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袁氏世范》强调孝道应以让长辈舒心为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6.3《袁氏世范》强调孝道应以让长辈舒心为标准.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6.3袁氏世范强调孝道应以让长辈舒心为标准袁氏世范强调孝道应以让长辈舒心为标准 袁采认为家教应该重视孝道, 强调让长辈舒心、 顺适是衡量孝道的重要标准, 并且要求家庭成员都严格遵循。他说: “年高之人,作事有如婴孺,喜得钱财微 利,喜受饮食、果实小惠,喜与孩童玩狎。为子弟者能知此,而顺适其意,则尽 其欢矣。 ” ( 袁氏世范卷 1睦亲顺适老人意 ,丛书集成本,第 4 页)这 就是说,在袁采看来,年事已高的人,做事好像孩子一样,喜欢得到钱财上的小 小利益,喜欢接受饮食、果实等好吃的东西,并且很愿意和孩子一块儿玩耍。为 人子弟的,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而顺应满足老人的意愿,那么就会尽其所欢,使 老
2、人晚年过得幸福。这里袁采说了一个通俗的道理,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老 小孩” ,人老了,反而像小孩,需要作为子孙的人理解到这一点,只有理解到这 一点,才能让长辈过得开心、舒心。他提到的孝不是一般的物质满足,而是需要 让长辈欢心、 开心, 应该说这是孝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这一观点被曾国藩所继承, 他在家教中也强调让长辈“无一时不安乐,无一时不顺适” 。 在袁采看来, 孝敬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情感, 而不是那些繁文缛节, 他说: “人 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尝见世人有事亲 不务诚笃,乃以声音笑貌缪为恭敬者,其不为天地鬼神所诛则幸矣,况望其世世 笃孝,而门户昌隆者乎!
3、” ( 袁氏世范卷 1睦亲孝行贵诚笃 ,丛书集成 本,第 4 页)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的孝行如果是源自于自己的真诚笃信的情感, 即使有某些繁文缛节没有做到,也仍然可以感动天地鬼神。袁采说,曾经看到有 的人在侍奉父母双亲的时候,并不是发自内心的,他们表面上非常却假装非常恭 敬, 他们的行为不被天地鬼神所诛杀就算是幸事了,又怎么能期望世代子孙都能 做到孝敬,并且使家族昌盛兴旺呢?” 袁采认为父母爱子女是自然而然的, 即使飞禽走兽也能做到, 子女长大以后, 即便是竭尽全力尽孝道,也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说: “然父母于其子幼 之时,爱念抚育,有不可以言尽者。子虽终身承颜致养,极尽孝道,终不能报其
4、少小爱念抚育之恩, 况孝道有不尽者?凡人之不能尽孝道者, 请观人之抚育婴孺, 其情爱如何,终当自悟。亦犹天地生育之道,所以及人者,至广至大,而人之报 天地者何在?” ( 袁氏世范卷 1睦亲人不可不孝 ,丛书集成本,第 4-5 页)这就是说,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他们有抚育之情,简直不可以用言语表 达的,子女们即使终其一生孝顺父母,极尽孝道,也不能报答父母从小的抚育恩 情, 更何况有不少人还不能尽孝道呢?凡是不能尽孝道的人,请他一定要留意一 下别人的父母是怎样抚育婴孩的, 其中情爱的分量有多重, 最终可能会自己醒悟。 正如天地孕育万物的至理,这种至理涉及到人类的又是那样广大,而人类怎样去 报答天
5、地呢? 在抚育孩子的时候,袁采认为父母要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感,更不能溺爱, 也就是他说的 “曲爱” 。 袁采说: “人之有子, 多于婴孺之时爱忘其丑, 恣其所求, 恣其所为,无故叫号,不知禁止,而以罪保母;陵轹同辈,不知戒约,而以咎他 人。 或言其不然, 则曰小未可责。 日渐月渍, 养成其恶, 此父母曲爱之过也。 ” ( 袁 氏世范卷 1睦亲父母不可妄憎爱 ,丛书集成本,第 5 页)这段话的大概 意思是说:对于一般人来说,大多会在孩子处是婴儿的时候,过分溺爱他,因而 忽略了孩子的坏毛病,对于他们的各种要求和行为都予以满足,当有的孩子无缘 无故地叫喊胡闹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往往不会制止,甚至将孩子
6、出现这些问题的 责任推给看护孩子的老人或者保姆身上。如果自己的孩子欺侮了其他小孩,有的 父母却不懂得管教自己的孩子,反而把责任推给被自己孩子欺侮的孩子。有的父 母即便是承认孩子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但也不会责备自己的孩子。这样日积月 累,孩子就逐渐养成了恶习,这就是父母溺爱孩子造成的过错。这就是袁采所说 的“曲爱” 。 等到孩子长大以后,这种溺爱,也就是“曲爱”的恶果也可能就会出现。这 个时候,父母的态度往往会转变成另一种态度厌恶孩子,也就是袁采所说的 “妄憎” 。他说: “及其年齿渐长,爱心渐疏,微有疵失,遂成憎怒,抚其小疵以 为大恶。如遇亲故,装饰巧辞,历历陈数,断然以大不孝之名加之。而其子
