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主体和客体.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执行主体和客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行主体和客体.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执执行行主主体体和和客客体体 主讲教师:马登科 民事执行的当事人是否一定是生效法律文书所载明的当 事人?比如说判决书的原告或者被告? 执行主体和客体 又称为强制执行的主体,是指在民事执行法律关系中, 所为的执行行为能够引起执行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者消灭 的人。执行主体包括执行机构和执行当事人。 一. 执行主体 1 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是指专门负责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职能机构。在我国, 有强制执行权的国家机关是人民法院。 但在人民法院内部如何配置执行权,曾有争议。 一. 执行主体 (1)在审判权和执行权的关系上,实行实行审执分离原则,设 置专门的执行机构,案件的审判与判决的执行,分别由审判机构 (审
2、判庭)和执行机构(执行局或执行庭)担任。 (2)而在执行局或执行庭内部如何设置具体的机构具体行使执 行权,也有一个探索过程。 一. 执行主体 其中牵涉民事执行权性质的探讨争论,有认为司法权,也有认 为行政权。 现已基本达成共识:民事执行权兼有司法权和行政权双重性质, 在权力构成上包含了执行裁决权和执行实施权。 一. 执行主体 为解决“执行难”,同时解决“执行乱”,2001年人民法院开 始进行执行机构改革,将原先的“执行庭”改为“执行局”,加 强上级执行机构对下级执行机构的直接领导,并且进行了执行实 施权和执行裁判权两权分立的改革试点。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通过后,我国目前进行新一轮审执 分
3、离的优化改革探索 一. 执行主体 2 执行当事人 就是执行程序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 决定执行当事人的标准,应根据生效法律文书(即执行依据) 上的记载来确定。执行依据上写明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就是执行 当事人。 但是,在法律文书生效后,如果当事人丧失权利能力、诉讼行 为能力或者因其他事故而变动时,执行依据的效力可能及于执行 依据载明的当事人以外的人。 一. 执行主体 如债权人死亡时,其继承人、受遗赠人、遗产管理人或者遗嘱执 行人,可成为债权人;债务人死亡时,其继承人继承遗产时,在 执行程序中承担债务而成为债务人,债权人可请求执行其继承的 财产。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并,因合并前的生效法律文书成为债权人
4、 或者债务人的,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将成为新的债权人或 者债务人。 一. 执行主体 1 执行客体的概念和特征 又称执行标的、执行对象,是指债务人用于履行义务的资料, 包括债务人所有或者有权处分的物或者行为。 执行客体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执行客体一般是人民法院直接执行行为的对象 二. 执行客体 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行为,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执行行为, 包括人民法院采取的各类强制执行措施,如查封、扣押等执行行 为,其直接作用于执行客体。另一类是为实现债权人债权而依法 采取的各种辅助性执行行为或者间接执行行为,如排除妨害执行 的行为等,其并不直接作用于执行客体 。 二. 执行客体 (2)执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事诉讼法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