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拓展中国古代文学.pdf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文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拓展中国古代文学.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知识拓展 第一节 南戏的产生 一、正名: 南戏,又称戏文(其实, “戏文”非“南戏” ) 、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 戏文,大约是最早的名称,也是其正名,至今浙江一带仍称戏曲为戏文。南曲戏文,简 称南戏,则是北曲杂剧产生并北曲流传到南方以后,为了区别而对称的;温州杂剧、永嘉杂 剧则以南戏的产地而言。 二、产生: 一说, 南戏始于南宋第三位皇帝宋光宗朝。 第一部专门研究评述南戏的著作、 徐渭的 南 词叙录 : 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 、 王魁二种实首之。或云宣和 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 ,又曰鹘伶声嗽 (伶俐动听的声调) 。 其曲,则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不叶宫
2、调,故士大夫罕有留意者。 (应以宣和为形成期) 。 一说更早,始于北南宋之际即南渡之际。祝允明猥谈 : 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由赵闳夫榜禁, 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 祝允明似看到过赵闳夫榜禁南戏的旧牒,其说可信。据宋史宗室世系表载,赵闳 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兄弟赵延美的八世孙, 与南宋第三位皇帝宋光宗赵惇是兄弟, 故赵闳夫 榜禁南戏的时间应确定在南宋的光宗朝。这说明,南戏在宋光宗朝就已经流传到杭州了,并 遭到了统治者的榜禁。但是,南戏的产生必在赵闳夫榜禁之前,它从诞生地温州一带流传到 杭州所需的时间,肯定不止一两年。因此,它的产生必在北宋末、南宋初
3、。 一般认为,大约产生在南渡之际。 南戏之所以产生于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 福州一带, 是因为东南沿海在宋代都是 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的地区。城市经济的繁荣,不仅吸引了各地的工商大贾,而且吸 引了各地的民间艺人带着自己所专长的伎艺汇集到城市里, 从而更加助长了这些地区的各种 民间表演伎艺的盛行和交流, 而随着各种表演伎艺的盛行和交流, 南戏这一新的艺术形式也 逐渐成熟。 第二节 南戏的艺术体制 南戏最早为 “本无宫调, 亦罕节奏” ,“畸农市女顺口可歌” 的 “村坊小曲”( 南词叙录 ) 。 后来发展为具有一定体制的戏剧艺术。 一、结构宏大: 南戏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戏的剧
4、本一般都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早期 的南戏虽有段落可分,但不注明出数,往往牵连而下。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 二三十出。如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 张协状元有 53 出, 宦门子弟错立身最短, 只有 14 出, 小孙屠也只有 21 出。 南戏结构的庞大,与民间的农闲、节日庆典和酬神有关。 二、题目: 在第一出前,照例有四句七言诗,概括和介绍剧情大意。这四句七言诗便是题目。 如张协状元题目: “张秀才应举往长安,王贫女古庙受饥寒。呆小二村沙调风月, 莽强人大闹五鸡山。 ” 宦门子弟错立身题目: “冲州撞府妆旦色,走南投北俏郎君。戾家行院学踏爨,宦 门子弟错立身。 ” 小孙屠题目: “李琼梅
