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与治疗黄疸.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疾病与治疗黄疸.ppt(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53页04.10.282页l1、胁痛的诊断依据是什么?、胁痛的诊断依据是什么?l2、造成胁痛的病因有哪些及其病理机制是什么?、造成胁痛的病因有哪些及其病理机制是什么?l3、辨胁痛的病理性质?、辨胁痛的病理性质?l4、胁痛的治疗大法?及根据病理性质不同有何区别?、胁痛的治疗大法?及根据病理性质不同有何区别?l5、胁痛的证、治、方、药?、胁痛的证、治、方、药?l6、治疗胁痛在用药上应注意哪些方面?、治疗胁痛在用药上应注意哪些方面?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53页04.10.283页概述:概念 文献摘要 讨论范围病因病机:病因 病机(小结)诊查要点:诊断依据 类证鉴别 相 关检查辨
2、证论治:诊断要点 治疗原则 预防调护:结语:临证备要:目录分证论治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53页04.10.284页一、定义: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概述】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53页04.10.28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53页04.10.286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53页04.10.287页5、治疗: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其创制的茵陈蒿汤成为历代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程钟龄医学心悟创制茵陈术附汤,至今仍为治疗阴黄的代表方剂。6、传染性:清沈金鳌沈氏尊生书黄疸篇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对黄疸可有传染性及严重的预后转
3、归有所认识。文献摘要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53页04.10.288页三:讨论范围可涉及西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蚕豆黄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凡出现身目黄染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治。黄疸常与胁痛、癥积、鼓胀等病证并见 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53页04.10.289页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53页04.10.2810页 各种原因,如药物、疾病、遗传因素等,使红细胞大量被破坏,出现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这好比流水生产线的第一步,原料堆积过多,产品也就会相应增多。人的肝脏是制造、处理胆红素的关键“机器”,它极易受病毒
4、、细菌、药物、毒素等因素的损伤,一旦肝脏损伤,正常结构被破坏,胆红素就泛滥入血引起“肝细胞性黄疸”。如果排泄通道,即胆道系统被结石、炎症、寄生虫、肿瘤阻塞,有时是胆管受到挤压,已加工好的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就是“阻塞性黄疸”,讨论范围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53页04.10.2811页【病因病机】一、病因:外感和内伤1、外感湿热疫毒:暑湿、湿热、疫毒2.内伤饮食、劳倦(1)过食洒热甘肥或饮食不洁(2)饮食饥饱、生冷或劳倦病后伤脾 3.病后续发胁痛、癥积或其它疾病之后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53页04.10.2812页暑湿湿热内蕴中焦湿郁热蒸不得泄越疫毒热毒炽盛内伤饮食劳倦脾胃损伤,湿浊内生
5、湿热熏蒸湿从热化胁痛癥积其它疾病瘀血阻滞,湿热残留日久损肝伤脾湿从寒化内及营血脾虚 寒湿内生胆汁不循常道外溢黄疸湿遏瘀阻阳黄急黄阴黄 病机传染性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53页04.10.2813页二、病机小结:1、病因:外感多属湿热疫毒,内伤常与饮食、劳倦、病后有关。黄疸的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瘀血六种,但其中以湿邪为主,黄疸形成的关键是湿邪为患,2、病机:黄疸的病机关键是湿,由于湿邪困遏脾胃,壅塞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而发生黄疸。3、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4、病性:黄疸的病理表现有湿热和寒湿两端。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53页04.10.2814页5、分类:(1)阳黄:因
6、于湿热所伤或过食甘肥酒热,或素体胃热偏盛,则湿从热化,湿热交蒸,发为阳黄。由于湿和热的偏盛不同,阳黄有热重于湿和湿重于热的区别。(2)急黄:如湿热蕴积化毒,疫毒炽盛,充斥三焦,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可见卒然发黄,神昏谵妄,痉厥出血等危重症,称为急黄。(3)阴黄:若病因寒湿伤人,或素体脾胃虚寒,或久病脾阳受伤,则湿从寒化。寒湿瘀滞,中阳不振,脾虚失运,胆液为湿邪所阻,表现为阴黄证。如黄疸日久,脾失健运,气血亏虚,湿滞残留,面目肌肤淡黄晦暗久久不能消退,则形成阴黄的脾虚血亏证。阳黄、阴黄、急黄的概念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53页04.10.2815页阳黄急黄阴黄热势鸱张,侵犯营血,内蒙心窍,引动肝风
