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6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 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理论来自实践,同时反过来指导实践。 理论有多个维度,包括基础理论和操作理论或实务模式。 本节我们重点来看影响家庭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五个主要的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 结构功能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家庭压力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 一是家庭系统理论。 所谓系统,是指一些在界限内,彼此有互动的部分所组成的集合 体。 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 子系统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 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20世纪60年代,家庭系统开始作为精神分析
2、学的诊断与治疗用语, 并于70年代逐渐被家庭社会学应用。 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恢复 家庭中各个子系统或家庭成员之间的均衡关系,使之重新有效配 合,相互协调。 20世纪60年代,家庭系统开始作为精神分析学的诊断与治疗用语, 并于70年代逐渐被家庭社会学应用。 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恢复 家庭中各个子系统或家庭成员之间的均衡关系,使之重新有效配 合,相互协调。 社会工作者平克斯与米纳汉提出了“四个基本系统”的理论。这 四个系统是:改变媒介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 系统理论对家庭社会工作来说,意味着开展工作需要调动家庭内 外的
3、各种资源 。 举例 美国社会学家 塔尔科特帕森斯 二是结构功能理论 帕森斯是结构功能理论的集大成者。 结构功能理论主要探讨社会中系统与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依赖并 整合在一起的,它强调的是社会的稳定、秩序和均衡。 关于家庭,帕森斯认为,家庭的中心特点是均衡,家庭结构的稳 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功能在于重新确立被外部世界打乱了 的和谐均衡状态。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有很大的意义。 家庭社会工作的最核心的目标,就是使那些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发 挥其功能的家庭恢复其功能。 第三个是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论重视语言等符号在社会互动和思想交流中 的媒介作用。 运用在家庭实务上,符号互动理论比较强调人们的价
4、值系统和解释对家庭事件和行为的影响,强调符号沟 通方式在改善家庭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意义对情 境的依赖性。 每个家庭都有一些不为外人所了解的“特殊符号”。 社会工作者要鼓励家庭成员运用丰富的、相互间有积 极记忆的符号进行互动,促进成员的沟通,重塑家庭 情感和联结。 布鲁默 第四是家庭压力理论。 Reuben Hill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ABC-X压力模式是最经典的家 庭压力理论。 Hill把家庭压力解释为“家庭面临危机时,由于资源匮乏所产生 的压力”。 家庭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干扰,打破了家庭原有的稳定,给 家庭及家庭成员带来心理及生活适应的压力。 Hill 进一步提出了压力源概念,指
5、潜在可能引起个人或家庭系 统发生改变的或是破 坏原有家庭现状的事件。 家庭压力源有六大领域。 以下是希尔的ABCX模型。 A压力源事件 B家庭资源 C事件的认知(家庭对事件所赋予的意义) X结果:导致压力的程度或危机 家庭压力理论为后来家庭抗逆力模型的提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 础。 五是人本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对萨提亚等家庭治疗模式的形成影响极大。 人本主义理论,也即人本心理学。 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重视研 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经验以及价值,旨在发掘人类的心理 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 罗杰斯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认为,追求积极的关注(need of positive regard), 即个人从他人处得到温暖、同情、关心、尊敬、友爱、 认可等)是人类普遍的需要。 个体将他人关注内化为自我关注或评价,对自己行为持肯定态度 就自尊,当实际体验与“自我”有分歧时就会发生“自我失 调” 。 而这种不协调乃是人类适应不良的根源,具体表现为焦虑。按照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个体会根据自己的知觉来选择思维与行动。 所以,罗杰斯提倡用“无条件积极关注”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来消除这种不协调,激发人的正向潜能。 有缘学习更多+ 谓y g d 3 0 7 6 考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