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





《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一、基本规定(一)查勘1、房屋修缮前应进行现状查勘,对需修缮的部位、工程、数量等作详细的 查勘记录。2、查勘应符合现行修缮工程查勘与设计规程(JGJ117)的要求。(二)设计1、修缮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城市规划、消防、环保、节能、防雷、抗震和 防虫害等国家规范、标准和本市的有关规定。2、修缮工程设计必须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平安和主要使用功能。当涉及增加 荷载时,必须由原结构设计单位或有资质的鉴定单位出具结构平安性鉴定意见。当承重结构需要改动或加固时,必须由原结构设计单位或有相应资质等级的 设计单位出具结构改造设计图或加固设计图。3、修缮工程设计应与施工密切配合。设计深度应满足
2、施工要求。(三)材料1、修缮工程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规范、 标准及本市的规定。严禁使用国家和本市明令淘汰的材料。2、修缮工程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的规定。3、修缮工程所用材料应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建筑材料和建筑装饰装修材料 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规定,并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规定的工程抽样复验。4、所有材料进场时应对品种、规格、外观和尺寸进行验收。材料包装应完 好,应有产品合格证书、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的检测报
3、告,进口产品应按规定 进行商品检验。5、进场后需要进行复验的材料种类及工程应符合本方案各章的规定。当合同另有约定时应按合同执行。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等的规定。3、在受力钢筋上施焊前应采取卸荷或支顶措施,并应逐根分区段、分层焊 接。4、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连接方式必须符合 设计要求。5、钢筋应平直、无损伤,外表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除 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不得按原规格标准使用。6、钢筋焊接、绑扎接头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焊接接头外表无烧 伤、无裂纹,焊接和
4、绑扎的网筋骨架和钢筋网片应牢固,不松动、不变形,垫块 符合要求。(四)混凝土工程1、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新增构件和部件与原结构 连接可靠,新增截面与原截面粘接牢固,形成整体共同工作。2、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时,应防止对未加固局部以及相关的结构、构件和 地基基础造成不利的影响。3、混凝土所用水泥、外加剂、粗细骨料、掺合料等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 求和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4、新旧混凝土结合时,基层混凝土存在的空鼓、酥松、裂缝等缺陷应剔凿 清理至密实部位。浇注混凝土前,基层混凝土外表应用水冲洗干净,并涂刷水泥 浆等界面剂。5、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
5、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204)的要求。6、原构件外表凿毛或剔凿沟槽应符合设计要求,凿毛深度不宜小于5mm, 凿毛率不宜小于80%,沟槽深度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箍筋间距或200mm。 (五)喷射混凝土工程1、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验喷射混凝土强度的试 件,应在喷射现场随机制取。2、喷射混凝土厚度应符合加固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值为+8mm、-5mm。孔 洞填充密实,新老混凝土结合牢固,外表光滑平整,无空鼓、裂缝等。3、分层喷射混凝土,前后两层喷射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混凝土的终凝时间。 前层混凝土外表的污染,应清理干净。(六)结构后锚固工程1
6、、采用化学植筋锚固的混凝土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2、锚栓的材质应为极限抗拉强度不低于300MPa的碳素钢、不锈钢或合金 钢;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JGJ160)、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的相关规定。3、锚固胶的性能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GB50367)和混 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的有关规定。锚固胶的填料应在工厂制胶 时添加,严禁在施工现场掺入。4、锚栓锚固区基材外表应坚实平整,不应有起砂、起壳、蜂窝、麻面、油 污等影响锚固承载力的现象。5、化学植筋的焊接应采取有效降温措施,离开基面的钢筋预留长度不
7、应小 于20d,且不小于200mm。(七)外包型钢工程1、采用建筑结构胶灌浆法进行外包型钢加固时,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 应高于60,相对湿度不大于70%o2、外包型钢加固用的各种型钢、焊接材料、连接螺栓应分别符合现行碳 素结构钢(GB/T700)和低合金高强结构钢(GB/T1591)、碳钢焊条(GB5117) 和低合金焊条(GB5118)等的规定。3、乳胶、建筑结构胶的质量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GB50367)的有关规定。4、混凝土结合面不应存在风化酥松层、碳化锈裂层及严重油污层,梁柱构 件四角应打磨成半径27mm的小圆角。5、建筑结构
8、胶灌浆包钢应密实、无空鼓。6、采用乳胶水泥包钢焊接时应分段交错进行,整个焊接应在胶浆初凝前完 成。7、外包型钢加固的型式、构造及连接和锚固,应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的规定。8、外包型钢外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护处理。9、粘钢加固的构件长期使用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相对湿度不大于70%o10、胶结剂完全固化后,应通过钢板外边缘溢胶的色泽、硬化程度和小锤轻 敲法检查钢板粘贴的密实程度。如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少于90%,非锚固区粘结 面积少于70%,那么此粘结件无效,应剥下重新粘结。11、粘贴钢板前,应按照施工技术方案对被加固构件适量进行卸荷。使用千 斤顶卸荷时,顶升吨位以顶面不出现裂缝为准。12、钢板外露
9、的外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防火处理。(A)粘贴纤维复合材工程1、采用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的混凝土结构,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 60o2、纤维复合材宜与其配套树脂类胶粘剂共同使用,其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 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GB50367)的有关规定。3、被加固构件的外表不应存在风化酥松层、碳化锈裂层及严重油污层,梁 柱构件四角应打磨成半径220mm的小圆角。4、纤维复合材粘结完成后,其施工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1)实际粘贴面积不应少于设计面积,位置偏差不应大于10mm。(2)与混凝土之间粘接牢固,无空鼓、翘边等现象。(3)总有效粘结面积不应低于95%。(4)当空鼓面积不
