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13页).docx
《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13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第 13 页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6.0分)1. 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B. 海水晒盐C. 钢铁锈蚀D. 沙里淘金2.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相匹配的是()A.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工业上可用作燃料B. 氮气的化学性质定稳工业上可用作焊接保护气C. 白醋含有醋酸,显酸性家庭中可用作除水垢D. 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医疗上可用于“钡餐”造影3. 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粒子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2、的一种粒子C.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D.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4. 由C、H、O、Mg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H2O、H2O2都属于氧化物B. Mg(OH)2是一种难溶性碱C. H2CO3是一种稳定性酸D. Mg(HCO3)2、MgCO3都属于盐5.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KClO3MnO2KCl+O2B. 2KClO32KCl+3O2C. 2KClO3MnO22KCl+3O2D. 2KClO3MnO22KCl+3O26. 为区別N2、H2、CO2、CH4四种气体,小丽进行了下面实
3、验:点燃四种气体,将气体分为可燃性气体和不可燃性气体;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別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是气体,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根据实验推断,、对应的气体分别是()A. CH4、CO2、H2、N2B. CH4、H2、CO2、N2C. CH4、H2、N2、CO2D. CO2、H2、N2、CH47. 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室温时,将生石灰加入饱和石灰水中,生石灰对溶解影响的判断(参照如图溶解度曲线),错误的是()A. 反应中,石灰水始终是饱和
4、溶液B. 反应中,氧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C.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D. 反应后,恢复至室温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8. 为达到以下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区别NaCl、Na2CO3两种溶液滴加酚酞试剂B鉴别某种溶液是FeCl2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滴加AgNO3溶液C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SO4滴加适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D分离出含有少量NaCl的KNO3高温下配制KNO3的饱和溶液,趁热过滤A. AB. BC. CD. D9. 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別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氢气与消耗稀H2SO4
5、的质量关系见图,分析图象所得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FeZnB. 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MgFeFeZnD. 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10. 甲、乙、内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见下面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以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省略),下面选项中不能按图示转化关系实现的是()选项甲乙丙AH2SO4H2H2OBNaOHNaClNaNO3CNa2ONaOHNa2CO3DCa(OH)2CaCl2CaCO3A. AB. BC. CD.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1.0分)1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6、(1)写出2个二氧化硫分子的符号_;(2)标出Al2O3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3)写出CH4中右下角数字“4”的意义_;(4)写出SO42-中右上角数字“2”的意义_。12. 波尔多液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的病害防治,是由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保护性杀菌剂。请回答:(1)配制波尔多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配制过程中不能用铁制容器,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喷洒波尔多液后,不到采摘期的蔬果表面有一些蓝色斑点(一种难溶性喊),蓝色斑点的成分是_(填化学式),不易用水清洗,可用厨房中的调味剂_浸泡除去。13. 某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Cl-、CO32-、SO42-、N
7、a+、Mg2+、Fe3+六种离子中的几种。为确定废液中存在的离子,进行了下面实验:取少量废液,向废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为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取少量废液,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请分析实验后回答:(1)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2)有同学认为实验可以省略,理由是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4.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候氏制碱法),其生产流程简明如图1:请读识流程图并回答下面问题:(1)写出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上述流程中气
8、体X的化学式是_;(3)沉淀池中晶体转移至焙烧炉时用到操作,操作的名称是_。15.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补碘是一个长期生活化的过程。碘盐(加碘食盐)可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症,另外,也可以通过食用含碘较多的海产品如海带、海鱼等食物来补充碘元素。请读识上面文字和如图图片后回答:(1)碘盐的成分是_;(2)除食用碘盐外,我们还可以食用_补充碘元素;(3)大家知道:单质碘(I2)遇淀粉溶液变蓝色。请用实验证明碘盐中的“碘”与单质碘的不同: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16.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
9、2=2Na2CO3+O2,这一原理广泛应用于潜水艇中密闭舱的氧气再生技术,可同时完成产生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的双重功能。课外研究小组为验证其可行性,利用石灰水、稀盐酸、浓硫酸、过氧化钠和饱和石灰水等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见图1):A是CO2的发生装置,可选用图2中的_(填序号),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B装置的作用是_;为保证干燥、纯净的CO2气体进入D装置,装置C应选用的物质是_;检验E装置集气瓶中气体的方法是_;若装置E中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原因是_。17. 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长相”类似的物质,如家庭制作食品用到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区分二者,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溶解度法(溶解度曲线见图)
