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练习测试题.(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练习测试题.(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拿来主义练习测试题.-第 6 页拿来主义练习测试题一、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大度(d) 鱼翅(ch)国粹(cu)故弄(lng)玄虚 掘墓(ju)B 摩(m)登 吝(ln)啬给(j)予 残羹冷炙(zh) 存膏(go)C 古董(dng) 孱(cn)头脑髓(su)礼上(shng)往来 譬如(p)D 奖赏(shng)自诩(x) 蹩(bi)进鱼鳍(q) 茅厕(c) 2.下列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残羹冷灸() 冠冕()脑髓() 吝啬() B.礼上往来()自栩() 蹩进(b) 鱼翅() C.发扬国光()国粹() 玄虚() 磕头() D.佳节大典()孱头
2、()摩登()针灸()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古董摩登恬不知耻礼上往来 B羡慕脑髓残羹冷炙栩栩如声 C嘉节唐皇浑蛋废物积重难返 D剔除给予装腔作势勃然大怒 4下面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A.运 拿 挂 B运揣走 C送捧挂 D送拿走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洛阳一场大火,309个生灵涂炭,这一灾难震惊四方。 B.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C.他在外地工作二十
3、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到天伦之乐。 D.蚯蚓断成两截,就成了两个生命,从此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二、句意理解。1.拿来主义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 。A.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B.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烘托的手法。C.文章主要立足于破,因为是驳论文。 D.文章拓开,使文章产生波澜。2.“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正确理解是 。A.反映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B.中国人信奉“小国寡民”的思想,习惯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C.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D.反映有些中国人对外
4、国人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排外思想。3对“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要具备聪明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拿来自己需要的好东西。B 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才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拿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C要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要心明眼亮,要自己去拿,而不要别人送来。D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脑筋”,放出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才能具有实行“拿来主义”的胆识。4选出对下列各句内容理解正确的项 (1) 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A “完全国货”是指把日本货改为中国商标,并强调是“国货”,利用当时消费者的“
5、中国人用中国货”的心理,欺骗买主。 B “完全国货”指把日本商标改为中国商标,强调是国货,借此打击日本,这是一种斗争策略。 C“完全国货”是日文汉字,这个“国”是指日本国,说明日本货在中国市场上十分畅销。 D “完全国货”是中国商人用中文翻译的日文,告诉买主,这是真正的日本货,以迎合某些中国人崇洋心理。 (2)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出一点进步了。() A 这一段话讽刺梅兰芳,因为他用自己的演艺为国民党政府服务 B 这一段话讽刺国民党政论利用古董和活人作媚外宣传。 C 这句话讽刺国民党政府又出新花样,利用“活人”媚外求荣,欺世惑众。
6、D 这段话讽刺前几位“大师”是古董,因为他们用古典艺术为国民党政府作媚外宣传 (3)我在这时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A 作者因为在前面关于送去已经说得很多,再说就没意思了,所以不想“再说什么” B “鼓吹”、“吝啬”是贬义词是作者故意在国民党反动文人的立场上讲的,以达到讽刺的效果。 C 作者并不反对“送去”,只是主张有来有往,“送去”之外,还要“拿来” D 这一段文字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结束上文,第二句引出下文内容 5 .课文开头从“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谈起,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7、() A 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同国家政权内外政策密切相关 B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都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不相容 C 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拿来主义的正确 D 使人们吸取经验教训,所以从历史发展谈起 6. 对“这种奖赏,不是误解为抛给的”一句的正确理解是() A 这“抛给”实际上就是“抛来”之意,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B故这“抛给”是指外国人自动送来的 C这“抛给”包含了善意施舍之意 D 使人们吸取经验教训,所以从历史发展谈起 三、阅读理解。(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不用它来宴大宾
8、;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不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或(),或()。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1.下列对第一段中所用的比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9、鸦片”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B.“烟枪和烟灯”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C.“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喻吸收精华应有利于“大众化”。D.“姨太太”喻文化遗产中腐败的东西。2.在原文中填入一组正确的关联词A.却只要而却而 B.并如果而而却 C.并只要只只却 D.却如果只却并3.依次填入文中()内最恰当的一组词是A.存放使用毁灭 B.使用毁灭存放C.使用存放毁灭 D.毁灭存放使用4.对第一段段意概括得不全面的一项是A.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占有、挑选的。 B.拿来主义者是如何使用和存放的。C.拿来主义者是如何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D.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区别对待文化遗产的。5.对第二段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强
