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讲四库全书里的传统文化》读书笔记.docx
《《季风讲四库全书里的传统文化》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风讲四库全书里的传统文化》读书笔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季风讲四库全书里的传统文化读书笔记内容简介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典籍众多,乾隆皇帝下令编修的四 库全书基本包含了我国古代所有的典籍。书海浩瀚,我们或许并不能 尽读,但是作为中华儿女,就应当了解本国文化、学习国学,提升自身 的民族自豪感,充盈自身的科技文化知识。本书将为我们翻开这套卷 帙浩繁的四库全书,深入了解四库全书中的国学,感受中国传 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季M讲四库全书里的 传统文化读书心得四库全书的编修实在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年过花甲的乾隆皇帝担忧 自己看不到四库全书的编修成果,所以命令官员们加快进度,并且 将四库全书中最精华的局部浓缩在一本书里,首先给自己翻看,这 便是钦定四库全书
2、荟要。纪晓岚的家庭教师一四库全书纂修官戴震戴震,字慎修,生于清雍正年间,是清朝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也 是当时中国的一位伟大哲学家,是乾嘉学派皖学的开山人物,他在经学、 天文学、地理学、算术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京城的一段时间,一位刚刚及第的进士听说戴震读书如痴后,来此与 他讨论学问,随后将戴震引荐给礼部侍郎,并介绍给了同年进土纪晓岚、 朱筠等人,戴震因此名声大噪,很多京城人土都与他相交。后来纪晓岚 请戴震做他的老师,并出资为戴震刊印考工图记。在编修四库全书时,戴震以举人的身份成为四库全书的纂修官 之一。期间,戴震主要负责天文地理、语言文字等方面的书籍,他工作 认真,并积极为同僚答
3、疑解惑。第三章编纂趣闻:四库全书的编纂轶事 因为影视作品的影响,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和插图是个油头粉面的胖子, 还是个大贪官,殊不知,他也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如何征书的自从下旨之后,乾隆皇帝便一直期待各地能够呈上可观的书目。等了很 久之后,他收到了贵州巡抚的奏疏,奏疏中说贵州地理位置偏远,文化 不算繁荣,所以留存的书籍十分少。等待了十个月的时间,乾隆皇帝仍 未收到他所期盼的写有征书书目的奏疏,他很是不悦,下旨申斥各省巡 抚速速办理征书是和国计民生一样的大事,不可拖沓。纪晓岚与和不得不说的二三事乾隆皇帝爱才,和珅升官其实也是凭一身本领,和珅本人精通满、汉、 藏、蒙四种语言,可见和珅有多厉害
4、。除此之外,和珅还精通四书五 经,对于很多经典烂熟于心。据说,有一次乾隆皇帝正在审阅奏折, 随口说了一句论语中的语句,在场的官员却无法应答,只有和珅很 快答了上来。乾隆皇帝很欣赏他的才学,或许这也是他圣宠不衰的原因 之一吧。真实历史上,纪晓岚和和珅无论是年纪、政治地位还是权力皆相去甚远, 假设说二人斗得如火如荼,只能说是戏剧加工了。根据史实来看,二人官 职相差很大,纪晓岚虽然为官五十多年,最高也只做到协办大学土。和 珅那么不同,他担任过内阁首辅、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 尚书、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等诸多职位,基本上比拟重要的官职他 都做过,比纪晓岚的官职经历、地位都要高很多。还有野
5、史记载,和珅在担任四库全书总裁官期间帮助保存了红楼 梦一书有人献上石头记(红楼梦别称),书虽然好,却 有反书”的嫌疑,和珅借机将石头记讲给太后听,太后很是喜欢, 而乾隆皇帝重视孝道,这本书才得以留存。编纂四库全书对纪晓岚创作阅微草堂笔记的影响在乾隆皇帝的眼中,文人便是用来粉饰太平的,一旦逾越,便会受到惩1U ,四库全书与佣书现象四库全书卷帙浩繁,如果印刷,排版、整理等都是问题,所以也只 能选择抄书。o四库全书的抄写就费了一番周折,一开始是保举而来的抄书者, 再用考查的方法选择抄书者,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最后决定在乡试落 榜的人中选择字迹干净匀整的文人录用,这才保证了四库全书的抄 写质量。乾隆皇
6、帝被称为老头子纪晓岚躲在桌子底下,桌布遮挡了他的视线,他听到没什么动静,便以 为皇帝离开四库馆了,于是伸出脑袋问:老头子是不是已经走了 ?不巧 正好看见乾隆皇帝坐在旁边,只得灰溜溜地爬出来。乾隆皇帝并没有发 怒,只是问纪晓岚:纪晓岚,你为何称朕为老头子”?纪晓岚知道假设回答不能让皇上满意,怕是会惹怒他,于是便说:天下百 姓都是这么称呼皇上的,百姓跪呼万岁,万岁的人自然是老;皇上 身为九五之尊,是天下百姓之首,黎民之头;皇上又是上天之子。如此, 便是老头子 了。“诸子百家真的有一百家吗诸子百家中的这十二家分别为: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 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和医家。在春
