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ppt.ppt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ppt.ppt(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PPT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89页名词与定义名词与定义 肺栓塞(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肺血栓栓塞症肺血栓栓塞症 (pu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肺梗死(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PI)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静脉血栓栓塞症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89页流行病学情况流行病学情况 发病率发病率 美国:美国:DVT 1,PTE 0.5,年发病,年发病60万人万人 法
2、国:年发病数法国:年发病数 10万万 英国:住院英国:住院PTE 6.5万万/年年 阜外医院:阜外医院:242例住院肺血管疾病调查,肺例住院肺血管疾病调查,肺栓塞占肺血管病第一位栓塞占肺血管病第一位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89页 朝阳医院朝阳医院1992-2001年历年肺栓塞收治情况年历年肺栓塞收治情况 年份年份例数例数累计累计/平均平均1992 31993 11994 01995 11996 31997 81998 9 25/3.61999 152000 512001121 187/62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89页流行病学情况流行病学情况 临床误诊与漏诊情况临床误诊与漏诊情况 漏诊率漏诊率67
3、 假阳性率假阳性率63 正确诊断率正确诊断率9 阜外医院资料,院外肺栓塞的误诊率为阜外医院资料,院外肺栓塞的误诊率为79%国内另一组国内另一组82例肺栓塞误诊例肺栓塞误诊63例(例(76.8%)国外报道本病生前诊断率不到国外报道本病生前诊断率不到50%国内两组尸检报告,在国内两组尸检报告,在90例及例及64例中生前作出诊断者分别例中生前作出诊断者分别为为7.8%(7例)及例)及12.5%(8例)。例)。据国外资料,误诊中据国外资料,误诊中60年代主要为漏诊,年代主要为漏诊,80年代以后又主年代以后又主要为过诊。要为过诊。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89页流行病学情况流行病学情况 临床治疗情况分析临床
4、治疗情况分析 不治疗不治疗PTE死亡率死亡率2530;经治疗死亡率可降至经治疗死亡率可降至28。516516例肺栓塞的治疗转归例肺栓塞的治疗转归 生存率生存率 复发率复发率 抗凝治疗组抗凝治疗组 92%16%92%16%非抗凝治疗组非抗凝治疗组 42%55%42%55%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89页肺栓塞流行病学特点肺栓塞流行病学特点“三多一少三多一少”多发性多发性 多不规范治疗多不规范治疗 多学科性多学科性 少诊断少诊断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89页凝血机制凝血机制 经典瀑布学说:经典瀑布学说:一个凝血因子以另一个凝血因子一个凝血因子以另一个凝血因子 为底物的连锁反应。为底物的连锁反应。内源性凝
5、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从从 F到到 Fa形成过程形成过程 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组织因子接触血液启动凝血组织因子接触血液启动凝血 共同通路:共同通路:Fa到纤维蛋白形成到纤维蛋白形成 修正的瀑布学说修正的瀑布学说 启动阶段:启动阶段:强调组织因子途径负责凝血过程启动强调组织因子途径负责凝血过程启动 放大阶段:放大阶段:少量凝血酶反馈激活血小板与少量凝血酶反馈激活血小板与 F,F 和和 F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89页接触因子途径激肽酶激肽酶原aaaHKHKaCa+抗凝血酶Ca+a组织因子途径组织损害组织因子aaTFPI aPLCa+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C1抑制物肝素辅因子蛋白CA
6、PCaPLCa+a蛋白C抑制物蛋白SaTMaa激活抑制凝血机理凝血机理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89页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接触活化凝血蛋白接触活化凝血蛋白 因子、因子、因子,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量因子,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量激肽原激肽原 组织因子组织因子 维生素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依赖性凝血因子 因子因子(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辅因子凝血辅因子 因子因子和和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89页抗凝系统与血栓形成抗凝系统与血栓形成 细胞抗凝机制:细胞抗凝机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激活的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及可溶性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及可溶性纤维蛋白