10、调了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B.强调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C.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产生新人与创立新文艺的重要性D.强调了新人的产生对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6.上文第二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B./C./D./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问题: 1、本段最后一句的含义是( ) A运用比喻论证,论述卖国主义者将沦为乞丐 B运用比喻论证,论述奉行“送去主义”的恶果 C形象描述亡国的悲惨可怜相,说明奉行“送去主义”的恶果 D形象描述送去主义者充当亡国奴的悲惨可怜相,指出送去主义者必将沦为乞丐。 2、下列复句第一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
11、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A/ B/ C/ D/ 3、对文中“拿来”“抛来”“送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自己有用,主动去拿 施舍的东西很客气地送你 B不管三七二十一占有它人家不要的抛给你为了礼尚往来 C对自己有用,主动去拿无不良动机的抛弃或施舍别有用心地送人 D自己主动去拿无不良动机的抛弃或施舍与抛来没有多大区别 4、“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的含义是( ) A应当充分利用鱼翅的养料。 B鱼翅只能提供给少数人。C提倡应该像吃萝卜白菜一样多吃鱼翅。D说明应吸收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利其平民化。
12、5、简要解释“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含义。7、对文中最后一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重申“拿来”的主张,既紧扣题意,又收束全文。 B第二三句承接前一段的“挑选”,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 C第四句阐明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条件。 D最后一句从反面强调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四、分析第8、9段使用的比喻论证手法。1.“大宅子”比喻: 2.“孱头”比喻: 3.“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的“昏蛋”比喻: 4.“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接受一切”,“欣然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比喻:5.“鱼翅”比喻: 6.“鸦片”比喻: 7.“烟枪和烟灯”比喻:
13、 8.“姨太太”比喻: 六、阅读分析:仔细读第37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第3段文字运用的说理论证方法主要是: 。A.比喻论证 B.类比论证 C.对比论证 D.因果论证2.第3段的中心是 。A.揭露“送去主义”自欺欺人的危害及实质。B.讽刺尼采自诩太阳,反对“送去主义”。C.反对“送去主义”,主张“拿来主义”。 D.主张“拿来主义”,反对不给子孙留点礼品。3.第4段中“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的主要区别是: 。A.“抛来”动机良好,“抛给”企图较坏。B.“抛来”动机较坏,“抛给”动机良好。C.“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D.“抛来”和“抛给”的说法表面似有区别
14、,但本质一样。4.第5段中有5处引号,对后4处引号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1处表否定,第2、3处表强调,第4处表特指。B.第1处表否定,后3处表强调。C.第1、2处表否定,第3、4处表特指。 D.第1处表否定,后3处表特指。5.第5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承启,其理由是: 。A.前文揭批了“抛给”的实质和后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具体做法。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一段再次揭露“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C.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拿来主义”。D.前文分析了“抛来”与“抛给”的区别,后文提倡“拿来主义”。6.以上5段文字,主
15、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对比论证 B.类比论证 C.因果论证 D.举例论证七、对以下句义理解正确的有(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奉行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只要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就会成为新文艺。)八、阅读并回答问题。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
16、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1. 鲁迅先生为什么说“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 2.以上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论是什么? 3.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和“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九、下面一段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十、阅读并回答问题。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17、。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1.本段文字第一层应划在( )。 A. B. C.2.首句与句的关系是( )。 A.解说 B.递进 C.总分 D.条件十一、指出课文中下列词语的含义。1.拿来 2.使用 3.毁灭 十一、指出下列比喻的本体。1.主人 2.宅子 3.新人 4.新宅子 参考答案一、1. 2.蹩 髓 孱 二、1.B2. C。三、1.文化遗产2.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3.虚无主义者4.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5.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6.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必须区别对待7.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8.供剥削阶级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四、借代、反语、引用。五、1.B 2.A 3.C 4.D 5.B 6.C六、七、1.鲁迅先生是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说,有意识地将敌论引入荒谬的境地。 2.举例论证的方法,进一步批判了“送去主义”。 3.“尼采”“发了疯”,中国如实行“送去主义”将亡国灭种,作者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八、A九、1.B 2.C十、1.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2.对中外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应持的态度 3.对文化遗产中有害无益的东西应持的态度十一、1.能够实行拿来主义的人 2.中外文化遗产 3.能够实行拿来主义,善于吸收中外文化遗产精华的人 4.新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