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我们曾经也是孩子——读《教育的情调》有感(姜静颖)公开课.docx
《别忘了我们曾经也是孩子——读《教育的情调》有感(姜静颖)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忘了我们曾经也是孩子——读《教育的情调》有感(姜静颖)公开课.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别忘了,我们曾经也是孩子读教育的情怀有感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老师一定不要忘了自己曾经是儿童,否那么就很 难理解孩子。读完马克思范梅南和李树英老师的著作教育的情怀,心中久 久无法平静。这本书抽丝剥茧,直抵教育现象的本质,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 感觉,更让人惊喜的是,这本书里没有晦涩难懂的词汇,并且所列的教育故事就 好像发生在你身边,让你读起来轻松愉快,身临其境。这种感觉,就像很久没遇 到一位一见如故的朋友,你愿意连夜把这本书读完,就像你愿意连夜陪这位触及 你内心深处的朋友,听他聊他眼中的教育情怀,以此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情怀。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名退休的老师提到说:如果让我重新回到教
2、 室,回到讲台,我一定不会怒声呵斥那个上课要去上洗手间的孩子,我一定轻声 告诉他:赶紧去。很多时候,我们都只能在忏悔中度过,所以及时反思,对我们 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我想从以下几个观点谈谈我对这本书的一些感想。一、教育从来不是制服书中提到:进入孩子的世界,敞开孩子生命的无限可能,进而“对不同的个 体实施不同的教育行动”,形成一种“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 一一关注孩子的独 特性、情境的独特性和个人生活的独特性。而当下,我们正在以一种可怕的“想 当然”思维,伤害我们的孩子。究其根原因,我们忘了自己曾经是个孩子。每天的点心时间,我们班孩子经常出现水果没有吃完就扔掉的现象。每当看 到有孩子偷偷扔掉
3、没吃完的水果,我都会非常生气,不是监督着他继续吃完就是 拿他作为反面教材,“警示”全班孩子。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一名严厉的“督查”。 秉着水果营养价值和不浪费原那么让每个孩子必须吃得干干净净的,我还请了小值 日生坐在垃圾桶旁边,一个一个检查小朋友的果核吃得合格与否。我想当然的认 为只有拿着这些所谓的“规那么”对付孩子才能让孩子们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事与 愿违,渐渐地我发现只要当天点心环节我不在班级,垃圾桶里准有很多未吃完的 水果,有点甚至只咬了一口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阅读了教育的情调 这本书才明白自己的教育是那么的索然无味。我开始思考:究竟怎么样才能让吃水果变为孩子们的快乐享受呢?于是,我 问孩子
4、们:“为什么吃不完水果? ”“吃水果对小朋友有什么样的好处? ”孩子 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多种多样的答案,并认识到吃水果的重要性。我们开展 了了 “果核博览会”的游戏:吃完水果后,请孩子们把苹果核放在桌面上展示, 比一比谁的苹果核最小。孩子们吃完后玩起了比大小的游戏,这些苹果核摇身一 变成了益智材料,进而开展了孩子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呢。我进一步思考:这个有 趣的游戏还能开展孩子哪些能力呢?我想到,可以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果核像什么, 以开展想象力和语言能力。在第二天的午点环节孩子们吃的是梨,我迫不及待地 拍了几张有趣的梨核照片,让孩子们说一说,觉得这个小梨核像什么。有的小朋 友说,这个梨核像一只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的情调 我们 曾经 也是 孩子 教育 情调 有感 姜静颖 公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