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四单元夯实根底,培养学生才能。下面是WTT带来的关于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四单元,希望对你有帮助。第 四 单 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 18课 三国鼎立【知识与才能】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根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理解。【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才能;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才能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才能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2、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场面【 难点】历
2、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互相关系的史观。【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授课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3、讲述新课: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照旧在,几度
3、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如今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官渡之战在20_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接下来我们一块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开展情况。4、小结。展示课
4、件知识点汇萃5、课堂讨论:戏曲中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区别。播放多媒体资料,戏曲资料并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小结,指出如何评价曹操。(对于曹操的一生的评价是一个1000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他爱惜人才,他从下层选拔,从敌方争取;他还重视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北方,功绩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说成乱臣贼子,是不对的,谁有本领谁就应当称帝,罗贯中以汉朝为正统,在三国演义影响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脸奸臣,这是不公平的。)第 19 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开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
5、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重点和难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教 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学 法】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根本线索。【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具】地图册、淝水之战相关多媒体教学设计: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三国建立的根本情况2导入新课:回忆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场面能否长久?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3讲授新课: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既然三国不能长久,那是怎样完毕的?(学生读书考虑并答复)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
6、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讨论,引出少数民族内迁)分析p :民族内迁的意义。(课外延伸)二:淝水之战用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战。学生读书答复: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引出东晋、南朝的建立。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终究是为什么?三、江南地区的开发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兴旺?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兴旺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开展情况。出示材料(材料一:见课本提示框。材料二,见课本P129。)动脑筋: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绘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
7、果?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江南经济开展的表现。4、全课小结:指导动手学生整理本课的历史线索。5、作业设置: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6、活动与探究: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所获得的经历、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第 20 课 北方的民族大交融【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进步学生综合分析p 历史问题才能。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打破对重难点的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
8、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交融是符合时代开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方法】 讨论-引导-活动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具】地图册、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多媒体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公元420年开场,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史上总称什么?2.导入新课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交融的过程中终究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3、讨论新课: 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设问:完毕北方混乱场面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上册 教案 第四 单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