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教学设计)精编.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教学设计)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教学设计)精编.docx(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亲学校:教师:2022年9月观察“鼓膜”一一气球皮振动的不同。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2)交流反应: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5.研究耳郭的作用。鼓膜振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大脑经过加工,使我们听到了声音。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吗?你 能设计实验证明吗?交流反应。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达 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收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板书设计】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源振动一空气传播一鼓膜振动
2、一传递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一大脑接收信号【教学反思】让学生认识到人耳各局部构造在人的听觉中起的作用是一个重点;此外掌握听觉产生的完 整过程是重要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过程都不能听到声音。第5课时 声音的强与弱【教学目标】.知道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1 .学会用实验探究声音强弱的规律。2 .培养研究声音的兴趣,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教学重难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幅决定的。1 .通过实验建立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振幅大小的关系。【教学准备】钢尺,橡皮筋,鼓【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
3、的呢?的呢?振动的;再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振动幅度有什变化?2 .同样,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当橡皮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时,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3 .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当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鼓面的振动么变化?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我们这里所说的声音的强弱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音量的大小,通过前面的实验可以发现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有关,也就是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1 .观察音叉旁边的泡沫球的振动情况。用力敲音叉,泡沫球被振动得远些;轻轻敲音叉,泡沫球被振动得近些。2 .总结:声音强弱与振幅大小的关系。【板书设计】声音
4、的强与弱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教学反思】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归纳出声音强弱与声源振动振幅大小间的关系,将学生对声音的直观 感受深化到对振动的认识。第6课时 声音的高与低【教学目标】.知道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1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建立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1 .通过柱状图分析出不同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声音有高有低。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
5、产生的?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L引入:(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2 .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 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2)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3)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预测的理由 是什么?3 .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动局部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 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
6、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音高现象用高、较高、 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4 .教师一边讲解实验考前须知,一边演示分组活动。记录表格尺子伸出桌面的 长度(厘米)我想到的(预测)我听到的我看到的音高的变化 顺序音高振动的快慢音高振动的快慢5 .整理数据。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 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和发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发现什么?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通过前面的实验可以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声音也越低,反之伸出 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得越快,声音也越高。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1 .研究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音
7、叉发声情况。2 .研究粗细不同的空心铜管的发声情况。3 .研究古代乐器的发声情况。【板书设计】声音的高与低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教学反思】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归纳出声音高低与声源振动频率间的关系,进一步将学生对声音的直 观感受深化到对振动的认识,振动的特征量有振幅和频率,它们分别对应到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也就是音量和音高。第7课时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目标】知道弦的粗细、振动局部的长短、松紧会影响弦发声的高低。【教学重难点】寻找影响弦的音高变化的因素。【教学准备】吉他、二胡【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
8、,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弦的音高和哪 些因素有关呢?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研究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1 .选定一种弦乐器,讨论要解决的问题。2 .找一找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推测音高变化可能存在的规律。3 .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弹,验证预测。4 .设计能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使弦振动的局部越来越短,识别音高的变化。调节这根弦的松紧程度, 识别音高的变化。5 .修正方案,并在弦上试弹,寻找影响弦的音高的因素。6 .与同学交流,并说明自己的观点。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 .研讨影响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原因。2 .总结:(1)弦振动局部越
9、短,发声越高;振动局部越长,发声越低。(2)弦越紧,发声越高;弦越松,发声越低。(3)弦越细,发声越高;弦越粗,发声越低。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还能将声源振动快慢影响音高的原理应用到其他弦乐器上吗?找一种弦乐器试一试。【板书设计】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弦发声的高低与弦振动局部长短、粗细、松紧有关。【教学反思】从乐器中试验发现规律,看是否与声源振动快慢对音高变化的影响一致。应多让学生体验, 将科学原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第8课时 制作我的小乐器【教学目标】利用声学原理,结合常见乐器制作小乐器。【教学重难点】选择合适素材,制作小乐器。【教学准备】管、弦、碗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我们
10、研究了乐器发出声音的秘密,知道了乐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道理,让我们自己动手 来做个简单的小乐器吧。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1 .设计制作方案,画出小乐器制作示意图。用什么材料制作小乐器?怎样让这些材料方便地发出声音?怎样让我们的小乐器发出有规律 的高低不同的声音?2 .根据自己的设计,一边制作一边修改。制作完成后,试一试自己的小乐器能否发出有规律的、 高低不同的声音。在班级或小组内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发现并提出小乐器的优点及改 进建议。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将管、弦、碗按一定方式固定或排列起来,调整它们的长短、松紧、大小,结合声学原理 和常见乐器试验并得出最正确组合形式
