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粽飘香-粽飘香的古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国粽飘香-粽飘香的古诗.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异国粽飘香|粽飘香的古诗 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节逢端阳倍思亲,华侨华人虽身在海外,却依旧沿袭着端午的传统习俗,在过节时吃上几个糯香四溢的粽子,比上一场喧闹的龙舟赛。在部分国家,端午节的活动也有一些“入乡随俗”的好玩变身,比如英国留学生的汉服活动,新奇新颖又具有深意,表达了侨胞浓浓的思乡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酷爱。 许多在国内的传统节日到了国外之后,并没有因为漂洋过海的旅程而淡化浓郁的中国味道。反而因为身在国外,对于带有剧烈中国传统特色的东西特别珍惜。端午节和中秋节、春节成为海外华人心中最隆重的三个节日。每到这几个节日接近,各大华人超市和商场都会举办各种主题活动。 端午节前,一走进华人超市,在
2、特别惹眼的位置摆放着不少各种口味的粽子,还有粽叶和糯米的大促销。有时候,这些节日到了国外反而比国内更“火”。甚至连本地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些节日的详细日期以及特色的风俗食品。 之前,一个关于端午节的小插曲曾引起了华人们的误会和恐慌,就是韩国人拿其“江陵端午祭”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并获得胜利。其实,韩国人申遗胜利的只是他们一个叫“江陵”的地方在端午节这天实行的祭祀仪式,而不是我们的“端午节”。 但是,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自己文化的精华,假如不珍惜的话,是会有别人惦记着的。在这一事务过后,更是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端午热忱。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
3、童谣生动描述了中国人喜庆端午的喧闹场景。对于远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讲,每逢端午,除了“艾香满堂”较难实现,吃粽子、赛龙舟都是不行或缺的。 “娘惹粽子”华人媳妇最拿手 在亚洲,除中国外,过端午节气氛最浓的唯恐要算新加坡了,这与新加坡华人多有很大关系。新加坡华人聚集在四公路、牛车水等地,接近端午,他们纷纷支起售卖粽子的摊位。一家粽子专卖店的老板说,虽然今年制作肉粽的原料涨价,每个卖到3新元(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但并没影响新加坡人吃粽子的热忱。有些超市的粽子在几天前就断货了。端午节当晚,新加坡华人会邀请亲朋好友实行“端午派对”,每个受邀的客人都会带上自己亲自包的粽子,算得上一桌丰富的“粽子宴”了。
4、 新加坡有特地的龙舟协会,每年6月,东海岸公园都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要一拼凹凸。此外,喝雄黄酒、挂香包是老一代新加坡华人的风俗。 值得一提的是,南洋一带有一种“娘惹粽”很受欢迎。所谓“娘惹”,事实上是指华人和马来西亚人通婚的后代。男的被称为“巴巴”,女的称为“娘惹”。“娘惹”秉承了中国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个个都是烹饪能手,她们平常做的菜就被叫做“娘惹菜”。“娘惹菜”融合了甜酸、辛香、微辣多种风味,是南洋最特殊、最精致的佳肴之一。 “娘惹粽子”是将虾米和辣椒放在一起捣烂,然后和炒好的肉馅一并用糯米包袱而成。由于里面还加了香料,因此口味较为浓重,吃起来又香又辣,颇具热
5、带风味。 水果越南端午节的主角 越南在端午节这天并不放假,也没有什么特地的消遣活动。倒是一些华人华侨在门前挂上指甲草,这种草药是端午期间才能买到的,最早源自华人“端午采药”的习俗,现在已经演化成驱虫的活动了。 水果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角。越南人在端午节爱吃水果,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吃水果等同于吃斋,是对祖宗的敬重,还可以帮助驱除邪气。相比起来,粽子倒成了配角。 越南粽子是用芭蕉叶包袱的,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他们认为,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好玩的是,当地的方粽子尺寸很大,长十几厘米,高四五厘米,一个粽子够两三个人吃,在市场上卖人民币八九块钱。 在巴黎追寻端午节的影子 由于