7、单体的吞噬作用。纤维蛋白单体的吞噬作用。体液抗凝机制体液抗凝机制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蛋白蛋白C/蛋白蛋白S抗凝系统抗凝系统 表面结合抑制物表面结合抑制物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89页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抗凝血酶抗凝血酶(AT)C1抑制物抑制物 1抗胰蛋白酶抗胰蛋白酶 2抗纤溶酶抗纤溶酶 2巨球蛋白巨球蛋白 辅因子抑制物辅因子抑制物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89页AT 产生部位:肝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部位:肝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 作用:灭活因子作用:灭活因子a与凝血酶、与凝血酶、a、a、a、激肽释放酶、纤溶酶
8、、激肽释放酶、纤溶酶 作用部位: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作用部位: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作用机制:与被结合到血管内皮表面的作用机制:与被结合到血管内皮表面的激活的凝血因子结合而使之灭活激活的凝血因子结合而使之灭活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89页肝素(肝素(1)结构与生理效应结构与生理效应 肥大细胞合成,分子量肥大细胞合成,分子量250033000之间之间 抗凝作用抗凝作用 直接抗凝机制直接抗凝机制 间接抗凝机制:与血浆中肝素依赖性抗凝蛋白间接抗凝机制:与血浆中肝素依赖性抗凝蛋白(AT、肝素辅因子、肝素辅因子)结合)结合 肝素抗凝作用机制肝素抗凝作用机制 增强血浆中抗凝蛋白活性增强血浆中抗凝蛋白活性 增强血管
9、内皮抗凝功能增强血管内皮抗凝功能 促进纤溶促进纤溶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89页肝素(肝素(2)肝素的分子量与抗凝活性肝素的分子量与抗凝活性 是大小不等的多组分复合物是大小不等的多组分复合物 分子量分子量30mmHg MRVP开始升高开始升高 阻塞阻塞40-50%:MPAP 40mmHg LREDP升高升高 阻塞阻塞50-70%:持续的严重肺动脉高压持续的严重肺动脉高压 阻塞阻塞 85%:出现出现“断流断流”征,猝死征,猝死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89页神经体液因素对肺循环的影响神经体液因素对肺循环的影响 反射机制反射机制 肺血管反射:导致急性右心衰竭肺血管反射:导致急性右心衰竭 肺肺体循环反
10、射:引起血压下降、心动徐缓、体循环反射:引起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停止呼吸停止 肺肺冠状动脉反射:心肌缺血坏死冠状动脉反射:心肌缺血坏死 肺肺肾动脉反射:肾血流减少,甚至急性肾肾动脉反射:肾血流减少,甚至急性肾功衰竭功衰竭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89页神经体液因素对肺循环的影响神经体液因素对肺循环的影响 体液因素体液因素 栓子在血管内移动时,引起血小板激活并脱颗粒、释放组栓子在血管内移动时,引起血小板激活并脱颗粒、释放组胺、胺、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血小板脂膜可生成花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血小板脂膜可生成花生四烯酸。还可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使血管平滑肌痉挛、生四烯酸。还可释放
11、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使血管平滑肌痉挛、支气管强烈收缩。支气管强烈收缩。由于上述机制,可出现明显的呼吸生理和血液动力由于上述机制,可出现明显的呼吸生理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学改变。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89页 对心脏的影响对心脏的影响 右心后负荷增加右心后负荷增加 右心衰竭,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休克右心衰竭,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休克 室间隔左移,左心功能受抑制室间隔左移,左心功能受抑制 冠脉供血动力学状态改变冠脉供血动力学状态改变 心肌供氧及氧代谢状态改变心肌供氧及氧代谢状态改变 瓣膜功能状态异常瓣膜功能状态异常 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卵圆孔开放问题卵圆孔开放问题现在学习的是第35
12、页,共89页对肺及呼吸功能的影响对肺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肺通气肺通气/灌注严重失衡:栓塞区为死腔样通气,非栓灌注严重失衡:栓塞区为死腔样通气,非栓塞区血流增加、增快,弥散量下降。塞区血流增加、增快,弥散量下降。通气受限:反射与体液因素促使气道收缩、肺通通气受限:反射与体液因素促使气道收缩、肺通气量减少。气量减少。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发生肺萎陷,肺顺应性下降,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发生肺萎陷,肺顺应性下降,又促使肺泡上皮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或弥漫性又促使肺泡上皮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或弥漫性肺水肿通气和弥散功能进一步下降。肺水肿通气和弥散功能进一步下降。影响氧合与二氧化碳排除影响氧合与二氧化碳排除现在学习
13、的是第36页,共89页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从无明显症状到突然猝死,取临床表现从无明显症状到突然猝死,取决于栓子大小、数目、部位、多个栓子决于栓子大小、数目、部位、多个栓子的递次栓塞间隔时间及基础心肺贮备功的递次栓塞间隔时间及基础心肺贮备功能,加上机械、体液和神经反射的作用,能,加上机械、体液和神经反射的作用,使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表现各异。使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表现各异。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89页症状症状 非特异性,务需提高警惕非特异性,务需提高警惕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84%84%90%90%)劳力性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的性质、程度、持续时。呼吸困难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
