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和意思自治.pdf





《市场经济和意思自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经济和意思自治.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市场经济和意思自治 众所 周知 , 市场和 计划 作 为一对矛盾 的两个方面在经济机制中同时存在 。 市场和计划的关 系问题解决的好坏决定了现代国家经济建设的兴衰成败 . 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者 , 如何处理好 这一难度大且重 要性非同小可的问题呢?私法所奉行的愈思自治对个人才智的激发 , 人类文明 的演进所起的积 极作用 , 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建设和 法制建设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 清楚地告诉我 们 : 实行市场 经济机制 、 强化以愈 思自治为核心的私法系统 , 是政府正确解决市场与计划的关 系 , 在经济政策和法律制度中的两 个必然选择 . 因此 , 研究意思自治与市场经济的本质联系及 互动关
2、系 ; 认清意 思自治的实施现状与市场经济所 要求的实 施程度之差距 . 探求扩张意思自治 的合理途径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 控制意思自治实施的度 , 以防个人主 义的泛滥 , 这是现代 经济发展摆在每一个法律学者面前巫待研讨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 我国自1978年起圈绕计划与 市场问题进行十四年之久的卓有成效的改革后 , 19 9 2 年顺应时代的要求 , 明确了建立健全市 场经济作为当前改革的主攻方 向 , 故而研究市场经济与意思自治的上述相关问题 , 显得尤为迫 切和具有现实意义 。 其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尽快建立一个保障和促进市场经济的法律系统提供 坚实的理论依据 。 有鉴于市场经济与意
3、思自治的本质联系 , 电外法律学者已做过充分的论证 , 本文对此不再 赘述 , 而将研讨的重 点放于我国对意思自治之贯彻及其改进 。 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商品经济 ,是 以市场为资源配置中心的经济 , 它是开放式的经济 , 法 治的经济 。 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地位平等 , 竟争机会平等 , 均享有广泛的权利 , 以契约为纽带 构筑彼此之间的社会关系 ; 市场经济利用价值规律自发调控经济运行 , 激发市场主体之间的有 效竞争 。 市场经济的上述属性决定了意思 自治是市场经济在法律上的必然选择 。 因为 : 意思自 治以主体地位平等 、 机会平等为其确立的前提 ; 以竭力保障权利 、 救济权利的权
4、利本位观为其 基础 。 以契约自由为其核心内容 , 以维持有效竞争为其主要功能 。 由此可见 , 市场经济是意思 自治的经济 , 意思自治的功能空间就是市场的生存空间 , 意思自治的实施是保障和促进市场经 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 意思自治是市场经济法律活的灵魂 。 那么 , 到底什么是意思自治呢?通过对传统法学理论的研究 , 我们至少可以概括出意思自 治在三个层面上的内涵 : 1 . 从法哲学 、 法律社会学层面理解 , 意思自治是个人主义 、 自由主义哲 学思潮的直接产物 , 可大致定义为 : 每一社会成员依自己的理性判断 , 管理自己的事务 , 自主选 择 、 自主参与 、 自主行为 、 自
5、主负责 。 2 . 从公法 、 私法划分层面上理解 , 意思自治指私法自治 , 又 称私权 自治 , 基本含义是 : 私法主体有权自主实施私法行为 , 他人不得非法干预 ; 私法主体仅对 基于自由表达的真实意思而实施的私法行为负责 ; 在不违反强行法的前提下 , 私法主体自愿达 成的协议优先于 私法之适用 , 即私人协议可变通私法 。 私法 自治是罗马法时期公法 、 私法划分 20 市场经济和意思自治 理论的直接产物 , 它以承认民法是私法为理论前提 , 成为民法之精髓 。 随着现代民法的发展 , 私 法自治分演为所有权绝对 、 契约 自由 、 过失责任三大民法基本原则 。 3 . 从冲突法层