6、法国的华文教化水平不高,所以大多数年轻的华人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当地华人不搞庆祝活动,而留学生这个群体大都会记得这个节日,网友寸言在网上向一些留学生挚友询问他们准备如何过端午节,听上去大家还是很有过节的主动性和热忱的,可是再深化地问如何去纪念这个节日时,大家都说:“当然要买粽子吃喽!” 然而当问及去哪里买时,大家却都没了办法,最终还是一个网名为“忘却的记忆”的网友提示了大家,“去网上买呀!” 于是寸言又点开了法国留学生常常阅读的一个网站,上面果真有些出售粽子的家庭作坊,细致一看,品种还真不少,巴黎的价格略微贵一些,也许每个粽子2.5欧元,其它地区的1.5欧元就能预订到。之后寸言和网上商家取得联系
7、,老板告知寸言:“每年端午前我都在网上卖粽子,预订的大多是留学生,卖得真不错。”看来,在巴黎也是可以追寻到端午节的影子的。 端午节在澳洲很时兴 在中国过端午节正值初夏,可在澳洲已是初冬季节。在悉尼,有些树木已经落叶,乍冷的北风染黄了道路两旁的树叶,早晚的气温已下降到10摄氏度左右,人们已穿上薄薄冬衣,然而移民在澳洲的华人和东南亚一带的移民,却仍旧保持着过端午节的习俗。 和十年前相比,现在飞越太平洋在澳大利亚落户的华人太多了。或许是因为华人越来越多,近年来粽子在澳洲已成为华人商店里的时兴商品。用糯米加红枣、酱肉、蛋黄、赤豆等用芦叶包起来的粽子,煮熟了吃别有一番芳香味。不少澳洲人端午节也买粽子,品
8、尝粽子,华人已把端午节的风俗传给了澳洲人。 节日期间,华人报纸还刊登了有关屈原和端午节的故事,这给悉尼的端午节又增加了一点节日的喜庆。 马来西亚的“正宗”端午节 马来西亚是一个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民族组成的国家,总人口两千四百多万,而华人有六百万,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是马来西亚的其次大民族。马来西亚大使王春贵说,中马之间的友好关系发展得很顺当,随着中国的发展,马来西亚政府也激励马来人学习华语,以便加强两国的经贸沟通。许多马来人都把子女送到华语学校学习。他笑言,有些马来人说的汉语,比本地华人还标准,因为他们没有华人那些方言的影响。不久前,还有两名马来人经过选拔,被送到中国留学。近年来,有不
9、少马来西亚的企业到中国投资,而中国也在制定“走出去”的战略,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准备到海外投资,马来西亚是首选之一。 端午节吃粽子在吉隆坡的华人中特别普遍,而且他们大多是自己包。已是第三代居住在吉隆坡的李先生,祖籍是潮州。为了过端午节,他和母亲早已经为家人包好了各种粽子,他说每年都是这样过端午节的。 有关包粽子竞赛等端午节活动早已在吉隆坡“热身”。商家也都各稀奇招,推出各种粽子,以吸引顾客。一家经营传统粽子的小食店推出了“粽霸”,名曰“富贵鲍鱼粽霸”,重达三公斤,长达两尺,宽度则有五寸,可供十多个人享用。其材料有澳洲鲍鱼、鱼翅、烧鸭、烧肉、腊肠、冬菇、栗子、咸蛋、绿豆、百果、莲子、虾米及眉豆。这样
10、的“粽霸”,制作过程自然不简洁,据说单是烹蒸,就要十多个小时,才能让糯米香滑可口。而且,价钱当然也是粽中之冠,总值马币二百八十八,也许合港币五百多元。 在吉隆坡过端午的节日气氛是特别深厚的。在大街小巷匆忙走过,到处可以看到中文的招牌和马来文、英文并存,街头的人们,说着马来语、英语,还有一般话、广东话、闽南话。这的确是一个多元文化、多元种族、多种宗教和谐相处的城市。 朱安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她的父亲是马来西亚人,母亲是华人。朱安在多伦多诞生,但是几乎每年假期父母都带她回到马来西亚的爷爷奶奶家住上一阵子。有的时候朱安会赶上端午节,她说在马六甲,家家户户“挂红”(挂红布),在她眼里,这些中国传统文
11、化原来就应当这么深化到街头巷里的,所以虽然朱安外表洋妞做派,但是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惯还是深化她心的。 朱安的妈妈总是对她说,“清明扫墓,端午包粽子,中秋吃月饼,这些文化就是我们的根;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坚持,假如不保留,我们就断了中华文化的根,我们就不是华人了。” 所以朱安从小到大,这些传统节日都会过,而且讲究起传统文化来,毫不模糊。不仅朱安的妈妈特别看重如清明、端午、中秋、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在马来西亚的一些华裔,甚至自行在这些节日休假或只工作半日;有的已经是其次代甚至第三代移民,但是仍旧恪守中华的传统,不希望将这些东西丢掉、渐忘。 纽约华人的文化情结 到了国外,在海外游子的心底,离家越远、
