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 教案(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老山界》 教案(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山界》 教案(6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山界 教案-第 5 页老山界 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2、体会本文朴实优美语言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3、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本文语言朴实而优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2、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1. 毛主席的诗七律 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 “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
2、。 2. 作者介绍: 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二、 请同学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并能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1、排除字词障碍 字:惊惶 篱笆 骨碌 酣 蜷 缀 矗 咀嚼 澎湃 多音字:呜咽 落得很远 词:攀谈 苛捐杂税 奇观 绝壁 骨碌 酣然入梦 蜷 呜咽 澎湃 身手 2、我们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读完课文,请你先找出本文的记叙六要素。 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 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
3、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1) 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2-33) 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33) 下面,请同学把这六要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出来。(明确: 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小结:本文是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这样写,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一层一层说下去,十分顺畅,文章脉络十分清晰,这种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值得我们写记叙文时借鉴。三、课文分析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
4、,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2、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 明确: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3、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 明确: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四、揣摩生动描写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军战士的? 明确:行动、语言、场面、景物 2、分析生动的场面、景物描写 分析:第23节,思考: 1) 这里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顺序是什么? 明确:主
5、要描写了星星,山峰,四围的山,是按自上而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 2) 作者描写星星,山峰,四围的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许多比喻,比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把“星星”比作“宝石”,形象而美丽;“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把“山峰”比喻成“巨人”,写出山的气势;“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把“山谷”比喻成“井”,写出红军当时所处环境的特点。 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自然景物,而且表现了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高尚情趣。 3)作者在这节中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物,还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到的各种声响,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所听到的声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山界 老山界 教案6页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