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和心肺脑复苏课件.ppt
《心脏骤停和心肺脑复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骤停和心肺脑复苏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脏骤停和心肺脑复苏第1页,此课件共79页哦 一、概述一、概述 猝死是指突然的、快速的、意想不到的、自然的猝死是指突然的、快速的、意想不到的、自然的死亡。分心脏性及非心脏性两类,而心脏性猝死或心死亡。分心脏性及非心脏性两类,而心脏性猝死或心脏骤停是指原为健康人或在病情显著改善过程中的患脏骤停是指原为健康人或在病情显著改善过程中的患者,因心脏原因引起突然和意外的死亡,它占猝死者,因心脏原因引起突然和意外的死亡,它占猝死70%70%。而心脏性猝死中冠心病占。而心脏性猝死中冠心病占70%70%,其它心脏病,其它心脏病20%20%,如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瓣疾,如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
2、、主动脉瓣疾病等,另病等,另10%10%心脏无器质性改变,交感神经过度兴心脏无器质性改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儿茶酚胺大量释放的结果奋导致儿茶酚胺大量释放的结果 第2页,此课件共79页哦猝死的时间定义猝死的时间定义 6060年代,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年代,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WHO提出猝死定义提出猝死定义:突然未能预期的死亡,为即刻死亡,或从急性症:突然未能预期的死亡,为即刻死亡,或从急性症状及体征发生后状及体征发生后2424小时内的死亡小时内的死亡 7070年代,年代,WHOWHO猝死定义:看来健康人,或病情猝死定义:看来健康人,或病情平稳或正在好转患者,在平稳或正在好转患者,在6 6小时内意
3、想不到地发生非小时内意想不到地发生非暴力性死亡暴力性死亡 8080年代,年代,GoldsteinGoldstein建议,在症状起始后建议,在症状起始后1 1小时小时内的死亡称为猝死内的死亡称为猝死第3页,此课件共79页哦 目前,我国多采用目前,我国多采用WHO 6WHO 6小时的诊断标准,但从小时的诊断标准,但从猝死的突发和意外性而言,多数心脏病专家将猝死的突发和意外性而言,多数心脏病专家将1 1小时作小时作为心脏性猝死的时间标准为心脏性猝死的时间标准 成人中最多见的心脏骤停的原因是缺血性心脏病,其成人中最多见的心脏骤停的原因是缺血性心脏病,其次非缺血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药次
4、非缺血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第4页,此课件共79页哦 二、心脏骤停的病因 ()()心脏病心脏病 1 1冠状动脉病:动脉粥样硬化、先天畸形、栓塞、冠状动脉病:动脉粥样硬化、先天畸形、栓塞、冠脉血管炎、冠状动脉痉挛等冠脉血管炎、冠状动脉痉挛等 2 2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心肌病等 3 3心肌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心肌炎心肌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心肌炎 4 4心脏瓣膜病:风湿性或先天性瓣膜病等心脏瓣膜病:风湿性或先天性瓣膜病等 5 5先天性心脏病:已手术纠正或未手术
5、者先天性心脏病:已手术纠正或未手术者 6 6心脏电生理紊乱:传导系统疾病,长心脏电生理紊乱:传导系统疾病,长QTQT综综合征,无已知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室颤合征,无已知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室颤 7 7心包填塞心包填塞 第5页,此课件共79页哦(二二)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各种支气管及肺感染,以及呼吸道阻各种支气管及肺感染,以及呼吸道阻塞均可由于低氧血症和儿茶酚胺过度释放塞均可由于低氧血症和儿茶酚胺过度释放而引起心脏骤停。在支气管哮喘,迷走神而引起心脏骤停。在支气管哮喘,迷走神经介导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经介导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受体激动剂受体激动剂的使用。突发的窒息性哮喘的使用。突发的窒
6、息性哮喘,由于严重支气管痉由于严重支气管痉挛或呼吸停止引起心脏骤停挛或呼吸停止引起心脏骤停第6页,此课件共79页哦 (三三)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 交感一副交感相互关系失调奠定了心律失常的交感一副交感相互关系失调奠定了心律失常的基础,特别是有其它致心律失常因素如电解质紊乱基础,特别是有其它致心律失常因素如电解质紊乱时,更易发生心律失常。交感神经功能失调所致时,更易发生心律失常。交感神经功能失调所致QTQT间期延长可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脑梗死或蛛间期延长可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脑梗死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发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引起除极和网膜下腔出血伴发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引起除极和复极异常,从而心肌