12、时间越长,那种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反而变得越来越剧烈。文化总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生命力,更何况,传统文化本身就溶化在海外游子的血液里。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春节这些中国传统节日,并不只是简洁的过节,而是带着那么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味道;这些传统的、民族的东西已成为海外华人的一种文化情结。 端午节将近,纽约华人聚居区法拉盛将实行“粽叶飘香,庆端午包粽子大赛”,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将主办方供应的粽叶、糯米、绿豆、肉、香肠、香菇、栗子包袱成粽子,评委依据参赛者的用料、成品数量和外形进行评分,竞赛过程中还向观众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以及穿插古筝演奏,中国民族舞蹈和少林功夫表演,赛场上洋溢着浓浓的中国民俗节庆喜气。 华
13、人陈女士特别喜爱吃粽子,“虽然我不会包,但每到端午节时最喜爱吃咸肉粽,不过价格日益上涨让我有点伤心。” “妙招”过端午 在俄罗斯和北欧一些吃不到粽子的国家,当地华侨华人也有“妙招”过端午。 据了解,由于进口成本较高及入境的检验等缘由,俄罗斯侨胞端午时一般不吃粽子,但他们的思乡之情丝毫未减,当地华人会用糯米、豆类、红枣等蒸成“八宝饭”来代替粽子。 依据口味不同,来自浙江等地的侨胞还会加入肉馅等其它材料。“假如有时间,大家还会聚到一起吃饭,久未谋面的挚友会像一家人一样共聚一堂。” 泰晤士河畔的汉服活动 端午,这个在华夏儿女心中异样重要的节日。发展至今,五月初五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时令气节,它更蕴含着炎
14、黄子孙对屈原的至忠、曹娥的至孝、和伍子胥的至诚之心的崇敬和纪念。 一群身在异乡的华夏儿女,怀着满腔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酷爱和真诚,端午,对海外留学生而言,更是一种对家乡的思念,对民族的情切。 十几个在英国的华夏学子,怀抱着对民族传统的珍惜和仰慕,在英国泰晤士河畔,组织了一场端午凭吊屈原的汉服活动。这次的活动,从方案提出,行程策划,到实地考察,直至活动实行,共历时将近一个月。 参与活动的学生集体换上了沉淀着几千年文化的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这件断代了三个多世纪的霓裳,又再一次回到了华夏儿女们的身上。到达目的地伦敦塔桥旁泰晤士河畔之后,几位组织者们立即起先紧锣密鼓的布置工作。布置祭台,点上三支祭香,摆
15、出三盘供品,倒满三杯祭酒。 一位留学生从南安普顿带来了琵琶,为这次凭吊活动奏乐。这悠扬了千年的琵琶声,如今在异国的汉服聚会中响起,为这次的端午节活动平添了一份雅致的旋律。 祭台打算妥当后,司仪向大家讲解了汉族传统的行礼方式:万福、揖礼等。全部的活动参加者们都仔细的学习着、感受着华夏礼仪之邦的端庄和华美。 伴随着悠扬高雅的琵琶乐,司仪宣布凭吊起先。朗读了祭文,浑厚的词句,隐藏着海外学子们对祖国、对先贤屈原的深厚情感。 接着大家面对祖国家乡东南方集体行了三拜揖礼。一拜:愿屈子英灵得安心;二拜:愿祖国“家和万事兴”;三拜:愿华夏文化荣盛永传递。英国华侨学生唐迪朗诵了屈原的诗作东君。这是一首赞美太阳神的诗歌。 最终,大家逐个上前拜祭了屈原,整个凭吊活动在同胞们合唱橘颂和重回汉唐两首歌曲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凭吊仪式过后,留学生们集体登上了伦敦塔桥,面对着泰晤士河,犹如在国内的传统一般,将祭果,粽子等食物抛入河中,以祭祀屈原水下英灵。 虽身在英国,远离故土,但炎黄子孙的高洁和对传统的酷爱从不曾变更。正如屈原那哀苦中的刚毅,恒久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光辉! (编辑 王琳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