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读后感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读后感500字.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陈情表读后感500字 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下面是我整理的陈情表读后感500字,欢迎阅读参考。 陈情表读后感1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受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诞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督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
2、缘由。 在表中,一方面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谢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终,他恳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实、肤浅、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哺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当经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陈情表读后感2 古人常说读书必有感,必会落泪。其一出师表,落泪者是忠,其二是陈情表,落泪者是孝;后者是记十二郎文,落泪者是美。 自读陈情表后,我颇受感动。叙述的是李密向晋武帝申述自己不能应召出世的奏章,描述的自己不能胜任的理由之一“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及自己的与祖母的关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将步步紧逼至“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但在忠孝两难全时,毅然而然的选择了孝。 不论是古时还是今日?我们中华民族宣扬的不正是以
4、孝治国吗?世间万物皆有情,小到野马尘埃,大到宇宙星辰,无一不是展现着情的存在。古时早就明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对头土壤的感恩,只同时也是为自己明年的绽放的铺垫。 如今我们处在和平安详的.中,不穷,我们如图古人般生当有陨首,死当结草。我们为何不能如古人那样以孝为先?让我们怀着一颗孝心融入这个大千.吧!子女孝顺父母,这是法定赡养的义务,是我们身为子女必做的一件事情。不仅彰显了我们自己,同时也反映了这个.的制度。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标签。无论你曾经做得如何?物质赡养的如何?已成过往。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世沉浮如电火石光,盛衰起伏,变幻莫测。不行能事事
5、经受,也不行能事事洞察。因此,以史为什么榜,我们展现“孝”,并让“孝”落到实处,怀着孝心去感受。 陈情表读后感3 其实认真想想,人这一生当中最悲伤的事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在”了吧!李密是幸运的,究竟在他想一尽孝道的时候,还有一个祖母可以让他去孝顺。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根本,报答亲情。不禁让我深思,我带着父母的关怀、爱惜走过了16个春夏秋冬,在带走父母爱意的时候,我是不是该留下一份孝心? 陈情表陈什么情,你要明白,不只是尽孝之情,还有凄苦之情、感谢之情、恐惊之情、狼狈之情、报效之情。而这众多纠结在一起的情感,又真假难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作真来真亦假,真作假来
6、假亦真。 当我读到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时候,我体会到了虽然花生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朴实无华、悄悄奉献、不求名利的精神。 陈情表读后感4 有些感动,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有些心情,我不知道该如何诉说。读陈情表,给我的便是这样一种感受。 读第一自然段,他命运如何坎坷,我不怜悯;读其次自然段,他选择如何困难,我不怜悯;而读到第三、四自然段,我却无法不为之动容!“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致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费远。”读到这里,我知道,早已把自己生命与祖母生命融合一体,祖母生命一点一点消逝,他自己的一部分生
7、命也在一点一点离开。“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待此,我明白,已是在用自己生命换取一次报恩的机会。 亲情之所以震撼人心,是由于它常始于相依为命,而最终倾力报恩。陈情表,便是最典型地体现了这种宏大的、深刻的感情。 相濡以沫,不曾相忘于江湖。 陈情表读后感5 一开头,李密认为,晋武帝是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自己也沐浴在圣辉之中,人人讲孝道,政治清明,.和谐,这是晋武帝的圣明,晋武帝的功德啊!“但”字一转,提到祖母刘氏,年老体衰,风烛残年,生命垂危,危在旦夕,“臣无
8、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内心感情的潮水,通过前面文字的铺垫、蓄势,已涌动达到顶峰,对祖母刘氏的依恋与不舍,对祖母刘氏的真诚的爱,流露得肤浅、真挚、自然,对祖母刘氏的拳拳孝心,堪与日月同辉,感天动地,摇旌万物。深怀一颗孝心、以孝恩泽天下的晋武帝怎不为之动容。 当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了心愿后,他的坚若磐石的承诺,彻底打消了晋武帝的顾虑,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李密的愿望。“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当李密为祖母养老送终后,李密会全心全意的效忠于皇帝,奉献与国家。极有分寸,合情合理,难以拒绝。“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
9、结草。”如果陛下能满意李密的尽孝要求,李密愿肝脑涂地,报答皇帝的恩情。赤胆忠心,天地明鉴。李密最终达成了自己的心愿,我们折服于他过人的劝说力量。他用一颗真心暖和人,用一股真情打动人。 陈情表读后感6 本文以孝道观念为中心结构全文。忠孝观念是中国封建宗法.中一组对立统一而居核心地位的伦理意识。李密作为.贱俘,在得到新朝任命诏书后,如不应征,就有眷顾旧朝的嫌疑,甚至有杀身之祸。李密在文中以孝亲之情为依据,并标举“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反复诉说自己终养祖母的恳求,化被动为主动,使晋武帝答应了他的恳求。 本文主要申说辞不赴命的理由,但没有过多地陈说道理,而是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以情感人。本文首先陈说
10、祖母对早年的哺育之恩和祖母晚年对的依靠,其次表明对州郡、朝廷屡下征举的感谢之情和眼前进退两难的境况,再次表明心迹,不奉诏出并非别有希冀,反复申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最终申明所说一切都是实情,盼望晋武帝予以体察。文章极力渲染自己的不幸和家庭的悲苦,反复陈述祖母年老多病、危在旦夕的情景,读来不禁油然而生怜悯之心。据说晋武帝读后曾动情地说:“士之出名,不虚然哉!”(晋书卷八十八) “大抵表文以简洁精致为先,用事忌深僻,造语忌纤巧,铺叙忌繁冗。”(吴讷文章辨体序说)陈情表洵为书表类文章的典范之作,语言质朴淳厚,语气谦恭,语意委婉,辞气怊怅,音韵和谐。在句式上以四字句为主,对偶句迭出,间以长短参差的
11、句子,整齐中有变化。语言朗朗上口,极具抒情颜色,有剧烈的感染力。有些四字句,简明练达,生动形象,已凝练为后世常用的成语或习语。 陈情表读后感7 陈情表叙述的是一件忠孝两难全的事情,文章仆人公李密年少多病、家破人亡,在祖母的抚养下慢慢长大成人。祖母因疾病缠身,常卧病在床,李密一边照看祖母,一边为报国恩之事担忧,最终造成“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结果。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美丽的文字去渲染一种悲怆、凄惨、急迫的心境,使人黯然落泪。在忠孝两难全的境遇之下,最终选择了先尽孝后尽忠。反观现代,这种感人的尽孝的故事又何尝不多呢? 滴水之恩,本该涌泉相报,但父母的恩情,我们直到生命的最终一刻也无法报答。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孝顺父母,给父母最大的关爱。我们的一生要做的、能做的也只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减轻父母对我们的担忧,让他们每天欢乐地生活,尽力给他们最好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陈情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先例,在忠孝两方面无法兼顾时,我们应当以孝为先。亲人只有一个,国家有许多人才支撑着,不会倒下;亲人假如倒下了,失去的东西比一个国家更重要。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李密在凄惨命运的摧残,照旧怀着感恩的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残酷的.中坚持着那份感恩的心,将爱传递下去。 陈情表读后感500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