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9页).doc
《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9页).doc(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53 页*市*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县*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编制单位:*市*项目申报单位:*生态综合发展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一月*市*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县*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布局图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一、项目概要1二、可研报告编写依据2三、可行性研究结论3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6一、项目建设的背景及由来6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10二、项目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16三、土地资源权属现状17四、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8五、存在的问题和对策20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22一、指导思想22二、建设原则22第五章
2、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24一、建设目标24二、建设规模与内容24三、技术方案要点25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措施26一、环境现状26二、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26三、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27四、环境影响评价28五、劳动安全卫生28六、消防措施29七、结论及建议29第七章 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和进度安排31一、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31二、资金来源35三、进度安排35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37一、组织机构37二、项目管理38三、项目保障39第九章 招标方案41一、招标依据41二、招标范围41三、招标组织形式41四、招标方式41第十章 效益分析42一、经济效益分析42二、社会效益分析48三、
3、生态效益分析49第十一章 综合评价50第十二章 附表、附图、附件52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要1、项目名称:*市*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县*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地点:*县*镇*村姬家山3、项目法人名称:*生态综合发展有限公司4、项目法人代表:*5、项目主管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6、项目性质:扩建7、项目建设目标:以*生态综合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采取“企业+农户”的模式,依靠公司的组织指导,建设核桃经济林2020亩(带动项目覆盖区域核桃经济林面积8000亩),节水灌溉核桃基地800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基地,达到农户、企业双盈利。8、项目主要建
4、设内容及规模:(1)新建核桃示范园2020亩。(2)配套设施建设。改建道路4.8公里;新建道路5公里。架设供电线路2.2公里。新建仓储库房1300m2。新建晾晒场1000 m2。新建蓄水池6座。整修加固塘库,从水源头埋设引水管道到塘库,铺设管网3.5公里。(3)技术培训与宣传:使项目区416户退耕农户接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培训;做好示范基地建设宣传工作,使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9、项目建设期及进度:项目建设期:1年,2014年2月2015年1月。10、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核桃示范园建设总投资620万元,其中:营林投资283.7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36.3万元。企业自筹520万元,申请补助资
5、金100万元。11、项目效益项目建设完成5年后,2020亩核桃经济林年产核桃23.23吨,产值达464.6万元,税后利润325万元,利税346万元。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8%,投资回收期8.8年(含1年建设期)。二、可研报告编写依据1、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 2、*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意见(*政发20082号);3、*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政发20012号);4、*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业厅关于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政办发200675号);5、*省干杂果经济林发展规划(*林发2008339号);6
6、、中国核桃产业发展报告(1949-2007);7、项目区天文、水利、地质、气象及现状资料;8、有关环保、经济评价、概预算等方面的设计规范、标准;9、*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关于2014年*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31684号);10、农业部关于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11、*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12、*市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13、*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14、*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申报2014年*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的通知(汉发改农201410号)。15、*生态综合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数据。 三、可
