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79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79页 在临床应用机械通气日益广泛 机械通气大多需要建立人工气道,使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这与ICU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抵抗力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人工气道的建立密切相关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79页 EET会:绕过上呼吸道,令上呼吸道之过滤功能减弱 令患者之咳嗽反射及力度减弱 令患者气道粘膜纤毛运动功能减弱 刺激粘膜分泌增加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79页 ETT能让定植的细菌更容易进入患者下呼吸道 插管后12小时,口腔内的分泌物及粘液(包括其中的细菌)会在插管表面形成一层
2、生物膜,而生物膜上的细菌会因以下情况被传送到患者的肺部 呼吸机送气 吸痰或物理治疗时注入生理盐水 患者咳嗽 调整ETT位置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79页 在美国,VAP是院内感染的第二位,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病患 VAP是指院内肺炎的一种,它发生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小时后的患者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79页 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70%病死率高达20%71%国内报道:VAP发生率为48.5%病死率为37.5%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79页 导致:发病率增加 死亡率增加 住院时间增长 医院成本增多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79页 VAP可分为:早期VAP:发生于插管后4896小时,一般与抗生素敏感
3、性细菌有关 后期VAP:发生于插管后96小时,一般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有关 预防VAP的干预应该在:插管后实时执行 一直到拔管为止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79页 VAP的主要感染途径:吸入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定植菌 来自不恰当的呼吸治疗,如盐水冲洗,经吸痰管带入,呼吸管路内积水,经雾化吸入等造成病原菌的直接种植 临近部位的感染播散到肺实质,如胸腔感染,病原菌经血行播散到肺部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79页 气道管理及其相关的护理对预防VAP是非常重要 需要足够人手 建立VAP预防指引 施行“呼吸机集束干预治疗”专人管理/培训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79页 每天试停镇静药,并试行尽早脱机 床头抬高304
4、5 消化道溃疡预防 深静脉栓塞预防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79页 1、手部清洁:最简单有效的措施手部清洁:最简单有效的措施 洗手是最简单最简单但亦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方法去减低感染的传播 无论接触患者前或后,都应最少洗手15秒,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79页 2、半卧位:为最低危,低费用的预防手段 可减少胃内容物返流和误吸 如无禁忌,所有机械通气患者都应床头抬高3045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79页 3、胃肠营养如何防止返流和误吸 喂饲时应注意的问题:鼻饲前检查气管插管气囊是否处于良好充气状态 定期检查胃管是否准确放置 观察肠道动力,如听肠鸣音,定时检测胃残留量,调整给食量和速度,以避免返流和误吸
5、 每次鼻饲前抽吸胃液,如抽出量100ml,停喂一次 最好选用持续鼻饲法 如使用注射器鼻饲时,不可用力加压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79页 4、及时清理呼吸回路中的冷凝水 以免因积水过多,返流入患者气道内或湿化器内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79页 5、维持人工气道的气囊压力在2530cmH2O定时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6、胸部物理治疗,促进痰液引流,如定时更换体位,背部叩击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79页 7、保持口腔清洁:进行口腔护理时,必须确定气囊充气良好,不漏气 用牙刷清除牙石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79页 8、避免在吸痰时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气管内滴入盐水并不能稀释液液,吸出的分泌物多为注入的
6、水;仅有20%能吸出,加得了肺的负担,影响气体交换;冲入盐水可带入定居于插管内壁的细菌,增加感染机会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79页 9、“密闭式”吸痰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79页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79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79页1.对进行插管和维护操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2.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采取最大无菌屏障措施;3.用含氯己定(洗必泰)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4.避免常规更换中心静脉置管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5.当严格执行上述方法仍不能降低感染率时,使用消毒剂或抗菌药涂层的短期中心静脉导管和浸有氯己定的海绵敷料。现在学习的是第