7、,脾阳损伤,湿从寒化,复感外邪,湿郁化热6、转变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53页04.10.2816页7、预后转归 阳黄病程较短,消退较易;但阳黄湿重于热者,消退较缓,应防其迁延转为阴黄。急黄为阳黄的重症,湿热疫毒炽盛,病情重笃,常可危及生命,若救治得当,亦可转危为安。阴黄病程缠绵,收效较慢;倘若湿浊瘀阻肝胆脉络,黄疸可能数月或经年不退,须耐心调治。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53页04.10.2817页总之黄疸以速退为顺。如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指出:“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者为难治。”若久病不愈,气血瘀滞,伤及肝脾,则有酿成癥积、鼓胀之可能。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53页
8、04.10.2818页【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主证: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2.兼证: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状。3.病因:常有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不节,或有胁痛、癥积等病史。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53页04.10.2819页【诊查要点】二、病证鉴别1.黄疸与萎黄名称病因病机证状黄疸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身黄、目黄、小便黄。萎黄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搪等症状。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53页04.10.2820页名称
9、发病、病程色泽主证舌脉阳黄短、明、热、实发病急,病程短,黄色鲜明 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急黄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阴黄长、暗、寒、虚病程长,病势缓,黄色晦暗 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细缓。2.阳黄与阴黄【诊查要点】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53页04.10.2821页黄色鲜明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53页04.10.2822页疸色如金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53页04.10.2823页黄色晦暗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53页04.10.2824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53页04.10.2825页三、相关检查血清总胆红素能准确地反映黄疸的程度,
10、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定量对鉴别黄疸类型有重要意义。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而三者均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尿胆红素及尿胆原检查亦有助鉴别。此外,肝功能、肝炎病毒指标、B 超、CT、MRI、胃肠钡餐检查、消化道纤维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肝穿刺活检均有利于确定黄疸的原因。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53页04.10.2826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53页04.10.2827页红细胞血红素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衰老肝内肝内尿胆元肠道细菌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53页04.10.2828页【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黄疸的辨证,应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
11、疫毒为主,其中有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腑郁热与疫毒炽盛的不同;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注意有无血瘀。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结合病史、症状,区别阳黄与阴黄。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53页04.10.2829页二、治疗原则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化湿可以退黄,如属湿热,当清热化湿,必要时还应通利腑气,以使湿热下泄;如属寒湿,应予健脾温化。利小便,主要是通过淡渗利湿,达到退黄的目的。正如金匮要略所说:“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至于急黄热毒炽盛,邪人心营者,又当以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为主;阴黄脾虚湿滞者,治以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试述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53页04.10
