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问题是如何构建的_基于政策发生学的视角.pdf
《教育政策问题是如何构建的_基于政策发生学的视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政策问题是如何构建的_基于政策发生学的视角.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63- 视点3 17教育发展研究 )650091授 ( 昆明教院副等教育研究高大学云南/?邓凡 教育政策问题;政策发生学;教育政策议程关键词: 题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博弈、使公众持续关注教育问题以及提升教育问题的解决能力。 策发生学的视野构建教育政策问题,需要对教育问题的 “ 公共性”进一步提炼、明确教育问题的因果关系、使教育问 角,它聚焦于教育政策问题的形成过程,以及从个人教育需求走向教育政策问题过程中社会公共价值的提炼。 从政 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从而使决策者在决策中常常犯 “ 第三类错误”。 政策发生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视 理性”视野下的教育政策问题研究缺乏对教育政策问题的回溯
2、性研究,没有考虑教育政策-传统 “ 科学摘要: 基于政策发生学的视角 教育政策问题是如何构建的 种, 这怀和现实关方位思考教育政策问题建构的全 和实践上都缺乏对论现实是,我们在理然而图。想蓝 大的教育理伟一个看似又, 构建了一个调用策资源 行教育政策问题构建和教育政进地随意,维护本的 政治资身或对自利益教育身, 大多出于对自手段策 理性”决-的 “ 科学简单化、标准化于热衷者们纷纷 入, 教育政策决策深的影响对公共行政领域思想理 伴随企业管此,如样同。在教育实践领域津有问鲜却 力, 但对教育政策问题的发生逻辑努多诸等做了估 评效绩划、教育政策执行和教育政策规析、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政
3、策过程、教育政策分内容策 对教育政范式)离出公共政策研究的逃没有至今也 上际实范式(领域的学者纷纷模仿公共政策的研究 一的教育政策似乎迎来了学科发展上的春天, 教育 韦尔创建 “ 政策科学”后,作为公共政策研究领域之 并有可能把人类带上一条 “ 通往奴役之路”。 自拉斯 类教育状况的教育计划、项目和政策都会面临失败, 为什么很多看似精巧、 理性并且有试图改善人 脚”的尴尬境地。 制定出来的教育政策就可能走入 “ 头痛医头、脚痛医 定或执行过程中就缺乏相应的政策资源支持, 这样 在做教育决策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在教育政策制 重大的教育问题中发现其背后动因的关键变量时, 于教育政策问题的时候,
4、当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从 问题。因此,当教育决策者们把所有的教育问题等同 是教育问题, 且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是教育政策 的逻辑告诉我们, 并非所有个人的教育需求偏好都 题。 但政策发生学的基本常识和教育政策问题建构 教育需求就一定是对的, 就是需要去解决的教育问 数人的教育需求, 或者有时错误地认为大多数人的 策。 他们总是以少数 “ 精英”的教育需求代替最大多 的问题, 并制定出相应的能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政 面分析目前的教育、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及其存在 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就能全-敏锐观察和 “ 科学 境呢?因为教育政策决策者们总是觉得,依靠自己的 过程中面临教育政策失真或教育政策执行偏离
5、的困 的教育政策却缺乏有效的执行性或在教育政策执行 在教育实践中, 为什么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很好 DOI:10.14121/ki.1008-3855.2017.03.015 长期的忽视并不利于整个教育政策学科体系的完善 和实际教育政策的制定, 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教育政 策问题的发生逻辑和如何构建。 一、传统 “ 科学 - 理性”视角下的教育政策问题 自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把人们的思想解放以 后,伴随工业革命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知识获 得以及积累的速度明显加快。在科技革命的影响下, 人类的思想领域也纷纷戴上 “ 科学”的帽子,那些不 跟 “ 科学”搭上边似乎都是不科学的,无论是在实践 领域还是理
6、论研究上,纷纷要求要有 “ 科学理念”和 “ 理性思维”。 无论是在私人部门管理还是公共决策 设计上,都对科学 - 理性、技术 - 效率等的追求狂 热不止,旨在通过概念抽象、模型描述等所谓实证研 究和经验观察这些 “ 科学化”、 “ 技术化”的手段来把 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化和标准化, 以便于控制和管 理。这样, “ 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似乎所有的问题都 可以通过科学化、技术化的路径加以解决,为了科学 的理由,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都得为之让路。 与 之相应, 掌握了科学技术的人群也就成了社会治理 精英,把持了社会治理的几乎全部权力”。 1 在公共管理领域,伴随伍德罗 威尔逊 行政之 研究一文
