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效益补偿制度.docx
《生态效益补偿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效益补偿制度.docx(2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引 言 自然资源既有经济效益,又具有生态效益,且生态效益大于经济效益。正因为自然资源具有生态效益,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我们有时称自然资源为生态资源。爱护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就是爱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的生存、开展的前提和根底。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生态环境的价值和特点并没有得到全面的相识和充分表达,生态环境爱护和利用的外部效应突出,爱护和受益脱节现象显著,“公地悲剧普遍存在。在自然爱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爱护方面,国家并没有对自然爱护区为爱护生态环境而经济利益受损的主体赐予合理的价值补偿;在流域生态爱护方面,上下游之间存在着爱护效益的无偿占
2、有、或者破坏代价的不合理承当。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人们爱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国家生态平安问题将会日益严峻,洪水、干旱以及沙尘暴等灾难将严峻威逼着国家和区域的可持续开展。在这些问题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要爱护生态环境,就必需在爱护中调整相关方的经济利益关系,或者说是通过调整经济利益来激励爱护行为,仅仅依靠行政管制手段是很难奏效的。须要建立以调整相关方经济利益关系和激励为目的手段来解决,这就是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从环境经济学角度看,它是一种将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环境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内化的机制,是一种激励爱护行为的手段,同时兼有融资功能;从环境法学角度看,它是通过制度化设计标准人们的生态环境爱护行
3、为,协调其背后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允的工具。我国自90年头初期以来,已经在广西、江苏、福建、辽宁、广东、河北、云南等地进行过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费的试点工作,有些地方制定了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费的管理方法;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费是环境资源有偿运用原那么的重要表达,是生态效益补偿的一个阶段,因而是生态效益补偿的重要内容。在国家经验了影响全国范围的三件生态环境大事务后 三件生态环境大事务指1997年黄河断流200多天、1998年长江水灾和2000年影响到北京地区的沙尘暴,是中心政府关注意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爱护问题的干脆缘由,并导致中心政府正式启动退耕还林还湖还草、自然林爱护等生态工程。
4、 以及1998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在法律上的确立,人们相识到单单针对资源利用的负外部性进行的征收补偿费制度,还不能爱护无辜受损者的利益,也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接着恶化的趋势。更多的应当考虑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与我国最贫困区重合性的现实,对这些区域居民资源爱护行为进行补偿,以激励这种正外部性行为。于是生态效益补偿的探讨从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费转到了对爱护、建设生态环境的主体进行补偿,以激励生态效益的足额持续供应。但目前在全国推广生态效益补偿面临着很多问题:一是除了?森林法?对生态效益补偿作了原那么性规定 1998年我国修改的?森林法?规定:“建立林业基金制度,国家建立森林生态补偿基金。第
5、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地规定 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但如何操作没有详细的实施细那么。 外,我国环境爱护法没有对此供应法律保障,导致各地出台的管理方法在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等方面存在不一样现象。二是理论界对生态效益补偿相识模糊,对外国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开呈现状尚缺乏全面探讨;对国内生态效益补偿的详细做法缺乏足够的理论关注。因此,从理论上说明生态效益补偿的内涵,分析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关系的特征,并针对我国目前生态效益补偿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措施,将对构建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供应参考。 理论探讨是对前人探讨成果的批判与继承上不断完善的,生态效益补偿的探讨也不例外。由于生态效益补偿是个比拟