6、 面上理解 , 意 思自治指当事人有协商选择处理纠纷所适用之准据法的权利 。 冲突法为不同法域的私法冲突 , 故此层面上的意 思自治似应理解为私法 自治的反映 。 随着近现代私法 、 公法相互交融渗透 , 公 法对私法自治给以了充分的肯定和保护 , 私法自治 , 在公法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渗透 。 民事 诉讼法上的选择主义与处分权主义就是私法 自治在公法领域的直接延伸 , 它是意思自治在第 四个层 面上的含义 , 是法律现代化所赋予的新的时代内涵 。 后三个层面上的内涵是意思自治在 实证法之 反映 , 故本文所指的意思自治仅就后三个层面的含义而言 。 我们认为 , 准确 、 全面地把 握意思自
7、治的内涵 , 还应 明确以下五点 内容 : 1 . 意思自治不是具体法规的具体指导 原则 。 而是 贯串整个 私法的灵魂和红线 , 是自由精神在法律领域最高层次的反映 。 2 . 意思自治是为调和 国 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现实冲突而产生 , 它 反映了作为政治主权者的国家对非政治主权实体的 行为自由和经济利益给以多大程度的承认和保护 ; 3 . 意思自治的演绎空间是市场主体自由行 为而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现实空间 。 4 . 意思自治仅就民法主体行使私权而言 , 公法主体行使公 权不存在意思自治之说 。 5 . 意思自治鲜明地体现 了现代法治的一大基本原则对非政治主 权实体而言 , 法律不禁止即为
8、自由 。 我国民法学 界 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束缚 , 直到近期多数学者才接受 了公法 、 私法划分理论 , 故意思自治在现有法律中未能一目了然的反映 , 但是在权利本位观 之树立 , 自愿原则之确立 , 任意法之扩张 , 选择主义和 处分权主义 在民诉法之贯彻等四个方面上 , 比较鲜明地贯彻了意 思 自治 , 同时这四个方面的 内容也反映 了我国法学 界对意 思自治的理解 。 一 、 权利本位是意思自治之基础 权利是当事人在法律制约下的行为自由 , 是当事人获得合法利益的可能性 。 权利的核心是 利益 , 权利的本质是自由 , 故尊重权利 、 保障权利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前提 , 权利的存储空间
9、 就是意思自治的功能空间 。 权利本位的法律就是指在权利与义务这一矛盾体中 , 承认并贯彻权 利是主导 , 权利是核心 , 义务围绕权利而设定 , 就是指承认法律是权利的科学 , 力求围绕权利的 保障和救济构筑立法体系 , 健全司法制度 。 权利本位是意思自治的基础 , 不尊重权利 , 不竭力保 障权利 , 不竭力救济权利 , 就根本谈不上实行意思自治 , 此为自明之公理 。 1804 年法 国 民法典 对权利本位观给予 了最充分的贯彻 。 受近代垄断经济的冲击 , 私法公法化的勃兴 , 权利本位观 己逐渐为社会本位观所替代 , 这 “ 亦惟权利本位法律之调整 , 绝 非 义务本位法律之复活也
10、 ” 。 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对权利本位观给以相当程度之贯彻 。 市场经济基本法民法通则就 是以权利本位贯穿始终的法律 。 该法不仅将 “ 公民 、 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 , 任何组 织和个人均不得侵犯 ” 规定为基本原则 , 而且还专门设立了 “ 民事权利 ” 一章 , 该章中分别以财 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 债权 、 知识产权 、 人身权为标题一一单独 设节 , 对上述 民事权利系统地进行了规定 , 此外 , 该法还设 立 “ 民事责任 ” 一章 , 详细列举了民事救济措施 。 尽 管如此 , 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上的权力为本位 , 管理为本位的观念仍 占有一席之地
