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读后感1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读后感1000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岳阳楼记读后感1000字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字家范仲淹终身阅历了数次政治冲击,虽政治掉意却不掉志。公元1046年9月,范仲淹应友人腾子京之邀,为修缮岳阳楼题文留念,写下了喜闻乐见的岳阳楼记。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是我共享的岳阳楼记读后感1000字,供大家观赏 岳阳楼记读后感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闪烁着朴实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的话,不是近代和现代人说的,而是九百年前范仲淹说的。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他抛下家室与韩琦一起镇守陕西,屡次击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平安;在那“长
2、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山野岭上,他也曾想过家,沉吟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诗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归无计”,就在那里餐风饮露度过了半辈子。是啊!“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抒发了有志之士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富强富强,为挽救人民的疾苦而奋斗的慷慨感情,它激励了很多的人为国捐躯。 文天祥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考虑到“国事至此”,就“不得爱身”了。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摆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宣誓:“生不能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还在一首诗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的慷慨悲歌。这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吗? 在我们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忧国忧民的志士更是浩如烟海了。很多的革命先烈勇敢斗争,以鲜血染红红旗,目的是“天下之乐”。斗争的幸存者,当他们看到革命成功,人民翻身了,感到无比欣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更是“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还为了祖国人民进一步的“乐”实现四化,正在“老骥伏枥”,真是“烈士墓年,壮心未已”呀! 要“后天下之乐而乐”,必定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只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联闻名的训练家加里宁说过,要成为自己幸福的匠人和制造者,就必需先成为全体工人和农夫幸福的匠人和制造者。当他成为全体工人和农夫幸福的匠人和制造者时
4、,他便成了自己幸福的制造者。此话正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详细解说。 我们这些小青年,高中刚毕业,对幸福布满了向往和憧憬。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需投身到为人民服务、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洪流中去,吃苦耐劳;在临终的时候,想到自己没有庸庸碌碌地虚度年华,为祖国的四化事业做出了肯定贡献时,就会感到骄傲,感到幸福。 现在有些人对“幸福”的理解,只囿于一己之利,报考高校“一不出省,二不渡江,三不过河”,丝毫也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准备。这种人最终只会处处碰壁,其“幸福”是最渺茫的,对.不能有所裨益,甚至成为.的蛀虫。我劝说这种人,“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当死于
5、过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尔,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女手中邪?”千万别做得比古人送差! 唐代诗人高适说过:“男儿本自重横行”,主见有志男儿要为国效劳,奔跑四方。有出息的前人尚能如此,更何况.主义时代的青年呢?我们应给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新时代的思想内容,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观,投身四化建设,为人民,为祖国,奉献毕生的力气。 岳阳楼记读后感2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个真心想为国家做点事的人好像都无法逃脱被贬的命运,而这些被贬的人总能找到一个志同道合之人,就如滕子京之于范仲淹,张怀民之于苏轼。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之下,与人携手前行也许是他们面对阻碍理想的纷乱和莫测的世态炎凉时最
6、大的安慰。文人寄情山水,用山水的景色来包涵自己繁多的感情。在无言的淡雅中寻求一片安静之地,闭目深思来去与冷暖。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寓情于景,借洞庭风光来描写迁客骚人不同境况下的见闻,而眼见即心景,一雨一晴,一悲一喜,鲜亮的对比表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 我好像可以看到两个画面:纷纷而下的雨雪衬着深浅不一的黑色天空,湖岸边的船随水面摇摆,木甲板因北风嘎嘎作响,站在岳阳楼上,望着虚影似的浅色山脉隐匿在阴云里,一如自己的境况。愁、烦!他或许会急迫地抬眼找寻乌云缝隙里透出的光和一个登上甲板查看船身是否完好的人,又或许苦笑一番后走回楼内,贪个一醉解千愁,明日可从头的松懈;晴空万里,草木青翠,欣欣向荣。月光
