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精要.docx
《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精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精要.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精要 太极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又融合了中国的周易学说、中医学说、道家学说、兵家学说等,被现代人称为“哲学拳”或“文化拳”、“文人拳”。 武氏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广府武禹襄祖师(名河清,字禹襄,号廉泉)与其二外甥李经纶(字亦畲)、李承纶(字启轩)于清朝咸丰年间共同研创的。 武李两家为永年广府城内旺族。富豪家庭,武禹襄不好功名,自幼在家习文练武随父武烈习练长拳、洪拳。后因公赴豫,从艺于赵堡镇陈青萍,后得王宗岳太极拳论与太极拳概要图等。归里后与二外甥李经纶、李承纶一起探讨数载最终创出风格不同于别家太极拳的武氏太极拳。武氏家传太极拳因是文人所创、文人所
2、传、文人所练,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涵里,都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烙印,它把中国儒、佛、道家文化奇妙地融合了起来,创出了文人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小巧紧凑、中正安舒,起承开合、进退自如,重气概不重形式、重身法不重招法、重内不重外,被形象地称为“干枝老梅、中庸捋顺”之拳架。现浅谈特点如下: 一、拳架小巧紧凑 武氏太极拳属太极拳系中的中小架势,又称中捋架。由于武氏太极拳的创始人出自于书香门第,平常穿长袍大褂,不迈大步,不下大势,特殊注意内在修养,所以在练功时架子较高,拳势紧凑舒缓。武禹襄祖师早年随父武烈习练长拳、洪拳已有深厚的功底,到赵堡得有王宗岳太极拳论等归里后,另创有二路太极炮捶和三路太微小架,
3、于对敌应用,蹦跳蹿跃,贴身近打,发力快如闪电、用劲动如雷霆,步伐改变快速、身法有刚有柔。此拳法充分发挥了武氏太极拳的文武兼备之特点,但由于古时思想观念和社会时代背景等种种缘由,此套拳法只在永年广府西街武(李)氏家族门内传承。现在为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笔者于武术杂志上刊出了部分内容。2004年出版武氏太极拳秘笈一书著有二路炮捶。另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协会录制的中华武藏系列大型电视教学片,其内容包括:基础内桩功、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陇西氏太极刀、陇西氏太极剑、刀剑对练、一路十三杆、二路十三杆、一路二路对练杆、四杆对练、四刀对练、摈杆、通杆、摔杆、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单推手、
4、双推手等十八种套路20张光碟(中英文版)已公布于世,以期武李氏太极拳系列套路能发扬广阔。 二、重内不重外 武氏太极拳尤其是永年广府武(李)氏家传太极拳,要求虚实开合都在体内中求,外形的招式不要过于表现。棚捋挤按四法融于筋骨之内,用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身到、身到劲到。要求在行功走架中必需“腹内松静气腾然、周身轻灵顶头悬”,气概宏大,逐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衰,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所以老前辈常常说练拳先练心,这也就是“意气君来骨肉臣”之用意。练习武氏太极拳还要求骨肉分别,节节贯穿,舍去后天肌肉之拙力、开发先天骨肉之灵劲等等,这些都说明白武氏太极拳更重视内涵修养。 三、步法敏捷多变 步法在练习
5、拳架中占有更大的比重。武氏太极拳的步法敏捷多变,好用性较强。在步法上,除了包括普及太极拳中常用的弓步、马步、丁步、虚步、扑步五种步型和退、进、横跨三种步法外,尚有叉步、后虚步、下势步、横裆步、三七步等步型和扣步、摆步、碾步、践步、跨步、引进落空步等步法,以及蹬脚、起脚、踢脚、十字摆莲脚、二起脚等脚法。上述种种步法皆以丁八步为主,也可称“不丁不八步”,两脚前后沿线为60度左右,每一动作所迈出步都是以脚跟先着地,脚尖翘起,以后脚跟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随后前脚掌渐渐踏平,进步必跟,退步必随,进步退步都要以虚腿的脚尖点地。虚实改变在脚跟,每一转以实腿脚跟为轴虚实改变,两脚间的距离在进步与退步定势之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精要 太极拳 精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