10、大于10000mm2时,可采用针管注胶方法进行修补。当 空鼓面积大于10000mm2时,应将空鼓部位的纤维复合材切除,重新搭接上等量 的纤维复合材,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5、现场拉拔检验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并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 范(GB50367)规定。6、进行混凝土外表处理和粘贴纤维复合材前,应按加固设计部位放线定位。 (九)外加预应力加固工程1、外加预应力加固的结构,其长期使用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2、预应力拉杆、撑杆、缀板、钢绞线、焊接材料及各种紧固、锚固件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低合金高强结构钢 (GB/T1591)、钢结构设计规范(G
11、B50017)、碳钢焊条(GB5117)、低合金焊条(GB5118)等的规定。3、预应力张拉前,传力处细石混凝土或高标号水泥砂浆的强度应符合设计 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4、预应力拉杆、撑杆及各种紧固件、锚固件,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表 面应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5、预应力拉杆、撑杆、缀板以及各种紧固、锚固件等防火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设计规定(GB50016)规定。四、屋面工程(一)屋面找平层1、屋面找平层的材料质量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2、找平层的厚度和技术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 范(GB50207)的规定。3、屋面(
12、含天沟、檐沟)找平层的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和基层的转角处,均应做成圆弧形,且整 齐平顺。5、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应平整、压光,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 现象;沥青砂浆找平层不得有拌合不匀、蜂窝现象。6、找平层分格缝的位置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纵横分格缝的最大间距为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层不宜大于6m,沥青砂浆找平层不宜大于4mo7、找平层外表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5mm。(二)屋面保温层1、本节适用于松散、板状材料或整表达浇(喷)保温层工程施工质量验收。2、保温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堆积密度或表观密度、导热系数以及板 材的强度、吸水率等)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
13、品标准和设计要求。3、保温层的含水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中封闭式保温层采用有机胶结材料时,保温层的含水率不得超过5%;采用无机胶结材料时,保温层的含水率不得超过20% o4、保温层的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1)松散保温材料:分层铺设,压实适当,外表平整,找坡正确。(2)板状保温材料:紧贴(靠)基层,铺平垫稳,拼缝严密,找坡正确。(3)整表达浇保温层:拌合均匀,分层铺设,压实适当,外表平整,找坡 正确。5、保温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要求:(1)松散保温材料和整表达浇保温层为+10%, -5%;(2)板状保温材料为+5%,且不得大于4mm。6、当倒置式屋面保护层采用卵石铺压时,卵石应分布均匀,卵石
14、的质(重) 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三)平瓦屋面1、本节适用于传统的黏土机制平瓦和混凝土平瓦等平瓦屋面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2、平瓦及其脊瓦的品种、规格、等级、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3、新瓦与原平瓦的接槎应顺槎。平瓦屋面的构造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并 符合以下规定:(1)脊瓦在两坡面瓦上的搭盖宽度,每边不小于40mm。(2)瓦伸入天沟、檐沟的长度为5070mm。(3)天沟、檐沟的防水层伸入瓦内宽度不小于150mm。(4)瓦头挑出封檐板的长度为5070mm。(5)突出屋面的墙或烟囱的侧面瓦伸入泛水宽度不小于50mmo4、平瓦应铺置牢固。5、平瓦屋面不得渗漏。6、挂瓦条应分档均匀,铺钉平整、牢固;瓦面平整
15、,行列整齐,搭接紧密, 檐口平直。7、脊瓦应搭盖正确,间距均匀,封固严密;屋脊和斜脊应顺直,无起伏现 象。8、泛水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顺直整齐,结合严密,无渗漏。(四)金属板材屋面1、金属板材与辅助材料的规格和质量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2、金属板材的连接和密封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渗漏现象。3、压型钢板屋面固定所采用的镀锌螺栓(螺钉)应带防水垫圈,固定点应 设在波峰上。螺栓(螺钉)外露的局部涂抹的密封材料应密实、均匀。4、压型板的横向搭接不小于一个波,纵向搭接不小于200mm;压型板挑出 墙面的长度不小于200mm;压型板伸入檐沟内的长度不小于150mm;压型板与 泛水的搭接宽度不小于200
16、mm。5、金属板材屋面应安装平整,固定方法正确,密封完整;排水坡度应符合 设计要求。6、金属板材屋面的檐口线、泛水段应顺直,无起伏现象。(五)种植屋面1、种植屋面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产 品标准。2、种植屋面挡墙泄水孔的留设、孔内疏水粗细骨料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并不得堵塞。3、种植屋面防水层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渗漏现象。4、种植屋面宜有1 %3%的坡度。5、种植介质应与原覆盖介质厚度、质(重)量一致,植被应按原有植物种 类恢复。五、防水工程()卷材防水屋面1、卷材防水层所用卷材及其配套材料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 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所选用的基层处
17、理剂、接缝胶粘剂、密封材料等配套材料 应与铺贴的卷材的性能相容。2、卷材铺贴方向、搭接宽度、固定密封措施和防水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和现行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规定。3、卷材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4、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固定牢固、密封严密、排水畅通,无翘边、空鼓、褶皱。5、修补的新旧卷材接槎顺茬吻合,外表平整,固定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6、铺设防水卷材的基层应平整、坚实、干净、干燥。7、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焊)结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皱折、翘边 和鼓泡等缺陷;防水层的收头应与基层粘结并固定牢