7、一泄千里,渔歌四起的高兴让他端起了酒杯。 乐!妙!他或许想要留住这份世间极乐,并渴望天下人能共享此感。然而无论是“浊浪排空”还是“波澜不惊”,都不是想要的。他想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淡定,出尘绝世的淡定。这在我看来与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是相互冲突的。他的忧乐已经是“以物喜”“以己悲”了,而且不因外物和自己境况的变化而不喜悲的人是有毛病的。假如你中了五百万却毫无表情,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你快乐到了脸部失控,二是你眼中的五百万还算不上个零头。再假如你从皇亲贵胄沦落为讨饭乞丐,你不行能只是觉得睡大街和睡羽毛床没区分,吃馒头和吃鲍鱼一样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连圣人也做不到。 人不是独立体,感受外物变迁而产生心情变化,由于自我境况或喜或悲才是心脏与大脑正常的反应。假如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写不出将进酒,苏轼就写不出江城子,李清照也不会“此情无计可消退”,更不会“凄凄惨惨戚戚”,那这世上少了多少故事与名篇。我宁愿消受喜悲也不愿对它们视而不见。正由于“以物喜,以己悲”,所以我们才会感叹王朝兴衰,沉迷大千世界,歌一曲消愁,留一座城。那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究竟怎样才是呢?我看来应是范仲淹不由于外物和自己境况的变化而动摇自己的决心,才是实现理想的途径吧!而他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在“忧其民”“忧其君”的道路上是孤独的,这是他奋斗
9、一生的追求! 岳阳楼记读后感3 “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句于大家而言并不生疏吧,没错,它正是出自范公的岳阳楼记。 冯玉祥将军有书:“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优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兴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这两句话精确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正公”。他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发愤读书,早起煮一小碗粥,凉后划为四块便是他一天的饭食。之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高校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下频频入侵,边疆动荡担心,朝中又无军事人才,于是他便以文官身份统兵成边,大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名尊称他为“龙图老子”。
10、后又被调后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优,退亦优”,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 初读此文,我完全是以一种儿童稚嫩的眼光来阅读,只赞叹文中所描绘的大好风光:八百里太湖,淼淼潇湘,风物或阴晦萧索或晴朗明宇,既有“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的化不开的愁思,也有“纯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的熏醉人的欣喜。然而,在学习了之后,我才如梦初醒这些所谓的“领悟”多么肤浅。 首先,岳阳楼记并不在岳阳楼所作,洞庭湖之大观当时也不在先生眼前,可以说这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范公将他一生经受的政治波涛将他对人生,对.
11、的理解,将他胸中起伏的思潮,一起借洞庭湖的万千气象倾泻而出,然而又顿然一收,总结成这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化为不落的绚烂彩虹,横跨天际,光照千秋。这声大彻大悟的感叹如名煞大庙的钟声,浑厚沉远,感悟大千;这一声大叹悠悠千年。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激励着多少壮士任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公毕生奉行的价值观。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困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救百姓于水火,这就是他永恒的追求。 孟子有云:“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他以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处
12、,都为“先忧后乐”皆为利国利民为宗旨。古人能以此为目标,我们现代人不是更应当为之努力吗? 反观当下,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每个公民,又有几个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今.就没有那种“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办不走”的现象了吗?现在就真的是“天下为公”了吗? 你看吧,现在也不是礼记中的“大同.”啊,我们有什么理由称赞古人呢?我们现代人称赞古人“迂腐”、“守旧”“古板”,殊不知对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称赞今日的我们,既然如此,我们有有什么资格过分自傲呢? 我折服于范公的才华,折服于他笔下如滔如虹的气场,更折服于他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历史记载的范公一生坚守着“先忧后乐”的行
13、为准则,我不知道范公是否真的做到了,但我隐隐觉得他做到了,能写出岳阳楼记没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定吧不会是“摧眉折腰”为求“事权贵”之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个人(得失)而或悲或喜,这是他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他的远大政治理想。他身上有着“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杜甫的影子,也有类似“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的心境。试问世间能有几个范仲淹? 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想我知你,但又似乎不知你,范公希文。 岳阳楼记读后感4 前不见古人,使我们怆然涕下。自古迁客骚人多会于岳阳楼。我们无法再现当年
