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卷(全国卷)语文.docx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卷(全国卷)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卷(全国卷)语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卷(全国 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书法教育如何平衡“技”与“道”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对书法教育的意义和方式提出了挑战。如何将传统书法的 技能、观念、理论等,在现代教育体制模式下进行转换,显得尤为关键。这也是现阶 段书法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书法教育要“技” “道”并重。“技”指技法,包括书写者对材料、工具、笔墨、书体等技术层面的掌握;“道” 指书写者从技法上升至精神层面,拓展至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的 一
2、系列思考与体悟。中国古人从不将书法视为单纯的技能,而是赋予更高的精神意旨。 书画于文人而言,并不仅仅是遗兴玩乐的雅兴,而是作为修身悟道的媒介。然而,在 现代教育体制下,无法用标准化的数据测定和衡量。如今的书法教育也明显呈现出重 技轻道的特点。清末学者魏源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中人可易为上智,凡夫亦可祁天永 年;造化自我立焉。”书法教育应加强对“道”的关注,却也不能忽略书法的技能训 练。对于“技”和“道”的看法,其实他是综合了中国传统观念与当时社会现实而作 出的判断,但时至今日,仍然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发。因此,书法教育重“道”,必 须建立在“技”的基础上。学习书法基本是以前人为师,以经典
3、为师,这种学习模式与绘画有所不同。学习绘 画除了向经典范本学习以外,还以自然为师,以造化为师,依靠写生来训练基础技能, 但书法必须依靠对经典作品的反复临习来提高技法。此外,古人的书法学习往往注重 个人的领悟,无论临帖或读书,其学习历程大多呈现散点式。历代书法家教导其弟子, 也不作过多理论的阐发,或者亲身示范,或者寥寥数语点拨,重在启发学习者自我开 悟。与古代的书法教育不同,当今书法教育要求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理论知 识。在具体的技法方面,将复杂的书法技术拆分讲解,构造出一套技法速成的体系。 因此,很多学校总结出相应的程式和方法,这些速成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很容易出成果,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弊
4、端。过分精细、机械化的训练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使书法 技法缺乏自然的气韵和生机,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和个性,造成千人一面的艺术风格。 书法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选择的空间,根据其喜 好提供不同的学习范本和临基方式。当下,高清的复制品使书法学习者拥有古人无法比较的便利和优势。新媒体技术的 开展也使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方式更加多样化。视频教学、线上教学等形式已呈普及之 势。虽然技术的开展使书法技法的教授方式更加便捷和高效,但也替代不了教师对学 生亲身示范的重要性。在大多数学校中,书法教师的亲身示范一直是书法教育中的重 要内容。虽然视频教学可以为学生展示书法技法,甚至可以放大
5、、放慢技法的细节, 但无法对学生的现场提问作出解答,也难以因材施教。因此,对于书法的技法教学而 言,教师的亲身示范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古代书法之“技”在当代书法教育中面临着现代化转换的问题,书法之“道” 亦面临着同样的局面。书法的“道”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对书法的学术研究。书法家 丛文俊指出:“通过这种学术的努力,从具体技法的考察复原,到理论的提升概括, 都不难做到,而以学术来带动艺术实践和批评、理论研究,堪称时代之必然的选择。” 对书法理论的研究只是书道的浅层,而书法教育中的“道”,并非狭义上的书道,也 不局限于古人的“天地万物之道”,而是引申为与书法相关的文化、思想以及观念。 古人学
6、书,所求之道或许千差万别,但终究不离修身养性,以求个人境界之提升。而 在今天的书法教育领域,古人所求之“道”仍然是书法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局部,其 丰富的精神内涵在飞速开展的当代社会仍然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书法不再是知识分子 必备的技能,因此,“道”的传授也需要转型、转变。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是为师者最重要和高层次的任务。 当下,书法教育之传“道”,已变换为复杂而多元的思想观念,需要为师者对当代文 化和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现代的书法教育体系还需要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完全以 书法艺术家作为书法教育工作者的做法已经受到了质疑。1 .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7、)A.书法教育重“道”,必须建立在“技”的基础上。B.书法教育要“技” “道”并重。C.学习书法要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师。D.古人所求之“道”仍然是书法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局部。2 .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选文第段运用了引用论证,引用清末学者魏源的话,有力地证明了 “书法教育 重道,必须建立在技的基础上”这一论点。B.虽然视频教学、线上教学等形式已呈普及之势,但在书法学习上,教师的亲身示 范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书法教育中的“道”,不是狭义上的书道,而是引申为与书法相关的文化、思想 以及观念。D.作者认为,书法教育应加强对“道”的关注,却也不能忽略书法的技能训练,这
8、是他综合中国传统观念与当时社会现实而作出的判断。3.以下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是以自然为师,以造化为师,其次是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 师。B.选文从书法教育“技是基础和“道也重要”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C.书法不再是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书法教育工作不能完全依靠书法艺术家。D.第段“所求之道或许千差万别”中“或许”一词,表达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是新 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派出5