14、因及是否是突然发生等。间、诱因及是否是突然发生等。以以胸憋闷胸憋闷为主诉的呼吸困难需与劳力性心绞痛为主诉的呼吸困难需与劳力性心绞痛相鉴别。相鉴别。胸痛(胸痛(40%-70%40%-70%)胸膜炎性胸痛胸膜炎性胸痛 心绞痛样胸痛心绞痛样胸痛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89页 晕厥(晕厥(11%-20%11%-20%)可为首发症状。可为首发症状。急、慢性肺栓塞均可发生,为大块肺栓塞或重症肺动脉高压引急、慢性肺栓塞均可发生,为大块肺栓塞或重症肺动脉高压引起的一过性脑缺血造成起的一过性脑缺血造成。咯血(咯血(11%-30%11%-30%)休克休克-肘静脉压监测的重要性肘静脉压监测的重要性 烦躁不安、惊恐烦
15、躁不安、惊恐 其他,其他,深静脉血栓表现等深静脉血栓表现等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89页体征体征呼吸呼吸/肺部体征肺部体征 呼吸频率增加呼吸频率增加 紫绀紫绀 细湿罗音,细湿罗音,哮鸣音哮鸣音 胸膜炎胸膜炎/胸水的体征胸水的体征 胸水的性质介乎漏出液与渗出液之间胸水的性质介乎漏出液与渗出液之间 血性胸水时提示肺梗塞血性胸水时提示肺梗塞 肺野血管杂音肺野血管杂音 肺实变肺实变/肺不张征肺不张征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89页心血管体征心血管体征 心动过速心动过速 右心扩大征右心扩大征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分裂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分裂 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三尖瓣返流性杂音三尖瓣
16、返流性杂音 右心室奔马律右心室奔马律 颈静脉颈静脉怒张和肝颈返流征怒张和肝颈返流征/肝大肝大/下肢下肢水肿水肿深静脉血栓的相应体征深静脉血栓的相应体征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89页下肢静脉下肢静脉 75%75%90%90%肺栓塞的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系统(包括股髂肺栓塞的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系统(包括股髂静脉),静脉),50%50%左右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并发肺栓左右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并发肺栓塞,因此,塞,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VT)是肺栓塞的标志()是肺栓塞的标志(markermarker)。腘静脉堵塞可引起小腿肿胀,髂外或髂总静脉堵塞可引起整个
17、腘静脉堵塞可引起小腿肿胀,髂外或髂总静脉堵塞可引起整个下肢肿胀。急性期疼痛剧烈,炎症反应明显;慢性期下肢肌肉僵硬下肢肿胀。急性期疼痛剧烈,炎症反应明显;慢性期下肢肌肉僵硬,浅静脉代偿性扩张,皮肤色素沉着,甚至溃烂。,浅静脉代偿性扩张,皮肤色素沉着,甚至溃烂。水肿可出现在一侧,或为双下肢非对称性水肿,水肿可出现在一侧,或为双下肢非对称性水肿,两下肢周两下肢周径相差径相差1.0 cm 1.0 cm 即有诊断意义即有诊断意义。约。约50%50%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物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物理检查正常。检查正常。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89页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肺栓塞及梗塞症候群肺栓塞及梗塞症候群 肺动
18、脉高压及右心功能不全症候群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功能不全症候群 低心排症候群低心排症候群 深静脉血栓症候群深静脉血栓症候群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89页肺栓塞分型肺栓塞分型 轻型:常表现为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轻型:常表现为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肺梗死型:表现为肺炎、哮喘、胸膜炎肺梗死型:表现为肺炎、哮喘、胸膜炎等。等。急性肺心病型。急性肺心病型。急性心源型休克型。急性心源型休克型。猝死型。猝死型。慢性肺动脉高压型。慢性肺动脉高压型。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89页肺栓塞的临床分型肺栓塞的临床分型 大面积大面积PTE:临床表现休克或低血压:临床表现休克或低血压 标准:标准:ABPS90mmHg或下降幅度或
19、下降幅度40mmHg,持续,持续15min以上。除外其它引起以上。除外其它引起血压下降的因素。血压下降的因素。非大面积非大面积PTE 次大面积次大面积PTE: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或超声: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或超声心动图表现有右心室运动功能减弱心动图表现有右心室运动功能减弱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89页肺栓塞的症状、体征均不具有特异性肺栓塞的症状、体征均不具有特异性要善于从临床征候群中发现问题要善于从临床征候群中发现问题 脑中有脑中有“弦弦”需及时行辅助检查确诊需及时行辅助检查确诊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89页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 心电图心电图 胸部胸部X线平片线平片 超声心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ppt 肺栓塞 诊断 治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