7、的发表,行政开始从政治中 “ 解放”出来, 然而他认为行政的目标“ 在于政府适当的或成功的 干什么; 怎样才能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完成这些工 作”。 2在政治与行政二分的背景下,公共管理的工 作更加专注于科学、技术和效率。 而随着 20 世纪 20 年代科学管理主义 “ 科学化、标准化、定量化”理念的 影响, 公共部门的问题建构和问题解决能力大幅提 升,使人们更加相信 “ 科学”的强大力量。 到 20 世纪 50 年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拉斯韦尔试图将公共政 策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从政治和行政中分离出来, 他把政策科学定位于“ 以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备选 方案为焦点, 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的
8、 学问”。 3所以,在早期的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中,公 共问题的界定和解决都在是科学化的主旋律下进行 的,研究者们都必须遵循科学、理性、有用、效率等基 本理念来建构政策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 由于受西方政策科学及教育 政策学科发展的影响, 我国也开始逐步重视教育政 策的研究,一开始比较热衷于对国外政策的研究 ( 现 在亦是如此), 后来比较关注对教育经济方面的政 策。 到 20 世纪末,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论研究迅 速升温,学者们试图构建本土的教育政策理论体系, 诸如袁振国教授主编的 教育政策学和孙绵涛教授 主编的 教育政策学,两本著作在把握教育政策学 基本概念与框架的基础上, 尝试构
9、建教育政策学的 理论体系。虽然两本专著影响深远,但在对具体的教 育政策问题上依然没能逃脱西方政策科学的影响, 深深打上了 “ 科学 - 理性”、 “ 技术 - 效率”的烙印, 在对教育政策问题的理解上带有不同形式的理性主 义色彩。 比如, “ 教育政策问题是教育决策部门认为 有责任、有必要加以解决的一种教育问题”。 4 “ 教育 政策问题确认过程要经历五个阶段: 特定教育客观 情境的觉察、教育问题或价值诉求的描述、教育问题 或价值诉求的实质分析、 教育问题或价值诉求的政 策可行性分析、教育政策问题的界定与表达”。 5这些 情景的觉察、教育诉求的描述、可行性分析等手段无 不体现着科学理性思维下的
10、线性技术逻辑。 对应在 实践中, 就要求教育政策决策者们必须考虑到“ 精 确、迅速、明晰、档案知识、连续性、酌处权、统一性、 严格的从属关系、减少摩擦、降低成本等”,6否则就 达不到管理上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运 筹学、博弈论等的兴盛繁荣,无论是教育政策理论研 究者还是政策实践者都把教育政策问题的“ 科学 理性”理念发挥到了极致,他们运用数理统计、民意 调查、概率预测、线性回归等方法,使教育政策问题 的描述更加科学化、理性化、标准化。在此背景下,也 开发了许多有关教育政策问题决策与分析的工具和 模型,如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混合扫面法等,而日益 忽视了公共教育政策问题中的公平、正义、尊
11、严等人 类最基本的社会价值。 当然,这种 “ 科学 - 理性”思路下的教育政策问 题建构一方面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需 求,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工业社会 “ 管理”理念下对教 育 “ 控制”的需求。何况,有时我国的教育政策并不全 是 “ 科学 - 理性”思路下的结果,还有决策者满腔热 血发表意见、讲话后的结果。但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 进程的推进, 教育政策作为现代文明社会治理的基 本工具之一, 其本身也承担着“ 社会价值权威性分 配”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超越 “ 科学 - 理性” 思维的局限, 重新找寻教育政策问题构建应有的规 教育政策问题是如何构建的基于政策发生学的视角 64- 范价值,
12、厘清教育政策问题形成的脉络与发生机理, 这样才能在教育决策过程中避免“ 第三类错误” ( 即 当应该正确阐述一个问题时, 却对问题的实质或规 范做出了错误的阐述)的发生。 7 二、政策发生学视野下的教育政策问题分析 教育政策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传统 “ 科学 理性”视野的观点普遍认为,教育政策问题来源于教 育问题, 其形成过程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 “ 公共问 题是怎样引起决策者的注意的; 解决特定问题的政 策建议是怎样形成的; 某一建议是如何从相互匹敌 的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中被选中的。 ”8这样的观点 看起来合情合理且又合乎逻辑,似乎无懈可击,但却 少了对教育政策问题的回溯性研究, 没有考虑
13、教育 政策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使决策者在决策中常 常犯了 “ 第三类错误”。 而政策发生学为我们提供了 一个新的思路和视角, 它聚焦于教育政策问题是如 何形成的, 以及从个人的教育需求走向教育政策问 题过程中社会公共价值的提炼。 在政策发生学的视 野下, 我们应顺应教育政策问题发生和建构的基本 逻辑,以个人教育需求为起点,研究教育政策问题形 成的脉络和发生机理, 这就是教育政策问题来源于 教育问题,而教育问题源于个人的教育需求。 ( 一)个人教育需求偏好是教育政策问题构建的 逻辑起点 每个人的需求千差万别。对于教育同样如此,有 人求之于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有人求之于优质的教 育质量,还有人
