛朗哥分子之间的内战。 后者在国际法西斯势力支持下获 胜后实行独裁统治达 40年之久) 。 触目惊心的国民分裂使 人们再次回顾历史。 因反对佛朗哥独裁政权而流亡美洲的 阿梅里科 卡斯特罗潜心研究本国中世纪史, 发现 16、 17世 纪的西班牙具有与欧洲他国差异很大的历史特点, 感到对这 段历史的研究无法绕开伊斯兰文明在西班牙长达 8个世纪 的存在
9、而这是西班牙史学领域的禁忌。 1948年, 阿梅里 科 卡斯特罗发表历史进程中的西班牙: 基督徒、摩尔人与 犹太人, 引起激烈争论 , 修订版题为西班牙的真相, 阿 梅里科 卡斯特罗在书中写道: “伊比利亚智慧中最独特、最 具有普遍性的因素, 扎根在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文化 共处的几个世纪所缔造的生活方式之中。” 该书被推行大西 班牙主义集权制的佛朗哥政权列为禁书。 阿梅里科 卡斯 特罗的论战对手历史学家桑切斯 阿尔波尔诺斯 1957年发 表西班牙, 一个历史之谜 , 他强调西班牙文化中的日尔曼 因素、卡斯蒂利亚因素, 即单一欧洲因素。 阿梅里科 卡斯 特罗继而提出, 关于堂吉诃德的独特性
10、, 不应从抽象的欧 洲历史脉络中、而只能从本国具体时空中寻求答案。 1957 年, 他发表了走近塞万提斯 6 , 从此, 塞万提斯研究的触角 伸进了讳莫如深的西班牙真实历史, 堂吉诃德嬉笑怒骂脸 孔背后的巨大背景浮出水面。 阿梅里科 卡斯特罗在没有 时代、舆论和群体支持的情况下, 凭个人敏感, 单枪匹马突破 了塞万提斯学领域的盖棺定论。 但他过早去世, 没有来得及 充分论证自己的颠覆性观点。 1967年, 西班牙诗人兼评论家比森特 高斯 (1919 1980) 注释详尽的 3卷本堂吉诃德出版。 他客观引用了百 家诸说, 注释篇幅接近原著, 使这个版本类似一部“塞万提斯 学”小百科。 高斯态度审
11、慎, 但仍明确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请读者注意, 堂吉诃德 的作者很可能是新基督徒 ( 即 被迫改信天主教的原穆斯林或犹太教徒) 。 ” 7 高斯还提出, “堂吉诃德中没有一处是随意的、无心的和偶然的。”绝 不能停留在塞万提斯的表面文字叙述, 塞万提斯通过隐秘的 细节和精湛的讽刺笔法表现了思想的巨大连贯性; 所以, 坊 间印行的仅留故事梗概的儿童简写本堂吉诃德, 其实在粗 疏的缩写中删去的是隐在字里行间的声音。 更广阔的新视野要等待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非殖民化时代。 佛朗哥独裁政权曾承接卡斯蒂利亚 ( C a s t i l l a , 指以马德 里为核心的中部高原西班牙主体文化) 中央政权的大一
12、统思 想, 对天主教系统内部的巴斯克、加泰洛尼亚( 指具有独立语 言、文字系统和文化传统的 P a sV a s c o, C a t a l u a 地区 ) 等非 主体文化百般压制, 更何况讨论涉及异教伊斯兰和犹太的历 史问题。 1975年, 佛朗哥独裁统治结束, 西班牙思想解禁, 出 现了对本国伊斯兰文明史的正视、对西班牙中世纪驱逐摩尔 人( 狭义的摩尔人指北非居民柏柏尔人, 但是, 人们历来习惯 于把中世纪西班牙和西北非洲的穆斯林都叫做摩尔人) 及犹 太人国策的反省、以及对东西方文明关系的重新思考。 这 时, 阿梅里科 卡斯特罗的思路已获得了世界范围内“后殖 民批判”思潮的支持, 更受
13、到“全球化”所带来的外来移民潮 ( 尤其是摩洛哥的穆斯林移民) 的刺激。 伴随着“我们是谁 ” 这一历史幽灵的再次出现, 塞万提斯学和 堂吉诃德论掀开 了新的一页。 1989年, 法国思想家罗歇 加罗迪( 1913 ) 的堂吉诃 德: 化作生命的诗 8出版。 作者认为, 塞万提斯是一个在专 制时代选择了多元文化立场、颂扬“三文化共存 ”体现的人道 主义普遍价值的作家。 罗歇 加罗迪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 堂吉诃德的现时性: 他认为塞万提斯与莎士比亚乃生于一 个时代的开始, 而我们正身处这个时代的尾声。 这个时代就 是自“文艺复兴”开始至今的、人的全面异化的时代。 2004年 11月, 由世界知名人