7、电生理紊乱,导致心脏骤停。心复极异常,从而心肌电生理紊乱,导致心脏骤停。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降低可预示室颤和猝死发生。这些肌梗死后心率变异降低可预示室颤和猝死发生。这些事实说明神经事实说明神经心脏交互作用在猝死中起了非常重要心脏交互作用在猝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作用第7页,此课件共79页哦(四四)创伤创伤 意外伤害所致猝死为非心原性猝死。各种创伤均意外伤害所致猝死为非心原性猝死。各种创伤均可导致心脏骤停,而肢体创伤所致急性肺脂肪栓塞和可导致心脏骤停,而肢体创伤所致急性肺脂肪栓塞和急性肺血栓栓塞是猝死的又一原因。创伤时交感神经急性肺血栓栓塞是猝死的又一原因。创伤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电解质紊乱、代
8、谢失常以及合并的多器官过度兴奋、电解质紊乱、代谢失常以及合并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均与猝死有关功能衰竭均与猝死有关第8页,此课件共79页哦(五五)代谢及内分泌紊乱代谢及内分泌紊乱 内分泌紊乱所伴发的电解质失衡,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内分泌紊乱所伴发的电解质失衡,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高血钾等,可致严重心律失常。不全时高血钾等,可致严重心律失常。QTQT间期延长可间期延长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六六)中毒中毒 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可卡因、甲苯、酒精、氮仿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可卡因、甲苯、酒精、氮仿、合成的类固酵、三环抗抑郁药等药物中毒可致严重致、合成的类固酵、三环抗抑郁药等药物中毒可致严
9、重致命的心律失常命的心律失常(七七)感染感染 严重感染性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重症心肌炎严重感染性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重症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引起心脏骤停、心内膜炎等引起心脏骤停第9页,此课件共79页哦 三、心脏骤停的诱因三、心脏骤停的诱因(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精神因素可导致植物神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精神因素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严重者可致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发生经功能紊乱,严重者可致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另有研究证明,刺激大脑皮层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另有研究证明,刺激大脑皮层、下丘脑后部、左侧星状神经节,使交感神经过度、下丘脑后部
10、、左侧星状神经节,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降低室颤阈值,发生猝死兴奋,可降低室颤阈值,发生猝死 第10页,此课件共79页哦(二)过度体力活动(二)过度体力活动 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心肌耗氧量增加,使供血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心肌耗氧量增加,使供血和耗氧不平衡,导致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或和耗氧不平衡,导致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的心律失常,从而发生猝死严重的心律失常,从而发生猝死(三)电解质紊乱(三)电解质紊乱 血钾、镁异常均可诱发室速和室颤,导致猝死血钾、镁异常均可诱发室速和室颤,导致猝死第11页,此课件共79页哦(四)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四)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
11、用 研究表明,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不同程度地使研究表明,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不同程度地使一些患者心律失常加重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作用。文献一些患者心律失常加重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作用。文献报道,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发生率为报道,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发生率为6%-36%6%-36%。可引起。可引起QT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抗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有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有类和部分类和部分类类第12页,此课件共79页哦四、心脏骤停时心脏电生理状态及机理四、心脏骤停时心脏电生理状态及机理 心脏骤停突出临床表现是可触及的大动脉搏动心脏骤停突出临床表现
