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散步》优秀的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散步》优秀的读书笔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美学散步优秀的读书笔记 品尝完一本名著后,信任大家的视野肯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美学漫步优秀的读书笔记,盼望大家喜爱! 美学漫步优秀的读书笔记1 美学漫步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他在书中展现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布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他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觉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觉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清澈,是不行能发觉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他好像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
2、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颜色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中国人讲“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从而获得对于“道”的体悟,“唯道集虚”。这在传统的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广博深广的人生意味,体现了包纳万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怀。宗白华用翔实丰富的例子,提出了中国诗画、书法所表现的虚空要素以及从今形成的宇宙意识,他认为“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中国艺术最终的抱负和最高的成就。他在我们面前伸展开了一幅幅漂亮的画卷,带我们去玩味古代名画的内蕴,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虚
3、空之上。空中则荡漾着“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在这片虚空上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一山一水,都负载着无尽的深意。美学漫步让我们体悟到中国画的“气韵生动,迁得妙想”之精髓。前者是说一幅画要涌动着宇宙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给人一种音乐感;而“迁得妙想”则是通往“气韵生动”的途径。所谓迁得妙想,就是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用本心去体会外物的内在精神,把自己的想象迁入内部,经过一番曲折,才可把握对象的真正特质和精神。 这种对“绚烂之后归于平淡的清爽淡雅之美”的追求,体现了宗白华内心肤浅孤寂之感。在现代文明高度高度发达下,人们的传统文化和生命精神日益失落,徘徊于这种冲突的愁闷和苦痛的边缘,
4、宗百华悲怆地喊出“中国文化的漂亮精神往哪里去?”他反复提示国人要意识到现代精神的颓废问题,这正是他作为一个孤独的灵魂对生命发出的呐喊与呼唤,他把他的这种孤独的探究和冷静的思索引入了美学范畴,个体生命的孤独和落寞,在抱负的自由艺术之境中完全可以转化为对生命的歌颂和追求。通过艺术对人性本真的追寻,他的孤独落寞得到了彻底地发泄,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人才能真正找到精神的家园,返回精神的家乡,抚平内心的伤痛,安慰平日孤寂的灵魂。 美学漫步让我得到了一种生活情趣和审美方式,伴着笔墨的芳香,细细体会,宗白华那自由孤寂的灵魂,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寻求美的道路上指引着我,让我抛弃浮躁的世俗,向美学丛林的深处迈进
5、。合上书,闭上眼,书的余香犹存,而我脑海里出现的,是一个“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缀叶如雨”的冲淡清幽境界。 美学漫步优秀的读书笔记2 美学漫步这本书,是宗白华老师一生中为数不多的著述之一,里面汇合了他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据了解,这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作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宗白华老师用他细腻的笔锋,联系古今外,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不一样的美学境界。 当我任凭翻翻,发觉这与别的美学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晦涩艰深,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漫步的感觉写美学,文字自由拘束,风格无拘无束。 这本书的确让我有所收获,用抒情化
6、的语言,引领我进行艺术的观赏,令这个美学门外汉的我,很形象生动了解关于美学的冰山一角。 读完整本书,感觉就是在美学与文学中,在中外的艺术中渐渐地漫步了一回,品尝着漫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 美,并不等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魅力,美是一种抽象。它需要通过艺术的雕琢来体现,却又不仅孕育在艺术的雕琢之中,宗白华老师在书中讲到:“最高的没,应当是本色的美。一切美的光都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在当今.中,许多人都缺乏一种含蓄,过于直白的表达自己,这在做人处事中,只会让自己在交往中处于劣势,得不到更多的友情,而且过于直接的表述,在肯定的场合只会让自己变得肤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
