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 (2).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水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 (2).ppt(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93页吉林医药学院 李妍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93页学习目标1.掌握:水摄入与排出,生理需水量,每日最低需水量;体液含量和分布及电解质的分布特点;掌握钙磷的吸收、排泄及其影响因素;钙磷代谢的调节;血液的缓冲作用及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2.熟悉:水的生理功能;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及电解质含量;各种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代谢;体内酸性、碱性物质的来源;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判断酸碱平衡的主要生化指标及其临床意义。3.了解: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钙磷的含量、分布和主要生理功能;酸中毒与碱中毒的概念和特点。4.能够运用人体中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知识及理论为临床相应病例的正确诊
2、断与治疗服务。5.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提高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分析和治疗能力。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93页第十七章 水、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第一节 水代谢第二节 电解质代谢第三节 钙磷代谢第四节 微量元素代谢第五节 酸碱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93页水和电解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构成体液(body fluid)的主要成分。体液是指体内的水分及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的总称。体液中的无机盐、某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蛋白质等常以离子状态存在,称为电解质。水和电解质代谢(water electrolyte metabolism)又称为水、电解质平衡(water electr
3、olyte balance)。引 言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93页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取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取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同时自身又不断地产生酸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同时自身又不断地产生酸碱物质。机体通过一系列的调节作用,最后将多碱物质。机体通过一系列的调节作用,最后将多余的酸性或碱性物质排出体外,使体液余的酸性或碱性物质排出体外,使体液pH值维持值维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这一过程称为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这一过程称为酸碱平衡酸碱平衡(acid-base balance)。)。正常人血浆的正常人血浆的pH值总是维持在值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之间。现在
4、学习的是第6页,共93页第一节水的代谢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93页一、水的生理功能二、水的平衡第一节 水代谢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93页一、水的生理功能(一)调节体温水的比热大:当1g水从15升至16,需吸收4.2J(1cal)的热量;水能吸收或释放较多的热量而本身的 温度却无较大改变。水的蒸发热大:1g水从37至完全蒸发需吸收2 415J(575cal)的热量,故蒸发少量汗液就能散发大量热量。水的流动性大,导热性强:血液循环能使各组织器官 代谢产生的热在体内迅速均匀分布并通过体表散发。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93页(二)促进并参与物质代谢(三)运输作用水是体内的良好溶剂,能溶解物质,促进化学
5、反应的发生。水分子还直接参与体内的代谢反应(水解、水 化、加水脱氢等),在物质及能量代谢过程中 起着重要作用。水的黏度小、流动性大,有利于运输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93页唾液有利于食物吞咽及咽部湿润,泪液能防止眼球及结膜干燥,关节滑液有助于关节活动,呼吸道与胃肠道黏液、胸腔与腹腔浆液等都是良好的润滑剂。(四)润滑作用(五)结合水的作用 结合水是指与蛋白质、核酸和蛋白多糖等物质结合而存在的水。它与自由水不同,无流动性,因而对维持生物大分子构象,保持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硬度和弹性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93页(一)水的摄入二、水的平衡饮水(1200ml
6、)食物水(1000ml)代谢水(300ml)成人每天需水 (2500ml)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93页3.消化道排水 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每日约8000ml,其中绝大部分被肠道重吸收,只有150ml左右随粪便排出。(二二)水的排出水的排出1.肺排水 成人每日由肺以水蒸气形式排出水约350ml。2.皮肤排水 成人每天非显性出汗 500ml;显性出汗量与环境温度、湿度及活动强度有关。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93页各种消化液的各种消化液的pH、电解质含量、电解质含量(mmol/L)及每天分泌量及每天分泌量(ml)消化液pHNa+K+Ca2+Cl-HCO3-分泌量唾液6.67.110301525
7、1.541030102010001500胃液1.01.5206067-145-15002500胰液7.88.41487340808011010002000胆汁6.87.71301407103.57.5110405001000小肠液7.28.21001421050-80105307510003000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93页成人每天水的摄入与排出量水的摄入(ml/天)水的排出(ml/天)饮水 1 200 呼吸 350 食物水 1 000 皮肤 500 代谢水 300 粪便 150 肾 1 500 总计 2 500 2 500正常需水量:2500ml;最低需水量:1200ml。正常尿量:150