12、是可触及的大动脉搏动消失,无反应和呼吸停止。其临床电生理状态是心消失,无反应和呼吸停止。其临床电生理状态是心室纤维性颤动,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和无脉室纤维性颤动,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和无脉电活动电活动 第13页,此课件共79页哦(一一)心室纤维性颤动心室纤维性颤动 1 1缺血性心肌发生室颤缺血性心肌发生室颤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NaKATPNaKATP酶抑制,酶抑制,ATPATP敏感钾通道,钠激敏感钾通道,钠激活的钾通道开放,导致细胞外钾离子堆积,使心肌兴奋性增加活的钾通道开放,导致细胞外钾离子堆积,使心肌兴奋性增加 正常心肌和缺血心肌间的损伤电位,可以穿越不能激动正常心肌和缺血心肌间的损
13、伤电位,可以穿越不能激动的裂隙,形成的电流可使潜在的有起搏功能细胞舒张期自动除的裂隙,形成的电流可使潜在的有起搏功能细胞舒张期自动除极增加,从而启动或触发心律失常极增加,从而启动或触发心律失常 深浅不同层次上的浦肯野氏纤维受到缺血的影响不同,深浅不同层次上的浦肯野氏纤维受到缺血的影响不同,可产生微折返,以及缺血的代谢产物促使暴露其中的浦肯野氏可产生微折返,以及缺血的代谢产物促使暴露其中的浦肯野氏纤维发生后除极化等纤维发生后除极化等 总之,在缺血心肌中,浦氏纤维网的电活动异常,增加了总之,在缺血心肌中,浦氏纤维网的电活动异常,增加了自主性,是缺血心肌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自主性,是缺血心肌心律失常的
14、重要机制 第14页,此课件共79页哦 2 2心肌病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肌病心室纤维性颤动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延长,极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延长,极易低血钾、低血钙、低血镁等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或抗心律易低血钾、低血钙、低血镁等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影响。心力衰竭时,失常药物等影响。心力衰竭时,肾上腺素能刺激或内源性脂肾上腺素能刺激或内源性脂质代谢产物释放可干扰钠离子通道的失活,从而内向钠离子流增加质代谢产物释放可干扰钠离子通道的失活,从而内向钠离子流增加。在长平台期,这样的内向电流倾向于产生后除极化介导的触发活。在长平台期,这样的内向电流倾向于产
15、生后除极化介导的触发活动,导致心律失常。衰竭心肌不同区段,钾离子流密度下降不等,动,导致心律失常。衰竭心肌不同区段,钾离子流密度下降不等,从而造成心肌的复极和不应期的空间离散性,这种电活动的不匀性从而造成心肌的复极和不应期的空间离散性,这种电活动的不匀性,促发了心律失常,促发了心律失常第15页,此课件共79页哦(二)无脉电活动(二)无脉电活动(Pulseless eletrical Pulseless eletrical activity,PEAactivity,PEA)PEAPEA是指从心电图上有心肌组织的电活动存是指从心电图上有心肌组织的电活动存在,但大动脉搏动消失在,但大动脉搏动消失第1
16、6页,此课件共79页哦1 1分类分类(1 1)正常张力型)正常张力型PEAPEA,心肌有基线水平的收缩,但无,心肌有基线水平的收缩,但无脉搏脉搏(2 2)假性)假性PEAPEA,指心肌有微弱的收缩,可以应用创伤,指心肌有微弱的收缩,可以应用创伤性方法或超声探查主动脉的压力变化性方法或超声探查主动脉的压力变化(3 3)真性)真性PEAPEA,有心肌电活动但无收缩,即电机械,有心肌电活动但无收缩,即电机械分离(分离(eletro-mechanical dissociation,EMDeletro-mechanical dissociation,EMD)。心电图可表现为:正常。心电图可表现为:正常P
17、-QRS-TP-QRS-T波;有或无心房波;有或无心房P P波,波,QRSQRS增宽,小于增宽,小于0.120.12秒;单向波,秒;单向波,QRSQRS大于大于0.120.12秒秒 第17页,此课件共79页哦2 2发生机制发生机制 (1 1)缺氧:研究表明心肌缺血缺氧是心肌兴奋)缺氧:研究表明心肌缺血缺氧是心肌兴奋-收缩脱收缩脱耦联的基本原因耦联的基本原因 (2 2)细胞内酸中毒:缺氧无氧代谢,乳酸增加,细胞内)细胞内酸中毒:缺氧无氧代谢,乳酸增加,细胞内pHpH降低,造成酸中毒。氢离子阻碍钙通道的开放,增加肌浆降低,造成酸中毒。氢离子阻碍钙通道的开放,增加肌浆网与钙离子的亲合力,使心肌兴奋时
18、肌浆网释放钙不足,造成网与钙离子的亲合力,使心肌兴奋时肌浆网释放钙不足,造成细胞浆钙离子减少。氢离于抑制肌球蛋白细胞浆钙离子减少。氢离于抑制肌球蛋白ATPATP酶活性,抑制酶活性,抑制ATPATP水解供能,与钙离子竞争结合肌钙蛋白,使肌动水解供能,与钙离子竞争结合肌钙蛋白,使肌动-肌肌球蛋白复合体不能形成,以致兴奋一收缩耦联减弱或丧失球蛋白复合体不能形成,以致兴奋一收缩耦联减弱或丧失第18页,此课件共79页哦 (3 3)ATPATP:心肌缺血早期,磷酸肌酸分解和少:心肌缺血早期,磷酸肌酸分解和少量无氧糖酵解代替了心肌细胞对量无氧糖酵解代替了心肌细胞对ATPATP能源的利用,从能源的利用,从而无
19、机磷酸盐明显增加,而无机磷酸盐明显增加,ADPADP稍有增加。而细胞内无稍有增加。而细胞内无机磷酸盐的浓度升高,导致磷酸钙形成,于是钙离子机磷酸盐的浓度升高,导致磷酸钙形成,于是钙离子留滞于肌浆网和线粒体内,不能释出,从而导致了兴留滞于肌浆网和线粒体内,不能释出,从而导致了兴奋一收缩脱耦联奋一收缩脱耦联第19页,此课件共79页哦 (4 4)钙离子:在缺血缺氧、心功能不全时,心肌)钙离子:在缺血缺氧、心功能不全时,心肌细胞膜细胞膜 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下调,同时内源性去甲肾上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下调,同时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受体控制的钙通道不能开放,钙内流受阻。腺素减少,受体控制的钙通道不能开放