14、士组成的评判团在墨西哥 国际书展上把著名文学奖项 “胡安 鲁尔弗奖”授予西班牙 作家胡安 戈伊蒂索洛 ( 1931 ) , 这标志着以阿梅里科 卡斯特罗为代表的思路赢得了更大范围里的肯定。 胡安 戈伊蒂索洛是西班牙著名的“异端”作家, 他的一些作品在佛 朗哥时期被列为禁书。 他认同爱德华 赛义德的 东方主 义( 赛义德的思想对研究西班牙的东方学者有很大影响。 美洲波多黎各大学教授卢塞 洛佩斯 巴拉尔特曾亲自问 赛义德, 为什么没有把欧洲争议最大、问题最多的 “西班牙东 方主义”囊括进他的研究; 后者诚恳地说, 由于知识的鸿沟, 他宁愿不碰这个领域) , 长期与阿梅里科 卡斯特罗通信。 他在长散
15、文穆德哈尔文化的变迁: 胡安 鲁伊斯, 塞万提斯 及加尔多斯里 9 , 分析了塞万提斯与伊斯兰世界千丝万缕 的联系。 胡安 戈伊蒂索洛 1996年定居于西班牙彼岸的穆 斯林国家摩洛哥, 致力于沟通西方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理 解。 他曾说, “一种不承认边缘文化丰富性的文化注定要遭 到诅咒”; 而得到国际舆论赞许的, 不仅是胡安 戈伊蒂索洛 19 的文学成就, 也是他的思想倾向。 以上仅为研究史上的重要举例。 总之, 近半个多世纪以 来塞万提斯研究领域的一次次突破, 都聚焦于塞万提斯与西 班牙中世纪史的纠葛 。 二、 塞万提斯时代的西班牙 公元 710年, 穆斯林从北非渡过直布罗陀海峡, 登上欧
16、 洲大陆, 在西班牙大部分领土和葡萄牙建立了伊斯兰政权, 史称“安达卢斯”( A l -A n d a l u s ) , 与北部残存的天主教势力 对峙。 在两种势力互相蚕食、长达 800年的拉锯战期间 , 文 化也在互相渗透。 后来, 伊斯兰政权分裂成许多小王国 , 直 至 1492年, 最后一个伊斯兰王朝的都城格拉纳达( G r a n a d a ) 在天主教的攻势下陷落。 “安达卢斯”脱离了阿拉伯哈里发的控制, 在欧洲一隅独 立绵延了 800年。 它淡化了异乡色彩, 成为西班牙本土文化 的一部分。 人皆混血, 相濡以沫, 文化因素盘根错节。 这一 文明在站稳脚跟之后, 对伊比利亚半岛上
17、的天主教、犹太教 文化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政策, 造成了一个全面繁荣的局面, 有人不无理想化地称之为“三文化共存”时代。 阿梅里科 卡斯特罗在他那本引起激烈争论的 西班牙 的真相中所强调的, 正是这一 “三文化 ”的民族基石地位。 西班牙著名作家布拉斯科 伊巴涅斯 ( 1867 1928) 也较早 表述了他在这个问题上的敏感: 穆斯林“带来了一个崭新的社会, 其富有生命力的种子 处处生根发芽。 穆斯林珍重的原则是信仰自由, 这是一切伟 大民族赖以存在的基石。凡穆斯林建立了政权的地方, 都允 许保留基督教堂和犹太礼拜堂在不同民族和不同种族 的融合中, 世界各地的思想、习俗、发明创造, 以及各类艺术、
18、 科学、生产技能、古代学问共生共荣。 从如此多样化因素的 碰撞中涌现出新的发现和创造力。 ” 10 安达卢斯的繁荣是伊斯兰文明在世界范围内胜势的缩 影。 黎巴嫩裔美国历史学家希提指出: “在 8世纪中叶到 13 世纪初这一时期, 说阿拉伯语的人民, 是全世界文化和文明 火炬的主要举起者。 ”当时西班牙的伊斯兰都城科尔多瓦 ( C r d o b a ) , 是公认的世界文明中心 。同时这样的见解也出现 了: 安达卢斯的繁荣, 很可能是伊斯兰文明迄今为止的顶 峰 。 前述法国思想家罗歇 加罗迪以更直接的方式说: “欧 洲的第一次复兴不是始于 16世纪的意大利, 而是在很久以 前 在 13世纪的西
