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2 .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 方法。3 .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精神及 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 含义。一、导入课文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 “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 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 丁肇中教授的文章 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预习展示1、作者介绍 2、重点词语补充:1、作者简介。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2、1936年生于密执安州的 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 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 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2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 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重点词语缅怀()朱)儒家(埋没()缅怀()朱)儒家(埋没()(1)生字:丁肇中() 瞭望()熹( )格物致知()诺贝尔()袖手旁观( )测量()不知所措()彷徨()理解词义。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致知: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之“理工推开拓 展,使认识到达无所不知的极限。
3、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寸;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 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减,思想纯粹,不欺骗自己。正心:即心要端正。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三、整体感知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一。借此题理清 本文的思路及作者提出的论点。四、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 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参考 应有 格物致知 精神 教学 设计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