11、, 这一点 从法规名称的定夺上便可见一斑 。 如本应作为物权法之核心的土地法 , 在大陆却以行政管理法 规形式制定 , 并命名为 “ 土地管理法 ” 。 在大陆 , 法学界始终存在权利本位 、 义务本位 、 权利义务 王伯琦 : 民法总则 , 正中书局 , 第3 3 页 。 法学研究 l性,):年筑 ( 期 (总旅89 期 ) 并里的观 念之争 . 这种 争 论 不仅反映在学理l几 . 也反映在立法 过程中 . 如 在民法通 则和挤作权 法制定当 ,卜 曾有人反 对租 资朽称妓写 “ 民书权利 ” 一“ 扮作权 人及其权 利 “ , 仁张同时写七权利 和义务;在商标法制定中 。 也稗有人主张定
12、名为 “ 商标管理 法 ” . 所幸的脸 , 1几述卜张均未被亿法 机 关采纳 . 应 加以强调的是 : 大陆有关权利本位之争 , 不是台河及其他国家和地试的有关权利 本 位与社会本位之争 , 而是 计划经济体制卜 的义务本位 、 行 政权力本位与市场经济权利本位之 争 . 进一步强化权利本位 , 彻 底抛弃义务本位 观 , 应 粉 暇解决好下列三方面的问题 。 1 . 完善民 事权利立法体系 。 当前 , 因 民法通则过于抽象 , 致使私权的保障和救济往往 不能 充分落实 . 劳 动法 、 商法更 不健 全 , 劳动权 、 股东权 、 票据权利 、 信托权利等民事特别法上的权利未能得到现 行
13、法的保库 . 因此 , 建立以民法典为核 心 , 公司法 、 票据法 、 证券法 、 信托法等民事特别法为补 充 的民事立法体 系势在 必行 。 立法体系的科学化 , 方可保证民事权利设定的合理化 , 民事权利保 障的彻底化 . 2 . 完普土地立法 , 建立内容完普 , 功能健全的物权法 。 土地是万物之母 , 是 人类文 明进步的水恒物质荃石 , 是一切资源的核心 , 土地权利是物权的核 心 , 故 旨在实现社会资像最 佳 配 锐的市场经济 , 必然要求土地得到高效益的利用 . 要求建立一个以土地权利为核 心 , 讲求 权利高效利用的物权 法体系 。 1 982 年宪法规定 “ 任何组织或
14、者个人不得侵占 、 买卖或以其他形 式非法转让土地 ” 。 因此 , 长期以来大陆土地上一切 权利几乎全归于国家 , 土地的转让 、 处分均 表现为国家的 行政权力 , 而 不是 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 , 上地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 对土地权 利的研究也成 为法学的禁区 。 土地权利的虚空直接导致了大陆物权制度内容简单 、 结构混乱 , 这 不仅表现在缺乏地上权 、 地役权等重要物权种类 , 限制物权内容单薄 , 更表现 .在大陆 至今仍 未采用物权这一概念 。 1988 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 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 , 这徽发了大陆 开发利用的热潮 , 但至今批租转让仍是大陆管理土地转让
15、的行政手段 , 权力本位 、 管理本位的 观念仍是土地法律的主导观念 , 这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开发利用的实践需要 。 因 此 , 加强土地民事立法 , 确立广泛的 土地权利 , 建立科学的物权制度已成为大陆进一步贯彻权 利本位的突破口 。 3 . 彻底抛除权力本位 、 官本位观念 , 把立法思想由管理与限制为核心转变为 自由和放开为核心 。 “ 长官意志决定一切 ” 、“ 权大于法 ” 、 “ 法律是管理人 、 约束人的工具 ” ,这种 观念在民众中尚有很大市场 。 我国法律以约束性管理性法规占绝对优势的现状 , 明显地反映出 管理与限制的总体立法思想 。 这些思想观念是权利本位观
16、的大致 , 是意思自治贯彻实施的拦路 虎 。 为此 , 强化法律规范的引导功能 , 树立自主与放开为核心的立法思想 , 将国家权力还原为市 场主体自由权利 , 势在必行 。 二 、 自愿原则是意思自治的墓本内容 民法通则第 4 条规定 “ 民事活动应遵循 自愿 、 公平 、 等价有偿 、 诚实信用的原则 ” 。 从而将自 愿原则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 。 对 自愿原则的内涵 , 民法学界存有理解上的差异 。 有的认为该 原则主要指当事人意 志自由问题 ; 有的认为该原则 主要指当事人进行民事活动应以自愿为前 提 ; 有的认为该原则强调当事人只对自由表达的真实意愿实施的行为负责 ,有的认为该原则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法总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