19、班牙 就已开始了。 ” 1479年, 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萨贝尔与阿拉贡国王 费尔南多通过政治联姻将两个王国合并, 大踏步推进以天主 教统一国土、征服摩尔人、摧毁西班牙境内伊斯兰政权的“再 征服”( R e c o n q u i s t a ) 战争。 1492年 , 天主教势力攻克格拉纳 达, 它象征着天主教战胜了在西班牙持续 8个世纪之久的伊 斯兰文明。 同年, 在伊萨贝尔女王的支持下, 哥伦布踏上了 美洲大陆的土地, 西班牙成为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殖民主义 宗主国。 由于西班牙卡洛斯一世 ( 1500 1558) 同时是欧洲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卡洛斯五世, 又占居着美洲、亚洲、非洲 的
20、殖民地, 西班牙一时成为疆土辽阔的强大帝国。 然而, 就在西班牙如日中天的同时, 对境内异教徒的迫 害也拉开大幕。 早在 1492年, 天主教国王就颁布了对犹太人 的驱逐令, 限犹太人 3个星期内改宗, 否则必须离开西班牙。 自 1501年起, 又违反格拉纳达陷落时与穆斯林国王达成的 宽容的投降书协议, 开始分地区强行命令所有摩尔人弃 教, 改宗后的摩尔人被称作摩里斯科人( 西班牙穆斯林先后 被称作摩尔 m o r o ; 穆德哈尔 m u d e j a r , 即居住在天主教统治地 区的摩尔人; 摩里斯科 m o r i s c o ) 。 到 1526年, 西班牙全境的 摩尔人基本都已被
21、迫改宗。 1556年, 菲利普二世( 为了与布 罗代尔的书名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保 持一致, 本文没有采用西班牙语通用译法“费利佩”) 颁布法 律禁止一切摩里斯科文化, 举行秘密宗教仪式的残存场所遭 到封闭, 摩里斯科服装遭到禁止, 享有盛名的阿拉伯浴室被 捣毁。 最后, 阿拉伯语也被禁止使用。 熊熊烈火中, “异教 ” 典籍和文化科学书籍化为灰烬, 儿童被强行抱去接受天主教 洗礼, 反叛者被带上苦役犯的镣铐, 排成长队, 走向流放路。 农田无人耕种, 村庄荒无人烟。 由于侮辱和压迫之烈, 1568 年, 格拉纳达摩里斯科人第二次造反, 两年后被残酷镇压, 失 败后的许多摩里斯科
22、人迁往拉曼恰地区( L aMa n c h a , 即堂吉 诃德活动的范围) 。 16世纪中叶,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的强大, 被摩尔人问题缠身的西班牙感到了威胁。 1571年, 西班牙参加了欧洲国家对土耳其的勒班陀海战, 并战胜土耳 其, 从此, 西方扼制了东方伊斯兰世界的发展。 塞万提斯参 加了此次战役, 并在战役中失去了左臂, 又于归国途中, 被俘 虏至阿尔及尔, 在那个穆斯林国家度过了 5年囚徒生活。 这 段奇特的身心经历为塞万提斯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素材和灵 感。 1609年, 菲利普三世国王发布正式命令, 将所有摩里斯 科人驱逐出西班牙国土, 大规模的驱逐延续至 1614年, 已经
23、被迫改信天主教的 300万西班牙穆斯林离开了祖祖辈辈生 活的家园。 根据当代已故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多 布罗代 尔的说法, 按照保守的估计, 西班牙 800万总人口中, 将近 30 万遭到驱逐。 根据希提的阿拉伯通史记载, 从格拉纳达陷 落起至 17世纪 20年代, 约有 300万穆斯林被放逐, 或被处 死。 据种族屠杀史一书作者的估计, 约有 60万到 300万 之间的摩尔人被逐 。 从被征服者那里掳获来的战利品被出 售给领主和教会。 据说国王从中获得巨额钱款, 以至于出现 了这样一句谚语: “谁抓到摩尔人, 谁就抓到黄金; 抓到摩尔 人越多, 财富就越多。” 11 在“大驱逐”基本结束后,