7、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主要代表人大局部都被以“子来称呼, 比方为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告子、 杨子、晏子、管子、鬼谷子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儒家经典吗在谈到儒家思想的时候,有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一直被后人 所诟病,甚至有一些人还因此诋毁儒家。实际上,儒家并没有鼓吹这种 理论。假如我们把四库全书中经部的所有书籍找出来排查,就会发 现根本没有这句话这句话的源头来自于法家,韩非子曾经说过:臣闻:不知而言,不智; 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此言相当 偏激,被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蓝本。虽然我们在四库全书中找不
8、到,正史和儒家经典中也找不到,但是, 留心明清小说戏曲的人,就会发现这句话已经被大量使用。朱元璋又召集一干大学士,将孟子删减了大约30%的内容。在明朝,孔子的君使臣以礼,那么臣事君以忠这句话也遭到了 批斗O 沈炼就曾说过:“父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不义,妇不可以不贞;朋 友不孚,吾不可以不诚。”明清时期,有很多臣子都被帝王当庭责骂、殴打,甚至是诛杀,根本没 有任何尊严可讲,即便没有人说这句话,但君主实际的行为也和这句话 所表达的意思没有任何区别了儒家文化的“义”是义气吗义作为羞恶之心,实际上具有自省的作用,它扮演着行为的调 节者,并且显示为一种情感。百善孝为先:先秦文化的“孝道”四库全书收录孔
9、子家语,编入子部,其中记录了孔子批评曾子 愚孝的故事。孔子便对前来请教的弟子说: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吗?很久以前,有一位 瞽嗖,他的孩子叫作舜。舜侍奉父亲尽心尽力,每当瞽嗖需要舜时,舜 就及时侍奉;但当瞽嗖想杀舜时,却找不到他。对于父亲的责骂,能承受的就承受,大的棍棒那么要避开,防止瞽嗖犯下为父不慈的罪名,既可 以保全父亲的名声,又可以极尽自己的孝道。现在,曾参侍奉父亲,却 丝毫不爰惜自己,用自己的生命去承接父亲的怒火。假设是曾参出事,那 便会陷父亲于不义,这还能算孝吗?弟子们听了孔子的一番话后,便明 白了其中的道理。曾参听到同窗们转述的这些话也恍然大悟,然后向孔 子道谢。荀子子道中,荀子更是提出
10、了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相比 来说,荀子的以义事亲更为先进,即遵从父母会导致父母身陷危险 或者更为尴尬的处境时,就不能服从。真正的孝道并不是唯父母之命是 从,而是坚持原那么地尽孝。进而言之,荀子的思想调和了孝的内在矛盾, 将孝变得更为理性化。“三纲五常”是否是封建糟粕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谓:仁、义、礼、 智、信。“天子真是受命于天”吗在古时,各朝皇帝大力吹捧君权神授,所以帝王又被叫作天子。收 录在四库全书经部春秋类的春秋繁露顺命中有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意指皇权天授,天子受到天意的指引掌管天下,乃 天命所归。天子真的是受命于天吗?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建议:天下
11、文字、车轨、度量衡等的使用要与秦国保 持一致。四库全书中汉书记载:先有楚霸王项羽封刘邦汉王,后有刘邦 打败项羽,统一中国,定国号为汉”。汉高祖刘邦登基之后为了稳定 政权地位,封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为王;在政权稳定之后,为了巩 固皇权,防止反叛,又以各种罪名或杀或贬并收回他们的王爵,改封刘 室宗亲为王,并立下誓言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汉文帝、汉 景帝在位期间,汉朝不断积蓄国力,积极备战,是相对平和时期,史称 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即位时,虽然国力兴盛,但却存在严重的社 会问题。南方的少数民族尚未完全归顺,暂不安定,北边又有匈奴虎视 眈眈,边境不宁;随着地主阶级以及诸侯势力的强大,一些贵族、官
12、僚 开始凭借封建特权,对农民不断压迫和剥削,对土地进行大肆掠夺,农 民和地主阶级矛盾明显激化;地区王爵的势大也同样威胁到了中央地位 的稳固。君主推行的“民贵君轻真的是“以民为本”吗民贵君轻,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无论任何统治,被统治的阶级都是 数量最多的,能够安抚底层的人民,能够巩固统治的根基,那么,这种 学说对统治者来说便是有用的。不同的历史朝代具有不同的矛盾,在一 个朝代中找出最大的矛盾来缓和也是统治者一种明智的选择。为什么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施行仁政需要为政以德,在位的统治者需要修身养性,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只有自身能够秉持德,才可以德服人,进而为政 以德。孔子认为“政通正,修养自