7、23页,共79页(一)建立专业化的、固定的医护队伍 缺乏置管和护理经验,护理人员不足,人员流动等均可增加CRBSI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而经严格培训和主动教育,强化标准化的无菌操作等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CRBSI的发生率和病死率51-62。具体措施包括:1.明确插管指征、正确操作和维护程序及正确感染控制措施。(A)2.对进行导管插入和维护的相关人员对指南知晓和遵从程度进行周期性评估。(A)3.只有接受过培训并证明有能力进行周围和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和维护的人员才能被指派本项操作。(A)4.确保ICU适当的护理人员的水准。观察性研究表明,没有经验的护士或患护比例增加,与ICU中插管相关血液感染(CRBSI
8、)相关。(B)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79页(二)监测与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应当包括详细的操作流程、标准化的无菌操作,详实的记录,严格血管内导管应用的管理与监测制度,定期考核,对标准执行进行评估,以及置管后随访等。提倡建立以ICU为主,包括感染疾病专家,质量监控专家在内的多元化管理队伍。建立本地关于医院获得性血行感染的病因学和发生率相关的数据系统。目的在于监测与总结感染危险因素,及时回顾总结相关感染危险因素与问题,及时指导临床,以提供快速改进措施,并降低医疗成本。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79页1.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机械损伤并发症(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
9、增加机械损伤并发症(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裂伤、锁骨下静脉狭窄、血胸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裂伤、锁骨下静脉狭窄、血胸、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A)2.对于成人,对于成人,避免选择股静脉避免选择股静脉作为穿刺点。(作为穿刺点。(A)3.当对成人进行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应选择当对成人进行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应选择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而非颈静而非颈静脉或股静脉,以减少感染风险。(脉或股静脉,以减少感染风险。(B)4.使用超声引导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如果这项技术可用的话),以减少反复插管试使用超声引导进行中
10、心静脉置管(如果这项技术可用的话),以减少反复插管试探次数和机械并发症。超声引导技术仅供接受过全面培训的人员使用。(探次数和机械并发症。超声引导技术仅供接受过全面培训的人员使用。(B)5.使用能满足病人处理的最少数量端口或腔道的使用能满足病人处理的最少数量端口或腔道的CVC。(。(B)6.当无必要时,应及时拔除导管。(当无必要时,应及时拔除导管。(A)7.当遵守无菌技术不能得到保证情况下(如急诊放置导管),应尽快更换导管,即当遵守无菌技术不能得到保证情况下(如急诊放置导管),应尽快更换导管,即48小时内。(小时内。(B)8.需要长时间留置并主要用于静脉营养时应考虑选择需要长时间留置并主要用于静
11、脉营养时应考虑选择PICC,因其感染率相对较低因其感染率相对较低。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79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79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79页 应用超声引导置管技术进行深静脉置管或更换导管的显著优势在于:能快速定位,可为操作者提供靶静脉的置管条件,准确了解靶静脉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进针的深度与准确性可显著增加操作的成功率,提高穿刺速度,减少了穿刺引起的机械损伤并发症,并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此外,采用超声对深静脉导管实施监测,可提高并发症的早期诊断。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79页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79页 在放置深静置管时或更换导丝时,应进行最大无菌在放置深静置
12、管时或更换导丝时,应进行最大无菌屏障措施,包括佩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屏障措施,包括佩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患者全身覆盖的无菌布。(手术衣,患者全身覆盖的无菌布。(B)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79页手卫生手卫生、无菌手套、口罩、无菌手套、口罩、帽子、无菌手术衣帽子、无菌手术衣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79页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79页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79页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79页1.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应用含氯己定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70%酒精。(A)2.尚无研究比
