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能.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建筑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据研究,2014年,中国建筑能源消费总量为8.14亿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9.12%。 2015年,中国民用建筑面积573亿m2,总商品能耗8.58亿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 的20%。根据预测,2030年中国建筑存量将接近800亿m2,建筑总能耗将到达14.6亿t标 准煤。研究说明,如果采用相对容易实现的中等强度的节能减排情景路线,到2030年可将建 筑能耗控制在10.2亿t标准煤左右,到2035年左右建筑能耗到达顶峰。这意味着,到2030 年,建筑面积增加近40%,而建筑能耗总量增加不到20%,建筑节能已经进入存量节能、实 物量节能和总量控制的新阶段。如果维持现在的能耗强度,
2、就要求有一半的新建建筑能耗为 零。在现代社会要做到完全零能耗或极端近零能耗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积极开展净零能 耗建筑(net zero energy building),即在建筑消耗能源的同时生产出等量的可再生能源进行补 偿。回所谓净零能耗建筑,是指全年总能耗量近似等于在现场或在其他地方所生产的可再生能 源量的建筑。类似地,可以把全年生产的可再生能源量大于全年总能耗量的建筑叫做增能建 筑(energy plus building),而把全年生产的可再生能源量没有到达全年总能耗量的建筑称为近 零能耗建筑或超低能耗建筑(ultra-low energy building)。在技术匕 净零能耗建筑
3、可以分为2种,即:1)净零现场能耗建筑(net zero site energy building)。只考虑现场能耗,不考虑输入能源 (电力、热力和燃气)的损失,建筑全年可再生能源产能等于或大于全年用能。2)净零一次能源能耗建筑(net zero source energy building)。考虑一次能源能耗(包括电 力、热力系统的损失)的条件下,建筑全年可再生能源产能等于或大于全年用能。根据我国能源结构和减排承诺,需要开展净零次能源能耗建筑,在节能的同时减少建 筑运行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建筑能耗的碳中和。除了考虑净零能耗,还要考虑净零 排放(net zero energy emiss
4、ion),即建筑生产的零排放可再生能源等于或大于它所使用的产生 碳排放的能源(有局部可再生能源例如生物质气也会产生一定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要 考虑降低建筑运营本钱,始终保持净零能耗建筑的增量本钱在可接受的水平上。6)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中受到产能和耗能的峰值差、能源的储存,以及可再生能源 联网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困扰。7)实现净零建筑能耗城区会产生更多的先期本钱,如建筑能效提升、基础设施优化等。 因此,它更适合政府、科研机构、企业总部、大学等综合性园区,以及“购买并持有的投资 人。2.4雄安模式为净零建筑能耗城区建设创造了机遇2017年,中央决定设立国家级雄安新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表达
5、新城新区开展的 新理念、新路径、新模式,展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未来的方向。其重大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 几点:1)我国城镇化已经从投资圈地、规模扩张的粗放开展阶段,进入价值创新的可持续发 展阶段。2)跨越土地财政,住宅以公租房、廉租房为主,不允许配建商品房,房子回归住人的本 原。3)改变遍地开花的建设模式,规划主导,成片推进,迅速形成规模。4)没有固定住宅用地,建设兼有居住、商业、公园、休闲娱乐和快速公共交通的混合社 区,唯一业主,统一风格。5)产业园区开发模式,花园式办公。城市形态是有较大绿地面积、公共建筑低层低密 度、居住建筑多层高密度。6)建设高起点的智慧城市,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
6、据等各种新技术得到普 及应用。7)以人为本、生态环保、健康舒适、宜居宜业,居民有强烈的获得感。可以看出,在这样的建设模式中,利益相关方简单、决策过程简化、规划真正起到主导 作用,非常适合于建设净零建筑能耗城区。03净零建筑能耗城区的能源规划方法净零建筑能耗城区的能源规划需要需求侧与供应侧的协同,但本质上还是从底到顶、充 分考虑需求侧节能(超低能耗建筑)的需求侧能源规划。因此,净零建筑能耗城区的能源规划, 遵循需求侧能源规划的“六步法3.1 第一步:目标设定1)对城区开发战略、开展定位和城市总规的理解。在现阶段,一般而言建设净零建筑 能耗城区的开发者是有追求的,可能是作为示范性开发或标志性城区。
7、规划者要将能源规划 目标与城区开发目标相协调,预测开发远景和未来能耗需求,通过调研加深对当地能耗现状 和节能减排政策的理解。2)设立适合当地情况和净零能耗目标的各类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基准线。3)在此基础上设立减碳目标(低碳/零碳/碳中和)以及各类建筑的能耗目标(对标基准线 基础上降低能耗)。4)设立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标。即是否在某一领域(例如供暖、照明)实现100%可再生能 源利用;是否能实现能源自治(即所有可再生能源资源均来自于城区边界内,例如全部利用 边界内的生物质资源制气)。5)确定城区要到达的可持续生态城区评价标准。3.2 第二步:资源分析1)传统能源资源分析:电力、燃气和热力的可获得性和