10、。小亮同学利用这种方法,在室温条件下设计了下面实验,请完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取两只试管,各倒入10g水,分别向两试管中逐步加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充分振荡、静置、观察现象。至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其中,固体溶解量少的,所对应的物质是 _ (填化学式,下同),另一种物质是 _ 现有碳酸钠(2g)、碳酸氢钠(2g)和足量蒸馏水。请仿照上述中的方法和实验设计,在室温条件下,调整变量、自主设计实验,进一步区分碳酸钠、碳酸氢钠两种物质: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 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8. 果糖(C6H12O6)主要存在于蜂蜜、水果中,具有口感好,甜度高等优点,是天然糖中甜度
11、最高的糖。请回答:(1)果糖的组成元素是_(写元素符号);(2)果糖分子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比是_(按化学式中元素符号顺序)。19. 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某未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下面实验:取10g稀硫酸于烧杯中,逐滴滴加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止,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沉淀物的质量为4.71g为保障测定结果的精确性,按实验操作又连续进行了四次相同的实验。几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固体质量/g4.714.634.644.664.66分析实验与表中数据后,回答:(1)第一次实验测得数据明显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2)五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是_;(3)请利用(
12、2)中数据计算:未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_。(不要求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钢铁锈蚀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答案】A【解析】解:解:
13、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A错误;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能作保护气,故B正确; C、醋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水垢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正确; D、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与胃酸反应,因此医疗上可用于“钡餐”造影,正确。 故选:A。A和B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进行分析,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能作保护气;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D根据硫酸钡的溶解性回答。本题考查了物性质及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3.【答案】C【解析】解: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断运动的粒子,故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故正确; C、分子、原子是显中
14、性的粒子,离子带正电或负电;故错误; D、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故正确; 故选:C。A、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断运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微粒构成解答; C、根据分子、原子、是显中性的粒子,离子带正电或负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进行解答;通过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和分子、原子的构成,处理问题;了解常用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4.【答案】C【解析】解:A、H2O、H2O2都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正确; B、Mg(OH)2是一种难溶性碱,正确; C、H2CO3是一种不稳定性酸,易分解为水和
15、二氧化碳,错误; D、Mg(HCO3)2、MgCO3都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正确。 故选:C。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回答;B根据常见碱的溶解性回答;C根据碳酸的不稳定性回答;D根据盐的概念回答。本题是关于物质的类别、性质和常见物质的溶解性的判断,关键是识记物质的分类标准和常见物质的基本性质。5.【答案】D【解析】解:反应是氯酸钾,生成物是氯化钾和氧气,反应条件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故选:D。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6、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6.【答案】B【解析】解: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別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是气体,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气体是CH4;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气体中无碳元素,气体是H2;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气体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气体是N2。 故选:B。根据氮气不支持燃烧、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烷燃烧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等性质 进行分析解答。明确气体的性质,要有不同现象才能鉴别,并能结合相关知识灵活解答问题。7.【答案】B【解析】解:室温
17、时,将生石灰加入饱和石灰水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逐渐减小,所以 A、反应中,石灰水始终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 B、反应中,氧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故B错误;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水,氢氧化钙析出,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正确; D、反应后,恢复至室温时,溶解度不变,溶质和溶剂始终是成比例的,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B。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
18、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答案】D【解析】解:A、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的是碳酸钠溶液,溶液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该选项合理; B、溶液是浅绿色,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亚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亚铁,说明溶液是氯化亚铁溶液,该选项合理; C、滴加适量BaCl2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氯化钠溶液,该选项合理; D、高温下配制KNO3的饱和溶液,趁热过滤得到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山东省 济宁市 中考 化学 试卷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