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护用药理学(名词解释)(3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6年最新护用药理学(名词解释)(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最新护用药理学(名词解释)(3页).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3. 2016年最新护用药理学(名词解释)-第 3 页4. 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5.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6. 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7.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8. 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作用。9. 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的药物反应。10.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11. 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药物对机体产生的危害性反应。12.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药物作为
2、抗原或半抗原所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13.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14. 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迅速重现或加剧的现象;15. 继发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16. 耐受性:长期服用某一药物,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17. 受体激动药:与受体既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18. 受体阻断药: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19. 首关消除:有些药物口服后,在从胃肠道内进入肠壁细胞和经门静脉系统首次通过肝脏时被部分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20. 灭活:大多数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期药理活性消失或减弱。21.
3、 肝肠循环:有些药物随胆汁排入肠腔后可在肠腔内重新被吸收入血。22. 药物半衰期(血浆半衰期):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23.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后能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24.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指药物呈现治疗效应的最小剂量。25. 最大治疗量(极量):指药物呈现最大治疗效应,且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26. 半数致死量(LD50):指使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27. 半数有效量(ED50):指使一半实验动物有效的剂量。25.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即TI=LD50/ED5026.效能:指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27.效价强度:指达到某一效应所需的剂量。 28.配伍禁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用药时,疗效降低或出现变质、沉淀。29.抗菌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30.抗生素:指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体作用的化学物质。31.抗菌谱:指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32.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33.最低杀菌浓度(MB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34.抑菌药:指仅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35.杀菌药:只具有杀灭微生物作用的药物。36.耐药性:病原体对化疗药物敏感性降低的现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最新 用药 理学 名词解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