11、的小乐器。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尝试运用声学原理解释得到的最正确组合形式的小乐器的发声原理。【板书设计】制作我的小乐器声学原理 一A制作小乐器【教学反思】制作小乐器有一定难度,要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多做试验,不怕失败 勤于探索,从试验中制作出合适的小乐器。呼气时,手 仍放在肋骨 上,胸又有 什么变化?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第1课时 感受我们的呼吸【教学目标】.了解呼吸的过程。1 .认识相应呼吸器官及作用。2 .认识呼吸的实质和意义。【教学重难点】知道呼吸是各个器官相互协作的过程。【教学准备】用气球、塑料管模拟呼吸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
12、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这是为什么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感受呼吸的过程。吸气时,含有氧气的 空气会进入你的肺。 把手放在你的肋骨上, 感受胸的变化。吸气时,含有氧气的 空气会进入你的肺。 把手放在你的肋骨上, 感受胸的变化。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 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 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使用这个装置来模拟人体的呼吸。试试怎样操作模拟的是吸气, 样是呼气?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 .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 .关于呼吸,你还想了解哪些事情?教材目录第一单
13、元声音第三单元运动和力1.听听声音1.让小车运动起来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用气球驱动小车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4.弹簧测力计5.声音的强与弱5.运动与摩擦力6.声音的高与低6.运动的小车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7.设计与制作小车(一)8.制作我的小乐器8.设计与制作小车(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1.感受我们的呼吸2.呼吸与健康生活3.测量肺活量4. 一天的食物5.食物中的营养6.营养要均衡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都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这两种气体对 生命具有重要的意
14、义。实际上人呼吸的结果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外呼吸的过程是空气中的氧气从口腔或者 鼻腔通过气管进入肺,而体内的二氧化碳汇聚到肺后通过气管由口腔或鼻腔排出体外,这就完 成了一次气体的交换,也就是一次呼吸。【板书设计】感受我们的呼吸吸入空气空气吸气:口腔或鼻腔二-二:A气管 -、A肺(胸腔扩张,腹部收缩)肺(胸腔收缩,腹部放松)肺(胸腔收缩,腹部放松)电6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呼气:口腔或鼻腔 气管【教学反思】将呼吸的过程与呼吸时身体的变化联系起来,便于理解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 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目标】.认识到不同的运动状态下呼吸次数是不一样的。1 .了解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不同的原因。【
15、教学重难点】选取不同的运动状态,如实准确记录一定时间内的呼吸次数。【教学准备】记录卡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呼吸如影随形始终伴随着我们的生命活动,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呼吸是否呈现某种规律?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1 .阅读资料。2 .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1)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作为比拟的基础。(2)举出可能改变每分钟呼吸次数的活动。(3)做有可能改变每分钟呼吸次数的活动,并测量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日期:活动安静状态慢走20步后跳动20次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 .通过分析数据,哪些活动会影响我的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16、2 .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3 .伴随呼吸次数的改变,你注意到心跳速度的改变了吗?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 量。做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这就是在锻炼时, 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 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板书设计】呼吸与健康生活安静状态下呼吸平缓慢走20步后呼吸加快,墓匕不同状态下呼吸状况不同游旦不同状态下对氧的需求不同跳动20次后呼吸急促-【教学反思】通过对不同状态下人的呼
17、吸状况的体验记录,可以发现呼吸随着人的状态不同而有不同, 正是从这种不同之中,从某种程度可以发现呼吸的意义一一为人体提供氧气,不同状态下人体 对氧气的需求不一样,所以呼吸次数不同。第3课时测量肺活量【教学目标】.学会使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测肺活量。1 .了解肺活量及其意义。【教学重难点】测肺活量。【教学准备】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你还记得最近一次测量的肺活量数值吗?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 量。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我们来尝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1 .展示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指导学生使用它来测量肺活量。2 .这是简易
18、肺活量测量袋,我们可以使用它测量我们自己的肺活量。3 .使用方法:(1)展开测量袋。(2)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3)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防止空气跑出。(4)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这就是测得的肺活量。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 .为什么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提升肺活量?你打算今后怎么做?2 .总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胸腹腔的容积量。【板书设计】测量肺活量肺活量是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可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测量。【教学反思】本节主要是了解肺活量的概念,然后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使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测肺活量, 以此建立一些实际感受,在此基础上领会肺活
19、量的实际意义。第4课时一天的食物【教学目标】学会用多种标准化给食物分类。【教学重难点】能比拟食物的相同与不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教师准备: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重要。米饭、馒头、苹果、 西瓜、土豆、牛奶、鸡肉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 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课时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从调查“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1.记录一天中
20、吃的食物。以昨天为例:我们昨天都吃了些什么? 学生汇报。(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按餐别、荤素等进 行记录。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 要不要记录等;(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注意: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屡次记录。 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人都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小组汇报,老师记录(或统计)。(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吃得最多 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21、?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 息O 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2.给食物分类。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要求:(1)把认为是同一类食物的卡片摆成一竖行贴在展板上。(2)在这竖行的排头位置,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写上这一竖行食物的类别。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配合学生在黑板上贴纸条。)对于这样的分类,你们认同吗?(配合学生调整黑板上的卡片。) (3)你们还有什么划分类别的方法?(展示不同分类方法的贴板。)按喜欢吃的分类;按味道 分类;按生活习惯分类;按食物结构分类;按食物来源分类。讲解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 植物类食物,以及分类标准。整理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改版 教科版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 新版 教学 设计 精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