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3页).doc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第 3 页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 什么是中医四大经典?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匦要略、瘟病条辨吗?当然不是!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瘟病条辨吗?也不是!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首先,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又称金匦)两部分,是医圣张仲景论外感和内伤杂病的千古不易之中医名典,首次详辨证、药方,为后世医家承袭经方的开山之作,堪称经典。要将一部著作分为两部分学习无可厚非,但是根据内容却要分为两部书未免牵强。世医(指中医)皆知药王真人孙思邈的千金方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
2、部分,而习惯上都统称为千金方。这是一个道理,何独内容尚有重复的要方和翼方尚可合成千金一部,而内容各异又互为补充的系统著作却要被拆开称为两大经典?这点于常理不合,不符合传统的思维逻辑。读过伤寒杂病论的人士应该知道仲景的序言中有 “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 已然言明伤寒杂病论就是一部作品而已。再有,黄帝内经的灵枢、素问为中医阴阳五行、病因病机、脏腑经络、诊治法则、养生及针灸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难经丰富和发挥、扩充了内经的理论,成就了中医解剖学的雏形;千百年来这两大著作指导着中医的临症和发展,迄今仍是中医必学的基础理论。这两个著作并没有合而为一,却被今人只挑了内经,这
3、比起前面将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形成了巨大的思维方式反差,更不符合逻辑!如果说后世的中医根本就没有用到难经知识尚可说得过去,但事实是上难经也是后世医家引经据典的重要资源之一,这怎么解释呢?更有,中医的内容除了诊断辨证施治等,还有重要的一环:药物!无独有偶,神农本草经正是中医最早时期的最佳药学专著,正是它让古中医有了完整的体系,如果这不算经典,算什么?最后,强调一下我们所说的中医四大经典的认识方式:指导后世中医临症和发展的理论依据的专业古典文献,我们称之为经典。担纲此任的著作中,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以前的四部经典正是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经过千年的发展,到了清吴鞠
4、通氏作温病条辨,掀起新的中医理论大潮,改变了大批中医辨证施治的思维方式,丰富并分割了古中医理论(主要是伤寒派)。先不要说温病条辨算不算古中医经典,即便算,也是第五大经典,而没有替代难经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份量和地位。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为医者,当对病患一视同仁,谨记德在先,技在后;要求技艺长进应勤求古训,温故知新,待到理论与实践融汇贯通之时,正是医术大成之日。出于对中医的热爱、追求、信念和感情,自然造就了我们对中医药事业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中医兴亡,匹夫有责。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一向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称。黄帝内经、难经,阐发医理,为我国现存的两部权威理论医著;伤
5、寒杂病论论述内伤外感各证的辨证施治及处方用药,肇启我国临床医学之端;神农本草经则载录药物性味功用,被后世奉为中药本草的祖书。现公认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典籍是我辈中医同仁们必须要熟读烂记,用心学习掌握的中医基础知识。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迄今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导意义。难经,全书共有81章。分别对脉法、经络流注、营卫三焦、气血盛衰、脏腑诸病、经穴及用针的补泻手法等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解。中医诊断、病理、经络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四大 经典著作 学习 意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