7、正是这样吗?在现在日益繁忙与紧急的现代.中,每个人成天行色匆忙,忙劳碌碌,扎在自己手上的工作中不行自拔,却忽视了应当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空白,留下一点闲暇,让自己有时间思索一下自己的现在,自己的将来,让自己放慢脚步,观赏一下路途上的风景。 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对生命的向往,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点空白,让自己不要丢失对将来的希冀与对生命的喜爱,这是生活之道,也是让自己活得更“美”的方法。 例如说画家只是纯客观的机械式的呈现景物,一幅画就是一张画起来的照片,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只有在画作中折射出来自作家人格的高尚格调,才是一幅真正的杰作,现在专业的摄影技术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把玩照相机,是由于照片中有来
8、自于摄影者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呈现了他们内心对美的追求与渴望,而这些正体现其对美高格调的追求。 自然拥有静态的美感,连绵的山脉是永久存在而不行动摇的,山不会动,但是却孕育出满山的青翠和很多的飞禽走兽。人们往往是为高山的沉稳与博大所震慑,对它不行屈服的顽固生命力产生一种敬畏感。人们经常会为崖壁间坚韧生长的一颗不知名的小树而引发生命的感叹,对它坚韧的性格引发自身弱点的觉醒。只有当人们感受到树的蓬勃生命力的时候,才能对生命力产生内心的呼应,从而形成一种审美的感受。 人的生命是一个短暂而又漫长的过程。经受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有不一样的心灵感受。每一段的生命历程都有它的精彩之处,人们所需做到的就是享受现
9、有生命的这一历程。长者往往会赐予后辈以各种的阅历教训,但是个人对生命的领悟还是要看自己的造化和领悟,领悟人生的过程,需要每个人对生命的真是体验。假如一个人永久不会去思索自己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只是得过且过的一辈子,那么他就无法领会到生命存在的价值,甚至可以怀疑其存在的必要性。或许顿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思索的人生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瑀瑀前行,看不到沿途的风景,很有可能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人生的体验者应当是一次美的旅行,能把握在眼前的和即将消失在将来的漂亮“风景”,用探究美的心灵去体悟。 美学漫步优秀的读书笔记3 闲闲的碎语,但字字珠玑,品尝雕琢的语言,畅游美学的境界,仿佛美玉一般,绚烂之
10、极归于平淡。体会一份悠闲的淡泊,感悟一遭情景交融,安静的心中,独恋一份美的意韵。 宗白华先生美的态度即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这里布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宇宙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觉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学”,也发觉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清澈。新奇活泼的心境,是不行能发觉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结合。而宗白华先生好像轻而易举的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
11、声光,颜色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这种境界是“一内在自足的境界,无待于外而自成意义丰富的小宇宙,启示着宇宙人生的更深的一层真实。”它不是从无边的空间指向无限,而是从无边回到万物,返回自身,回归“小宇宙”。它属于有限之中,又让人从有限中发觉永恒。可以说,宗先生中的美学思想已然把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儒佛道三合而一了。 在阅读中思索,我感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皆是一颗珍奇的宝石,它们折射着理性与感性的光线。或论诗画与书法,或论音乐与舞蹈,或论建筑与雕塑,自然与艺术的乃至整个人生宇宙之美的事物。凡宗先生所论及的,他总在直观的把握后,观赏它,赞美它,评判它。他以散文的抒情方法,以诗人灵感出现时的思维方
12、法,表达自己精辟的美学见解。如他在评罗丹的雕刻时这样写到:“我这次看到了罗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一种光明你看那自然何等调和,何等完满,何等神奇不行思议!这大自然的全体不就是一个理性的数学,心情的音乐,意志的波澜么?一言以蔽之,我感到这宇宙的图画是个大美丽精神的表现。”读了这样的语言,谁会以为他是在评价艺术作品?而又有谁能说这不是在评艺术作品呢? 清代王船山在论诗时说:“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诗家正法眼藏。”好一个“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正是可用来总结美学漫步中所体现的宗先生的美学追求。其篇幅短小,其笔墨简淡,而微言大义昭著。“他是真理的探寻者,他是美学的醉梦者,他是精神