14、求之于良好的教育资源,等等不一而 足。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是由人们背后的经济地 位、社会状况、价值信仰等不同而决定的。 尽管人们 的需求偏好不同, 但并不表示这些需求偏好永远都 具有差异性, 当某种差异性需求偏好随着规模的增 加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时, 这些差异性需求 偏好也逐渐会趋于一致。如 “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异 地入学”这一需求,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 义务教育就进入学的规定, 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 异地入学的机会受到限制, 从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到 上个世纪末,我国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但当时进 城务工人员子女几乎不存在有异地入学的需求,或 者说很少有这种教育需求, 因为这
15、些进城务工人员 并不带子女入城,但到本世纪初,伴随我国社会经济 的发展以及城乡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 大批的农村 务工人员举家涌向城市,与此相应,其女子在异地入 学的教育需求也随进城务工人员规模的不断增多而 不断增强。当然,这种个人差异性的教育需求偏好一 开始都是低层次的,对教育政策决策并不产生影响。 但当这种差异性的个人教育需求随着规模的扩大就 变成了相似性的个人需求偏好, 这时也就逐渐形成 了 “ 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 “ 问题”? 一个简单的逻辑思路就 是,当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问题,当然 这个问题是一个需要去解决的真问题。 如“ 在家上 学”,是因为现今学校教育不能满足部分人
16、对教育的 更高需求而选择的一种教育方式, 也是由开始单个 或少数几个家庭的教育需求偏好变成部分家庭的教 育需求偏好。 一开始,单个或少数几个家庭的 “ 在家 上学”需求可以看成是差异性的个人教育需求,而后 相当一部分家庭的 “ 在家上学”需求就变成相似性的 教育需求。 这种差异性个人教育需求偏好走向相似 性教育个人需求偏好是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第一 次遭遇,也是公共教育政策问题构建的逻辑起点。 ( 二)教育问题是教育政策问题构建的基础 众所周知, 教育政策问题来源于教育问题,而 教育问题又源于个人的教育需求。但从教育需求到 教育问题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那么简单,从一开始 的差异性教育需求到教育问
17、题的形成是一个非常 复杂的过程。 表面上有,当差异性个人教育需求走 向相似性教育需求的时候, 教育问题似乎就产生 了。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从差异性个人教育需求走 向相似性教育需求,这时候的 “ 问题”并非一定是教 育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 “ 现代社会在形式上起源 于传统社会的解体;在本质上起源于劳动和劳动客 观条件之间的分离”,9其本质是人们生产关系之间 的转换和作用。 也就是说,当相似性教育需求得不 到有效解决的时候,人们会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运 动来实现。 由此可以看到,人们不同的相似性教育 需求问题是复杂交织在一起的,如部分群体有异地 高考的相似性需求, 部分群体有择校的相似性需 求,部
18、分群体有高考移民的相似性需求等等,只有 当大量相似性教育需求叠加在一起才构成复杂的 社会性教育问题。 复杂交织的社会性教育问题困扰着各个利益群 教育政策问题是如何构建的基于政策发生学的视角 65- 体, 同时也倒逼着教育政策决策者和政府去思考我 们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 的严重性程度如何、 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如何等 等,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教育问题的凸显 并不像其他社会公共问题爆发的那么迅速和急迫, 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育决策一旦失败,往往会 影响一个国家和社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因此,决策 者们要做的就是从众多复杂交织的社会性教育问题 中筛选出一系列具有共同
19、属性和表征的教育问题, 它们可能具有相似性或同类型的解决办法。同时,这 些教育问题能够引发相当数量的人群对其关注和讨 论,当其初步具有 “ 公共”性的时候,这种由复杂交织 的社会性教育问题走向相似的社会性教育问题就为 教育政策问题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 三)教育政策问题是教育问题的升华 之所以不断强调教育政策问题与教育问题的区 别,是因为教育问题并不完全具有公共问题的属性, 而教育政策问题必然完全是一个公共问题。 很多相 似的社会性教育问题并不能引起公众和政府的关 注,相反,被政府所关注的是那些随着规模效应逐渐 显著、影响不断扩大的相似的社会性教育问题,我们 称之为共同的社会性教育问题。 共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政策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