13、身可得天下民众爰戴。民 事不可缓,重视人民,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实行仁政,便可以 做到仁者无敌。想民所想,急民所急,怎么会得不到百姓的拥戴呢?儒家与法家是仁政与苛政的较量吗而与孟子性善论截然不同,荀子认为“性本恶,荀子作为儒家第 三代掌门人,不仅继承了儒家经典,也开展了儒家学说,可以说, 荀子的出现最终成就了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局面。荀子认为人会为了到达某些目的而不遵守礼法,这便为“法治”提供了 基础。韩非与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他们走上法家的道路也得益于荀子对各家 学说的吸取,由此可见,法家与儒家并非“势不两立。西汉时期,法家思想被董仲舒吸收在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之中。从此,
14、独立的法家学派开始渐渐被排挤掉,但是法家思想并没有从统治者中消失,独尊儒术的封建统治思想实际上具有“儒表法里的特点,对于国家治理也开始德刑并用。社会逐渐进步,法律是必然的开展产物。儒家要恕,但是很多犯罪 可能会因为“恕而滋长。道德与法律都是不可缺少的,在道德不能发 挥作用时,便需要法律的强制性;法不外乎人情,在法律上也要酌情。 从政治上来看,法家在韩非时期似乎略显严苛了,也否认了很多宽仁的 东西,但法家并不是苛政的代言人,儒家以仁济世,也并非仁政的代言 人。封建统治是儒表法里比方乾隆皇帝的统治,前期宽仁,中期 却严苛,便是他要肃清吏治所致。是否行仁政,全凭为君者和局势所定。官职最早出现在什么时
15、期五帝过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的朝代一夏出现,自此,有了 “家 天下。夏朝仍保存了氏族时期伯后等一些职位,并且内容大 体一致,同时出现了 国老牧正臣等职位。古代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吗对于老幼的区别,在礼记中也有规定,而对于老幼的刑罚那么有明文 表示,“人生十年日幼,学。二十日弱,冠。三十日壮,有室;四十日 强,而仕。五十日艾,服官政;六十日耆,指使。七十日老,而传。八 十、九十日耄,七年日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刑不上大夫”是指大夫可以免刑吗刑不上大夫代表的正是平等的一断于法”的思想,刑不上大夫”, 上是优待,意思是土大夫在面对刑罚时并不会受到特权待遇,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对的礼不下
16、庶人中的下那么有排斥的意思,意思是说平民 百姓不会被排斥在礼仪之外,即礼仪也是平等的。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刑不上大夫表现的是阶级特权。刑不上大夫, 上便是加诸的意思,就是说严酷刑罚不可以加诸在土大夫的身 上,也就是说大夫享有法律之外政治赋予的特权,可以并且应该免 于刑罚。“刑不上大夫并不是说大夫们可以不必接受律法的制裁,而是说制裁 的方式应该更为文明。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吗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等级森严的制度之下,很少有人真正做到 这一点,更不要说接受处分了。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便是维护律法, 维护律法的本质也是在维护统治。如果王子与庶民之间没有悬 殊差距,那么同罪也算不得什么稀罕事了。军事鼻祖
17、究竟是谁六韬或许是后人根据姜太公的言语撰写,又或者出土文物实际上是 后人誉写,这些恐怕会成为未解之谜,但姜太公在军事领域的地位是不 可被抹杀的。史记中说,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 谋。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日文王。所以, 本书主要分为二个局部,前部主要讲述四库全书的来龙去脉、功过 是非,后部主要选取一些古代知识问题点进行解答。客观来说,整本书 确实比拟水,东拼西凑、内容松散、野史正史混为一谈书中少有作者自己的论点,偶尔出现一些又显得不伦不类,比方作者得 出的结论:永乐大典比四库全书更有价值。且不说这个观点是否正确,这种比对本就不严谨、还显得孩子气,不同 时代、不同
18、类型、不同内容、不同体量的两种文献典籍集成,怎能武断 的进行比对还要分一个输赢呢?况且简单粗暴的拿文化优劣进行比对, 本来就是不尊重文化。四库全书在修纂过程中出现删改毁书、甚至发生文字狱的历史事件, 这是事实且翻不了案,对传统典籍文献的破坏也确实令人哀婉叹息、唏 嘘不已。但这并不能成为某些愤青腐儒唾弃诋毁四库全书本身价值 的依据。一、从逻辑上讲,修书过程中出现了令人惋惜甚至愤慨的问题,并不等 于结果也应被摒弃,就好比修筑长城、京杭大运河也曾劳命伤财、耗费 国力,甚至还成为这两个大一统王朝之所以短命的重要原因,但这并不 代表我们今天可以推掉长城、封掉大运河。四库全书就如同自己孩子遭受他人的欺负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季风讲四库全书里的传统文化 季风 讲四库 全书 传统文化 读书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