13、和肉体的劳动者。”宗先生对罗丹的评语又可恰如其分的用来评价他自己。 艺术的观赏就是对美的发觉和感情,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的心中。画家诗人制造的美,就是他们心灵制造的意象,独辟的灵魂,那么什么是意境呢?因人于世界接触关系层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或是为满意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的境界;或是因人群公共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的境界;或是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的境界;或是因讨论物理追求才智而有的学术境界;或是因欲近本人归真,冥合天人而有的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详细化,肉身化。 对
14、艺术的投入,就有美感的诞生;对艺术的展现就有漂亮的缩放!或许一切美的光都来自心灵的源泉。一个意韵,我想就应当是一个情与景的结晶,深化了才可得镜中花,水中月。漫步于美学中,亘古不变的芳香泗溢! 美学漫步优秀的读书笔记4 宗白华一生著述不多,虽与朱光潜先生是同时代的人,年纪相仿,但是他却不像朱光潜一样著述甚多,宗先生极少写作,美学漫步是先生生前唯一一部美学著作。这部著作教给我们如何观赏艺术作品,如何理解观赏美及怎样建立审美态度。“美学漫步”顾名思义,我们应当怀着一种轻松愉悦像漫步一样徜徉肆恣,有感即发。我们可以一边漫步一边享受宗先生在这部书里给我们搭建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 1、用美产生的影响来表
15、现美本身 宗先生翻译莱辛的拉奥孔里有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凡是荷马不能根据着各部分来描绘的,他让我们在它的影响里来熟悉。诗人呀,画出那“美”所激起的满足、倾倒、爱、喜悦,你就把美自身画出来了。” 举个例子,特洛伊战斗是以争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为起因,当海伦到特洛伊人民的长老集会面前,那些尊贵的长老们瞥见她时,一个对一个耳边说:“怪不得特洛伊人和希腊人为了这个女人这么久忍受苦难呢,她看来活像一个青春永驻的女神。”还有什么能给我们一个比这个更生动的美的概念,当这些冷静的长老们也承认她的美是值得这一场流了很多血,洒了那么多泪的战斗呢?所以,有时候通过“美”四周的人事物衬托出来的美以及“美”自身
16、给四周人事物产生的影响比直接描述美更有渲染力和表现力。 2、诗和画的辩证关系 书中在诗和画的分界一章中提到:“诗和画各有它的详细的物质条件,局限着它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但各自又可以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诗写的好自然而然就在我们心里描绘出一幅画,而一副好的画也是布满了诗意。 2.1诗中有画的艺术意境 在我国古代抒情诗里有不少是纯粹的写景,描绘一个客观世界,不写出主题的行动,甚至于不直接说出主观的情感但却布满了诗的气氛和情调,如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初日:“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
17、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这诗里的境界很像一幅近代印象派大师的画,诗里并没有直接描绘这金闺少女,然而一切的美是归于这看不见的少女的,这是多么明丽的一幅油画啊,在一个晨光射入的香闺,日光在这幅画里是活跃的主角,它从窗门跳进来,跑到闺女的床前接着穿进了罗帐,轻轻摩挲一下榻上的乐器,枕上的如云美发还散开着,杨花随着晨风春日偷进了闺房亲昵的躲上那枕边的美发上。这首诗虽写“无我之境”,而每句每字却反映出自己对物的摩挲,和物的对话,表现出对物的喜爱,像这首诗里,纯粹的景就成了纯粹的情,就是诗。 2.2画中有诗的艺术意境 德国近代大画家门采尔有这样一幅油画:那画上也是绚烂的晨光从窗门撞进了一间卧房,乳白的光辉
18、浸漫在长垂的纱幕上,随着落上地板又返跳进入穿衣镜,又从镜里跳出来,摩挲着椅背,我们感到晨风凉爽,朝日温煦。室里的仆人是在画面上看不见的,她可能在屋角的床上坐着。门采尔这幅画全是诗,也全是画。画里本可以有诗。但若把画里的每个部分都饱吸进浓情蜜意那就成了画家的抒情作品。 虽说诗画相通相容但有相互独立,但个人总觉得诗比画更有意境,虽然诗歌不如油画那样光荣夺目,直射眼帘,但诗歌的这种看不见的意境更能丰富和加深心情的感受。 3、美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擅长发觉美表现美 美从何处寻?假如我们的心灵起伏万变,常常遇到情感的波涛,思想的冲突,当我们身在其中时,唯恐尝到的是苦闷,而未必是美。只有将你自己的心详细的
19、表现在形象里,那是旁人会观察你的心灵的美,你自己也才真正的切实地详细地发觉自己的心灵美。同样,你也可以发觉美的对象,这“美”对于你是客观存在,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书中写到你的意志只能指使你的眼睛去看她或不去看她,而不能转变她。这就是美的客观性,我们熟悉到美的客观性了,就不要试图去转变她,徒劳无功,美不但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反过来,它影响着我们训练着我们,提高我们生活的境界和情趣。宗先生在书中说只有你把美表现出来别人才会发觉你的美,无论是样貌还是心灵都需要表现出来才可以。只有擅长发觉美才能更好的把她表现出来。 书中在美从何处寻这一章节里提到一个女子郭六芳为自己家乡长沙作诗的事,她没
