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讲稿.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讲稿.ppt(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一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 生物体内每个细胞都含有该物种的一整套基因,但是,这些基因并不是同时都表达。原核生物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开启或关闭某些基因,以便迅速合成它所需要的蛋白质,停止合成它不需要的蛋白质。生物体内的基因之所以能够有序地表达,是因为细胞内存在着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这种调控机制是生物体所不可缺少的。研究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不仅对于掌握其生命活动的规律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在生产领域更有效的应用有关的原核生物,在医疗领域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还有助于更好的利用原核生物表达目的基因。第二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11.1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概述原核生物基因表达
2、调控的概述 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细胞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与其周围环境直接接触,周围的营养状况和环境因素可能随时发生变化。通过进化的过程,原核生物形成了适应环境改变的能力,其途径之一就是改变其基因的表达,使基因表达的产物正好适合新的环境。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断调整自身基因表达以适应周围环境。原核生物能够通过诱导或阻遏合成一些相应的蛋白质,来调整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由于原核生物转录与翻译的过程是同时发生的,而且所经历的时间很短,只需数分钟,同时由于大多数原核生物的mRNA在几分钟内就受到酶的影响而降解,因此消除了外环境突然变化后所造成的不必要的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原核生物基因表
3、达的一个特点是快速。第三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 细菌的染色体由环状的单分子DNA组成,约有95%的DNA为编码序列,只有约5%为基因间的DNA(intergenic DNA)。有一部分基因间的DNA是有重要功能的,如复制原点复制原点(origin of replication),另一些基因间区域可能涉及到和DNA包装蛋白的相互作用。根据基因表达产物的区别,可把基因分为两类:调节型基因调节型基因(regulated genes)的表达受细胞生长的环境影响,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有不同的表达活性。组成型基因组成型基因(constitutive genes)也叫管家基因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
4、enes),其特点是不论环境条件如何,这些基因呈现持续表达,其基因产物维持了细胞生长和分裂的正常功能。由于在生长的细胞中这些基因总是处于活性状态,因此这些基因也叫做组成型基因。不论是调节型基因还是管家基因,表达都受到调控,只是调控方式不同。第四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 原核生物的核质与细胞质之间无核膜,因此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几乎是同时进行的,mRNA的半衰期非常短,只有15 min,因此原核生物中一种mRNA必须持续的转录才能维持蛋白质的合成。虽然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包括在DNA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等多个层次的调控方式,但是转录水平的调节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也是最主要的调节方
5、式,避免合成它所不需要的mRNA,节省能量和原料。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多以操纵子为单位进行,将功能相关的基因组织在一起,同时开启或关闭基因的表达,既经济又有效,又保证其生命活动的需要。有的原核生物,只能在活细胞内生存。如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中的,必须依赖于宿主菌才能生存。所以它们必须以一种谨慎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特有的繁殖周期,这就是噬菌体的基因组表达的时序控制。第五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 基因表达的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若在没有调节蛋白质存在时,基因是关闭的,加入调节蛋白后,基因活性被开启,即为正正调控调控(positive control)。若在没有调节蛋白存在时,基因是表达的,加入调节蛋白后基因