5、设计丽春园,孙必达相会成夫妇。朱邦杰识法明犯法,遭盆 吊没兴小孙屠。 ” 上述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的后两本戏的题目末句隐含戏名。题目与正戏演出有关, 写在招子上,做广告语用。 三、副末开场: 南戏第一出为副末开场,即在正戏开演之前,先由副末上场报告演唱宗旨和剧情大意, 并同后台即将出场的脚色互相问答,引出正戏。一般念诵两首词,第一首介绍作者的创作意 图,第二首叙述剧情。 但也有例外,如张协状元的开场,副末在念诵了两首词后,又说了一段诸宫调张 协状元传 , 当唱到张协赴京, 行至五鸡山为强盗拦截时停住, 说道: “那时, 张协性命如何? 慈鸦共喜鹊同枝,吉凶事全然未保,以恁唱说诸宫调,何如把这话文
6、敷演。 ”然后,才引出 正戏。 张协状元的写作年代较早,故受当时一些民间伎艺的影响较大,这里便是吸收了 诸宫调作为戏文的开场。 四、下场诗: 每出结尾一般都有四句七言诗作为下场诗,由一个脚色独念。如果场上脚色多的话,也 可由几个脚色分念或合念。如张协状元第 2 出下场诗: “ (外)孩儿要去莫蹉跎, (生) 梦若奇哉喜更多。 (外)遇饮酒时须饮酒, (合)得高歌处且高歌。 ” 五、脚色(行当) : 强调:脚(jiao)色与角(jue)色的区别。 (有一脚众角的现象) 南戏的脚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要脚色。 一本戏中,都以生、旦为主,展开剧情,其他脚色皆为
7、配角。 1、生:戏中男主角,一般扮演书生、秀才、状元之类的人物,如张协状元中的张 协、 错立身中的完颜寿马等。 2、旦:戏中女主角,所扮演的人物一般都为青年女子,如张协状元中的王贫女、 错立身中的王金榜、 小孙屠中的李琼梅。南戏中的旦,不一定由女性演员扮演,如 张协状元第 35 回: “ (旦)奴家是妇人。 (净)妇人如何不扎脚?”可见,在此扮演王贫 女的旦是由“不扎脚”的男演员装扮的。 3、净:净本有正净、副净之分,南戏中只有副净。副净出于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这一 角色, 故他所演的人物一般也都具有滑稽打诨的特征, 如 张协状元 中的过路客人、 山神、 张协母亲、 李大婆、 店主婆等, 而且,
8、 副净既可扮演剧中男性人物, 也可扮演剧中女性人物。 4、丑:在戏中所扮演的人物大致和净所扮的人物相同,也是插科打诨一类的人物,而 且也可扮男或扮女。如张协状元中扮演强盗、张协妹、小鬼、呆小二等人物。 5、末:特别指出的是,南戏只有副末,而无正末。副末在戏中一是用以开场,二是扮 演次要的男性人物。如张协状元中的土地神、仆人、判官、过客、堂后官等。副末与副 净相对,盖源于唐代参军戏中的苍鹘,故也带有插科打诨的特征。 6、外:南戏中的外,一是扮演老年男子,如张协状元中的张协父亲, 宦门子弟错 立身中的延寿马的父亲等;一是扮演老年妇女,如张协状元中的王胜花之母、相国夫 人等。 7、贴:即贴旦。在戏中
9、扮演次要女子,如张协状元中的王胜花、养娘野方等。贴 在抄写本中也有作“占” ,而“占”与“后”两字相近,故也误作“后” ,又作“後” 。 注明: (1)在南戏中,脚色的分配不甚严格,不但男性脚色可扮演女性人物,而且同一脚色 还可以在同一本戏中扮演几个人物,如张协状元第 33 出中的李大婆与山神都是由净扮 演的。当贫女上京寻夫前,准备去拜别李大婆,这时扮演山神的净便道: “不须去,我便是 亚婆。 ”末扮的李大公见净说破了真相,便在旁边提醒说: “休说破。 ”又如错立身第 5 出中末先扮家人,后又扮王恩深。且剧本上注明“末改扮上” 。这样的安排,大约是由于剧 团为了精简演员、节省开支的缘故。 (2
10、)关于脚色名称的含义: 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 “故曲欲熟而命以生也,妇宜夜而命以旦也,开 场始事而命以末也,涂污不洁而命以净也。 ”王国维古剧脚色考同意此说。 但是,明代的祝允明猥谈指出,脚色称谓儒生、旦等,是当时的市语。 “净”为“参 军”二字的快语, “丑”因其貌丑, “旦”即“姐”的误写或为“狚” (猿之雌也) 。 六、演唱: 南戏唱五音,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脚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接唱、合唱,全 视剧情需要而定。如张协状元第 16 出刮鼓令曲: “ (生旦唱)今夜尽欢。 (净)我吃酒须教满。 (丑)我每吃得十来碗,敢一扫吃尽盘。 (末)娘儿两个忒热乱。 (生旦)一村只有君过