18、固,缝口封严,不得翘边。8、卷材防水层上的撒布材料或浅色涂料保护层应铺撒或涂刷均匀,粘结牢 固;水泥砂浆、块材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卷材防水层间应设置隔离层;刚性保 护层的分格缝留置应符合设计要求。9、卷材的铺贴方向应正确,卷材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为-10mm。10、铺设防水卷材保护层应与原屋面保护层一致。覆盖均匀、粘结牢固。(二)涂膜防水屋面1、防水涂料和胎体增强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2、涂膜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3、新做防水层与原有防水层搭接宽度不少于100mm,防水涂料与附加层、 基层结合牢固,密封严密。4、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 应符合设计要求
19、。5、涂膜防水层基层应干燥、干净、平整无杂质,符合设计要求。6、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 80% o7、涂膜防水层与基层应粘结牢固,外表平整,涂刷均匀,无流淌、皱折、 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8、涂膜防水层上的撒布材料或浅色涂料保护层应铺撒或涂刷均匀,粘结牢 固;水泥砂浆、块材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涂膜防水层间应设置隔离层;刚性保 护层的分格缝留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三)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1、细石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剂及配合比和密封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2、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3、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在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
20、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4、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与立墙及突出屋面结构等交接处的柔性密封构造符合 设计要求。5、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应外表平整、压实抹光,不得有裂缝、起壳、起砂等 缺陷。6、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厚度和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7、细石混凝土分格缝的位置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8、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外表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5mm。9、密封材料的嵌填应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无气泡、开裂、脱落 等缺陷。10、嵌填的密封材料外表应平滑,缝边应顺直,无凹凸不平现象。11、密封防水接缝宽度的允许偏差为+10,接缝深度为宽度的0.50.7倍。(四)墙体堵漏工程1、堵漏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
21、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2、墙体渗漏部位止水构造符合设计要求。3、堵漏材料的嵌填应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无气泡、开裂、脱落 等缺陷。4、墙体不得渗漏。5、嵌填的堵漏材料外表应平滑,缝边应顺直,无凹凸不平现象。6、墙面堵漏处面层应与原墙面协调。(五)墙面防水层工程1、防水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2、防水层构造、防水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防水层与基层粘结牢固,无起泡,无渗漏现象。4、墙面基层应外表平整、坚实、干净、干燥,无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 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5、防水层外表平整,无皱折、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6、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
22、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 80% o(六)楼地面防水工程1、楼地面防水工程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 求。2、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应设置防水隔离层。楼层结构应采用现 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楼板四周除门洞 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20mm;其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预 留孔洞位置应准确,严禁乱凿洞。3、水泥类防水层的防水剂掺量、防水性能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4、楼地面防水层严禁渗漏,坡向应正确、排水通畅,不得积水。5、楼地面防水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6、防水层与其下一层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防水涂层应平整、均
23、匀,无 脱皮、起壳、裂缝、鼓泡等缺陷。(七)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3、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 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渗漏现象。4、防水混凝土结构外表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 位置应正确。5、防水混凝土结构外表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6、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允许偏差为+15mm、-1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 度允许偏差为+10mm。(A)地下水泥砂浆防水层工程1、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2、基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房屋 修缮 工程施工 质量 验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