6、表达活性被关闭,即为负调控负调控(negative control)。在正调控中,调节蛋白称诱导蛋白或者激活蛋白激活蛋白(cctivator)。在负调控中,调节蛋白称阻遏蛋白阻遏蛋白(repressor)。原核生物以负调控为主,这与原核生物染色体的结构有关。原核生物染色质没有核小体结构,DNA是没有遮蔽的,催化转录的RNA聚合酶很容易发现启动子,启动基因的表达,因而基因表达的调节很容易通过阻遏蛋白来实现。更重要的是,负调控提供了一个非常保险的机制。即使调节系统失灵,蛋白质照样可以合成,只是有点浪费而已,不会因细胞缺乏必需蛋白质而造成致命的后果,这种负调控的机制是原核生物为适应多变的环境,通过长
7、期的进化而来的。很多原核操纵子(元)系统,原核基因调控普遍涉及特异阻遏蛋白参与的开、关调节机制。第六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11.2 DNA水平的调控水平的调控11.2.1 细细菌菌DNA重排对基因表达的影响重排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在某些细菌中,特定基因的表达与基因组内DNA重排有关。DNA重组可以改变调控基因特异核苷酸序列的方向,成为调控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一种方式。例如,鼠的伤寒沙门氏菌具有运动鞭毛,它由许多相同的鞭毛蛋白亚基装配而成,构成沙门氏菌鞭毛的蛋白质有FljB和FljC两种。沙门氏菌含有两个不同的结构基因FljB和FljC,FljC基因表达则产生FljC型鞭毛蛋白,这时细菌就处于I相(p
8、hase I);若是FljB基因表达就产生FljB鞭毛蛋白,细菌处于II相(phase II)。这两种蛋白质从来不会在同一个细胞中同时表达。处于I相的细菌生长时,其中少数细菌以1次1000次分裂的频率自发转变为II相细菌;处于II相的细菌也以同样的频率转变为I相细菌,这一过程称为相变(phase variation)。相变的机制是什么呢?第七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 FljB和FljC表达的相变与DNA重组有关,仅仅是改变了调节FljB基因表达的核苷酸序列的方向(图11-1)。第八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 FljB基因与另一个基因FljA紧密连锁,同属于一个操纵子,并协同表达。FljA编码FljC基因
9、的阻遏蛋白,当FljB和FljA表达时,由于FljA阻遏物阻止了FljC基因的表达,就只合成FljB鞭毛蛋白。如果FljB基因和FljA基因被关闭不表达,这时FljC基因便表达,合成FljC鞭毛蛋白。相变的控制取决于含FljB和FljA基因操纵子的启动基因所处的状态。含有启动基因在内的上游DNA长995 bp,两边各有一段长14 bp的不完全反向重复(imperfect inverted repeats),即IRL和IRR。FljB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开始于hix右边的第17 bp处,hix和FljB启动子之间的序列含有基因hin,它的产物是hin重组酶,可催化这段995核苷酸对序列发生倒位。在
10、倒位前,FljB转录的启动子可使FljB和FljA基因表达,使细胞处于II相。发生倒位以后,这个启动子便被移到序列的另一方,且方向改变,FljB和FljA失去启动子而失活,这时细胞内没有FljA阻遏蛋白,因而FljC基因表达,细胞转变成I相。一旦这段DNA倒位恢复原状,细胞又将转变为II相。因此,相变的实质是FljB或FljC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这一过程中没有任何遗传信息的丢失,仅仅是特异的DNA序列发生了重组。第九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11.2.2 因子对原核生物转录起始的调控因子对原核生物转录起始的调控 在所有的调控方式中,基因表达关闭的越早,就越不会将能量浪费在合成不必要的mRNA和蛋白
11、质上。因此,其表达开关的调控关键机制主要发生在转录的起始。原核生物细胞仅有一种RNA聚合酶,核心酶参与转录延长,全酶控制转录起始。在转录起始阶段,因子识别特异启动序列。不同的因子决定特异编码基因的转录激活,也决定不同RNA(mRNA、rRNA和tRNA)基因的转录。离体实验表明,若仅用核心酶进行转录,则对模板链和起始点的选择都有很大的随意性,而且往往同一段DNA的两条链都被转录。可见,哪条DNA链被转录,转录方向与转录起点的选择都与亚基有关。亚基参与启动子的识别、结合以及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异构化,因子的取代在细胞发育和对环境的应答反应中起主导作用。第十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 在E.coli中,主要
12、的因子为70可与核心酶一同被纯化。但另外一些因子能够识别与主要启动子顺序不同的另类启动子,并促使核心酶起始转录。这些变异的因子通常能急剧改变细胞RNA的合成方式,使一组全新的基因得以表达。例如,热激反应是生物体对高温作出的保护性反应,其重要的反应是启动热休克蛋白热休克蛋白HSP的表达。基因htpR(heat shock regulatory gene)是E.coli转到热休克反应所必需的。htpR的产物是一个32KD的变异的因子,称为32,32很不稳定,能引导核心酶在热休克基因的启动子处起始转录。E.coli的60是在氮饥饿时起作用的,正常时E.coli细胞中仅有少量60,但当介质中氨缺乏时,
