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案(4页).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案(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案(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案-第 4 页登高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的有关背景,学会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2.分析文中的意象,学会意象分析的赏析方法。 3.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熟读诗歌,疏通大意,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复杂的人生情感。2.以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进行研习。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教学重点: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一、导入:诗人为什么要写诗歌?为了抒发心中的情感(
2、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为心声”,也叫做“诗从肺腑出”。);这肺腑之言怎样表达呢?手法;用什么表达呢?内容。二、教学过程今天也有一位诗人想给我们吐吐心声,我们先一起来读读他的诗作,感受一下他的肺腑之声。齐读杜甫的登高。1.你读出诗人怎样地肺腑之声?明确:悲、独。2.此刻的作者为何是悲、独的情感?谁能说说你对杜甫的理解?知人论世。明确:登高一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当时,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边患未消,战乱四起,唐朝局势动荡不安。杜甫原倚靠好友严武居于蜀中,但严武于永泰元年(765)去世。四川军阀混战,杜甫难以存身,于是离开成都沿江东下,于大历元年(766)到达夔州,滞留于此,时
3、年55岁。诗人长期漂泊,备尝艰辛,晚年多病,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自己又壮志难酬,种种悲苦郁积心头,于大历二年秋天重阳节独自登上了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登高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3.杜甫今天借“登高”来抒发自己的悲、独之情,请问这“登高”是一场怎样的活动?明确:登高是重阳节一家人登高祈求长寿的活动。4.这样的一场活动当中,何以见得杜甫之悲、独之情,全诗又是如何抒发这样的情怀的?再次齐读品味,并找到答案。明确:内容:自然之悲象;人生之艰难。手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杜甫诗三首 登高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 第二 单元 杜甫 诗三首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