8、0ml;最低尿量:500ml。4肾排水(2)成人由尿排出至少35g/d代谢废物,溶解1g需15ml水,故最低尿量为500ml。低于此值称少尿。(1)正常人尿量约1500ml/d,受饮、排水量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93页第二节电解质代谢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93页一、电解质的生理功能二、体液电解质含量与分布第二节 电解质代谢三、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93页 代谢水正常成人每日体内代谢生成的内生水约300ml。每100g糖氧化分解时约产生55ml水;每100g脂肪氧化分解时约产生107ml水;每100g蛋白质氧化分解时可产生41ml水。在严重创伤(如挤压综合征)时,
9、由于大量组织细胞破坏,体内可迅速生成大量代谢水,每破坏1kg肌肉组织可释放出约850ml代谢水。知识拓展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93页一、电解质的生理功能一、电解质的生理功能(一)维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Na+、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而K+、HPO42-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 离子。体液中的电解质(如HCO3-、HPO42-等)及其 相应的酸类可组成缓冲对,是维持体液酸碱平 衡的重要缓冲物质。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93页 神经、肌肉兴奋性 Na+K+C a2+M g2+H+Na+K+C a2+M g2+H+(四)构成组织细胞成分(二)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三)参与物质代
10、谢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93页二、体液电解质的含量与分布(一)体液电解质的含量 体液中所含电解质按含量可分为主要电解质和微量元素两类,它们在细胞内、外的分布各不相同。主要电解质包括K+、Na+、Ca2+、Mg2+、Cl-、HCO3-、HPO42-、有机酸根和蛋白质负离子等。微量元素含量较少,主要有铁、铜、锌、硒、碘、钴、锰、钼、氟、硅离子等。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93页 电解质血 浆组 织 间 液细 胞 内 液mmol/L血浆mEq/L血浆mmol/L水mEq/L水mmol/L水mEq/L水 Na+142142 147147 15 15 K+5 5 4 4150150 Ca2+2.5 5
11、1.25 2.5 1 2 Mg2+1.5 3 1 2 13.527 总计 151155153.25 155.5 179.5194 Cl-1031031141141 1 HCO3-2727 30301010 HPO42-1 1 1250 100 SO42-0.5 2 0.511020 有机酸 6 6 7.5 7.5-蛋白质 2160.12517.8863体液中各种主要电解质的含量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93页(二)体液电解质的分布1.体液电解质含量以mEq/L表示,细胞内外阴、阳离子相等而呈电中性,以mmol/L表示无此特点。2.细胞外液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和HCO3-为主;细胞
12、内液阳离子以K+为主,阴离子以HPO42-和蛋白质负离子为主。3.以mEq/L表示,电解质总量细胞内液较外液高,但渗透压基本相等,是因为细胞内液含产生的渗透压较小的蛋白质和二价离子较多所致。4.血浆与组织间液的电解质组成及含量较接近,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远大于组织间液,此差别有利于血浆与组织间液之间水的交换。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93页(一)神经系统调节三、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下丘脑有口渴中枢,当机体因大量出汗、失水过多等原因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口渴中枢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而产生口渴感。而饮水后血浆渗透压回降,因此渴感消失。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93页(二)激
13、素调节1.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ADH可提高肾远曲小管及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从而维持体液渗透压的平衡。其主要作用机制为增强肾小管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AC)的活性,进而增加环一磷酸腺苷(cAMP)的生成。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93页2.醛固酮(aldosterone)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通过K+-Na+和H+-Na+交换促进K+和H+的排出及对Na+的主动重吸收,因此醛固酮有排钾、排氢、保钠的作用。同时,随着Na+主动重吸收的增加,Cl-和水的重吸收也增多,因此醛固酮也有保水的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93页3.
14、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急性的血容量增加可使ANP释放入血,从而引起强大的利钠和利尿作用。反之,限制钠、水摄入或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则能减少ANP的释放。ANP对水、电解质代谢的影响主要有强大的利钠、利尿作用;拮抗肾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显著减轻失水或失血后血浆中ADH水平增高的程度;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93页4.其他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能促进肾远曲小管对Ca2+的重吸 收,抑制近曲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抑制近曲 小管对Na+、K+和HCO3-的重吸收。降钙素能抑制肾小管对Na+、K+、Mg2+及钙、磷 的重吸收。甲状旁
15、腺激素还能促进肾小管对Mg2+的重吸收。雌激素可促进Na+、水在体内潴留。胰岛素可促进K+进入细胞。甲状腺激素可引起K+移出细胞并从尿中排出。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93页第三节钙磷代谢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93页一、钙磷的含量与分布二、钙磷的吸收与排泄第三节 钙磷代谢三、钙磷的生理功能四、血钙与血磷五、钙磷代谢的调节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93页钙占体重1.5%2.2%,总量7001400g。磷占体重0.8%1.2%,总量400800g。一、钙磷的含量与分布(一)钙磷的含量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93页(二)钙磷的分布钙磷的分布部 位钙磷含量(g)占总钙的(%)含量(g)占总磷的(%)骨及