6、新的课题,国外目前的论述不是许多。国内有一些学者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究和探讨。总的来说,从环境经济学角度探讨的较多,且探讨的重点集中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计量评价和计量模型,森林生态效益的交互作用及叠加效应,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依据、补偿标准、补偿范围、补偿方法以及基金管理方法等方面。对生态效益补偿从环境法角度探讨的文章有?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化设计?、?论我国森林法上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及其开呈现状和问题?等,探讨这方面问题的学术专著目前还没有出现。这些理论探讨启发了作者的思维,为本文的写作供应了根底。但对很多问题作者有不同的看法。 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含义的界定
7、是绽开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探讨的逻辑起点,但其定义尚未统一。不同学科的学者囿于自身探讨领域,对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解侧重点各有差异。生态学多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动身,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的自我复原或人为修复,常用“自然生态补偿。而经济学那么多从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动身,强调的是本钱与收益的均衡,主要以庇古税理论或科斯定理来定义生态补偿。生态学和经济学上的生态效益补偿理论为法学上生态效益补偿含义的界定供应了理论根底,但法学上的生态效益补偿应从公允和正义、权利和义务的角度来定义。作者认为,生态效益补偿是指为了实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持续供应和社会公允,国家对导致生态功能减损的自然资源开发或利用者收费税以及对为改
8、善、维持或增加生态功能为目的而作出特殊牺牲者赐予经济和非经济形式的补偿。该定义指出了生态补效益偿的目的、主体、依据、形式和阶段。对于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关系的客体,我们认为,它既不是生态效益,也不是自然资源或环境,而是生态效益补偿行为结果。在“抑损性生态补偿中,国家享有要求自然资源的合法开发利用者缴纳生态补偿费的行为结果,同时自然资源的合法开发利用者也有应当作出缴纳行为的结果;在增益性生态补偿中,生态调整性功能的有意供应者、特殊牺牲者也有要求国家作出补偿的行为结果,国家亦应有向其作出补偿的行为结果。只有当补偿行为完成并产生肯定的结果,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义务才得以表达和实现。在生态效益补偿
9、的探讨中,关于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根底或理论依据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劳动价值理论,二是外部性理论。但我们认为,这只解决了生态效益补偿的经济学根底,是不全面的。笔者认为,应从生态学、经济学、法学角度找寻其理论依据。生态效益补偿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协调,也是一种冲突协调。“利益协调可以通过经济途径、观念途径、制度途径等多条途径予以实现。与利益协调的经济协调和观念协调不同,利益冲突的制度协调是指针对利益关系干脆进行协调,是通过对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重新定位和对人的利益行为范围的限制来实现利益协调的。从人类社会利益协调的历史来看,利益冲突的利益协调通常是以国家协调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利益协调是国家的重
10、要职能。在对社会利益冲突的制度协调中,法律制度是其中核心的内容之一。通过法律机制的协调,可以有效降低政策协调、经济协调和观念协调的主观随意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利益制度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孔凡斌, 魏华. 森林生态爱护与效益补偿法律机制探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18(5):112118页 强调法律制度在生态效益补偿中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对于整个生态爱护和建设的可持续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生态补偿规定大多是政策层面的,而且政出多门,未形成完整统一的向社会公布的政策文件,这给生态效益补偿活动的绽开带来诸多障碍和限制。实践证明有必要刚好将其上升为法律标准,“补偿政策法律化使补偿制
11、度名副其实地成为使受损权益得到复原和弥补的一种法律手段和法律制度。针对我国目前法律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作者认为应当从环境爱护法结构和内容上下功夫。最终,还须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探讨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定位于环境爱护法的根本制度范畴的。当前有关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没有将其置于环境爱护法的框架下进行。例如?退耕还林条例?第6条规定:国务院西部开发工作机构负责退耕还林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有关部门探讨制定退耕还林有关政策、方法,组织和协调退耕还林总体规划的落实;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退耕还林总体规划、年度方案,主管全国退耕还林的实施工作,负责退耕还林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国务院开展方