8、资源量;所在区域近期和 远期的能源开展规划(是否有水电/核电/风电等大规模一次电力资源);电力变电站的分布 和电压等级;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接入点及相关技术要求。2)可再生能源资源分析:资源分析。太阳能(光电/光热)、风能、生物质能(城区边界 内/外)、地热能(深层/浅层/地表水)、能效提升(可望到达的最小系统能效比)。可利用性分 析。能量提取点的空间分布和可利用面积、地表水的水温变化和水量、土壤热物理参数、地 质资料、气象资料等。根据资源条件确定各种可再生能源的供能量。3)空间资源分析:容积率;建筑类型和用途(细分化):城市形态和建筑形态; 人I数;可能设能源站和能源子站的位置.。4)政策资源
9、分析:当地节能减排标准规范;鼓励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政 策;投资环境。5)节能资源分析:协调城区各类建筑预期能耗量以满足净零建筑能耗城区目标: 根据预测负荷和所需要到达的系统能效提出供选择的可利用技术;提出终端超低能耗的 供暖和供冷方式,例如采用低空调方式。3.3 第三步:需求预测1)2种方法:数据挖掘。收集当地同类型建筑的能耗数据(最好是逐时的分项能耗数 据),经过数据挖掘得到各类型建筑具有代表性的能耗数据能耗模拟。根据节能设计标 准设置室内负荷的不同情景,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各类型建筑的典型能耗数据,与上述数据 挖掘得到的能耗数据比拟,调整相应计算参数以符合当地大多数建筑实际,使能耗模
10、拟结果 保持在一定误差范围内。2)2种模式:反推预测(backcasting)。根据设定能耗目标和基准线反推负荷。正向 预测(forecasting)。与上述能耗模拟中的负荷进行比拟,找出影响负荷的敏感因素,在可能条 件下加以调整(例如新风的处理方式),从而使最终能耗满足超低能耗要求。据此形成城区建 筑设计导那么。3)2个结果:各类建筑和整个城区的静态负荷。据此决定城区能源系统的容量和形 式。城区建筑的动态负荷。据此决定各类能源所承当的负荷时间段和负荷份额,决定各 类能源的系统装机容量。3.4 第四步:规划协调净零建筑能耗城区规划协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空间规划和城市形态的调整,使得建筑利 用自然
11、资源(主要是日照、昼光、自然通风)的被动式技术成果最大化,同时使气候因素对建 筑的负面影响最小化,从而为城区中建筑的超低能耗创造条件。在城区层面.,被动式技术的应用效果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规划调整只能 定性地增加自然资源的利用,无法定品地确定能够降低多少负荷,究竟有多少节能最。因此, 规划调整的结果应视为实现净零建筑能耗城区的保证措施。通过规划协调实现节能主要有2个方面的作用:1)降负荷:紧凑型城市形态(改变形状系数和增加被动空间)可以降低建筑负荷; 通过建筑功能混合可以使城区负荷平准化;绿地和湿地可以有效降低热岛效应;能源 站选址靠近负荷中心可以减少输送损失。2)降能耗:通过城市
12、形态调整增加建筑被动空间(冬季增加太阳辐射,过渡季增加自 然通风):空间布局中尽量留出可再生能源的能量采集位置;设置通风廊道和风屏障, 增加过渡季冷却通风和减少冬季寒风侵袭。3.5 第五步:系统优化净零建筑能耗城区的区域能源系统属分布式能源系统,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区域供冷 供热或冷热电联产系统,它有几个特点:1) 一定是一个多能源互补系统。集成和提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单一能源的区域 供冷供热和冷热电联产系统是无法实现净零能耗的目标的。2) 一定是一个分布式系统。生产冷热电和可再生能源的设备分布在城区任何位置,通 过能源互联网互联。3) 一定是一个共享式系统。在城区层面实现资源和空间的共享
13、。4)在城区层面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总量等于或大于城区建筑的总耗能量。配置净零建筑能耗城区的能源系统有几条原那么:1)发挥电力传输的优势和热力储存的优势,而不是相反。不能将多能源系统做成电力 不出能源站大门,冷热水超长距离输送的大集中系统或“热电厂模式。2)电力分散生产,城区集中供应,利用智能电网、电池组和电动汽车消纳可再生能源 产出的多余电吊:,也可通过电力驱动热泵蓄热(冷)间接蓄电。3)热能分布式生产,以街区(邻里)或单株建筑为单位供能,尽量缩短热力管道的输送距 离和输送半径,大管径的输送管道可以作为蓄热(冷)装置考虑。4)热泵的热源/热汇资源共享(太阳能热水/工业余热/地埋管换热器/地表水源
14、/污水源/ 热源塔/冷却塔),通过能源总线系统集成低品位热源/热汇。在区域能源系统的优化配置中有几个要点:1)作精细化负荷预测,根据负荷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系统组合,确定系统形式(集中/分 散/分布)。2)分析城区动态负荷特点,确定不同时段的负荷分别由哪个系统(哪种能源)分担 (scheduling),系统效率,对建筑内末端系统的要求,新风热回收效率的低限。3)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是净零建筑能耗城区能源系统成功的关键,几乎所有区域能源系 统的可研报告或系统方案中都会提及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但都没有实质性的系统架构和方 案,在实际工程中更是被忽视。这主要因为区域能源管理系统的研究还十分欠缺,尤其对多 能
15、源复杂系统的控制模型和优化算法的研究还是空白。4)区域能源系统不能沿用习以为常的单体建筑供暖供冷系统的设计方法。净零建筑能 耗城区的能源系统一定比单体建筑系统的一次能效高,其系统总负荷一定低于各单体建筑峰值负荷之和,区域能源系统的总装机容量一定小于单体建筑装机容量之和,集中式的区域能 源系统一定是多能源复合的供能系统。3.6 第六步:绩效评估净零建筑能耗城区能源规划的绩效评估是规划实施的决策依据,应包括以下内容:1)各类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基准线相比的节能量。2)总能耗量和城区净零能耗的计算值。3)节能量和减碳量的分摊。4)投资回报。0图2给出了净零建筑能耗城区能源规划的基本流程,图中虚线箭头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建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