24、西班牙的基督徒被人为划分成 “血统纯正”的“老基督徒”和出身可疑的 “新基督徒”( 即潜 藏下来的改宗者及其后代) , 西班牙居民在要求公职、军衔、 僧侣身份、上大学、当教师、移居海外领地时, 必须出示“血统 纯正”证书或家谱, 可疑的姓氏也成为判断血统的重要依据。 这一“血统论”政策直到 1865年才被最后取消。 15世纪下半叶, 西班牙建立起统一的宗教裁判所, 其第 一道命令就是下令各地世俗政权在 15天内逮捕易地而居的 20 犹太人和摩尔人, 把他们押解到塞维利亚, 并没收他们的财 产。 这一命令由控制农村的警察组织“神圣兄弟会”( 也译作 “教友公堂”) 具体执行。 宗教裁判所鼓励告密
25、者, 接纳异教 徒出身的告密者参加裁判所的工作。 根据西班牙历史学家、 宗教裁判所前秘书长胡安 安东尼奥 略伦特神父 ( J u a n A n t o n i oL l o r e n t e , 1756 1823) 在 宗教裁判所批判史中披 露, 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在 350年中, 活活烧死了 31912人, 模 拟烧死了( 即烧死已在刑讯中被折磨死的人)17659人, 判处 其他各种惩罚 291450人, 共计 341021人。 此一黑暗机构直 到 19世纪中叶才被废除 12。 16世纪 初, 西班 牙 哲学 家 比韦 斯 ( J u a nL u i sV i v e s , 1492
26、 1540) 写信给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说: “我们生活 在一个无论说话还是沉默都有危险的非常艰难的年代。 ” 13 费尔南多 布罗代尔在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 中海世界里, 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特有的概括力指出, 西班牙 的“摩里斯科人问题只不过是一场范围更广的冲突的插曲而 已。 在地中海, 规模巨大的争斗在东、西方之间进行, 在永远 存在的东方问题 上进行。” 14实际上, 罗马教皇本人默许甚 至公开指挥了对西班牙穆斯林的镇压和驱逐, 西班牙的 “再 征服”战争和对异教徒的驱逐运动不过是十字军东征的一部 分 15。 由于极端保守的天主教立场和国内的特殊形势, 西班 牙还充当了教皇针对路德
27、新教改革的“反宗教改革 ”( C o n t - r a r e f o r m a ) 主力。 塞万提斯( 1547 1616) 就生活在这个时代, 即菲利普二 世( 1527 1578) 执政末期和菲利普三世 ( 1578 1621) 执政 时期。 1597年塞万提斯开始写作堂吉诃德, 1605年 堂吉 诃德第一部问世, 1615年堂吉诃德第二部问世 , 1616年 塞万提斯辞世。 三、 文本分析: ( 括弧里的文字以及着重号为本文作者所加) A . “里科特”的故事( 第二部第 54章) 17世纪的西班牙危机四伏, 而堂吉诃德 却似乎讲着 一个游离时空的荒诞故事。 但是, 第二部第 54
28、章罕见地与 现实密切相关。 这一章指着一个牵动全社会的大命题 西班牙全境内对摩里斯科人的驱逐。 对摩里斯科人的第一 道驱逐令始于 1609年, 最后一道颁布于 1613年 塞万提 斯执笔写作堂吉诃德时, 身边正发生着这一幕民族悲剧。 这一章里主人公堂吉诃德没有登场, 塞万提斯似乎专门 安排了低调的桑丘与邻居摩里斯科人里科特路遇的场景。 许多论者都注意了这特殊的一章, 感到塞万提斯 “在里科特 身上以如此简练的情节集中了如此丰富的历史内容, 全书很 难找到另一个人物能与之相比”, 并结论道: “桑丘客观地描 画了一幅驱逐图景, 向被驱 逐者敞开了同情与怜悯的 胸 襟”。 11 这一章紧接书中著名