12、案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退耕还林总体规划的审核、方案的汇总、基建年度方案的编制和综合平衡;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负责退耕还林中心财政补助资金的支配和监督管理;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已垦草场的退耕还草以及自然草场的复原和建设有关规划、方案的编制,以及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等相关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国务院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粮源的协调和调剂工作。没有环境爱护主管部门的负责和参加。有关环境爱护和资源管理方面的收费特别混乱,方案、经贸、财政等经济开展部门和国土、林业等资源管理部门对生态效益补偿都有管辖权,以部门内部的利益为中心,各部门之间的
13、政策、程序和方法各不相同,没有标准和协调,各行其是,使环境爱护主管部门的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造成环境管理低效、乏力。本文的观点是: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实施应当在环境爱护主管部门统一指导、监督和协调下,相关各部门依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生态效益补偿规划,报环境爱护主管部门批准和备案,作为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申请、拨付或合约的依据;接受环境爱护主管部门对生态效益补偿成果的评估和验收。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和环境爱护管理体制改革是同时并进的过程。 1 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相关概念分析 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建立在环境经济学、生态学、环境法学等理论根底之上的一种合理的制度模式。在探讨这些理论根底之前,有必要对生态效
14、益补偿制度涉及的根本概念的含义作分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提出虽然已有十多年,人们对它的探讨也从未停止,要求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的群众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实施却举步为艰,面临很多困难。究其缘由,我们认为,是因为人们对什么是生态效益补偿好像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权威的说明。换言之,我们对生态效益补偿的真正涵义这一根本问题还没有统一的相识。法律事物和法律现象的涵义或概念是整个法律大厦的根底,“假如我们试图完全否弃概念,那么整个法律大厦就会化为灰烬。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高校出版社,2001.486页 某一详细法律事物的确切涵义对于其实
15、施的作用同样是根底性的。对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相识,必定导致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的性质、目的、范围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正确相识生态效益补偿的涵义是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制度的其它有关环节。 11 生态效益的界定 生态效益原本是一个生态学上的概念,而且随着生态科学的开展,这一概念在不同的侧重点和语境条件下,出现了不同的概念表述,在内涵上有交叉但又有些许差异 在林业科学和生态经济领域,有关生态效益的经济评估以及生态补偿的大量文献中,出现了多种概念,例如生态系统效劳Ecosystem service或 Eco-service 、环境效益Environm
16、ental benefit、环境效劳Environmental service 、生态价值Eco-Value 、环境价值(Environmental Value )等。根据现代生态科学界的通说,生态效益是指“生态系统及其影响所及范围内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全部效用。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效用。 生态系统由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构成,所以生态效益包括生命系统能供应的效益,和与其相适应的非生命系统在进行各种生态生理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高于或大于其组成局部之和的整体效益。张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讨博士论文,中国林业科学学院,2003年。假如生态系统产生的全部效用都属于生态效益,是否经济效用也包括在内呢?这样定义
17、,有范围太广之嫌。本人认为,生态效益补偿中的生态效益是指环境系统中自然资源所表达的调整性生态功能对人类社会的效用。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自然资源的特点和我国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历史演进进行分析。自然资源是一个来自经济学的传统概念。它是从经济活动的生产要素或生产资料角度加以理解和界定的。一般认为,能够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供应原料和材料的物质被称为“资源,而自然界能供应的干脆应用于生产或生活的那些自然物质被称为“自然资源。但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现代的理解那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动身,从生命支持系统角度加以理解,自然资源事实上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自然生态系统。所以,大英百科全书对自然资源的定义是:人类可