16、牙细胞内液细胞外液120061 99.3 0.6 0.16001000.285.714.00.0399以上的钙和85以上的磷以羟磷灰石3Ca3(PO4)2 Ca(OH)2的形式参与构成骨盐,存在于骨及牙齿中;其余则以溶解状态分布于体液和软组织中。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93页二、钙磷的吸收与排泄(一)钙的吸收与排泄 1.钙的吸收 机体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生理状态对钙的需要量和吸收量有较大差异,且易导致缺乏症。年龄及生理状态 需要量 婴儿 360540mgd 儿童 800mgd 青春期 1200mgd 成人 800mgd 孕妇或乳母 1500mgd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及小肠上端,吸收率2540。现
17、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93页影响吸收的因素(1)维生素D是促进小肠对钙吸收的最重要因素。(2)酸性环境钙盐易溶解,降低肠道pH值可促进钙的吸收,故常用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补钙。(3)过多的草酸、植酸、脂肪酸、碱性磷酸盐等可与钙结合形成难溶性钙盐,阻碍钙的吸收;镁盐过多也可抑制钙的吸收。(4)钙的吸收率与年龄呈反比,这是老年人易于缺钙而发生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93页 2.钙的排泄 人体每日摄入的钙,大约80从粪便排出、20经肾排出。成人每日进出体内的钙量大致相等,多吃多排,少吃少排,维持动态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93页(二)磷的吸收与排泄 1.磷的吸收 磷在食物中
18、广泛分布,可随钙一同吸收,并能在体内保存,因此不易缺乏。磷的每日需要量为800900mg,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磷脂、磷蛋白和某些磷酸酯。磷的吸收部位及其影响因素与钙大致相同。食物中的Ca2+、Fe2+和Mg2+过多时,可与磷酸根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盐而影响其吸收。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93页 2.磷的排泄尿磷排泄量常随食物含磷量的多少而变化,约6080的磷由尿排出,其余随粪便排出。当肾功能不全时可引起血浆无机磷升高,磷与血浆钙结合而在组织中沉积,导致某些软组织发生异位钙化。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93页三、钙磷的生理功能参与构成骨盐钙的生理功能参与血液凝固;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19、血管壁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参与细胞信号传导;是许多酶的激活剂或抑制剂;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与分泌。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93页磷的生理功能组成核苷酸、核酸、磷脂、磷蛋白等;在物质代谢中以其有机化合物的形 式参与反应;参与体内能量的生成、贮存及利用;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酶的磷酸化 和脱磷酸化;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血浆中的 HPO42-与H2PO4-构成缓冲对,可对 体液酸碱平衡进行调节。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93页四、血钙与血磷正常血钙浓度为2.252.75mmol/L(911mg/dl)。血浆钙的存在形式有两种:1结合钙 蛋白结合钙(非扩散性钙);扩散结合钙2游离钙 即钙离子(Ca2+)。血
20、浆Ca2+与血液pH值的关系可表示为:Ca2+=KH+HCO3-HPO42-(K为常数)(一)血钙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93页正常人血浆各种钙的浓度存在形式mmol/Lmg/dl占总量的蛋白结合钙1.144.5646.0扩散结合钙 柠檬酸钙0.040.171.7 CaHPO40.040.161.6 其他未定钙0.080.323.2Ca2+1.184.7247.5总计2.489.93100.0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93页(二)血磷血磷指血浆中无机磷酸盐的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新生儿约为1.78mmol/L,成人为1.01.6mmol/L。无机磷酸盐(血浆)有机磷酸酯(红细胞)存在形式现在
21、学习的是第42页,共93页(三)血浆中钙磷含量的关系u 当CaP40,钙、磷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中。u 当 CaP35,骨组织钙化障碍,严重可致骨盐溶解脱钙,引起佝偻病(儿童)或软骨病(成人)。1.用Ca和P分别代表正常成人1dl血浆中钙和磷的mg数,二者之间有如下关系式:CaP=3540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93页(一)1,25-(OH)2-D3的调节五、钙磷代谢的调节1.1,25-(OH)2-D3在促进Ca2+吸收的同时增加磷的吸收。2.既可加速间叶细胞形成新的破骨细胞,又可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促进骨的吸收,动员骨质中的钙释放入血。3.直接促进肾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降低尿钙和尿
22、磷浓度。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93页 钙磷乘积当钙磷乘积大于40时,钙、磷以骨盐形式沉积于骨组织;而钙磷乘积小于35时,骨组织钙化障碍,严重可致骨盐溶解脱钙,影响正常的成骨作用,在儿童和成人分别引起佝偻病和软骨病。因此该乘积数值可作为佝偻病、软骨病临床诊断和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临床应用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93页(二)甲状旁腺素(PTH)的作用(三)降钙素(CT)的作用升高血钙降低血磷使破骨细胞数量增多,活性增强。促进肾远曲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促进肾VitD3的羟化。促进骨盐沉积,抑制骨盐溶解。抑制肾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抑制肾VitD3的羟化。降低血钙降低血磷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 2 水电 代谢 酸碱 平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