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病性的保持与提高.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植物抗病性的保持与提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抗病性的保持与提高.ppt(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植物抗病性的保持与提高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14页第一节第一节 保持与提高植物抗病性的重要性保持与提高植物抗病性的重要性 利用抗病品种控制植物病害,不仅作用显著,同时由于具有经济、简便,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很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但是选育一个优良抗病品种很难,尤其是选育一个丰产、优质、兼抗多种病害的品种更难,一般需要7、8年甚至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育成。国内外的生产实践反复证明,一个优良抗病品种虽然得来不易,但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除个别或少数品种的抗病性可维持较长时间外,一般在生产上应用5年左右就会丧失其抗病性。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4页 品种抗病性丧失问题,不仅是我国生产上的一个突出问题
2、,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因此,在植物抗病性的利用中多必须重视品种抗病性的保持,以期尽最大可能延长品种使用年限。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采用栽培的、物理的、化学的方法捉高植物抗病性,尤其是应用生物措施,使之产生诱导抗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也应大力加强研究。第一节第一节 保持与提高植物抗病性的重要保持与提高植物抗病性的重要性性 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4页第二节第二节 保持植物抗病性的策略与措保持植物抗病性的策略与措施施 受“唯病原论”和“绝对防治论”观点的限制和经验不足的影响。过去一直片面强调由单基因或寡基因控制的专化抗病性的作用。由于F1or的“基因对基因”学说的提出,开始从基因水平和从病
3、原物与寄主植物之间相互关系上研究和利用植物的抗病性多在抗病性的研究和利用水平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唯病原论”的思想影响,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入70年代以后,在生态系统和“相对防治论”观点指导下,才开始比较深刻地认识到,生产上抗病品种遗传的单一性是引致品种抗病性丧失的最根本的原因。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14页第二节第二节 保持植物抗病性的策略与措保持植物抗病性的策略与措施施 保持植物抗病性的策略保持植物抗病性的策略 (一一)用遗传的多样性来控制病菌的多变用遗传的多样性来控制病菌的多变 (二二)综合应用主效基因抗性和微效基因抗性综合应用主效基因抗性和微效基因抗性 (三三)在充
4、分发挥品种本身抗性的基础上协调应用栽在充分发挥品种本身抗性的基础上协调应用栽培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其它措施,大力提高培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其它措施,大力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植物的抗病性和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四四)狠抓影响病菌变异的关键环节狠抓影响病菌变异的关键环节 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14页第二节第二节 保持植物抗病性的策略与措保持植物抗病性的策略与措施施 植物专化抗病性的合理利用植物专化抗病性的合理利用 (一一)应用聚合品种应用聚合品种(convergent variety)聚合品种是将多个主效抗病基因,通过复合杂交引入同一品种而育成的。聚合品种虽有以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抗病性 保持 提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