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 (3)讲稿.ppt
《原子吸收光谱法 (3)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吸收光谱法 (3)讲稿.ppt(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 基本要点:1.了解影响原子吸收谱线轮廓的因素;2.理解火焰原子化和高温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基本过程;3.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及类型;4.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干扰及其抑制方法;5.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方法及实验条件选择原则。第二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一、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定义:根据物质产生的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光源特征辐射谱线吸收程度进行定量的分析方法。第三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AAS)又称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简称原子吸收法。所谓
2、原子吸收就是指:气态自由原子对于同种原子发射出来的特征光谱辐射,具有吸收现象,这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个事实。第四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早在19世纪初,就有学者发现,太阳光谱中有许多暗线,并证明这些暗线是由于太阳白炽体内温度较高,大气圈中的金属原子吸收了来自白炽体内受激的同种原子所发射的特征光谱线所致。虽然人们早已掌握了原子吸收的现象,但是在分析中的应用,却是1955年以后的事,因为此时才有了商品仪器。70年代以来,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化工、地质、冶金和农业等领域。l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前面讨论的分光光度法均属于光学分析方法第五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前面讨
3、论的分光光度法均属于光学分析方法,两种方法的比较见图6-1。第六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 由图6-1可见,虽然两种方法的分析原理都是遵循朗伯比尔定律,但实际上,分子光谱除了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外,同时还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分子光谱比原子光谱的谱带宽得多。l 原子吸收法能测定几乎所有金属元素和一些类金属元素。主要优点是:谱线简单,由谱线重叠引起的光谱干扰较少;吸收强度受原子化器温度变化影响小,使得分析灵敏度高、准确度好;而且可以使整个操作自动化,因而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缺点是每测定一种元素就需要换一种该元素的灯;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窄,一般为一个数量级。l 第七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1
4、)灵敏度高:其检出限可达 10-9 g/ml(某些元素可更高);(2)选择性好:分析不同元素时,选用不同元素灯,提高分析的选择性;(3)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试样处理简单。第八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一、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及共振线 在一般情况下,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最稳定态),称为基态(E 0=0)。当原子吸收外界能量被激发时,其最外层电子可能跃迁到较高的不同能级上,原子的这种运动状态称为激发态。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电子很不稳定,一般在极短时间(10-810-7s)便跃回基态(或较低激发态),此时,原子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出能量:第九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共振发射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
5、的激发态时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它再跃迁回基态时,则发射出同样频率的光(谱线),这种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共振吸收线: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共振线:共振发射线和共振吸收线都简称为共振线。第十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从基态激发至第一激发态(或由第一激发态跃迁返回基态)时,吸收(或发射)的能量不同,因而各种元素的共振线不同而各有其特征性,所以这种共振线是元素的特征谱线。第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电子从基态到第一激发态的跃迁又最易发生,对大多数元素来说,共振线是所有的谱线中最灵敏的谱线。而原子吸收光谱是利用处于基态的
6、待测原子蒸气对光的吸收来定量的,因此,共振线又称为分析线。大多数元素共振线在200400nm 的紫外区,原子吸收分析研究的波段为190900nm,主要集中于200400nm的紫外区。第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二、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 第十三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 理论和实验表明,原子吸收线并不是严格几何学意义上的线,也就是说,它不是无限窄的,是占据着有限的相当窄的频率范围,有一定的宽度或称轮廓,其特征是由谱线的频率、半宽度和强度来表征的,无论是吸收线还是发射线,均具有一定的轮廓,如图63所示。第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式中:Kn 基态原子对频率为的光的吸收系数,它是光源辐射频率的 n函数 由
