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蚂蚁效应”的启迪与生活智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懒蚂蚁效应”的启迪与生活智慧.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懒蚂蚁效应”的启迪与生活智慧“忙”就容易“盲”! 懒蚂蚁效应”启迪人们应该懂得“忙 什么”“怎么忙”。哲学家阿尔伯特哈伯德认为严闲散是耻辱, 忙碌不是。”汽车制造商瓦尔特克莱斯勒却说:“一旦有了困 难工作,我就安排一个懒人干,他一定能找到一条捷径。”有研究发现,蚂蚁群体中约有20%的蚂蚁是懒惰的,它 们不是窝着不动,就是在巢穴附近随意闲逛,另外80%的蚂 蚁那么是不停地辛劳工作。难道这群20%的“懒蚂蚁”是在逃避 劳动吗?其实不然,它们看似空闲,实那么主要是将时间和精 力用在“研究”和侦察”上,为必要时刻发挥智慧积蓄能力。 例如,当发生巢穴损坏、食物来源消失等危机时,那群80% 的“勤劳蚂蚁
2、”不仅应对不了,反而会陷入混乱,而那群20% 的“懒蚂蚁”却能即刻为整个蚁群寻找到新的方向和目标,提 供最正确生存策略。这种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懒蚂蚁效应”。“懒蚂蚁效应”之所以值得人们重视,因为它通过自然界 中动物的生存智慧启发人们认识了 “忙碌”的本质:“忙”就容易“盲”,与其当个庸庸碌碌的“忙人”,不如当个事半功倍的“闲人从忙碌(busyness)和商业”(business)两个词的 英文词汇的演化可以看出,不同时代和经济社会背景下,“忙 碌”一词的含义有很大差异。以往,“忙碌”作为劳动的表现形 式曾为人所不齿,早期西方社会人们以闲散自居,以说明自 己不是奴隶,“名利不如闲”也曾是中国古代
3、士大夫挂在嘴边 的一句名言”。而今,人们把商业行为的“忙碌”看作有价值 的智力活动,并奉为事业成功的“催化剂”。当下,人们为生存而奔波忙碌,追逐商业利益和实现个 人价值。孰不知忙碌”是梦想的起点,也是其隐形的杀手。 一味“忙碌”往往使人没时间自我反思,甚至忙中出错,偏离 了方向,与预想目标背道而行。有位哲人说:“在人类所犯的 愚蠢的错误中,最常犯的一个就是他们常常忘记自己应该做 的事情是什么生活中那些有才华的“失败者”,十有八九是 因为他们在高效率地做着无效益的事,用过程的忙碌取代了 目的。梭罗曾说:“光忙是不够的,蚂蚁也很忙。我们必须自 问,我们在忙什么? ”“忙什么”比“忙不忙”重要多了,
4、人们应 学会把力气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用最简单的方式争取事半 功倍,而不是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白费功夫。美好的人生不是被别人给予的,而是需要自己去筹划、 寻找和创造。法国作家大仲马在小说三个火枪手中写到: “巴黎给了所有人成功的机会,就看你能否抓住它。“坐等机 会不如捕捉机会,从人生规划开始就确定优先次序,专注努 力的方向和目标。当然,这不仅要有想象力,更要有筹划力 和坚韧不拔的执行力,不断做那些最有可能带来所希望结果 的事情,直到实现目标。生活中懂得运用“懒蚂蚁效应”的人更像那群20%的“懒 蚂蚁“,总会为自己留下一些时间思考和沉淀,以找到最适合 的方法:向做人的价值看齐,做自己该做的事。无论是
5、股神 沃伦巴菲特,还是宜家家居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无 不是“一个两手空空的小男孩创立了自己梦想中的王国新 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的“捡砖头思维”也颇耐人寻味。 俞敏洪小时候家境贫困,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 顺便会把别人废弃不要或是在路边看见的碎砖乱瓦捡回家。 有一天,他父亲用那堆乱砖东拼西凑建起了令全村人羡慕的 院子和猪舍。这件事令俞敏洪印象深刻,他的父亲阐释了做 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这成为他后来做事的指导思想。每 做一件事情,俞敏洪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做这件事情 的目标是什么。因为盲目做事情就像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 有什么用一样,浪费生命。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干成。 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要有足够的耐心。因此,无论是 参加高考、学英语,还是创办新东方教育集团,他都在努力 践行这一思路,并证明了其效能。俞敏洪认为:“金字塔如果 拆开了,只不过是一堆散乱的石头;日子如果过得没有目标 就只是几段散乱的岁月,但如果把一种努力凝聚到每一日, 去实现一个梦想,散乱的日子就积成了生命的永恒。”“懒蚂蚁效应”启迪人们:每天给自己留一段闲暇时光, 在独处的世界中认识自我、积蓄力量,方能一步步实现自己 的梦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