12、.2830页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53页04.10.2831页加减:1、如胁痛较甚,可加柴胡、郁金、川楝子、延胡索等疏肝理气止痛;2、如热毒内盛,心烦懊憹,可加黄连、龙胆草,以增强清热解毒作用;3、如恶心呕吐,可加陈皮、竹如、半夏和胃止呕。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53页04.10.2832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53页04.10.2833页加减:如湿阻气机,胸腹痞胀,呕恶纳差等症较著,可加入苍术、厚朴、半夏,以健脾燥湿,行气和胃。本证湿重于热,湿为阴邪,粘腻难解,治法当以利湿化浊运脾为主,佐以清热,不可过于苦寒,以免脾阳受损。如治疗失当,迁延日久,则易转为阴黄。如邪郁肌表,寒热头痛,先用
1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疏表清热,利湿退黄,常用药如麻黄、霍香疏表化湿,连翘、赤小豆、生梓白皮清热利湿解毒,甘草和中。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53页04.10.2834页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53页04.10.2835页加减:若砂石阻滞,可加金钱草、海金沙、玄明粉利胆化石;恶心呕逆明显,加厚朴、竹茹、陈皮和胃降逆。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53页04.10.2836页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53页04.10.2837页加减:1、如神昏谵语,加服安宫牛黄丸以凉开透窍;2、如动风抽搐者,加用钩藤、石决明。另服羚角粉或紫雪丹,以熄风止痉;3、如纽血、便血、肌肤瘀斑重者,可加黑地榆、侧柏叶、紫草、茜根炭等凉血
14、止血;4、如腹大有水,小便短少不利,可加马鞭草、木通、白茅根、车前子,并另吞琥珀、蟋蟀、沉香粉,以通利小便。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53页04.10.2838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53页04.10.2839页加减:1、若脘腹胀满,胸闷、呕恶显著,可加苍术、厚朴、半夏、陈皮,以健脾燥湿,行气和胃;2、若胁腹疼痛作胀,肝脾同病者,当酌加柴胡、香附以疏肝理气;3、若湿浊不清,气滞血结,胁下癥结疼痛,腹部胀满,肤色苍黄或黧黑,可加服硝石矾散,以化浊祛瘀软坚。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53页04.10.2840页。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53页04.10.2841页加减:如气虚乏力明显者,应重用黄芪
15、,并加党参,以增强补气作用;畏寒,肢冷,舌淡者,宜加附子温阳祛寒;心悸不宁,脉细而弱者,加熟地、首乌、酸枣仁等补血养心 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53页04.10.2842页(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 黄疸消退,有时并不代表病已痊愈。如湿邪不清,肝脾气血未复,可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或黄疸反复发生,甚至转成癥积、鼓胀。因此,黄疸消退后,仍须根据病情继续调治。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53页04.10.2843页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53页04.10.2844页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53页04.10.284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53页04.10.2846页黄疸辨证论治简表证型症状舌脉治法方药阳黄热
16、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腑郁热疫毒炽盛阴黄寒湿阻遏脾虚湿滞病后调治湿热留恋肝脾不调气滞血瘀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53页04.10.2847页【预防调护】黄疸与多种疾病有关,本病要针对不同病因予以预防。1、在饮食方面,要讲究卫生,避免不洁食物,注意饮食节制,勿过嗜辛热甘肥食物,应戒酒类饮料。2、对有传染性的病人,从发病之日起至少隔离3O45天,并注意餐具消毒,防止传染他人。注射用具及手术器械宜严格消毒,避免血液制品的污染,防止血液途径传染。3、注意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顺应四时变化,以免正气损伤,体质虚弱,邪气乘袭。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53页04.10.2848页4、预防 有传染性的黄疸病流行期间,
17、可进行预防服药,可用菌陈蒿30克,生甘草6克,或决明子15克,贯众15克,生甘草10克,或茵陈蒿30克,风尾草15克,水煎,连服37日。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53页04.10.2849页 关于本病的调护,在发病初期,应卧床休息,急黄患者须绝对卧床,恢复期和转为慢性久病患者,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静养功之类。保持心情愉快舒畅,肝气条达,有助于病情康复。进食富于营养而易消化的饮食,以补脾益肝;禁食辛热、油腻、酒辣之品,防止助湿生热,碍脾运化。密切观察脉证变化 若出现黄疸加深,或出现斑疹吐纽,神昏痉厥,应考虑热毒耗阴动血,邪犯心肝,属病情恶化之兆;如出现脉象微弱欲绝,或散乱无根,神志恍惚,烦躁不安,为正气欲脱之征象,均须及时救治。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53页04.10.2850页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53页04.10.2851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51页,共53页04.10.2852页【临证备要】1、辨病辩证相结合用药;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现在学习的是第52页,共53页04.10.2853页结束现在学习的是第53页,共53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