13、较酒精+氯己定和酒精+聚维酮碘皮肤消毒作用差异。(未明确)3.根据生产商的规定,应保证在进行插管时皮肤表面的消毒剂已干燥。(B)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79页1.在触摸插管部位前、后,以及插入、重置、触碰、维护导管及更换敷料前、后时,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可以是传统的皂液和水,或者用酒精擦手液。在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不应再触摸该部位,除非采用无菌操作。(B)2.在进行插管和维护操作时须无菌操作。(B)3.进行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必须佩戴无菌手套。(A)4.更换导丝操作时,在接触新的导管前,应更换无菌手套。()5.更换敷料时,佩戴清洁或无菌手套。(C)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7
14、9页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79页9.保证插管部位护理与插管材料相匹配。(B)10.对于2个月的患者使用暂时性短期导管,在采用基础预防措施后,若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率仍较高,则可使用浸有氯己定的海绵敷料。(B)11.尚无其他类型氯己定相关敷料推荐意见。(未明确)12.更换敷料时,肉眼观察插管部位或在敷料外进行触诊。若患者有压痛感、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表现提示局部或血流感染,应立即揭开敷料检查插管部位。(B)13.鼓励患者及时报告插管部位任何变化或任何新的不适。()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79页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79页 敷料:穿刺点应覆盖敷料:穿刺点应覆盖无菌纱布或者无菌、透明、
15、无菌纱布或者无菌、透明、透气的专用贴膜。敷料出透气的专用贴膜。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或者有污物现潮湿、松动或者有污物时应该及时更换。时应该及时更换。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79页1、无针装置至少应与输液装置同时更换。频于每、无针装置至少应与输液装置同时更换。频于每72小时更换,不能带小时更换,不能带来额外益处。(来额外益处。()2、无针装置接口更换频率不应频于每、无针装置接口更换频率不应频于每72小时更换或根据制造厂家的建议更小时更换或根据制造厂家的建议更换,以减少感染率。(换,以减少感染率。()保证系统各成分相匹配,以减少渗漏或破裂。(保证系统各成分相匹配,以减少渗漏或破裂。()3、使用合适的消
16、毒剂(氯己定、聚维酮碘、碘剂或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氯己定、聚维酮碘、碘剂或70%酒精)擦拭接触的端口酒精)擦拭接触的端口对其进行消毒,以减少污染风险。(对其进行消毒,以减少污染风险。(A)擦拭接口(洗必泰擦拭接口(洗必泰-酒精或酒精,酒精或酒精,15秒)秒)4、使用无针系统连接静脉输液管。(使用无针系统连接静脉输液管。(C)在使用无针装置时,劈裂式活瓣可能优于其他机械瓣,因为后在使用无针装置时,劈裂式活瓣可能优于其他机械瓣,因为后者机械瓣可增加感染风险。(者机械瓣可增加感染风险。()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79页5.对于不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不必在对于不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
17、患者,不必在96小时小时内更换连续给药装置,但至少每内更换连续给药装置,但至少每7天更换天更换1次。(次。(A类)类)6.关于间断给药装置的更换,尚无推荐意见。(未明确)关于间断给药装置的更换,尚无推荐意见。(未明确)7.关于更换给药针的时间间隔,尚无推荐意见。(未明确)关于更换给药针的时间间隔,尚无推荐意见。(未明确)8.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应在开始输注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应在开始输注24小时小时内更换输液管。(内更换输液管。(B类)类)9.输注丙泊酚的患者,根据厂家建议,应在每输注丙泊酚的患者,根据厂家建议,应在每6或或12小时更换输小时更换输液瓶时更换输液管。
18、(液瓶时更换输液管。(A类)类)10.关于给药针留置时间,尚无推荐意见。关于给药针留置时间,尚无推荐意见。11、通过使用精密过滤器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堵塞、肺、通过使用精密过滤器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堵塞、肺部肉芽肿等并发症保护危重病人及中心静脉通路。部肉芽肿等并发症保护危重病人及中心静脉通路。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79页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79页三通锁闭三通锁闭: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留: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留血迹时,及时更换血迹时,及时更换 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79页 使用使用2%氯己定每日清洁皮肤氯己定每日清洁皮肤1次以减少次以减少CRBSI。(。(类)类)现在学习的是第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导管 相关性 感染 预防 控制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