13、60即大量增多,以开启某些可利用其它氮源的基因,即60能引导核心酶识别具有特殊共同序列的另类启动子。第十一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 从一组基因表达变换为另一组基因表达往往需要更换因子,这在噬菌体生命周期的裂解期和溶源期的转换中表现最为明显。枯草杆菌的正常因子(相当于E.coli中的70)为43,它能识别70所识别的共同顺序。在噬菌体SP01感染B.subtilis(枯草杆菌)时即会出现新的因子。SP01的感染周期一般可分为三期:感染初期,早期基因被转录;45分钟后早期基因转录停止,中期基因开始转录;812分钟后中期基因的转录又被晚期基因所取代。早期基因由宿主菌的全酶转录,故仍用43,而中期及晚期基
14、因转录则需要新的28和34因子来取代原来的43。第十二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 B.subtilis在其芽孢形成期开始时43即被37所取代,在37的指导下,RNA聚合酶即能转录第一组芽孢形成基因。这种替代并不完全,而且被替代下的43也未完全被灭活。大约还有10%的核心酶仍和43相结合,所以可能还有某些营养型酶在芽孢形成时仍存在于细胞中。在营养型细胞中至少还存在另一种因子,即32。它在芽孢形成早期出现活性,指导某些启动子起始转录,然而含量极少,不到1%。在芽孢形成开始后4小时,29即开始出现。29在营养型细胞中不存在,故可能是芽孢形成基因在37转录下的表达产物。在营养型细胞中还有一种28,它的量不多
15、,仅占RNA聚合酶总活性的一小部分,而且在芽孢形成开始时即失活。然而奇怪的是,在某些芽孢形成缺陷的突变株中,28不具有活性。所以有人认为,28的活化表示营养耗竭,并起始芽孢形成反应信号系统的一个部分。在B.subtilis中,至少发现有7种不同的因子,它们可以识别不同的启动子顺序。第十三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11.3 操纵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操纵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原核生物绝大多数基因按功能相关性成簇地串联、密集于染色体上,共同组成一个转录单位即操纵子操纵子(operon),如乳糖(lac)操纵子、阿拉伯糖(ara)操纵子及色氨酸(trp)操纵子等。一个操纵子只含一个启动序列及数个可转录的编码基因
16、(通常为26个,有的多达20个以上),在同一启动序列控制下,操纵子可转录出多顺反子mRNA。操纵子在原核基因组中普遍存在,原核基因的协调表达就是通过调控单个启动基因的活性完成的。法国科学家Francois Jacob和Jacques Monod于1962年最早发现了乳糖操纵子,人们随后发现其它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也使用类似的方式,这就是操纵子的调控模型。他们的学说使我们能够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认识基因表达的调控,他们两人也因此获得了1965年的Nobel生理学或医学奖。第十四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 Many of the principles of prokaryotic gene expressio
17、n were first defined by studies of lactose metabolism in E.coli,which can use lactose as its sole carbon source.In 1960,Franois Jacob and Jacques Monod published a short paper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French Academy of Sciences that described how two adjacent genes involved in lactose metabolism we
18、re coordinately regulated by a genetic element located at one end of the gene cluster.The genes were those for-galactosidase,which cleaves lactose to galactose and glucose,and galactoside permease,which transports lactose into the cell.The terms“operon”and“operator”were first introduced in this pape
19、r.With the operon model,gene regulation could,for the first time,be considered in molecular terms.第十五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11.3.1 操纵子的基本结构操纵子的基本结构 操纵子通常由 2个以上的结构序列与启动序列、操纵序列以及其它调节序列在基因组中成簇串联组成的一个转录单位(图 11-2)。第十六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11.3.1.1 启动子启动子 启动子启动子(promoter)就是连接在基因5-端上游的DNA序列,其长度从100 bp到200 bp不等,是转录起始时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特定