7、行性研究结论*县位于*省*隅,*市西部,系由*入*的主要门户,南接*,西接*,自北而南依次与*、*、*毗邻。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核桃栽植历史悠久,是核桃的适生区,在此基础上建设核桃示范基地,优势明显,易于形成规模效益和带动作用,具备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新农村建设政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方向,方案设计可行,资金筹措方式合理,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效益高,有助于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并为贫困人口从根本上脱贫致富提供示范。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的确定,是针对项目区干杂果经济林发展的整体发展思路确定,在全县经济林发展战略框架基础上,从推
8、进干杂果经济林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综合考虑而确定的,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确定合理、可行。项目区属于核桃适生区,当地栽植核桃经济林的群众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的栽培经验;项目区经济林建设服务组织机构比较健全,县上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项目建设条件成熟。示范基地建成后,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年可生产核桃达到23.23万公斤,产值464.6万元。同时,对带动全县核桃产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并且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受益面广和潜在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总之,该项目建设,对加快当地绿色产业基地建设步伐,迅速扩大农民增收渠道和途径,促进绿色产业化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具
9、有积极的作用和显著的效果,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一、项目建设的背景及由来1、项目建设的背景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意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综合整治;加强沟通,协同配合,形成合力,确保退
10、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巩固退耕成果,后续产业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我省2008年起实施了巩固退耕还林产业专项规划,每年投入2亿多元,大力扶持后续产业发展,根据后续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建设原则以及各地实际,以发展特色经济林、生物质能源林、培植林业原料、特色养殖业、特色种植业以及森林绿色食品等六大类后续产业为主,并通过重点扶持示范基地建设来辐射带动整个产业基地建设。我市根据中省有关政策精神,制定了相应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规划,核桃产业就是重点支持和扶持的产业之一。本项目正是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着眼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增加农民收入而提出。*县位于*省
11、*隅,*市西部,是全省23个重点林区县之一,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累计退耕还林面积44.13万亩,其中退耕地23.15万亩,荒山造林18. 68万亩,封山育林2.3万亩,涉及全县21个镇,235个行政村,1715个村民小组,共计6.8万户,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国家要求。其中退耕种植核桃面积4.5万亩,部分已经开始挂果见效。仅退耕还林一项提高全县退耕农户收入1258元,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4.1个百分点,退耕还林建设成效明显。发展核桃产业,引导退耕农户发展产业,提高农户收入,已成为各级共识,国家也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从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效,发展产业
12、的精神。*是个山区农业县,而生态农业是国家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建立核桃示范基地,是保证*农业稳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对富民强县的有益促进和推动。核桃是*县传统的林特产品,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对核桃发展高度重视,县政府也将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列为重点骨干项目,从政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现全县已发展核桃种植面积20万亩660多万株,面积和年产量居全市之首,并被省政府列入核桃产业基地县。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展后续产业的需要为了保证退耕还林兑现结束后退耕户的利益不受影响,并进一步提高
13、农户收入,急需要有高标准、高效益的优质产业示范园进行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林产业,为农民找到新的效益增收点,为*县农业产业向良种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树立一个规模示范点。故本项目建设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展后续产业的需要。2、项目建设是促进广大群众共同富裕的需要项目选项科学,布局合理,操作性强,综合效益可观,具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又能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既符合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也符合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和当地产业规划要求。项目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示范园为带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通过示范园建设联系