18、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形成这些成分的源泉的环境功能。自然资源的价值也由传统的狭义的经济价值,拓展为经济价值和其他价值 李爱年.自然资源爱护法初论.湖南师范高校出版社,1999.24-25页 。众所周知,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底,它能为人类供应多种效劳或多种功能。正如有学者提到的:“自然资源环境系统 笔者始终不同意把环境与资源并列放在一起。不行否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硕士点、博士点设置中称“环境与资源爱护法学,把环境与资源并列。不管其用意是否为了突出对资源的爱护,专从文字角度来看,这是不必要的重复。很明显,这里所称“资源,特指环境中的自然资源,而不包括人力资源等社会资源,而自然资源是
19、一种环境要素,环境中假如抽掉自然资源就变成了一个空洞的抽象概念,环境天经地义地包括资源,将两个包含关系的概念并列组成一个新的概念,逻辑上是不科学的。能够为经济系统供应四种效劳。首先,从传统的资源经济学观点来看,资源环境系统是经济系统中原材料输入的来源,如燃料、木材、矿石、水和鱼等。其次,资源环境系统中的一些成分为维持生命系统供应了必要的效劳,包括可供呼吸的空气以及赖以生存的气候条件。再次,资源环境系统为人类供应了丰富多彩的舒适性效劳,包括消遣时机、野生生物观赏、美学所带来的愉悦感以及其他一些于环境运用没有干脆联系的效劳有时称之为非运用价值或存在价值。最终资源环境系统还能够分解、转移、容纳经济活
20、动的副产品,即所生产的残留物Kneese Ayres and Arge,1970;Freeman Haveman and kneese,1973。 美 A迈里克 弗里曼 ( A Myrick Freeman). 曾贤刚译.生态效劳功能.北京: 中国人民高校出版社 2002:5页 可见,这四种效劳表达了环境系统的效劳功能的多样性,也确定了环境资源系统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多元价值。经济价值,即环境资源的物质属性具有的价值,如森林供应的木材能修盖房屋、建筑道路、打制家具、烹食取暖等。砍伐森林使其经济价值得以实现。 生态价值,即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价值 如森林能蓄养水份。降雨季节,树木覆盖
21、的土地能吸纳水份,而荒山秃岭只能任凭雨水流泻。据联合国探讨报告,但凡植树造林的地区只有总雨水量的1%至3%泄入河流,但是林木被砍伐的地区,那么有97%到99%的雨水排入河流。另外,森林还能防风固沙、调整气候、供应氧气、杀灭细菌。每片森林都维系着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良性循环。假如大量砍伐森林,就会使森林的生态功能丢失,引起生态系统失调,导致水土流失,河流、湖泊泥沙沉积,旱涝灾难发生。科学证明,森林的生态效益至少是其经济效益的7倍以上。日本专家测算,森林木材生产的效益同森林产生的生态效益的比例,大致为1:61:20。中国国家林业探讨部门供应的资料那么说,假如把森林修养水源的意义定个价的话,那么,我
22、国目前森林的年水源修养量3473亿吨,相当于我国现有水库总库容的70%,平均每公顷森林水源修养价值1890元,全国每年总计约2527亿元;森林爱护土壤作用相当于每年创建价值2691亿元;森林固定二氧化碳3.34亿吨,价值913亿元,供应的氧为2.46亿吨,价值为929.5亿元,两者合计超过1842亿元。可见,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是高于它对人类的其他价值,生态价值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最高价值。生态价值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最高价值不但应成为我们的一种价值信念,而且是一种不变的科学事实。生态价值的存在是人类存在并开展一切活动当然包括经济活动的前提,自然界生态价值的丢失也就意味着人类根本的存在条件的丢失。
23、生态价值的丢失不行逆。我们应牢记,生态的和谐是人类的最根本的福利,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不要破坏了生态的和谐。我们不能为了经济效益才去关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必需听从、效劳于生态效益,提倡工、农业的生态化和城乡建设的生态化。缺憾的是,长期以来,我国为爱护森林资源的舆论宣扬和立法偏重于经济价值,对生态价值考虑较少,导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与森林覆盖率高达66。8%的日本相比,差之甚远。 。生态价值在这里表达为环境系统中的生态资源 人们常把具有生态价值的自然资源称为生态资源。所具有的载体性功能、调整性功能等生态功能。前者如大气、水、土地等这类非生命性非可耗竭资源所具有的纳污容量和自净实力。后
24、者如林草植被等生命性非可耗竭资源所具有的修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削减病虫灾难的作用等;湖泊湿地等非生命性非可耗竭资源的调蓄洪水、调整气候的作用等。社会价值那么表现为自然景光、自然遗产、珍稀物种等所具有的科学探讨价值及供应休闲消遣效劳等来满意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文化的价值。 对资源环境系统的补偿是针对资源环境系统所具有的不同功能或价值,设计不同的补偿制度来实现的。目前,对资源环境系统能供应原材料而具有经济价值的补偿,我们设计了资源费制度和资源补偿费制度。对资源环境系统中的大气、水、土地等非生命性非可耗竭资源的纳污容量和自净实力等载体性资源,我们已设计了排污收费制度和产品收费制度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效益 补偿 制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