9、批近800人的专业队伍驰援 武汉,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4900余人来自中医药系统。数据显示,极至目前,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 使用了中医药,占90. 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到达了 90%以上。国际临床评价指标认为,对于新能肺炎轻症患者,真正反映疗效的关键指标是转重 率。临床发现,中医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病症、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 有独特优势。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重 要借鉴意义。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作为欧洲第一个实现中医药立法的
10、国家,匈牙利在抗击疫情之初就非常重视中医药 的作用。今年2月底,在匈中医师就开始熬煮可以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茶饮,并免费向 当地民众发放。“中医药能因人而异地进行针对性治疗,帮助病人减轻病症,其优势 独特,作用显著,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获得越来越广泛认可。”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 得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已经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方案,中医药正为全球抗疫作出 贡献。”材料二:有人质疑,面对一个新发疾病,西医没有特效药,中医为啥有方子?其实,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二者看待人体和疾病的角度不同,治病方法 也不相同。例如,面对新冠病毒,西医的重点是寻找有效药物,直接消灭病原体;而 中医那么着眼于病因和病机
11、,通过整体调节,清除病原体的生存环境,调动人体的自我 痊愈机能,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本次疫情初期,我国中医专家对患者进 行诊察分析以后,结合武汉气候特点,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新冠肺炎属于“寒湿疫”, 在治疗上应主要针对寒和湿,用辛温解表之法。为此,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联合推荐“清肺排毒汤”。此方是对张仲景相关经方的创新运用,既祛寒闭,又利 小便祛湿;既防疫邪人里,又调肝和胃。除了通用方,还有针对不同病情、不同症型 的其他方剂和中成药。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翻开中华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回望中华民 族历史,中国人和疫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说文解字云:“疫,民皆疾也。
12、” 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疫”的记载。东汉中后期,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 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不仅奠定了中医舒证论治的基础,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 疗传染病的专著。明代医学家吴又可写出了我国痘病学第一部专论疫病的著作 温(瘟)疫论。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在传染病防治中起到积极作用。凭借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和 针、灸、及、药、按跷、导引等医术,中华民族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凶险疫情。中医 药学组方的关键,在于精准找到病因病机,明确治那么治法。对于疾病,中医只要能找 到致病原因,就能从古代经典中得到答案,从而制定出诊疗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开掘好、开展好、 传承
13、好。”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并用,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法宝”。在抗击 疫情的战场上,中医和西医是战友。只有互相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才能降伏病魔、 造福患者。我们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中西医的差异,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 盲目否认中医。材料三:3月18日,中国第二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13人抵达意大利,其中中医 专家引人注目。这是中国首次派出有中医的医疗专家组驰援海外战“疫”。中医专家 将向海外讲述中西医结合战“疫”的中国经验,并为当地侨胞提供诊疗咨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数据显示,迄今,中医药参与治疗的中国确诊病例超过90%。 世卫组织近日发布消息,决定删除其官网上关于抗疫“常见问题”
14、 一栏中“不应使用 传统草本药物来应对新过肺炎疫情”的有关内容。此举被认为是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 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一定的认同的标志。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03个会员国认 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全球战“疫”,中医大有可为。然而,受文化传统差异和各国法律政策影响,在参 与世界各国的临床救治过程中,中医和中医药依然面临重重阻碍。面对新乳肺炎疫情 这道人类共同考题,疗效是最正确答案。中医出海,和西医强强联合,势必为世界彻底 战胜疫情注入一剂“强心针”。4 .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
15、一项(3分)A.中药方剂可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情转重,其疗效表达了国际临床评价关键指标要 求。B.中医药传到多数国家和地区,甚至受到法律保护,说明其已迈出走向世界的坚实 一步。C.西医中医各有千秋,并且作用互补,这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疫病的重要原 因。D.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这标志着世卫组织对中医药的全 面肯定。5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中医专家对新冠肺炎的属性判断及各种中药方剂的使用,真正表达了中医“整体 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那么。B.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自其问世后人们才对传 染病有了正确、全面的认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入学 摸底 考试 试卷 全国卷 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