14、当地农户,为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引导群众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3、项目建设是满足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核桃是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近年来价格连年上涨,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市场竞争力强。因此,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但可以向市场提供充裕的产品,而且可带动全县核桃产业健康发展。4、项目建设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通过建设示范园,可对全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高效生态的农业生产模式,改善农村传统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对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建设核桃示范园,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速建设产
15、业带,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一、项目区现状1、地理位置*县位于*省*隅,*市西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520101063522,北纬323706331246之间。东西长约102km,南北宽约65km,总面积487.05万亩。*扼蜀道之咽喉,系由*入*的主要门户,南接*,西接*,自北而南依次与*、*、*毗邻。*横亘于北,*绵延于南,是个南北交汇、襟陇带蜀的低中山区县,同时也是长江最大支流-*的发源地。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县位于*南坡余脉与大*m仓山交汇地带,由于受*线向构造大*弧形褶皱带影响,区内断裂
16、及褶皱构造发育,岩性风化破碎,形成软弱结构面和褶皱山地。东起桑树湾,西至金山寺连线将全县分为南北两片,以北属*山系,以南属*山系。项目区在*县*镇*村姬家山,位于*山系中低山区坡面上,项目区地类为林地和农耕地。总面积2056亩,其中林地面积1311亩(油松、栎类幼林地及灌木林地),农耕地面积745亩。海拔高度840-1020m,坡度20-26度。(2)、气候*大部分地区属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3,1月平均气温1.4,7月平均气温23.6,极端最高气温3 6,极端最低气温-11。日照强度处于全国最低值区,年均日照时数1,620小时,占应照时数的37%,无霜期247天。降水强度较
17、大,年降水量高达1,812.2毫m。由于地势地貌复杂,气候差异明显,时空分布不均。海拔800m以下的河谷区为北亚热带气候类型,主要包括大安河、玉带河、嘉陵江谷地,10的积温高达4000,年平均气温13.5,最冷月平均气温1.5,最热月平均气温24.5。年降水量9001000mm,夏季雨量500mm。无霜期247天,主要灾害天气是春旱、夏秋旱涝交替。海拔800-1400m的区域属暖温带气候类型区,气候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1l.0- 13.5,最冷月平均气温一1O-1.5,最热月平均气温22 - 24,1 0的积温3100-4000。年降水量900-1400mm,雨季降水600mm,无霜期220
18、- 240天。主要灾害天均气是夏涝秋淋和秋封冷害。海拔1400m以上的地区,山高、沟深、气候条件较差,全年阴冷过湿,年平均气温10,1 0的积温3100。年降水量大于1400毫m。无霜期180天。(3)、土壤全县土壤类型较多,土壤分潮土、淤土、水稻土、黄棕壤、沼泽地和紫色土色6个土类,15个亚类,32个土属,85个土种。土壤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水稻土占农耕地面积的9.5%;黄棕壤是主要的地土壤占全县总面积的96.19%,主要分布在海拔600 -1700m的范围内:潮土直接发育在冲积母质上,地下水位较高,占总面积的0.12%,耕层达19cm,质地较好;淤土占0.4,主要分布在*镇和铁锁关镇;沼
19、泽土分布在地势低洼的滞水地带或土壤母质过渡粘重,透水性差,土壤过渡湿润地带。土壤上有机质分解困难,逐渐堆积成泥炭层,主要分布在二朗坝镇;紫色土是发育在紫色砂岩或紫色页岩上的一种幼年土壤,质地多为重石质轻壤,呈碱性反应,主要分布在*镇和铁锁关镇。全县土壤理化性状呈现以下特点:土壤多呈中性和微酸性,适合于林木生长;土壤有机质丰富,供水、供肥能力强;土壤保肥性处于中等水平。(4)、水资源条件*县属长江流域,境内河流分属嘉陵江、*两大水系。境内流程2km以上的河流共211条,河网密度1.67kmkm2,多车平均自产地表径流量17.4亿立方米,过境客水56.2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178mm,属
20、典型的*南暴雨集中区域,水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境内主要河流玉带河、大安河、导岭沟、白岩河、坪溪河、小河,属*水系;流溪沟、黑水河、三道河、韩家河、清河、燕子河、安乐河、广坪河、金溪河、西流河属嘉陵江水系。(5)、森林植被*境内由于地形条件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因此植物种类繁多,共有野生植物3000余种,其中森林植被约75科156属282种,草本植物约62科500余种。主要乔木树种有华山松、油松、柏类、马尾松、栎类、桦树、槭、杨类、柳树、杉木、椴、枫杨、枫香等主要灌木有马桑-黄蔷薇:黄栌、胡枝子、忍冬、胡颓子、榛子、卫茅等。经济树种有油桐、核桃、柿子、水冬瓜、漆树、板栗、棕榈、山杏、山桃、乌桕
21、、茅栗、盐肤木、山核桃、野樱桃、猕猴桃、野梨等。境内珍稀濒危树种较多,被列入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银杏、独叶草2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有*冷杉、香果树、*榧、水青树、樟树、杜仲、厚朴、旱莲、楠木、喜树、榧树等11种。*县植被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处于中国森林植物区的华中地区,以及华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地区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区的横断山脉地区交汇地带。区系复杂多种区系植物交会,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区系复杂,温带植物占优势。植被地理成分复杂,温度分布、热带分布和世界分布均有,其中温带分布属约占总属数的58%,温带分布属明显占优势。二是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中有着许多古老的科属,并保存了不少孑遗
22、植物(银杏等)。三是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 -2000m是华山松、桦木、小白杨林带,林下主要为马棘、胡枝子、苔草、尾草:千金子、白牙等组成的山地灌木草丛;海拔900-1500m,上层为栎类、麻栎、手金榆、油松组成的林带,间有水杉、杉木,草本植物等多由蒿类、牛子草、莎草、狼尾草等;海拔900m以下,为栓皮栎、油桐、核桃、马尾松、杉木、棕榈、枫香等为主的植被带,草本主要有狗尾草、野豌豆、小苜蓿、拌粮草、草木樨等。(6)、生态环境状况与林业的地位*县位于*、*、甘交界边缘地带,地域文化个性不是很强。以水为脉、林为体、洞峡泉一体化的*生态旅游资源则相对比较突出。*北依*,南屏*,由于受诸多因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桃 示范 基地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5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