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教学设计(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轮》教学设计(6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滑轮教学设计-第 7 页滑轮教学设计孙祥邺滑轮教学设计孙祥邺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1、 定滑轮的作用是在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先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把钩码提起来,再用定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在误差范围内弹簧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可以看作相等的。但是运用定滑轮改变了力的方向。2、 动滑轮的作用,教材是通过实验和分析得出的。做动滑轮的实验时,要注意: (1)跨过动滑轮的两段绳竖直平行才能得出动滑轮省力一半的结论。(初中不要涉及两段绳不平行的情况) (2)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重才可忽略不计,近似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因此实验时,钩码应尽量重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称量限度)。 3、 滑轮
2、组是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综合运用。讲述滑轮组之前,可以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然后通过实例说明有时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由此引入滑轮组。滑轮组的教学最好采用随堂实验的方式,使学生有机会练习组装滑轮组,和更直接地观察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但给学生的滑轮组不要二、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使学生知道定骨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2、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3、初步学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三、教学方法边学边实验和讨论分析相结合。四、课程资源1、演示实验器材:定滑轮、动滑轮模型各1个,铁架台5个,绳子3根,钩码6个,单滑轮4个,小黑板1块,投影仪1台。2、学生实验器材:共
3、分24组,每组有:铁架台1个,钩码4只,绳子1根,单滑轮2个,弹簧测力计1个,玻璃板2块,彩色笔2支。五、教学过程课题引入1、教师出示图所示装置,提问:这是什么类型的杠杆?(学生:等臂杠杆)2、教师将等臂杠杆的中间部分加宽,使之变成一个绕中心轴转动的圆轮,如图所示,再将圆轮的外缘加工成槽状,这种装置在物理学中叫做滑轮,滑轮在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它的工作原理怎样?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3、自学提纲1定滑轮:(1)定义_(2)作用:不能_但能改变_ (3)实质:是一个_杠杆2动滑轮:(1)定义:_ (2)作用:可以_但不能_(3)实质:是_的杠杆3滑轮组:(1)定义:_ (2)优
4、点:既能_又可_(3)F和 G的关系:_(一)滑轮1、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圆轮。2、出示滑轮,让学生认识滑轮并知道它的构造。(二)定滑轮1、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要想将钩码提起,绳子的自由端应向哪个方向拉动?(2)在提起钩码的过程中,滑轮的位置有没有改变?(3)像这样安装的滑轮,应怎样称呼它?(定滑轮)分析:定滑轮在这个装置里起了什么作用呢?(改变力的方向)学生实验:上面演示中所用的拉力大小跟被提起钩码的重有什么关系?2、学生实验: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自重(0.5N),然后按图所示安装滑轮,再按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分阶段别沿水平向右、斜向下和竖直向下三个方向拉绳,使钩码匀速上
5、升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增加钩码,重复上述实验。实验方案:实验:定滑轮 如图(!) 实验:动滑轮 如图(2)钩码重3牛拉力F用力方向G钩+G动拉力F用力方向 滑轮组:如图(3)G钩+G动拉力F绳股数F和G的关系滑轮组:如图(4)G钩+G动拉力F绳股数F和G的关系讨论:通过实验可得到什么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启发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实验证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想一想: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能省力呢?引导学生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的工作原理。(三)动滑轮1、教师用图所示的装置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将钩码提起,绳子自由端向哪个方向拉动?(向上拉)(2)在提起钩码的
6、过程中,滑轮位置怎样变化?(和物体一起移动)(3)像这样安装的滑轮应怎样称呼它?(动滑轮)(4)使用动滑轮提起钩码时,用力的方向与定滑轮有什么不同?(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实验:上面演示中,所用的拉力有多大?这个拉力的大小和被提起钩码的重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同样可通过实验来研究。2、学生实验:要求学生按图所示安装滑轮,先在滑轮上挂2个钩码,并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绳使钩码匀速上升,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在滑轮上挂4个钩码,重做实验。讨论:通过实验得到什么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省一半力。)分析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动滑轮实际上是动力臂为阻力2倍的杠杆。注意:拉力方向与重物上升方向关系。
7、思考:若拉力方向如图方向,则怎样呢?(四)滑轮组引导:使用动滑轮可省力,使用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如果将动滑轮、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效果将怎样?教师出示一只动滑轮和一只定滑轮,提问:如何将它们组合起来使用?请大家先画图设计,然后选学生上黑板画出组合图。学生实验:1、全班学生分为三大组分别按图(a)(b)(c)所示进行实验,其中,图(a)(b)的实验分别提起2个钩码,图(e)的实验提起3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拉绳端使钩码匀速上升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引导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引导得出,当n=2时,F=1/2G,当n=3时,F=1/3G3、推理归纳:通过对“二定、二动”和三定、三动“滑轮组的
8、分析可知,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分别有4根、5根和谐根、7根时,相应的拉力为1/4G、1/5G和1/6G、1/7G,由此可推知,对于多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如果有n股绳子吊起动滑轮,则拉力F=1/nG结论:使用滑轮组吊起重物时,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在不考虑动滑轮自重时,所用拉力的大小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考虑动滑轮自重时,所用拉力的大小就是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六、随堂练习1、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_杠杆。使用定滑轮虽然不能_力,但可以改变_。2、右图中A是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选填“上”、“下”)。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牛的拉力。
9、3 如右图所示,利用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匀速向上提升重物。已知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甲=F乙=F丙=50牛顿。则:(1)不计动滑轮重和绳与滑轮之间摩擦时,提升的物重分别是:G甲=_牛;G乙=_牛;G丙=_牛。(2)动滑轮重3牛,不计绳与滑轮之间摩擦,提升的物重分别是:G甲=_牛;G乙=_牛;G丙=_牛。4如右图所示,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拉力F为2牛,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牛。5 如右图所示,若拉力F=900牛顿,物体A重1500牛顿,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当绳子自由端移动3米,则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A前进时,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是_牛顿,6、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力为G的物体(滑轮重力和摩擦力不计),在图中分别根据对绳子拉力F的要求,画出绳子的绕法。七、反思教学这节课采用了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动手操作,总结出规律,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规律,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的传统做法,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积极性,而且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自学、实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