7、于外界条件及本身的影响,造成对原子吸收的微扰,使其吸收不可能仅仅对应于一条细线,即原子吸收线并不是一条严格的几何线(单色l),而是具有一定的宽度、轮廓,即透射光的强度表现为一个相似于图8-3的频率分布,若用原子吸收系数Kn随n变化的关系作图得到吸收系数轮廓图:第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十六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二)谱线变宽 引起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1.自然宽度:在无外界影响下,谱线仍有一定宽度,这种宽度称为自然宽度,以vN表示。vN约相当于 个“带”。t 越小,宽度越宽。第十七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所导致的,故又称为热变宽。当火焰中基态原子向光源方向运动时,由
8、于 Doppler 效应而使光源辐射的波长 n 0 增大(l0 变短),基态原子将吸收较长的波长;反之亦反。因此,原子的无规则运动 就使该吸收谱线变宽。当处于热力学平衡时,Doppler变宽可用下式表示:第十八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第十九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气中原子或分子相互碰撞而引起的能级稍微变化,使发射或吸收光量子频率改变而导致的谱线变宽。根据与之碰撞的粒子不同,可分为两类:(1)因和其它粒子(如待测元素的原子与火焰气体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劳伦兹变宽,以vL表示。(2)因和同种原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共振变宽或赫鲁兹马克变宽。共振变宽只有在被测元素浓度较高时才有影响。在通常
9、的条件下,压力变宽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是劳伦兹变宽,谱线的劳伦兹变宽可由下式决定:第二十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即积分吸收与单位体积原子蒸气中能够吸收辐射的基态原子数成正比,这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理论依据。若能测得积分吸收值,则可求得待测元素的浓度。第二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若采用连续光源时,把半宽度如此窄的原子吸收轮廓叠加在半宽度很宽的光源发射线上,实际被吸收的能量相对于发射线的总能量来说及其微小,在这种条件下要准确记录信噪比十分困难。1955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A.Walsh 提出以锐线光源为激发光源,用测量峰值吸收系数(K0)的方法代替吸收 第二十三页,讲稿共六
10、十五页哦l锐线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窄的多的光源 且 当其发射线中心频率或波长与吸收线中心频率或波长相一致时,可以认为在发射线半宽度的范围内 Kn 为常 理想的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用一个与待测元素相同的纯金属制成。由于灯内是低电压,压力变宽基本消除;灯电流仅几毫安,温度很低,热变宽也很小。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用空心阴极灯进行峰值吸收 K0 测量时,也遵守Lamber-Beer 定律:第二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此式表明:当使用锐线光源时,吸光度 A 与单位体积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 N0 成正比。四、基态原子数(N0)与待测元素原子总数(N)的关
11、系 在进行原子吸收测定时,试液应在高温下挥发并解离成原子蒸气原子化过程,其中有一部分基态原子进一步被激发成激发态原子,在一定温度下,处于热力学平衡时,激发态原子数 Nj与基态原子数 N0 之比服从波尔兹曼分布定律:在原子光谱中,一定波长谱线的 若控制条件是进入火焰的试样保持一个恒定的比例,则 A与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正比,因此,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Kc 此式说明:在一定实验条件下,通过测定基态原子(N0),的吸光度(A),就可求得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c),此即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基础。第二十六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一、仪器的主要部件(一)光源:提供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共振线 基本要求:辐
12、射的共振线宽度明显小于吸收线宽度锐线光源l 共振辐射强度足够大 稳定性好,背景吸收小 1.空白阴极灯:低压气体放电管(Ne、Ar)一个阳极:钨棒(末端焊有钛丝或钽片),一个空心圆柱形阴极:待测元素 一个带有石英窗的玻璃管,管内充入低压惰性气体,此种空心阴极灯中元素在阴极中可多次激发和溅射,激发效率高,谱线强度大,发射强度与灯电流有关(电流增大,发射强度增大;但过大,谱线变宽)第二十七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2.多元素空心阴极灯:发射强度弱 3.无极放电灯:强度高。但制备困难,价格高。第二十八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二)原子化器:将待测试样转变成基态原子(原子蒸气)的装置。1.火焰原子化法 原子化
13、装置包括:雾化器和燃烧器 第二十九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1)雾化器:使试液雾化,其性能对测定精密度、灵敏度和化学干扰等都有影响。因此,要求雾化器喷雾稳定、雾滴微细均匀和雾化效率高。(2)燃烧器:试液雾化后进入预混和室(雾化室),与燃气在室内充分混合。最小的雾滴进入火焰中,较大的雾滴凝结在壁上,然后经废液管排出。燃烧器喷口一般做成狭缝式,这种形状即可获得原子蒸气较长的吸收光程,又可防止回火。第三十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3)火焰:原子吸收所使用的火焰,只要其温度能使待测元素离解成自由的基态原子就可以了。如超过所需温度,则激发态原子增加,电离度增大,基态原子减少,这对原子吸收是很不利的。火焰的组
14、成关系到测定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干扰等。常用的火焰有空气乙炔、氧化亚氮乙炔、空气氢气等多种。(4)火焰特性:贫燃性空气乙炔火焰,其燃助比小于1:6,火焰燃烧高度较低,燃烧充分,温度较高,但范围小,适用于不易氧化的元素。富燃性空气乙炔火焰,其燃助比大于1:3,火焰燃烧高度较高,温度较贫然性火焰低,噪声较大,由于燃烧不完全,火焰成强还原性气氛,适用于测定较易形成难熔氧化物的元素。日常分析工作中,较多采用化学计量的空气乙炔火焰(中性火焰),其然助比为1:4。这种火焰稳定、温度较高、背景低、噪声小,适用于测定许多元素。第三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l2.无火焰原子化法 电热高温石墨炉原子化法 原子化效率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子吸收光谱法 3讲稿 原子 吸收光谱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