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1000字.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1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1000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1000字 富兰克林自传包含了人生奋斗与胜利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擅长美的道德真谛。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1 富兰克林自传是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17-1790.4.17)本人对自己前半生(1706-1757)的一些回顾。书的重点当然是富兰克林总结的阅历教训;另一方面,该书也为我们了解十八世纪中前期美国的.面貌供应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书中表现的美国.,大致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深厚的商业氛围,或者说是资本主义氛围。作为资本主义先驱英国的殖民地,美国早在十八世纪初期就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商
2、业制度。与人合伙开一间小小的印刷铺,必需确定各人的股权和产权。开店的资金,既可以来自向他人的借款,也可以来自抵押物业向银行的贷款。假如债务超出了资产,就有被宣告破产的危急,不仅店铺会被关闭,资产被变卖以抵债,还可能背上牢狱之灾。与视商人为寇仇,全力打压商人的中国古代.不同,政府与商人相互依靠。政府的请愿书、选举票、法律书籍,甚至发行的纸币,都要托付印刷商印刷;而商人一旦在政府任职,又会利用职务之便拓展自己的生意。富兰克林在当上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秘书后,“有许多机会与议员们维持联系”,这种关系替他“招揽了印刷选举票、法律、纸币和其他零星的公家生意”;在当上费城邮务代办后,富兰克林借便利的信件来往增
3、加了自己办的报纸的发行数,招徕了更多的广告,大大地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这种商业氛围下催生的重视实利的倾向以及功利主义伦理观。富兰克林8岁时被父亲送到语法学校念书;一年后,由于家庭人口多,负担不起高校求学的费用,同时看到“很多受过高校训练的人日后穷困潦倒”,他父亲又将他送到书算学校,10岁时干脆将儿子接回家关心营业。12岁时,富兰克林显露出写作天赋,写了两首应时故事诗,其中一首还热销镇内外;父亲却称赞富兰克林的诗歌,由于他认为“诗人一般是穷光蛋”。富兰克林有一个伴侣雷夫,喜爱讨论诗,深信自己会因此成名发财;但他的伴侣奥斯朋却劝他经商,靠着勤勉和法规积累资金。富兰克林也赞成写
4、诗只是为了改进散文写作的语言风格,而散文是他“发迹的一种主要手段”。富兰克林认为,不能够由于.提倡或禁止某些行为,就说这些行为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而要看这些行为是否对我们有利。基于这一原则,他认为“没有一样东西能像道德一样使人发财致富”。 二,极其有效的民众自治机制,以及民众对公共事务表现出的极大热忱。书中,费城的很多公共事业都是由民众自己组织的:修建高校、医院、孤儿院、教堂的资金全部来自民众的捐赠;而在组建志愿消防队和反抗法国人与西班牙人的义勇军的过程中,民众更是出钱又出力。难能珍贵的是,这些行为既不是出于盲目的一时冲动,也不是政府或权威威逼利诱的结果。通常状况下,都是先由富兰克林或其他人写
5、文章指动身展某种特定的公共事业的必要性,以及用何种方式进展,人民在经过充分考虑和争论后再作选择。募捐活动结束后,捐款人还会选出理事会管理捐赠的资金,监管工程进度,以及管理完工后建筑的使用。这些举措都有力地保障了公益事业的可持续进展。 三,宗教信仰自由。很多人之所以背井离乡,不远千里地来到美国,就是为了躲避严酷的宗教迫害富兰克林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员。因此,宗教信仰自由自然成了他们的共识。在书里面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宗教:富兰克林从小在长老会的教育下长大,后来改信自然神教;在他接触的人当中,有法国先知派教徒(FrenchProphets),有教友会教友(Quakers),还有弟兄派教友,以及来自德国
6、浸礼会和爱尔兰的教士。他的老东家凯谋,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印刷商,甚至想自创一个新的教派。不同的教派之间即使发生争吵,也仅限于嘴仗和笔战。最能体现宗教信仰自由的要数下面这件事:1739年,爱尔兰的巡回传教士胡飞特牧师来到主要信仰教友会的费城讲道,受到当地牧师的排挤,只能在露天说教。尽管如此,仍旧有来自不同教派的人前去听讲,并提出了建筑新教堂的方案,很短时间内就募集了足够资金并兴建完工。完工后,管理教堂的董事会明文规定,任何宗教的教士要对费城人说教时都可以使用该该教堂,由于教堂的修建不是为了某一教派的便利,而是为了便利全体人民。 四,当时美国各州的政治制度可以说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复本。权力分别
7、把握在总督和州议会手上,两者相互制约;在宾州,前者由业主任命,后者通过选举产生。所谓业主,就是指英国国内一些依据英王特许状享有该州土地的一些大贵族。作为人民代表,议员们认为业主和人民都要交税;但业主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命令他们的代理人总督阻挠议员们提出的征税法案。两者始终在此问题上争吵不下。在富兰克林担当宾州议员期间,前后历经三任总督,最终才在1757年以议会的获胜而告终。 既然书的主角是富兰克林,那么当然不能不提到他。书中,他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受提炼出很多处事为人之道。他在年少时非常爱好争论,以驳倒对方为荣;但他渐渐熟悉到这样做既不能沟通思想,又不能增进感情,因此要用谦逊的口吻表达自己的看法,这
8、样即使双方的争论能够深化,又简单劝说别人。他是多项公益事业的发起人,但在推广自己的方案时,他总是称受某人的托付;假如不这样做,有人就会嫉妒他所获得的名誉而反对方案的实施。在他参选州议会秘书时,他遭到了一个有势力的议员的反对;他没有卑躬屈膝地巴结那个议员,而是请那个议员帮了一个忙,后来他们的友情始终持续到那个议员死为止。因此,“假如一个人帮了你一次忙,那么以后他会比受过你恩惠的人更愿意关心你。” 除了详细的建议和忠告,富兰克林还提出了一个打造完善品德的方案。在他22岁的时候,他想克服自己身上全部缺点。起初他认为,只要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就会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但他渐渐发觉,“习惯会利用一时的疏
9、忽,理智有时又不是癖好的对手”。因此必需戒除坏习惯,培育好习惯。他编制了一个美德培育表,将自己盼望获得的美德都列在上面,每天对比表单检查自己的过失。他认为坏习惯就像花园里的野草,不能希望一下子都把它们拔光;因此在一个时期内应当着重培育某一项美德,当自己认为这项美德已经达到了,再去培育下一项。当全部的美德都已经训练过一次后,又从头开头,直到形成习惯为止。富兰克林承认,这个方案虽然未能关心他达到完善境界,而且差得很远,但靠着这个方案他比做这种尝试前好得多欢乐得多了。正如临摹字帖的人,或许他们永久不能达到像帖本一样卓越的书法水平,但在临摹的过程中他们的书法必定有很大提高。 总的来说,富兰克林自传向我
10、们表明,出身寒微、受训练程度低并不能成为一个人平凡不前的理由。只要有决心并坚持不懈,每个人最终都能转变自己的命运。套用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里的一句话:在人生进展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是不行能的;使其成为可能的,是决心和行动。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2 他,是一名美国人;他,是一名宏大的科学家;他,虽然家境贫寒,却照旧孜孜不倦,学会了拉丁文、意大利语等多国语言。他,就是富兰克林!他于1771年写下了自传的第一部,包含了他的才智以及少年时的勤奋和坚决,令人读完后意犹未尽,受益匪浅。 第一部主要写了富兰克林幼时跟父亲、哥哥学匠活和印刷业。后来由于与哥哥产生冲突而乘船离开的一些事,他当时才17岁,是家中最小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 自传 读后感 100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