20、有发觉成天生活的地方有多么美,而当等到自己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相当的距离后,从远处来看,才发觉家在画图中,融在自然的一片美的形象里。自己住在现实生活里,没有能够把握它的美的形象,由此可见,有时候,发觉美需要我们置身其外,就像“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发觉美表现美在肯定程度上也是培育一种审美意识。 4、精神的淡泊对写作的重要性 在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中宗先生谈到,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读到这里的时候,不禁触发了我多愁善感的神经线。现在的很多作家文艺工都过于功利化,置身语世俗之中无法自拔,再也不能像东晋陶渊明那样淡泊,现在的大多数人都是随波逐流,波纹怎么动,思想就怎么流,独到见解越
21、来越少,使得当今文艺作品的价值倒是淡化了不少。 陶渊明的作品我们都爱读都爱看,那是由于他的作品纯粹,他个人精神上的淡泊名利,造就了艺术上的空灵化,因此才挥洒出那么多佳作,流传至今并广为传颂。假如一个人不受现实的束缚,怀着一份难能珍贵的淡泊搞创作那才能扣动我们读者的心弦。产生历久弥新的感受。而不是给我们过眼云烟的感觉,连一点感受都产生不了。 5、芙蓉出水自然美才是真的美 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究一文中,提到:“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于玉的美;内部有光荣,但是含蓄的光荣,这种光荣是极绚烂,又极平淡。”玉的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由此可见,对于错彩镂金的美和芙蓉出水的美
22、,宗白华先生更倾向于后者。 对于这两种美做选择,我也会选择后者,由于芙蓉出水的美真实且自然。举个最通俗的例子,若是眼前有两个美女,一个是天生丽质,一个用脂粉堆砌,想必大多数人都会更观赏第一个没吧,由于她更真实更可爱。同样,中国的水墨画和西方的油画对比,我也更喜爱中国的水墨画,由于它淡雅简洁,给人的美感更自然流畅,不着雕饰。 同样,在艺术中,我们更要着重表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而不是追求文字的雕琢。陶潜作诗和顾恺之作画都是突出的例子。王羲之的字也没有汉隶那么整齐,那么有装饰性,而是一种“自然可爱”的美。在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里,太多的浮夸雕饰美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视觉的疲乏,而每当我们心烦意乱或生
23、活压力大时还是会选择亲近自然来放松心情。欣赏名山大川等漂亮的自然风景来缓解心情上的压抑。可见,芙蓉出水的自然之美相较于错彩镂金的后天之美更能赢得我们心灵的青睐。 6、整体感受 在读这本书时,给我感动的不仅仅是宗白华先生渊博的美学学问和独到的见解。最关键的还是宗白华先生对待艺术的那种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精神不只是适用于艺术审美领域,而是适用于我们的一生,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做事都需要这种态度。 白宗华先生把中国美学推向了极至,后人很难再出其右,但我们还应借着漫步者的灵光走进茫茫的天地间不断求索,对于这样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魂的大师以及他漫
24、步时低低的脚步声,在日益强大的现代化的机器轰鸣声中,或许再也难以实现了。就像编者说的那样,愿每一个心灵丰沛的人都能读一读她。 美学漫步优秀的读书笔记5 艺术观赏就是对美的发觉与感悟,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画家诗人制造的美,就是他们的心灵制造的意象,独辟的灵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 (1)为满意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 (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 (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 (4)因讨论物理,追求才智,而有学术境界; (5)因欲返本归真,而有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
25、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界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详细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详细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艺术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所以中国艺术家不满意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静穆的欣赏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于是,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即须得屈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然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化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然空灵,才能为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以追光摄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达出了中国艺术的最终抱负和最高成就。 唐宋的诗词、宋元的绘画莫不如此。中国那些最宏大的艺术品境界,都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的而有韵律的心灵。 美学漫步优秀的读书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