29、的“桑丘任职海岛总督”情节。 桑 丘被公爵夫妇愚弄一番之后, 放弃了“海岛总督”的官职。 悻 悻归途上, 路遇一群欧洲人打扮的朝圣者, 其中一个竟是驱 逐令下达之后、先行离家出走的摩里斯科人里科特。 这个里 科特是桑丘的老邻居, 过去在村子里开铺子 ( 在“驱逐”前的 西班牙农村, 开铺子主要是摩里斯科人和犹太人的职业) 。 里科特先认出了桑丘, 他“一把搂住”桑丘, 用“地道的西班牙 语”呼唤他“贵重的朋友”、“好邻居 ”、“桑丘兄弟”。 桑丘也 认出了熟人, “来不及下驴, 便一把搂住他的脖子”说: 你穿着 这么身怪衣服, 谁能认出你来! 你怎敢返回西班牙? 你要是 被抓住, 可要遭大殃了
30、! ( 按当时法令, 被驱逐者潜回属死 罪) 。 里科特回答: “只要你不告发我, 就凭这身衣服, 谁也别 想认出我来。 ”( 一再出现“衣服”的细节。 对这个细节的强调 可以理解为一个 “摩里斯科人和其他西班牙人血统混杂, 长 相相近”的暗示。 菲利普二世时期的红衣主教证明, 没有一 个西班牙贵族家庭不与摩尔人或犹太人血统有染; 天主教国 王费尔南多的母亲有犹太血统。 何塞卡洛斯 里奥斯 卡马乔指出: “摩里斯科问题首先是宗教和文化习俗问题, 而 不是种族 也不 是 民族 问题 或 许 是 民族文 化 问 题。 ”) 16 里科特请桑丘与大家聚餐, “摆放好面包、咸盐、刀子、核 桃、干酪片、
31、腌猪肉的光骨头” ( j a m n 专指 “猪肉”的这类制 成品, 在一定的背景下如仅译成“肉”, 则可能漏译了塞万提 斯赖以隐藏本质的细节) , 接着, 塞万提斯又重点加上一句 “这肉骨头虽然嚼不动, 但嘬嘬还是可以的。 ”饮食习惯在那 个时代具有“试金石”的作用: 由于穆斯林和犹太教徒不吃猪 肉, 与基督徒在饮食习惯方面还有其他差异, 所以, 在 “清查 血统”的高压时期, 饮食习惯竟成了辨别血统的重要因素。 比如, 火腿片和炸肉条是老基督徒的地道食品, 摩里斯科人 爱吃莴苣、柠檬、橘子, 而老基督徒认为这些都不是生活必需 品 17; 当时的著名诗人克韦多( Q u e v e d o
32、) 曾以这样的诗句取笑 他的文坛对手贡戈拉 ( G n g o r a ) : “我用猪油涂抹我的诗句 / 看你小贡戈拉还敢咬我!”( Y ot eu n t a r mi sv e r s o s c o nt o c i n o / p o r q u en om el o s mu e r d a s , G o n g o r i l l a . ) ; 阿梅里科 卡斯特罗 曾分析后者有新基督徒的色彩 18。 “宴席上最出风头的还是那六皮囊酒 ”, 尤其是里科特拿 出的那只酒囊, 个头儿比其他人的都大, 里科特像他人一样 有滋有味地一饮而尽 ( 请注意伊斯兰教的禁酒规定) 。 用餐 之
33、后, 里科特“丢下绕嘴的摩尔话, 用纯正的西班牙语 ”将摩 里斯科人的悲惨遭遇向桑丘侃侃道来。 塞万提斯借流浪者里科特之口, 概括了自驱逐令下达以 来, 摩里斯科人背井离乡、天涯流浪以及冒死潜回的逆旅; 也 抒发了摩里斯科人受难的惊恐, 思乡的哀愁 。 “桑丘 潘萨啊, 你知情 /我的朋友, 我的邻居!”里科特 用两个八音节诗句开始了他动情的叙述 19: 国王的命令使所 有的摩里斯科人“恐惧万分”, 不得不在“规定的期限内”离开 西班牙, 到时间, 人家就要来“夺走你居住的房子”, 老人们都 意识到这是在限期内必将执行的法令, 而不只是口头威胁。 然而紧接着, 塞万提斯让受害者里科特说出了一段