20、,钙内流受阻。缺氧所致的酸中毒使膜电位降低,于是电压依赖性钙通缺氧所致的酸中毒使膜电位降低,于是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不能开放,以及氢离子降低膜受体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道不能开放,以及氢离子降低膜受体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均抑制了钙离子内流,最终导致心肌收缩无力敏感性,均抑制了钙离子内流,最终导致心肌收缩无力或丧失收缩力或丧失收缩力第20页,此课件共79页哦(三)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三)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 心脏骤停的起始心律,亦可发生于复苏中或除颤后心脏骤停的起始心律,亦可发生于复苏中或除颤后,或未能复苏成功患者临终前的终末心律,常见以下原,或未能复苏成功患者临终前的终末心律,常见以下原因因
21、 1 1低氧和高碳酸血症低氧和高碳酸血症 2 2药物作用:洋地黄、肾上腺素能阻滞剂、钙通道药物作用:洋地黄、肾上腺素能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通过对心肌抑制、窦房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通过对心肌抑制、窦房结、房室结及传导系统的抑制,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房室结及传导系统的抑制,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出现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出现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第21页,此课件共79页哦 3.3.中毒和毒素中毒和毒素 一氧化碳中毒、铅中毒等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窦性一氧化碳中毒、铅中毒等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甚至触发室性心律紊乱。白喉毒素可直接损害心动过缓甚至触发室性心律紊乱。白喉
22、毒素可直接损害心脏组织导致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毒蛇毒液可致心脏组织导致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毒蛇毒液可致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第22页,此课件共79页哦4.4.颈或上段胸髓创伤:交感纤维在胸颈或上段胸髓创伤:交感纤维在胸l l到胸到胸4 4出口处因出口处因损伤切断,而副交感传导冲动并未中断,从而发生心动损伤切断,而副交感传导冲动并未中断,从而发生心动过缓和低血压过缓和低血压 5 5神经反射:各种刺激引起迷走反射触发心动过缓等神经反射:各种刺激引起迷走反射触发心动过缓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 6 6高血钾血症:可引起高血钾血症:可引起QRSQRS进行性增宽,终致心脏进行性增宽,终致
23、心脏阻滞或正弦波型复合波阻滞或正弦波型复合波 第23页,此课件共79页哦五、心脏骤停后心肺脑病理生理改变五、心脏骤停后心肺脑病理生理改变 (一)心脏(一)心脏 心脏重量占心脏重量占0.40.4,但耗氧量占全身代谢,但耗氧量占全身代谢7 7-20-20。全。全身各组织由动脉血中平均摄氧量只占动脉血氧含量的身各组织由动脉血中平均摄氧量只占动脉血氧含量的2222,而心肌的摄氧量,而心肌的摄氧量7171,所以心脏是高耗氧耗能器官。心肌缺,所以心脏是高耗氧耗能器官。心肌缺血缺氧时,心肌能量生成及利用下降,血缺氧时,心肌能量生成及利用下降,ATPATP不足,不足,“钠钠钾泵钾泵”失调,心肌细胞内钠、钙增多
24、,钾减少,乳酸积聚,心肌收缩失调,心肌细胞内钠、钙增多,钾减少,乳酸积聚,心肌收缩张力下降。在常温下心肌缺血张力下降。在常温下心肌缺血3-43-4分钟后,心肌内磷酸肌酸减分钟后,心肌内磷酸肌酸减少到正常含量的少到正常含量的1/3-1/41/3-1/4;缺氧缺血;缺氧缺血8-108-10分钟,几乎全部耗分钟,几乎全部耗尽,心肌失去收缩能力。若心跳停止尽,心肌失去收缩能力。若心跳停止3-43-4分钟内恢复,心肌供血分钟内恢复,心肌供血改善,心肌张力可以很快完全恢复;改善,心肌张力可以很快完全恢复;8-108-10分钟内恢复供血,仍分钟内恢复供血,仍可恢复功能;可恢复功能;1010分钟以上方恢复心跳
25、,心肌损伤不能完全恢复分钟以上方恢复心跳,心肌损伤不能完全恢复第24页,此课件共79页哦(二)肺脏(二)肺脏 肺脏毛细血管极为丰富,膨胀性很大,血流阻力很肺脏毛细血管极为丰富,膨胀性很大,血流阻力很小。肺循环血压仅为体循环血压小。肺循环血压仅为体循环血压1 16 6,肺脏为一低阻,肺脏为一低阻、高容量的器官,可容纳大量血液,具有充裕的时间进、高容量的器官,可容纳大量血液,具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肺脏通气血流比值必须保持行有效的气体交换。肺脏通气血流比值必须保持0.80.8左右,这样才能维持正常气体交换。心脏骤停时必然导左右,这样才能维持正常气体交换。心脏骤停时必然导致呼吸停止,因而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脏 心肺脑 复苏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