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一、单元设计意图.本单元主题的提出空气是一种常见的混合物。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它还与水的 循环、天气的变化、地球的保护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空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 可以助燃、可以传播声音、可以改善环境等。日常生活中的空气锤、气垫船、热气球、 风车等产品,让我们感受到空气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独特作用。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会直观地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而不会有意识地去研究空气的物 理性质。他们会因为空气看不见而忽视其占据空间的性质,会因为空气摸不着而忽视其 有质量的性质,更不会意识到空气流动与风的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学生对“空气”
2、 的认识存在迷思概念,有必要设计相关主题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空气的性质。本单元从儿童概念开展的角度出发,遵循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 到抽象的过程。在低年段,学生感知到空气的真实存在,会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 态、气味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本单元以“认识空气”为主题,选取了多个简单易行、 生动有趣、螺旋上升的经典活动,以激发学生研究空气的兴趣,学习探究方法,并掌握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热空气上升等科学知识。这里表达了教材“进阶”的特点。 本单元除了探究空气的性质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科学地解释风形成的原因,让学生 从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开展到因果性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空气概
3、念的理解水平,开展 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四年级认识“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六年级建构“空气是一 种混合物”等知识做好铺垫。1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拟、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 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对象的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拟、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 结论。中年段A观察并描述 空气的颜色、 状态、气味等 特征o ( 一年 级下册空气)一、认识空气认识空气的基 本性质:空气占 据空间,空气可 以被压缩,空气 有质量,空气流 动形成风
4、。ra观察周围的土 壤,知道泥土 是地球上一种 重要物质:)(一 年级下册石 头与泥土)观察并描述 空气的颜色、 状态、气味等 特征(一年 级下册空 气)V观察周围的土 壤,知道泥土 是地球上一种 重要物质)(一 年级下册石 头与泥土) 2观察并描述 石头、沙子、黏 土以及水的特 征;(一年级下 册石头与泥 土水) J观察并描述 水的基本特 征,了解生活 中处处用到 水。(一年级下 册水) J认识人的感 官眼、耳、 鼻、舌、皮肤,以 及它们的功能。 (一年级上册 用感官观察) 一、认识空气一、认识空气二、研究土壤三、固体和液体四、地球上的水资源五、人的呼吸和消化中年段中年段认识空气的基 本性质
5、:空气占 据空间,空气可 以被压缩,空气 有质量,空气流 动形成风。了解土壤的 主要成分和 种类,以及人 类需要保护 土壤。认识并研究 固体与液体 的基本性质3认识地球上 水资源的分 布,以及各种 水体的特征。认识人体的 呼吸和消化 器官,以及食 物营养对人 体健康的重 要性。高年段研究声音在固体和水中的传播。(三年级下册声音的奥秘) 研究固体、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四年级下册冷和热)研究热在固体、液体中的传递。(五年级上册热传递)二、单元教学目标会使用常用的仪器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体积。能依据证据,运用比拟、推理等方法归纳固体、液体的共同特征。根据某些物质的特征,会选择适当的方法别离混合物
6、。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三、单元活动框架1. 1识别生活中常 见的固体,知道固 体有确定的形状、 体积、质量。序号课题课时1认识固体12认识液体23固体的混合与别离14把盐放到水里2总课时61. 1识别生活中常 见的固体,知道固 体有确定的形状、 体积、质量。1.2 用多种方法比 较固体的体积,知 道不同的固体有不 同的测量方法。1.3 识别形状、大小 变化后的固体,知 道无论如何变化, 固体的特性不变j2.1 寻找生活中的液 体,归纳液体的共 同特征,2.2 观察、比拟不同 液体的性质,学会测 量不同液体的体积 和质量)2.3 观察并归纳水平
7、 面的特点,知道水 平仪的工作原理, 学会使用水平仪01.认识固体1 .1做实验研究影响 盐在水中溶解快慢 的因素,初步学习 比照实脸的方法。四、课时建议2认 识 液 体三、固体和液体-3 .固体的混合与别离4 .把盐放到水里3.1 联系生活,举出不 同固体混合的例子。3.2 比拟固体混合 前后质量和体积的 变化,能作出合理 解释.3.3 举出生活中需 要别离混合物的例 子,学会用不同的 方法把一些混合物 别离开来。4.2 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 解多少克盐或糖,根据 实验结果归纳出与“溶 解度”有关的结论。4.3 学习用过滤的方 法别离水中的不溶 物,学会用蒸发的 方法别离溶解物)五、分课教
8、材分析8.认识固体1 .教学内容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为研究对象,分三个局部展开:第一局部,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并了解其性质。这局部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一, 识别教室里的物品哪些是固体,哪些不是固体;活动二,判断一些柔软的或细颗粒状的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 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
9、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 影响科学技术开展的关键因素。(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1. 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 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1.3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3.1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3.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3 .本单
10、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本单元由三课组成,分别是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有质量吗热空气和冷空 气。本单元是对空气性质的认识,从具表达象中提出问题,依据已有经验作出猜测, 利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空气的特征及现象,运用分析、比拟、推理、概 括等方法得出结论。前两课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感知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 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有质量的性质。第三课,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认识热 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现象,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本单元各课 是从不同侧面描述空气的性质及受冷受热后的变化,各课之间是并列关系。4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物体是否属于固体
11、。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固体,了解固体的一些性质,如有确定 的形状、体积、质量等。第二局部,想方法比拟固体体积的大小。这一局部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比拟 哪一组积木的体积大;活动二,比拟哪一堆粉末的体积大;活动三,比拟哪一个玩偶的 体积大。针对不同的固体,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比拟它们的体积大小。第三局部,判断固体形状、大小变化后,性质是否会改变。这一局部由两个活动组 成:活动一,判断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是否属于固体;活动二,思考自然 界的岩石变成细沙后是否还是固体。通过这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固体在外力的作 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无论如何变化,固体的特性保持不变。2
12、 .教学目标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能用多种方法比拟固体体积的大小。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3 .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固体的性质。难点:用多种方法比拟固体体积的大小。4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纱巾、羽毛、面粉、积木、粉末、尺、量杯、玩偶、盐或沙子、粉 笔、纸、蜡块、铁锤、剪刀、小刀、塑料垫板等。9 .认识液体1 .教学内容本课以液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液体的性质。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局部:第一局部,寻找生活中的液体,说出它们属于液体的理由,归纳液体的共同性质。 针对学生容易想到的液体
13、“会流动”这个特征,教材特意安排了 “飘动的烟”“流动的 沙”来让学生分辨是否属于液体,让学生意识到“会流动”并非是液体独具的特征。第二局部,通过一系列观察、比拟活动,进一步认识液体的性质。这局部由三个活 动组成:活动一,比拟不同液体的性质,指导学生从颜色、气味、透明度、黏稠度等方 面对不同的液体进行观察比拟;活动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活动 三,比拟液体的质量。通过后两个活动,让学生知道液体虽然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确 定的体积和质量。第三局部,认识水平面,学会使用水平仪。这局部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一,引导 学生认识液体的外表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为下一个活动做好铺垫;活动二
14、,承接 上一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水平仪并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来测量课桌、 讲台、窗台等是否水平。2 .教学目标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观察并比拟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认识水平面,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3 .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并比拟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难点:学会使用水平仪。4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油、水、牛奶、蜂蜜、液体流速板、量筒、烧杯、电子天平、两个 相同的小瓶、水平仪等。10 .固体的混合与别离1 .教学内容本课在认识固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目光和思维聚焦到“固体的混合与别离”这 个问题上。本课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苏教版 科学 三年级 上册 教材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