34、“由 于出自摩里斯科人之口因而任何人都会感到奇怪 ” 20的话: “国王是在神的启示下采取了这个勇敢的决策”, 因为“家里 21 不能养着敌人, 就像怀里不能揣着毒蛇 总之, 我们完全 应该受到被驱逐的惩罚”。 塞万提斯笔锋一转, 又把读者引 向摩里斯科人真实的感情世界: “这惩罚在有些人看来既轻 又柔, 而对我们的人来说, 那是再可怕不过的了。 我们走到 哪里, 都将为西班牙流泪, 毕竟我们在这里出生, 这里是我们 的故乡啊。” 里科特告诉桑丘 , 被逐流亡北非的摩里斯科人在那里并 不顺心, 像他那样会说西班牙语的许多人( 一再提示语言问 题) 又都回来了; 里科特本人没有去柏柏里亚和非洲,
35、 他别妻 弃女只身离家后, 去了欧洲。 后来跑到德国的奥古斯塔( A u - g u s t a , 今天称 A u g s b u r g o , 西班牙当代政论家萨尔瓦多 德 马达里亚加认为塞万提斯选择这个城市可能出于以下考虑: 1530年新教教徒在这个城市里向国王提交了著名的忏悔 书( C o n f e s i n ) , 从而有力地捍卫了路德的“宗教改革”) 21, 买了一所房子, 想把妻子女儿接去。 因为在德国 , “人们生活 中有更多的自由 ( l i b e r t a d ) 大多数居民生活在信仰自由 中 ”( l i b e r t a dd ec o n c i e n
36、c i a ) 。 关于惯用语“ l i b e r t a dd e c o n c i e n - c i a ”, L a r o u s s e 字典的解释是: “国家承认公民在宗教问题上 享有思想自由”, 国内最新的两个译本, 一个译成 “无拘无 束”, 另一个译本译出了“信仰 ”, 但没有译出 “自由”。 塞万 提斯是否随意提出了这个重要概念呢? 塞万提斯应当对消 逝不久的本国历史上的宗教宽容时代记忆犹新; 有资料表明 塞万提斯时代的西班牙知识界与欧洲新教有思想和实际的 接触 22, 塞万提斯也应当读过同代人科里斯托瓦尔 德 比 利亚隆的作品土耳其旅行记, 其中详细描写了当时奥斯曼
37、 土耳其帝国的宗教宽容情况 23。 里科特邀请桑丘同去挖掘临行前埋下的金子( 根据当时 的法令, 禁止摩里斯科人带走货币、贵重金属和珠宝, 不动产 也被没收) , 桑丘谢绝, 担心 “给国王的敌人帮忙是对国王的 背叛”, 但表示“我绝不告发你, 但愿你走运 ”( 老基督徒桑丘 在内心深处是同情里科特的) 。 最后, 桑丘向里科特描述了后者出走后, 他的女儿被驱 逐时的情景。 很多评论者注意到, “这是堂吉诃德中优美 动人的一节” 24。 桑丘说道: “那天你女儿真是漂亮极了, 全村人都出来看她, 说她是 世上最美丽的造化。 她一边哭着, 一边拥抱自己的熟人 、女 友, 还有所有去送她的乡亲,
38、一再祷告上帝和圣母保佑大家。 她说得好伤心啊! 连我这个不怎么轻易流泪的人也忍不住 哭了。 说实在的, 不少人真想半道上把她劫走藏起来, 可是 谁也没动, 谁敢违抗国王的命令呀!” 根据 1609年 12月 9日敕旨: “ 30天期限之后, 国内任何 胆敢接待、收留男女摩里斯科人的, 将被处罚没收所有财 产。”) 25 桑丘还告诉里科特, 村里一个热恋他女儿的、天主教家 庭的小伙子从这天起神秘地失踪, 暗示他追逐着心爱的姑娘 一路随行。 桑丘就此评论道: “托靠上帝吧, 不然两个人都不 会有好结果。”( 塞万提斯不止一次描写不同宗教信仰男女之 间的爱情, 如堂吉诃德第一部第 40至 41章,
39、第二部第 63 章, 剧本苏丹王后。 ) 最后, 里科特和桑丘“两人紧紧拥抱”, 含泪分别。 故事到此结束。 很明显, 塞万提斯通过反复强调里科特这个摩里斯科人 与西班牙天主教居民在语言、长相、饮食方面的一致以及融 洽的邻里关系、留恋故土的感情等细节, 向读者呈现了一个 融于西班牙民族的改宗者家庭。 如果连这样一个家庭也惨 遭迫害, 西班牙全境的悲剧可想而知 。 塞万提斯的描写也可 以指向另一个本质问题: 被迫改宗前的西班牙摩尔人是“欧 洲穆斯林 ”, 是持不同宗教信仰的、西班牙大家庭成员。 连持官方立场的当代西班牙政论家马达里亚加( 1886 1978) 在评论此章内容时也说: “塞万提斯向