20、部位,但其本身并不被转录。启动子(或启动序列)会影响其与RNA聚合酶的亲和力,从而影响转录起始。11.3.1.2 结构基因结构基因 操纵子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称结构基因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是决定某一种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一段DNA。结构基因的功能是把携带的遗传信息转录成mRNA,再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一个操纵子中常含有两个以上的结构基因,每个结构基因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基因簇,并转录成含有多个开放阅读框的多顺反子(polycistronic)mRNA。翻译时,核糖体在合成好第一个结构基因编码的多肽链后,不脱离mRNA,继续翻译合成下一个基因编码的多肽
21、链,直至完成对多个结构基因的翻译。第十七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11.3.1.3 操纵基因操纵基因 操纵基因操纵基因(operator gene)指能被调控蛋白特异性结合的一段DNA序列,位于启动子和结构基因之间,常与启动子邻近或与启动子序列重叠,当调控蛋白结合在操纵基因上,会影响其下游基因转录的强弱。当操纵基因“启动”时,由它所控制的结构基因就开始转录和翻译。当“关闭”时,结构基因就停止转录与翻译。操纵基因中常具有二重对称的回文结构,这可能与其结合的调节蛋白是二聚体有关。当调节基因的产物阻遏蛋白和操纵基因相结合时,RNA聚合酶就不能通过操纵基因,mRNA的转录受阻。诱导物可以和阻遏蛋白结合而使它
22、失去活性,不再和操纵基因相结合,这样酶的合成便又开始。在阻遏系统中,当代谢最终产物不足时,阻遏蛋白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当代谢最终产物合成过多时,就会和相应的阻遏蛋白相结合,有活性的阻遏蛋白能和操纵基因结合,阻止结构基因的转录。操纵基因的特点就是能与调节蛋白特异性结合,影响下游结构基因的转录。第十八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11.3.1.4 调节基因调节基因 调节基因调节基因(regulatory gene)是一段有效的DNA片段,它通过转录、翻译而产生调节蛋白,该蛋白质与操纵基因相互作用,从而对操纵子的活动进行控制。调节蛋白上有两个位点:一个与操纵基因结合;一个与小分子的效应物结合。它在细胞中的作用
23、犹如自动控制系统,能使结构基因在需要某种酶时就合成某种酶,不需要时则停止合成,它对不同染色体上的结构基因有调节作用。调节基因编码的调节蛋白和操纵基因结合后,如果抑制其所调控的基因的转录,则称阻遏蛋白,其介导的方式为负调控;如果激活或者增强其所调控的基因转录,则称激活蛋白,其介导的方式为正调控。第十九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 原核生物的操纵子通过调节蛋白与小分子物质相互作用达到诱导或者阻遏状态,这些小分子物质称为效应物效应物(effector)。与调节蛋白结合,抑制其与操纵基因的结合,促进转录进行的称为诱导物诱导物(Inducer),如作用于乳糖操纵子的乳糖。与调节蛋白结合,促进其与操纵基因的结合,
24、抑制转录进行称为辅阻遏物,如作用于色氨酸操纵子的色氨酸。有些阻遏蛋白在自然状态下一般结合在操纵基因上,阻止RNA聚合酶进入启动子区域,结构基因不能转录,诱导物可以和阻遏蛋白结合,促使其构象发生改变,从操纵基因上解离下来,RNA聚合酶能够启动结构基因的转录。另有一些阻遏蛋白本身没有结合操纵基因的活性,结构基因能够表达,若阻遏蛋白与辅阻遏物结合,提高了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的亲和性,使操纵子关闭,结构基因不能够被转录。第二十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第二十一页,讲稿共八十四页哦11.3.2 乳糖操纵子乳糖操纵子11.3.2.1 乳糖操纵子的结构乳糖操纵子的结构 乳糖操纵子(lac operon)的功能是调节
25、乳糖代谢,包括启动基因(P)、操纵基因(O)、-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半乳糖通透酶基因(lacY)和硫代半乳糖苷转乙酰基酶基因(lacA),及一个调节基因I,是可诱导的调控系统(图11-3)。lacZ、Y、A的产物可催化乳糖的分解,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lacZ基因长3510bp,编码-半乳糖苷酶,此酶由500kD的四聚体构成,它可以切断乳糖的半乳糖苷键,而产生半乳糖和葡萄糖。lacY基因长780bp,编码260个氨基酸的-半乳糖苷透性酶,这种酶是一种30kD的膜结合蛋白,它构成转运系统,将半乳糖苷运入到细胞中。lacA基因长825bp,编码275个氨基酸、大小为32kD的-半乳糖苷乙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讲稿 生物 基因 表达 调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