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古代数学.pdf
《第二讲古代数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古代数学.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讲第二讲 道与人生道与人生 一、智慧人生一、智慧人生 按说,老子反对文明、厌恶社会,应该属于痴傻呆苶之类,然而诡谲的是, 道德经中处 处闪烁着人生的大智慧, 二千多年来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甚至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当今世界。这是对世俗人们知识能力的挑战,也是对人们智慧水平的讽刺。下 面我们从中择取数条,大致归类,切磋其大意。 1.认清自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道别人心里想什么,这样的人是智者;知道自己的 长处与短处,这样的人聪明。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人善于揣摩别人想什么,做 事情考虑别人的感受;有的人则不行,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只在意自己的感受
2、。 也有人有自知之明,做事比较谨慎,自己能做的做,不能做的不勉强;有的人则不然,认为 自己无所不行,从不怕高估自己,这样的人不是自傲,就是自大。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 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这四个“自” ,活脱脱地描绘出一个自以为是者的形象:自 我表现,自我彰显,自我表功,自端架子。老子告诫说,一个自我表现的人不是聪明人,一 个说自己有能力的人难以得到别人的称许, 一个大讲自己功劳的人让别人反感, 一个端架子 的人不久就会被别人识破真相。民间有句老话:半瓶子醋最响。可是,大千世界中又有几人 听得老子规劝。 2. 识人辨物。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轻易许诺的人,你不要相信他,
3、他说做什么事情 都很容易,你真正找他做的时候,他往往会说出一堆困难理由,言而无信。想一想:在我们 日常生活中,谁轻易许诺,结果如何;谁总说“这事包给我” ,结果又怎样?“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实在话不好听,漂亮话不实在; 真正明白的人表面上不善言谈, 爱与人辩论的人往往是半瓶子醋; 专精的人不可能面面俱到, 面面俱到的人不专精。三组句子,正反两个方面作对比,堪为生活中的警句。别人对我说好 话,听了以后感觉很舒服,不过要想一想:对方说的是否真心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一个人 夸夸其谈,上了“论坛” ,给人的印象是什么专家学者,老子说,八成不是。一个人自 诩
4、什么都懂,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吗? 3.完成事业。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 踮着脚尖的人站不久, 拼命跑的人跑不远。 人生在世, 做成任何一件别人做不到的事业, 不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肯定不行。 你想当一流的物理学家, 要有多方面知识的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人心浮躁,一些人想出名,搏出位,种种手 段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做法往往被人唾弃。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 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无论多么难做的事情,都需要从容易处入手;无论多么大的 事情,都需要从小处做起。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很好,但不要 忘记脚踏实地,从最简单处做起。 “合抱之木,生于
5、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这是众所周知的成语,不讲自明。 “大器晚成”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4.超然真理。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 “大成若缺大盈若 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这里的关键是“大”字,指超越人们感官认知的 知识。超然的白看起来似乎不纯净,超然的空间看起来没有角落,超然的音听起来没有声, 超然的图像看起来没有形状,超然的直线好像弯曲。这是怎么回事?宇宙空间大吧,它没有 角落,当代物理学家给了个说法,叫“有限无界” ,宇宙不是无限的,但又找不到边界。这 听起来自相矛盾,但与老子的说法殊途同归。航空飞行,从北京到洛杉矶,从北极和阿拉
6、斯 加“绕着”飞,而不是沿着纬度线“直”飞,这两条航线哪一条直?航空人员最清楚。震耳 欲聋的声音,太大了,但它传不远,传得远的我们听不见,无线电波谁听得见?宇宙背景噪 音谁听得见?人们常说“巧夺天工” ,表示做的东西像天然的一样美,这仅仅是个比喻。园 艺师做的山水盆景好看吧,让园艺师到张家界、九寨沟自然景区看一看,马上无语。古代埃 及人修建的金字塔, 中国人修建的长城, 多么雄伟, 但看看喜玛拉雅山, 看看美国的大峡谷, 岂可同日而语。真正参破人生的智者不给人讲道理,因为是非完全颠倒,没有办法讲,讲了 对方也不明白,干脆“讷”而不言罢了。 老子上面讲的道理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大多相悖, 对还是
7、不对?这取决于每个人的人生追 求,人生追求决定了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世俗社会中的人们追求的是功名利禄,遵循的是 世俗生活的道理,按老子说的去做,八成会失败。老子站在自然界看人和人生,人生的意义 不是功名利禄,而是生命,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自己这条命,修养性 命才是人生真谛。他要告诉人们这个道理,他宣称自己要当“教父” 。有人说老子也关心社 会和人生,于是大谈老子的社会思想和人生思想。这是皮相之见。老子批判社会,否定物质 人生; 不仅批判腐败的社会和肮脏的人生, 而且在老子看来根本就没有不腐败的社会和不肮 脏的物质人生。 二、无为二、无为 众所周知,老子讲“无为” 。请问诸君:
8、什么是“无为”?“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什么 也不做那是行尸走肉。基于生命修行的立场,老子的“无为”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是 “为无为” ,即做什么也不做,在有为中无所作为。 “为无为”的要诀是“抱朴守一” 。 三、抱朴三、抱朴 先说“抱朴” 。 “抱朴”又叫“见素抱朴” ,意思是说要做一个朴素的人。老子所说的朴素, 既指吃饭穿衣等外在形式,更指心灵和精神上的纯真无邪,是这二者的统一。现实生活中有 些人,穿着很朴素,内心很复杂,利欲熏心,这样的人是假朴素,真阴谋,老子反对这样的 为人作风。 “抱朴”的第一项要素是抛弃世俗知识。若要内心朴素,首先不要学习世俗的知识,世俗的 学习与生命修行背道而
9、驰,学习的知识越多,越妨碍修道: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学习会 使人不安,使人焦虑,使人心态变坏。世俗法律让人们遵守社会秩序,这会使人变得虚伪; 世俗道德让人们做善事,无意中让你懂得了什么是邪恶。变得虚伪,懂得邪恶,这本身就污 染心灵。所以,老子对世俗道德表示质疑: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他告诫人们应该“学不学” ,不学习那些肮脏的世俗法律和道德,使心灵保持纯洁, “绝学无 忧” ,心灵纯洁了也就心静了,脏心烂肺的人静不下心。 “抱朴”的第二项要素是“寡欲” 。在老子学说中,欲望是生命修行的障碍,必须克服。应 该克服感官欲望,因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
10、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 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为什么说“五味令人口爽”?最近读到一本书, 天才在左,疯子 在右 ,里面记述了一个人“闭关”的经历:一个男士把自己关在幽静的屋子里,眼不见强 光,耳不听噪音,口不食五味,馒头加白开水,连续数日。闭关结束,他吃苹果的时候,感 受到过去从未体验过的苹果的味道, 经验了人类感受味觉的生理过程, 这个时候他真正明白 了老子“五味令人口爽”的含义。对于生命修行来说,不知足是最大的祸害,贪欲是最大的 过错: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 老子主张 “少私寡欲” , 欲望与私心联系在一起, 私心少了,欲望也就少了。应该遏制自己的生理欲望“味无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