40、我们展示了一个 生活在驱逐时代的摩里斯科人家庭被驱逐的复杂历史。 塞 万提斯不动声色地表达了他对这种非人道之举的抗议。” 26 研究者里奥斯 卡马乔认为: “塞万提斯对里科特的描 写与当时西班牙在驱逐问题上的反摩里斯科人观念相抵触, 这种描写把我们引向塞万提斯的思想体系; 可以肯定, 他所 主张的, 是非常不同于菲利普三世的措施。” 27 有时塞万提斯好像在偏袒改宗的草民, 有时又恭维国家 的苛政厉法、老基督徒的优良素质, 但明眼的观察者指出, 与 塞万提斯同时的主旋律派作品 ( 比如著名的剧作家洛佩 德 维加 L o p ed eV e g a 的作品) 中, 从未有为异端而言的表 述 28
41、。 光怪陆离的塞万提斯式花样里, 其实在写与不写之间, 深藏着他的原则。 这一章还有以下几个不可忽视的细节。 1. 本章的小标题为 本章内容仅与这段历史有关 , 而不 是与其他有关 ( Q u et r a t ad ec o s a st o c a n t e sae s t ah i s t o r i a , y n oao t r aa l g u n a ) 。 而这一章里, 除了讲述一个摩里斯科人家 庭被驱逐的历史, 未及其他。 读者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读标 题: 其一, 作者涉及的目标就是大驱逐时代( 提醒读者注意) ; 其二, 作者仅限于讲这个家庭的遭遇 ( 西班牙语中的 h
42、i s t o r i a 也可以作“故事”理解) , 没有影射其他( 防备宗教裁判所) 。 2. “ 里科特 ”( R i c o t e ) 是中世纪姓氏, 但也是西班牙穆 尔西亚境内穆德哈尔人居住的一个谷地的名称 。 18世纪的 堂吉诃德出版者胡安 安东尼奥 佩利塞尔( J u a nA n - t o n i oP e l l i c e r )引用修士马克斯 德 瓜达拉哈拉( Ma r c o sd e G u a d a l a j a r a ) 的说法, 指出这批穆德哈尔人由于与当地的老基 督徒密切联姻混血, 没有被列入第一批驱逐名单 12 。 18世 纪的西班牙学者迭戈 德
43、克莱门辛 ( D i e g od eC l e m e n c n ) 认为塞万提斯给本章的摩里斯科人起名时考虑到了这个地 名 29。 3. 塞万提斯在这一章里使用了“信仰自由 ”这种危险的 字眼而未被宗教裁判所追究, 显然是由于他深谙的防护艺 术, 尽管讽刺锋芒隐现, 但敌手却无法把他捉住 。 这类话语 一直弥漫后续几章, 比如第 65章中里科特对萨拉扎尔伯爵 的荒唐夸赞: “国王陛下把放逐我们的重任交给了萨拉扎尔的伯爵堂 贝尔纳迪诺 德 维拉斯科大人他确实既会执法如山, 22 又能悲天悯人, 可是他也看透了我们整个民族早已腐朽溃 烂, 所以宁肯用烈火般的刑罚根治, 而不借助清凉的软膏消
44、痛。 他精明谨慎、软硬兼施, 终于圆满完成了落在他强壮肩 头的这项重任伟大的菲利普三世以罕见的慎重任命这 位堂贝尔纳迪诺 德 维拉斯科担当此任, 真是果敢的举 措!” 历史上的萨拉扎尔伯爵是个什么人物呢? 他曾负责驱逐卡斯蒂利亚地区的摩里斯科人, 其心狠手 辣的铁腕政策远近闻名。塞利纳 S . 德 科塔萨尔及伊萨亚 斯 莱内尔 ( C e l i n aS .d eC o r t a z a r yI s a a sL e r n e r ) 的研究 13 揭示 “ 堂吉诃德第二部出版不到两年前, 堂贝尔纳迪诺 德 维拉斯科指挥了驱逐穆尔西亚的摩里斯科人, 特别是指 挥了 1614年 1月份对