11、门。 (合)前生已结今生分,通宵里饮芳樽。 ” 这段曲文,既有独唱,又有接唱、合唱。南戏这种自由的演唱方式,实比北曲杂剧一人 主唱的方式要进步得多。它更有利于表达复杂的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 七、动作提示: 南戏剧本上,凡需要脚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 。 如张协状元 第 10 出: “末、丑做门有介” 。 小孙屠第 9 出: “外扶生上叫开门介” 、 “旦开门介” 。后期 的南戏受北曲杂剧的影响,也有“科” 、 “介”连用的,如小孙屠第 9 出: “作听科介” , 第 15 出: “扣门科介” 。 八、音乐: 南戏是联曲体的音乐结构, 所使用的曲调早期全用南曲 (源头是南北朝
12、时南朝的清乐) , 后期吸收北曲曲调,出现南北合套、集曲(又称“犯调” ,如锦堂月即昼锦堂与月上海 棠的集曲) ,但仍以南曲为主。南曲的曲调分为引子、过曲、尾声三大类,按它们不同的声 情分隶于各个宫调。南曲的曲韵受南方土音的影响,分平上去入四声。 关于南曲的特征: 南词叙录说它为“村坊小曲,里巷歌谣,顺口可歌” , “不寻宫数 调(意即不叶宫调) ,亦罕节奏” 。 关于南北曲的比较: 王世贞艺苑卮言 : “凡曲,北,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南,自少而调缓,缓处见眼。 北则辞情多而声情少,南则辞情少而声情多。北力在弦,南力在板。北宜和歌,南宜独奏。 北气宜粗,南气宜弱。 ” “大抵北主劲切雄丽,南
13、主清峭柔远。 ” 魏良辅曲律 : “北曲以遒劲为主,南曲以婉转为主,各有不同。 ” 徐渭南词叙录 : “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信胡人之善 于鼓怒也,所谓其声噍(jiao)杀以立怨是已;南曲则纡徐绵渺,流丽婉转,使人飘飘 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信南方之柔媚也,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已。 ” 九、伴奏: 以笛等管乐器为主。 十、舞台美术: 1、化妆:有“素面”即“俊扮”与“花面”即“丑扮”之别。生脚不论正面、反面, 一般都“俊扮” ,一般演儒生、文官;净、丑脚往往一人演(剧本中有“改扮”一说,即换 扮,演员少而扮演的人物多) , “抹土(黑)搽灰(白) ” ,有的画乌嘴,而女
14、性要画“花花面 子” 。 2、服装:十分简单,解释“脱白(襕)挂绿(襕) ” 。襕,古代上下联体衣。 3、道具:少而朴素。这与民间演出流动大、条件简陋有关。 张协状元中,张协投宿 古庙,用判官、小鬼装门;破庙结婚时,呆小二用被当桌子,叫“有酒把一盏与桌子吃” ; 李大公、 李大婆为张协饯行, 用李小二装门; 宰相王德用出堂时, 用堂后官装椅子; 柳屯田、 谭节使会见王德用时,干脆“虚坐” 。 由于道具少,故更需在“虚拟”上下功夫。这也是南戏比较成熟(与元杂剧比较)的主 要原因之一。 第三节 南戏作家与作品 一、书会与书会才人 南戏最初产生于民间, 一般封建士大夫罕有留意者, 故当时的作者全为一
15、些穷困潦倒而 流落民间的下层知识分子。 他们大都为生计所迫而从事南戏的编撰活动的。 他们聚集在一些 大中城市里,组织起一个个编剧团体,即书会。故当时把这些编撰南戏剧本的穷书生称为书 会才人。如张协状元是由温州的九山书会编撰的, 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都 是由杭州的古杭书会编撰的。 荆钗记由苏州的敬先书会才人柯丹邱编撰的等。 书会才人除编撰剧本以外,还参加演出。如张协状元第 1 出满庭芳中说: “ 状元 张协传前回曾演,汝辈搬成,这番书会,要夺魁名。 ”又第 2 出烛影摇红中说: “九山书 会,近日翻腾,别是风味,一个若抹土搽灰,趋跄出没人皆喜。况兼满座尽明公,曾见从来 底。此段新奇差异,更词源
16、移宫换羽,大家雅静,人眼难瞒,与我分个伶俐。 ” 早期南戏的作家大多为无名氏, 原因是作品的形成往往经历不断加工的过程, 就是有姓 名的作家的南戏作品也往往是对前人(多为无名氏)剧作的改定,如高明的琵琶记 。 正是由于书会才人大都是无名之辈, 封建社会的正史上没有他们的地位, 故对于他们的 生平事迹不得而知。有姓名、事略可考的,今在元代钟嗣成编成的录鬼簿里,可依稀寻 出一两人: (1)沈和:字和甫,杭州人,工书法,能词翰,善谈谑,天性风流,兼明音律,是南 北曲合套的创始人。 录鬼簿 : “以南北调合腔,自和甫始。 ”所作戏文有祈甘雨货郎朱蛇 记 、 徐驸马乐昌分镜记 、 郑玉娥燕山逢故人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