14、的景象,留给我们的是一些深深的圆满和无尽的思索。 岳阳楼宏伟壮丽,洞庭湖南极潇湖,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有着街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的宏伟,有着朝晖夕阴的无穷变化,再加上迁客骚人华丽诗篇和万船感慨,使得岳阳楼更加神奇。 历史已经过去,当我们五次回忆历史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个乐观向上的滕子京,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少年不识愁味道”人生有着升起的辉煌,也有着坠落的圆满。于是滕子京遭贬而你又受牵连,但你并没有消沉,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的遭受令人悲叹,真是“却道无凉好个秋”。或许辛弃疾也和你一样“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5、壮岁族旗拥万夫”。但最终也只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邻家种树节”的圆满与无奈。美芹十论、九议也随之成为历史泛黄的一页而后十六十年则让人顿觉悲伤。 或许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你,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于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了你无畏的誓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了你的人生态度。你的精神、品质永久活在后人心中,你也因此得到了永恒。信任若干年后仍旧能够听到你那豪迈的壮语! 岳阳楼宏伟壮丽,洞庭湖南极潇湖,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有着街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的宏伟,有着朝晖夕阴的无穷变化,再加上迁客骚人华丽诗篇和万船感慨,使得岳阳楼更加神奇。 历史
16、已经过去,当我们五次回忆历史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个乐观向上的滕子京,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少年不识愁味道”人生有着升起的辉煌,也有着坠落的圆满。于是滕子京遭贬而你又受牵连,但你并没有消沉,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的遭受令人悲叹,真是“却道无凉好个秋”。或许辛弃疾也和你一样“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壮岁族旗拥万夫”。但最终也只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邻家种树节”的圆满与无奈。美芹十论、九议也随之成为历史泛黄的一页而后十六十年则让人顿觉悲伤。 或许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你,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于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
17、了你无畏的誓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了你的人生态度。你的精神、品质永久活在后人心中,你也因此得到了永恒。信任若干年后仍旧能够听到你那豪迈的壮语! 岳阳楼记读后感5 宋代大文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学校必学的一篇文言文,是中国历代文人志士必读的佳作。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属予作文以记之,于是,岳阳楼记就这么诞生了。 范仲淹作为一个宏大文学家的同时,也是一个宏大的政治家,同样是登上岳阳楼,别人所见之景就是景,而他所见之景背后却别有洞天。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别人来到此地,无外乎登高望远,一切景语皆情语,而范仲淹能够在岳阳楼所见的景色
18、中看到浮浮沉沉的世间百态,最终却得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警世箴言,给天下全部的鸿儒和白丁提出了“屈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兴邦之策。不得不说,范仲淹的一代伟人情怀实在是令人叹服。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景物描写也是非常精彩。他在描写景色时,能够利用典型鲜亮的物象,给人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典型的借景抒情手法,更是给读者剧烈的代入感,增加了认同感。就像“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一段,我们读起来就会感受到岳阳楼上凄风苦雨的景色,也感同身受地体唔到不得志的人登楼的郁郁之情。而于此相反,“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段,就会给人春光明媚、万物欢欣的感觉,也很简单让读者感受到登楼之
19、人的欢呼雀跃。通过典型的意向和简洁却又不乏华丽的词藻,勾勾画画就描绘了天堂地狱两种岳阳楼景色。这也是两种典型的登楼心情,也是满目萧然和喜洋洋两种人生的典型刻画。鲜亮的对比,也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自己对大多数迁客骚人的否定和自己“进亦忧,退亦忧”的观点。全文读下来,大气磊落,仿佛真的去岳阳楼上参观了四时之景,与范仲淹跨时空进行了对话。一代伟人情怀,时至今日也是给我们众多启迪。 在现代.中,同龄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稍有不慎便会落败。失败之后,我们的姿势应当是一蹶不振吗?当然不是。范仲淹就给了我们一个参考性非常大的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年月,又会有几个人真的能够完完全全做到呢?我们要学习的是里面的精神。无论自己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当拥有这种淡泊的胸怀,要信任努力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金子总会发光的。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当代青年也应当拥有更加开阔的格局和更加长远的目光,不单单为自己谋福利,还更应当本着为.做贡献的态度,忧国忧民,胸怀寰宇,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如此,也不枉岳阳楼记传唱了千年岁月。 岳阳楼记读后感1000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