45、里科特谷地摩里斯科人的驱逐 。 18世 纪出版的堂吉诃德的注释者克莱门辛当时就意识到: “让 一个被萨拉扎尔伯爵强力驱逐出境的摩里斯科来说这段赞 扬他的话, 我认为很不合适 。 ”阿梅里科 卡斯特罗认为: “坚决反对暴力和报复性政策的塞万提斯不得不给这番话戴 上假面具。” 30 若念及 堂吉诃德 涉及的真人真事有限, 这个例外尤 其值得注意 。 4. 最后, 里奥斯 卡马乔指出, 桑丘与里科特相遇时正被 逐出海岛, 无疑, 逆境和个人遭遇增加了他对里科特的同情。 总之, 线头比比皆是, 人们愈来愈感到 设计并非无心。 B . 幕间剧剧本奇迹剧演出 奇迹剧演出的幕间剧剧本 31是一个 “皇帝新衣
46、”故事 的翻版 32。 自称“奇迹剧班”的班主夫妇来到一个小镇, 演出独特的 “奇迹剧”。 剧班没有一个演员, 没有任何道具, 雇佣的琴师 手中空空, 全部演出仅凭夫妇两人的信口开河。 然而他们却 有一手绝招, 让所有观众无一例外对他们“说”出的空头戏满 口附合, 亦步亦趋。 这个绝招就是他们的一项事先声明: “我的戏班子就因为能演出种种奇迹来, 才叫奇迹剧班 但是, 凡是带点改宗的犹太人和摩尔人血统的、凡是非 婚生的子女, 都看不见剧中的各种奇迹; 凡是受到这两种特 别流行的( 带点犹太人和摩尔人血统的人非常普遍?) 传染病 感染的, 也休想看到我们戏班的那些谁都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的奇观。”
47、 大家商定首先在市政委员家为小镇要员们演出一场, 庆 贺他的女儿结婚。 演出前, 班主再次提醒大家: “有胆量看奇 迹剧的人所应该具备的品质, 大家可别忘记了。”乡长自告奋 勇地说: “我来管这事儿。 您对我尽可放心, 因为我爹也曾是 乡长。 我祖宗八代都是货真价实的老基督徒。 我准能看这 次演出!”剧本中乡长的表白和夸张语言, 使人猜想他的血统 “可疑”; 在当时的西班牙, 越是所谓血统不纯的人越需要主 动表现, 因此, 许多改宗者或其后代任职于宗教裁判所, 以求 清除嫌疑, 表现自己改宗的彻底。 小镇要人纷纷表示都够看戏资格。 市政委员急切地要 求“开始行动”, 好像不是去看戏, 而是去接
48、受血统审查, 并陈 述: “我叫 J u a nC a s t r a d o , 是 A n t nC a s t r a d o 和 J u a n aMa c h a 的 儿子。 我不用多说什么来证明和担保, 我能脚踏实地、面对 面地看这戏。 ”很像是在宗教裁判所里接受审查。 在当时, 不 便说清祖上姓氏的, 都有血统不纯的嫌疑。 另外请注意, 奇 迹剧演出里的很多姓名都带有讥讽含义。 比如, 市政委员 和他即将结婚的女儿分别姓 C a s t r a d o 和 C a s t r a d a , 这两个由篡 改惯用姓氏( 如 C a s t r a , C a s t r o d a
49、 ) 而来的编造姓氏, 在西班牙 语里是“被阉割者”的阳性和阴性形式; 这样一来, 市政委员 的名字就成了 “被阉了的胡安”, 而他的女儿 J u a n aC a s t r a d a 则是“不生养的胡安娜”。这里的别有用心和诱读不言而喻: 只有被阉割的人才可能血统绝对纯净。 新娘带着女伴坐在戏班的正对面, 一个告诫另一个“看 戏的都得具备条件, 小心别露馅丢脸”, 另一个说“你知道我 是你表妹, 这就够啦”。 注意上文班主的提醒: 只要带点儿那 种血统的, 言外之意是: 若是我的血统有毛病, 你也跑不 了 奇迹剧开始了, 观众纷纷喊叫看见了皇帝的新衣: 班主: 注意, 先生们, 戏就要开场了! 力大无穷的参 孙( 旧约中的巨人) 呈现在那边, 他手抱神殿的两根柱子, 为向他的敌人报仇要把神殿拆毁。 住手, 勇士 你别干这 样无法无天的傻事儿 , 免得神殿砸下来, 把聚集在这儿的这 么高尚的人压成肉饼! 乡长: 住手, 该死的! 这倒好, 咱们到这儿来没消遣上, 反倒压成了稀屎一堆! 住手, 参孙先生, 你这个混蛋, 求你别 胡来。 书记官: 你看到参孙了吗? 市政委员: 我怎能没看到! 难道我眼睛长在后脑勺上吗? 镇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