7、实无 他罪,此父母妄憎之过也。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等到孩子渐渐长大,父母 对他们的溺爱也会逐渐减少,到这个时候,只要孩子稍有过失,父母就会因爱而 生恨, 他们往往雷霆大怒,这样孩子出现小小的过错都有可能被认为是很大的错 误。在亲朋故旧面前,有的父母会极尽夸张之能事,用各种机巧之辞,把孩子的 各种过失都说出来,甚至把大不孝之的恶名加在孩子的身上。袁采说,其实孩子 真的没有什么大的过错,这是父母妄加憎恶所造成的。 那么怎么避免出现这种妄憎呢?袁采认为出现这种状况, 可以问题首先出现 在母亲身上, 这往往需要父亲有正确的判断。 袁采说: “爱僧之私, 多先于母氏, 其父若不知此理, 则徇其母氏
8、之说, 牢不可解。 为父者须详察此。 子幼必待以严, 子壮无薄其爱。 ” (同上)这就是说,袁采认为极端的爱憎感情大多首先来自于母 亲,如果父亲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不懂得这个道理,仍然听信孩子母亲的话, 认为她对孩子的评价是绝对正确的,那么父亲也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去妄憎孩 子。因此,做父亲的必须详细了解并观察儿子的言行,当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严 格地要求他,长大后也不应减少对他的爱。 父母怎样才能让孩子不走向邪路呢?袁采认为,无论是贫寒之家,还是富贵 之家的子弟, 都一定要让孩子有正当的职业, 才能避免他们胡作非为。 他说: “人 之有子,须使有业。贫贱而有业,则不至于饥寒;富贵而有业,则不至
9、于为非。 凡富贵之子弟,耽酒色,好博弈,异衣服,饰舆马,与群小为伍,以至破家者, 非其本心之不肖,由无业以度日,遂起为非之心。 ” ( 袁氏世范卷 1睦亲子 弟须使有业 ,丛书集成本,第 5 页)这就是说:为人父母的人有了自己的孩子 之后,必须要让孩子有某种正当的职业。贫穷的家庭的孩子有了某种职业,他们 也就不至于受饥寒之苦;富贵之家的孩子有了正当的职业,他们也就不至于由于 无所事事而胡作非为。不少富贵之家的孩子,沉湎于酒色,喜好赌博下棋,喜欢 穿华丽的衣服,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名牌服装,爱好装饰自己的车马,大概相 当于我们现在的豪车吧,并且总是与不务正业的游民为伍,甚至导致家庭破败。 袁采认
10、为,这并不是由于他们的本心不好,而是由于他们没有职业,找不到事情 可做,就容易生胡作非为之心。 宋代是科第社会,说到孩子的正当职业,最好的肯定的通过读书应试,博取 科举功名,然后做官才是最理想的职业。但是袁采认为对孩子的科举功名的要求 却不能过于苛刻。袁采说: “大抵富贵之家,教子弟读书,固欲其取科第,及深 究圣贤言行之精微。然命有穷达,性有昏明,不可责其必到,尤不可因其不到而 使之废学。 ” ( 袁氏世范卷 1睦亲子弟不可废学 ,丛书集成本,第 5-6 页) 这就是说,大多数富贵之家教育子弟读书的目的,几乎都是想让他们在激烈的科 场竞争中博取功名,与此同时,也要他们更深一层探究圣贤言论行为中
11、的精微之 处。但是人的命运注定是不同的,有的仕途不顺,有的却仕途畅达;各人的性情 资质也各不相同,有的确实动作迟钝,有的动作灵活,不能苛责每一个人都能达 到预定的目标,尤其不能因为他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让他们放弃学业。 袁采认为,士大夫子弟最好是学习儒学,因为学习儒学在当时出路较广,智 商高的人读书应试者,最理想的是可以实现金榜题名,获取功名富贵;即便考 不上也可以开门办学,当私塾先生养家糊口。此外,如果了有了知识,袁采认 为还可以“事笔札” 、 “代笺简” 、为童蒙之师。袁采认为,如果子弟们无法学习 儒学, “则巫医倡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 ” 这也就是说,可以学做巫医、和尚、道士、农民、商人、技艺之士、方术之士 等。他说,那些既不能为儒,又不肯从事“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等事, 而甘心为乞丐、盗窃的人是“深可诛也” ,也就是说最痛恨的。由此可见,与前 人不同,在袁采的观念中,子弟择业范围可以扩大,把古代人一般不屑于从事 的巫医、和尚、道士、农民、商人、技艺之士、方术之士等都包括进可以选择 的正当职业中去,应该说这是其择业观的一个进步,袁采对于孝道和父母对于 孩子的溺爱和妄憎的论述是有相当道理的,值得我们现在父母借鉴。 有缘学习更多+ 谓y g d 3 0 7 6 考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